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作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獲獎無數,著作等身。他的多篇作品也被編入中小學教材之中。林清玄的文字也因此影響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和時間賽跑》
林清玄先生很」奇怪「。
只讀他的文章,你絕對不會想到文風如此清秀俊逸的人竟然會和「火雲邪神」撞臉。他也曾以此自嘲:如果你從17歲開始寫作,寫了40年,大約就是我現在這個樣子。
而他「林清玄」的名字,也差一點變成「林奇怪」。
2013年,林清玄參加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曾解釋自己這麼柔美名字的來源。在節目中,他說:「我是笑著來到這個世界的,父親覺得很奇怪,本想取名『林清怪』,報戶口的人說奇怪的『奇』不是更好嗎。另外一個人表示正在看一本武俠小說,裡面有個武功厲害清玄道長,要取奇怪,還不如叫玄好。所以就把我叫作林清玄。」
幾十年來,林清玄總喜歡「清歡」這個詞語。「清」是清淨、清淡、清澈,「歡」是歡喜、歡樂、歡愉。那是不受物質束縛的,也是沒有外在條件的,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意。
林清玄嗜茶愛酒,研究頗深。在他諸多的作品裡,茶和酒就像兩個精靈,時不時穿梭其中。茶是有趣的,酒是有味的,擁有茶酒的生活便有了趣味。茶和酒共同組成了林清玄的清歡人生。
「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澀,二泡甘香,三泡濃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後,再好的茶也索然無味。誠似人生五種,年少青澀,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壯年回香,老年無味。」
「喝酒是有哲學的,準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和盤豆腐乾,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關於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溫一壺大曲。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曲;讀李後主,要用馬祖老酒煮薑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於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我常常教人家一個方法,要怎麼樣來品味那個茶,進入那個茶。每天端起來一杯茶喝的時候,在還沒喝之前,先生起一個念頭:好好的喝這杯茶吧,因為這輩子再也不可能喝到兩杯一模一樣的茶了。在喝下去後,你就會全身心進入這個茶,然後你會記得這是非常美好的一杯茶。這個就是當下的精神。」
「我也時常與人對飲,最好的對飲是什麼話都不說,只是輕輕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兩語,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說著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義;最壞的是亂說一通,道別人是非。」
「茶道裡有『一生一會』這個說法,即我們每次與朋友對坐喝茶都應該非常珍惜,因為一生裡這樣的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每一次相會都是僅有的一次,與過去的、未來的任何一次都不同。有時,人的一生只為了某一個特別的相會,如果有了最深刻的珍惜,縱使會者必離,當門相送,也可以稍減遺憾了。」
林清玄曾說:「浪漫,就是浪費時間慢慢吃飯,浪費時間慢慢喝茶,浪費時間慢慢走,浪費時間慢慢變老。」他確乎就是這樣一位氤氳在茶氣酒湯的浪漫中的人。
他的文字,如一場空山新雨,洗去了浮世喧囂,留下的,是天地澄淨,萬物通透。讀他的文字,如草木清風在身旁輕輕穿過,或者有月光如水般的溫潤。
就在昨天上午9點半,林清玄在微博上留下了給予這個世界的最後一段話。
願我們
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
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林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