悼念林清玄,來看看他的茶酒人生

2020-12-11 東家APP

2019年1月2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作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獲獎無數,著作等身。他的多篇作品也被編入中小學教材之中。林清玄的文字也因此影響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和時間賽跑》

林清玄先生很」奇怪「。

只讀他的文章,你絕對不會想到文風如此清秀俊逸的人竟然會和「火雲邪神」撞臉。他也曾以此自嘲:如果你從17歲開始寫作,寫了40年,大約就是我現在這個樣子。

而他「林清玄」的名字,也差一點變成「林奇怪」。

2013年,林清玄參加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曾解釋自己這麼柔美名字的來源。在節目中,他說:「我是笑著來到這個世界的,父親覺得很奇怪,本想取名『林清怪』,報戶口的人說奇怪的『奇』不是更好嗎。另外一個人表示正在看一本武俠小說,裡面有個武功厲害清玄道長,要取奇怪,還不如叫玄好。所以就把我叫作林清玄。」

幾十年來,林清玄總喜歡「清歡」這個詞語。「清」是清淨、清淡、清澈,「歡」是歡喜、歡樂、歡愉。那是不受物質束縛的,也是沒有外在條件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意。

林清玄嗜茶愛酒,研究頗深。在他諸多的作品裡,茶和酒就像兩個精靈,時不時穿梭其中。茶是有趣的,酒是有味的,擁有茶酒的生活便有了趣味。茶和酒共同組成了林清玄的清歡人生。

「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澀,二泡甘香,三泡濃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後,再好的茶也索然無味。誠似人生五種,年少青澀,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壯年回香,老年無味。」

「喝酒是有哲學的,準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和盤豆腐乾,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關於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溫一壺大曲。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曲;讀李後主,要用馬祖老酒煮薑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於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我常常教人家一個方法,要怎麼樣來品味那個茶,進入那個茶。每天端起來一杯茶喝的時候,在還沒喝之前,先生起一個念頭:好好的喝這杯茶吧,因為這輩子再也不可能喝到兩杯一模一樣的茶了。在喝下去後,你就會全身心進入這個茶,然後你會記得這是非常美好的一杯茶。這個就是當下的精神。」

「我也時常與人對飲,最好的對飲是什麼話都不說,只是輕輕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兩語,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說著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義;最壞的是亂說一通,道別人是非。」

「茶道裡有『一生一會』這個說法,即我們每次與朋友對坐喝茶都應該非常珍惜,因為一生裡這樣的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每一次相會都是僅有的一次,與過去的、未來的任何一次都不同。有時,人的一生只為了某一個特別的相會,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縱使會者必離,當門相送,也可以稍減遺憾了。」

林清玄曾說:「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他確乎就是這樣一位氤氳在茶氣酒湯的浪漫中的人。

他的文字,如一場空山新雨,洗去了浮世喧囂,留下的,是天地澄淨,萬物通透。讀他的文字,如草木清風在身旁輕輕穿過,或者有月光如水般的溫潤。

就在昨天上午9點半,林清玄在微博上留下了給予這個世界的最後一段話。

願我們

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

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林先生,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林清玄
    普遍的傳說還有,禪宗初祖達摩從天竺東來後,為了尋找無上正覺,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由於疲勞過度,眼睛張不開,索性把眼皮撕下來丟在地上,不久,在達摩丟棄眼皮的地方長出了一棵葉子又綠又亮的矮樹。達摩的弟子便拿這矮樹的葉子來衝水,產生一種神秘的魔藥,使他們坐禪的時候可以常保覺醒狀態,這就是茶的最初。
  • 古龍人生三大事:酒、女人和小說,林清玄送48瓶XO酒為其陪葬
    不過,這兩位的人生軌跡是極為不同的,在這其中,如果說誰的人生更像江湖人生?那必定就是古龍了。人生三大事:酒、女人和小說1938年,古龍出生於中國香港。古龍父母因為躲避戰亂逃到香港,在香港的生活,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 林清玄品茶悟人生:日日此時醒,不問煩心事,靜心享茶香。
    一杯茶古人推崇的飲茶環境,明朝的陸樹聲在他的《茶寮記》中,特別推薦了十二種飲茶的理想環境,列為:「涼臺、靜室、明窗、曲江、僧寮、林清玄也十分精通茶道,對陸樹聲的《茶寮記》也有研究,他不但喜歡飲茶裡的環境,更看重飲茶的心情,每次與朋友對坐飲茶,內心都生起很深的珍惜。因為林清玄已經把茶道與人生聯繫的十分緊密,知道一生裡能與朋友這樣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
  • 林清玄:人生不如意之事 十有八九……
    林清玄先生有段話令我印象深刻:「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林清玄先生看待愛情和人生,也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如何面對愛情,他告訴我們:「醉後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你夢裡有我,我醉了也忘不了你。我如何知道這是白天?你在我生命裡,我如何知道這是夜晚?
  • 林清玄,孤獨與茶,察覺茶與禪的聯繫
    作家林清玄愛茶,世人皆知,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國臺灣省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他是最愛茶的作家之一,留下無數關於茶的散文和演講。 我在家中收藏了兩、三百種茶,都用陶罐裝起來。一般的人收藏茶,會寫什麼茶,是哪一年的。我不是,我會為每一種茶取一種名字。
  • 勇者從容,智者淡定才是人生最好的風景。---林清玄
    林清玄在出外旅遊時,看到渡輪上出乎想像的冷清,零落的遊客橫躺在長椅上睡覺。林清玄並不因這種冷清而焦慮,而在販賣部買了一杯熱咖啡,一邊喝咖啡,一邊倚在白色欄杆上看海,從容的欣賞風景。賈伯斯賈伯斯的從容更是典範,他27歲時便躋身億萬富翁的行列,有位著名攝影師去給他拍照,發現賈伯斯的家裡極為簡單,幾乎沒有什麼家具,不免大為驚訝!
  • 林清玄:來是偶然,走是必然 丨私享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1月23日,臺灣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前一天,他在微博上留下最後一條更新,「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 林清玄經典語錄,身如流水,人生最美是清歡
    人生最美是清歡林清玄,臺灣知名作家,終年65歲。讀他的文字,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清而玄,玄而雅,若有所失,若有所得。——林清玄 《人生最美是清歡》在喧囂複雜的世界,可以尋得心之所向,不染一塵,實屬難得,願在天堂得以清歡。
  • 林清玄:「花如人生」,「花與人間事一同」
    林清玄一花一世界:意思是通過一個小小的花朵就可以窺探到一個大千世界的規律與全部。黃玫瑰花束林清玄年輕時,因為某些事而覺得很倒黴,他想買一束黃玫瑰。結果他找到了九朵黃玫瑰,但都垂頭喪氣、沒精打採。林清玄氣憤地說:「真是的,人在倒黴的時候連想買的花都垂頭喪氣的。」老闆卻溫和地告訴林清玄:「在30分鐘後再來,它們就會精神起來。」於是林清玄半信半疑地出去轉了一圈兒,回來時,黃玫瑰已經精神飽滿了。他驚奇地問老闆:「你是怎麼做到的?
  • 林清玄開啟最長的旅行
    林清玄開啟最長的旅行  3再溫柔平和寧靜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林清玄《玫瑰海岸》 5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林清玄《不知多少秋聲》
  • 在濮陽偶遇林清玄先生
    在濮陽偶遇林清玄先生原創 絲怡 京開大道再溫柔平和寧靜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林清玄 《玫瑰海岸》得知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來到濮陽,還是很驚喜的。從家中書櫃裡找到2014年買的他的散文集《放下即幸福》 ,想著能見先生一面,最好籤字合影留念。畢竟濮陽這樣的小城,大作家來的甚少。
  •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來河南大學舉辦講座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來河南大學舉辦講座 2017年10月09日 13:3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10月9日開封訊 應開封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的邀請,臺灣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先生,於9月28日來河南大學舉辦現場講座暨讀者見面會。
  • 林清玄:送一輪明月給他
    一位禪師在山中的茅屋理修行,有一晚,他在夜色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有開悟的般若。他喜悅地往回走,進了家門,看到一個小偷來光顧,因為沒有什麼財物,小偷在離開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回來的禪師。女孩子忽然不知道哪兒來的勇氣,把支票撕得粉碎,然後,告訴女人:我們的感情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不過,為了他更好,我可以離開他。大街上,一個乞丐正趴在冰涼的柏油路邊上,我們走過去,給他的盒子裡,放上一張紙票,雖然我們的內心,很希望他能夠感受到世間的更多溫暖,可是卻不能多表達什麼。
  • 我懂得了一種感恩的心情,叫林清玄
    蘇軾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同一場艱難的旅途,風雨走過,怎會沒有煩惱。作家林清玄說:「從煩惱到菩提的開關,就是柔軟心。」柔軟,並不是柔弱。1953年,林清玄出生於臺灣高雄,在十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二,家中生活清貧。雖然從小,林清玄的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但是清貧的生活並沒有阻礙林清玄對生活的希望和追求,他自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作家。17歲,林清玄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後,從此筆耕不輟。
  • 作家林清玄去世 他的作品曾入選重慶中考題
    他說:「小時候家裡很窮,共有18個兄弟姐妹,我排行十二,我前面有11個哥哥。」林清玄的名字,也是偶然得之。他說,他出生時沒有哭,帶著微笑來到人間,他的祖上及父親一輩都不識字,就給他取名「清怪」。「我是清字輩的,我一個哥哥說,『怪』太不好聽了,還是叫『奇』吧。
  • 「彈一彈」林清玄的「清弦」
    讀其文字,猶如一泓清泉潺潺流過心田,伴隨著花鳥蟲魚對生命和詩意的禮讚;伴隨著檀香和禪音;伴隨著樸實而又深邃的人生智慧,在我們被膨脹的世俗利益佔滿的心田上開出一叢清麗的百合花。林清玄的散文渾然天成,若僅為分析其遣詞造句,辭藻修辭,就似把一個完整的藝術品敲碎了來賞析,得不嘗失。另外,林清玄的散文重文意而輕結構,單獨分析字詞無疑會捨本逐末。
  •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曾到鄭州分享寫作經歷和感悟
    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林清玄著作等身,出版作品逾百部,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並稱為「臺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的作品入選多個版本的語文課本,成為讀者熟悉的散文大家。在人生的最後兩年時光裡,林清玄兩次來到魂牽夢縈的河南,他說:「來到河南,把心裡最後一塊拼圖拼上了,了卻了我多年的夙願。」
  • 林清玄---透過「半杯水」看自己的人生
    他躲藏在古堡的殘桓斷壁下,養息著。風停了,他走出了沙漠,看到了綠洲,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林清玄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那位女孩,面對同樣這半杯水,一個人的態度是消極的,而另一個人則是樂觀的。人生就像半杯水,很難有完滿的時候。同樣的半杯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缺少的那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擁有的那一半。幸福與快樂的秘訣就在於:要看到擁有的那一半,並享受已有的那一半。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好書,靜心之書
    林清玄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心開出的花結出的果,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你的所行所為都會在前方等你,時間很公平,它會一點一點還給你的。本書是林清玄50年散文創作代表作「清歡三卷」《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更深》《境明千裡皆明》系列之一,也是是林清玄禪意美文的代表作品。
  • 林清玄文章《懸崖邊的樹》,是回憶父親和恩師。
    他的父親和他的恩師已經不在了,但林清玄還能看見在最陡峭的懸崖邊,還長著翠綠的大樹。正是這兩棵懸崖邊的大樹成就了林清玄人生的理想。林清玄當時就準備輟學或轉學,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他的爸爸。林清玄的父親氣的好幾天都不和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