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媽說:
最近蕭亞軒和小自己16歲的男友黃皓上了戀愛真人秀《女兒們的戀愛》,把真實的戀愛日常po出來給大家看,看了幾期,有點出乎意料。
想像中蕭亞軒是在愛情裡遊刃有餘的瀟灑小姐,但看了節目卻感覺她的狀態讓人有點擔心:情緒很敏感,對男友的情感依賴很強,41歲的她更像一個內心缺愛的20歲小女孩。
01
蕭亞軒跟黃皓相戀3年了,不過在前兩期裡看,蕭亞軒跟男友之間的關係最近是有點緊張的。
先導片採訪的時候,倆人就說最近常常吵架,這一年裡很多次想過要放棄這段感情。
節目裡他倆動情對視,兩人都說:好久都沒有看到對方這麼溫柔的眼神了。
跟朋友一起去釣蝦,黃皓撒嬌賣萌嘟嘟嘴,
蕭亞軒也說,好久沒有看到黃皓這樣的表情,瞬間想到兩人的熱戀時期。
蕭亞軒想起過世的母親,哭得很兇,黃皓很男友力地抱抱、摸摸頭,
蕭亞軒說:我現在感覺自己被愛著,你知道的,我只想要愛……
背採時蕭亞軒也說:其實只要給我一個愛的眼神,我只要那個就夠了……
「我只要愛」這句話乍一看好像挺簡單。但翻譯一下它背後的含義其實是:我不需要你為我做什麼,但你要在我需要的時候,隨時給我「高濃度的愛」。
據傳蕭亞軒母親去世時給她買好了8000萬的豪宅做嫁妝,銀行卡裡留下10億存款。而她自己當時也是人盡皆知的小天后,在事業上已經很成功了。
財富和事業都有的蕭亞軒說,我不要別的我只要愛,或許可以理解。但這樣的訴求對男友來說是很有壓力的,因為她對「情緒價值」的要求太高了。
先導片裡男友黃皓也有吐槽蕭亞軒情緒很多,是需要一直哄的小公主,高興時會跑過來,一把抱住喊「寶貝」,不高興了就完全不理你。
還很委屈地說,有時候連呼吸也會讓你生氣。
蕭亞軒不僅在情緒上非常依賴黃皓,生活上也是。
黃皓還吐槽,蕭亞軒自己睡不著覺的時候,也不讓他睡覺,要陪她一起看電視。
蕭亞軒解釋說,可是我睡不著啊,如果你愛我,不就應該陪我嗎?
黃皓反問:你不覺得這個很自私嗎?我睡不著的時候都不用你陪,因為我知道你工作也很累,需要休息~
在很多人的想像中小16歲的黃皓可能是乖巧被呵護型,但這樣看,黃皓比想像中要成熟和擔當很多。25歲的他反而更懂得換位思考,體諒對方。
蕭亞軒的「自私」,是在情感上太依賴另一半,犯了很多女性都容易犯的錯:愛我就應該隨時滿足我。
02
女人相對男人更感性,也更容易「戀愛腦」,認為愛情大過天,如果你愛我,就要什麼都聽我的;如果你愛我,就得一切為我著想……
同樣在《女兒們的戀愛》裡的金莎,談到對戀人的期待,她說想要體驗一下「蕭亞軒的快樂」,以及那種「天崩地裂、轟轟烈烈」的愛情。
希望對方是那種,隨時隨地讓她依靠的避風港。
追求愛情是每個人的權利,但現實裡「有個人對我隨時待命」這樣的愛情觀,是非常理想型、也挺危險的。
這樣的要求在熱戀期或許能做到,但愛情總是一個從電光火石到雲淡風輕的過程。愛情開始時是高潮般的眩暈,但沒有人可以一直高潮。
日本作家中村恆子在《人間值得》裡有段話,說得很實在:
你的伴侶能否一如既往地理解你或者為你考慮呢?我想那多半發生在新婚時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情況、人生,而且這些東西都在不斷變化中 。
別人不會總在意你,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很多人接受不了結婚後老公對自己沒有戀愛時那麼在乎了。其實當我們能夠意識到這是人生常態,就不會太過心生抱怨。
我和瓜爸算是彼此的初戀,今年我們倆在一起已經18年了。我能很明顯地能感受到,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每隔幾年就有變化。
從剛開始兩個人整天黏在一起,身邊發生什麼事兒都要彼此分享,慢慢到現在兩人的話題更多是圍繞著瓜瓜進行,下班回家後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陪孩子,每天只有睡前那一點時間能聊聊天。
但其實這也是種默契,我覺得這種平淡裡的溫情和責任讓人很舒服。而且,在關鍵時刻我倆的關係像戰友,彼此有困難或者情緒不好的時候,給予對方精神支持,我想這就夠了。
03
哪怕愛情開始時是多麼驚濤駭浪,最終還是會趨於平淡。這點蕭亞軒已經意識到了,但學會接受可能還需要點時間。
從她換男友的頻率來看,跟黃皓在一起3年算是她比較長的一段關係了。而且恰恰是談了差不多2年左右,倆人開始頻繁吵架甚至想要分手。說明她還是那個只想要轟轟烈烈、愛情大過天的小女孩。
蕭亞軒在情感上對黃皓非常依賴。她弟弟說,黃皓填滿了姐姐心裡非常多空白。
但一個人一旦陷入情感依賴後,自己的情緒就很容易被對方的一舉一動影響。
蕭亞軒需要隨時隨地從黃皓身上汲取能量,自己的喜怒哀樂,也都需要對方參與。當得不到期待中的回應時,就會感到傷心、絕望。
有一段時間蕭亞軒的狀態非常糟糕,她半夜空降粉絲群,宣布人生有重要的事情發生,而且不是好事(後來解釋是被盜號)。有網友推測,當時她和男友的關係可能已經在瀕臨破裂的邊緣。
在網絡上發了一條神志不清的視頻,又秒刪。她解釋是向男朋友要房卡,錯發到了社交網絡。
不過,蕭亞軒情感上這麼依賴男友,也是有原因的。
她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5歲的時候父親拋下一切離開了家。媽媽要拼事業,所以把她和弟弟都放在外婆家撫養,見面比較少。
後來她又出國留學,跟母親更是聚少離多。蕭亞軒出道時,母親公司已經上市。當時母親曾極力反對她出道,被弟弟形容成「蠻嚴重的一場家庭革命」。
2010蕭亞軒在澳門開演唱會時,母親去世。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成為蕭亞軒心裡的痛。
身為女強人的母親雖然強勢,但在蕭亞軒心中,她同時也是一個很強大的依靠。母親去世後她說自己身後失去了一個很強大的愛。
儘管母親去世十年了,蕭亞軒仍然無法釋懷。
第一集聊到自己的媽媽時,她情緒一下就崩了,哭得很傷心。後面她養了18年的狗狗吉米受傷,她也是哭得很兇。
弟弟解釋姐姐之所以這麼難過,是因為曾經她工作不在家的時候,吉米都是由媽媽照顧的。吉米幾乎成為蕭亞軒與已逝母親之間的一種連結。
蕭亞軒內心有一個非常大的愛的缺口,需要從另一半身上吸取很多愛來填滿,而這總會給對方帶來不小的壓力。
外人看到的是她不斷在跟鮮肉談戀愛,其實只是她「缺乏跟一個人保持長久親密關係的能力」。
她那10條很著名的戀愛守則,「不要時刻粘著對方、適時轉移注意力、不要被愛衝昏頭腦啦」,現在看來也更像她給自己的警醒。
看了蕭亞軒這樣的狀態,我還真有點心疼她。
其實不管是在愛情還是婚姻裡,保持精神獨立、有安撫和消化自己情緒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意味著你對自己的情緒把控有主動權,不會被對方牽著走。
為什麼有人會反對女性做「全職媽媽」,部分原因是這會讓你的生活圈子變窄,重心全部圍繞在老公、孩子身上,導致情感依賴過重失去自我(不是說全職媽媽不好,全職媽媽是一份價值很高的工作)。
當然我不是說不要和別人建立信賴關係,只是希望咱們都有經營好自己生活的能力,學會在平淡的日子裡尋找幸福感。婚姻裡調低對另一半的期待,沒有人可以始終為對方一味付出,相互給予才是最健康、最長久的關係。
瓜媽最後說:
其實,不僅僅是對另一半,任何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應該是不依賴的,包括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有段時間瓜瓜去奶奶家住,我下班回家就感覺心裡空嘮嘮的,不知道該幹點啥。以前覺得瓜瓜太粘我,那時候才發現其實我自己也很粘他。
不過我知道孩子總歸是要長大的,長大後他也會獨立,離開我們開啟自己的人生。養育孩子然後看著他們離開,是父母的使命。當他離開時,我希望自己能坦然面對,不至於感到太孤獨或太傷心。
無論孩子還是家庭,不要試圖追求完美,保持一種細水長流的態度,會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