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孤兒:「袋鼠媽媽」的懷抱比保溫箱「暖」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戴盈 劉偉李吶)9月9日,是中國網民發起的公益日,也是各個NGO項目嶄露頭角,爭取社會幫助的一天。記者來到北京近郊,在一個叫做「小嬰兒之家」的小院落裡,住著一些特殊的居民。

    小嬰兒之家標誌性的照片就是一個早產嬰兒粉色的小臉貼在「媽媽」溫暖的胸前,露出了笑臉。

    照片裡纖細的身軀看上去只有兩個巴掌那麼大。對於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孩,這是一個無意識的笑容,代表著他不餓、不尿,感覺舒適和安心。他無法感知更多人類世界的信息,更無法理解「被父母遺棄」是什麼意思。

    這個孩子是一個孤兒,把他抱在懷裡的是「袋鼠媽媽」。

    「袋鼠媽媽」芳姨

    芳姨,北京人,五十歲,利落的馬尾梳在腦後。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她要騎40分鐘的電動自行車到同在近郊的一個獨門小院裡,給人當「媽」。而她的兩個親生女兒,正值談婚論嫁的年齡。

    她每天都去的這個小院,就是「小嬰兒之家」,她所做的工作,叫小花關愛項目,是北京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下面的一個子項目。

    在這裡,住著由貧困地區福利院送來的早產或需要接受緊急治療的嬰兒孤兒。因為疾病,他們的父母放棄了他們。小嬰兒之家常備的床位是55張,卻總是處於要隨時加床的狀態。

    芳姨負責護理,她的工作有一個很特殊的名字——「袋鼠媽媽」,和她一起的還有65個「袋鼠媽媽」。

    袋鼠式哺育發源自哥倫比亞,嬰兒睡在母親胸前、肌膚相親,母親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孩子,大大提高了早產兒的成活率。這種方法近年來在歐美和日本得到推崇,但在中國尚未普及,更常見的是早產兒一出生就「住進了」保溫箱中。

    實際上,每次「袋鼠媽媽」要一動不動地坐一個小時,讓小嬰兒聽著「媽媽」均勻的呼吸、平靜的心跳,模擬子宮中的環境,創造一種安心的氛圍。

    「我們的工作就是每天有時間一定要多抱抱孩子。抱著他們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笑得多。」芳姨說,如果被單獨放在床上,那麼小的寶寶即使在睡夢中也是扭動不安,而被抱在「媽媽」身上,他們一動也不動。

    不過,「媽媽們」卻要時刻保持警醒,有的早產嬰兒可能會出現呼吸驟停,「睡死過去」。在那個只有幾斤重的小身體上,還背著血氧監測儀器,鼻子裡插著胃管。由於過早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的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不能自主吮吸,需要鼻飼,把奶水一滴一滴餵進去。

    在小嬰兒之家的九年半裡,芳姨去過最遠的地方是杭州。「這個工作365天離不開人。如果把倒休的時間,加在一起能湊個四天的假期,春節期間也是如此。」她說。

    有了「媽媽的懷抱」,早產孤兒們能更快更健康地成長,平均每天體重能增加30克,強壯一點的寶寶不久就能脫離鼻飼,自己大口大口喝奶。

    無聲的搏鬥

    剛出生10天的阿龍被送來的時候,體重只有930克,也是小嬰兒之家接收的第一個低於一公斤的早產孤兒,然後是800克,610克,小嬰兒之家不斷在挑戰救治早產寶寶的醫學極限。

    當時的阿龍除了低體重外,還患有肺炎和貧血,芳姨就是他的護理阿姨。

    春苗兒童救助基金會的創始人、安貞醫院心臟外科醫生劉東說,早產兒大多數都是體重異常合併肺、肝等臟器功能不全。並不是所有的早產兒都適合袋鼠式養育,特別是有併發症的嬰兒。

    阿龍一歲時,看上去已經和同齡的幼兒沒有太大的區別,2歲的時候,被美國的家庭收養,有哥哥、有姐姐,在爸爸媽媽的愛裡長大。

    但是,對於這些「小天使們」而言,人生最初的旅途十分不易,尚未學會說話,就先要與病魔、死神搏鬥。

    濤濤1歲時來到這裡。「大家都叫他小蘿蔔頭,胳膊、腿特別細,就剩腦袋大了。」團隊負責人林姐(化名)說,因為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濤濤當時只有4公斤重。這是一個非常乖巧、討人喜歡的小男孩。

    「1歲多的時候,濤濤做過一次特別大的手術,我們當時都覺得他可能挺不過來了,結果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林姐回憶,當大家都以為濤濤會就此越來越好的時候,2歲半的那次手術卻沒有挽救他幼小的生命。

    劉東說,簡單先心死亡率是0.5%,而複雜先心是7%到15%。由於劉東個人背景,春苗的強項是複雜先心和膽道閉鎖兩種手術。

    截至今年8月,小嬰兒之家已經收治過2496名嬰兒,包括211名早產孤兒和28名貧困家庭早產兒,他們的救助存活率是95%,高於複雜先心手術成功率。

    然而,生與死仍然是無法迴避的一個話題。一位小花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濤濤被送去火化後,有志願者團隊把他「接走了」,在一座祈禱山上,為他禱告。

    給早產孤兒畫一個生命的圓

    41歲的劉東也是一位父親,有著一對兒女。很多時候,一個求助電話打來,他就要趕到醫院,和醫生一起苦心勸說家長,不要就這麼放棄孩子生的希望。

    但是,他不責怪家長。家裡出生了一個重度殘疾的孩子,意味著要帶著他(她)四處求醫、傾家蕩產,而這個疾病可能會伴隨終生,一切將在一夜之間擊垮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

    多年前,劉東在美國的醫院裡工作。「西方社會的支持系統會更完善一些。如果一個媽媽生了腦癱兒,第二天就會有社工敲門,問需不需要幫助孩子做康復;第三天,會有公益組織來找你,提供父母的心理疏導,父母可以上班工作,會有福利機構幫忙照顧小孩。而在中國,父母不知道該找誰,該怎麼辦,至少一方要辭職在家照顧孩子。」

    劉東回國後,經常遇到治不起病的患者家屬。當他告知對方一臺心臟手術費要5萬元時,一位父親為難地說:「對不起,劉大夫,我家已經欠了8萬元的債。」

    2010年,春苗基金會正式註冊成立。而從2006年開始的公益之路,當年並肩的夥伴只剩下劉東一個,而新的人又加入了進來。2013年,小花關愛項目也從先前的合作關係正式併入基金會。

    劉東的口頭禪是「愛與專業,缺一不可」,他最自豪的是基金會擁有34位專家志願者來自全北京最好的科室。

    他說,要給早產孤兒畫一個圓。

    「為什麼這些早產寶寶能活?除了有袋鼠媽媽的懷抱,還有愛心媽媽的母乳,母乳裡含有天然抗體。」劉東說,小嬰兒之家還擁有很多專利技術,包括對腦癱兒的「共振療法」,運送早產嬰兒的藍色保溫袋,都是一路走一路積累下來的印記。

    當問到「小花關愛」的未來是什麼時,劉東說,孤兒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春苗一家能做的事情,需要多個社會部門聯合力量。

    「我們只是在為社會探索一條路徑。」劉東的20年願景是希望全國各地的福利院裡都有個「小花關愛」,而且不只是面對孤兒,還包括那些不知該何處求助的困難家庭,從上遊打斷「棄嬰」的惡性循環。

相關焦點

  • 早產寶寶住進保溫箱,寶媽分享,這3次收費最貴,早做好準備
    孕媽最擔心的就是孕期早產了,可有時候千防萬防,孩子還是早產了,尤其是雙胞胎孕媽,寶寶更容易提前出來,早產的寶寶是不可以直接送到媽媽身邊的,他們需要住進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保溫箱,根據新生兒發育的情況,住的時間長短也是不一樣的,除了寶寶健康,父母可能最關心的就是花費問題了,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貴
  • 孕32周胎兒早產後要住多久保溫箱?
    早產兒因為身體器官未完全發育成熟,所以一般生下來會首先送到保溫箱去保養。保溫箱主要有2個作用:一是保暖:早產兒一般身體絨毛較多,這是因為絨毛還未到脫落,也說明胎兒還未調整好適應外界溫度的變化,比足月出生的寶寶更怕冷。放保溫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二是避免感染:前面說了,早產兒呼吸道、肺部還未發育成熟,所以需要放進保溫箱,隔絕外界感染。
  • 女嬰早產2個月無錢住保溫箱 泡沫箱成臨時保溫箱
    在好心人的捐助下,孩子住進醫院的早產兒保溫箱7月20日,一條微信朋友圈的求助信息引起了廣泛關注:一個早產2個月的女嬰降生在密雲縣醫院內,體重只有2斤4兩。7月22日,早產女嬰順利進入北京八一兒童醫院接受救治。然而,面對著更加高額的住院治療費用,女嬰父親的心再次沉了下來。「無論能湊夠多少,我會盡最大努力讓孩子活下去。」他說。
  • 「2018」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
    導讀:很多準媽媽都知道早產會給嬰兒帶來很嚴重的影響,比如成活率低,智力低下,免疫力弱等等,甚至很多早產兒都不如手掌般大小,那麼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呢?先說一下叮麻認識的一位早產的妹子。妹子大約7個多月的時候突然破水的,去鎮裡醫院沒收,讓趕緊去市醫院,結果到了醫院去產房的路上寶寶出生了,然後在保溫箱住了半個多月。什麼樣的準媽媽容易早產呢?
  • 寶寶的保溫箱為何這麼貴
    前不久,一則新聞在媽媽群裡炸開了鍋:一名女子在懷孕5個月時發生早產,寶寶出生後就一直在保溫箱裡生活,好在最終成功活了下來。就在眾人高興之餘,新聞裡的另一個信息卻讓媽媽們大為吃驚,原來,這個寶寶因為住在保溫箱受到專人照顧,短短幾個月時間醫療費就高達了100多萬!
  • 保溫箱裡的寶寶,5個月花上百萬,如何避免寶寶進保溫箱呢?
    文|張女子育兒:當好媽,帶好娃,娃娃愛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保溫箱裡的寶寶,5個月花上百萬,如何避免寶寶進保溫箱呢?關於一則寶媽懷孕5個多月早產,居然奇蹟般活了下來,可是代價卻不小,天天住保溫箱,花費上百萬,醫療費讓人震驚。這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因此,在孕期,我們普通人,還是好好想想怎麼保胎安胎,避免寶寶早產,讓寶寶順利健康出生吧!
  • 26周男嬰早產重要臟器沒發育完全 堅強挺過兩月
    在媽媽肚子裡呆了26周就急著要出來,結果出生時體重僅1公斤,幾個重要臟器沒有發育完全,一度被認為「救不活」……昨天,在常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保溫箱,呆了兩個多月的堅強寶寶黃成終於挺過危險期,近期有望出院。
  • 餘文樂女兒早產3個月,出生僅重2斤,在保溫箱裡又黑又瘦插滿管子
    隨後妻子王棠雲解釋說,寶寶早產太多,幸好她勇敢撐過來了,不過具體早產多少,她也沒有透露。一直到十二月十六日,王棠雲的心情才平復下來,他又發表了一篇長文,講述母女兩人所遭遇的一切,堪稱自己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
  • 給袋鼠換尿布、餵美洲豹喝奶……他是樂和樂都的「超級奶爸」
    36歲的沈偉,來到重慶樂和樂都當動物管理員10多年了,他主要管理袋鼠和一些幼小動物的生活。上遊新聞記者昨日來到樂和樂都動物救助中心,捕捉到他忙碌的身影。沈偉告訴記者,這隻小袋鼠很不幸,半年前剛出生沒幾天,袋鼠媽媽受驚嚇而亡。小袋鼠在媽媽育兒袋內尚存一口氣。自己發現後,趕緊把小傢伙放進保溫箱。剛放進保溫箱那幾天,小傢伙不吃不喝,這可急壞了沈偉。嘗試過不同的嬰兒奶粉、牛奶、羊奶,終於,小傢伙願意咀鮮羊奶了。過了進食關,問題又來了。小袋鼠在保溫箱裡,經常煩躁不安,睡不好覺。
  • 餘文樂婚後變成好爸爸,二胎女兒出生不容易,早產送進保溫箱
    餘文樂婚後變成好爸爸,二胎女兒出生不容易,早產送進保溫箱從前在餘文樂的身上也曾經有過不少的傳聞,都是不太好的,尤其是說他在對待女朋友方面可以說是比較隨意的,換了好多個女友,但是這對於男明星來說似乎也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了。
  • 餘文樂女兒早產!妻子曝當時情況,坐保溫箱旁大哭:沒有保護好她
    38歲港星餘文樂因為擁有帥氣外型,累積一票鐵粉,2017年和臺灣皮件千金王棠雲結婚後遇有一子,近日升格二寶爸,第二胎喜獲女兒湊成一個「好」字,不過他卻透露第二胎是早產,王棠雲16日在社群平臺寫下長文,透露當時女兒生產時其實碰過不少危險,甚至讓她崩潰大哭。
  • 早產寶寶出院後,如何正確護理及餵養?需要注意什麼? - 醫知袋鼠
    今天,我想和各位準媽媽及早產寶寶的家長,聊一聊如何正確的照顧早產寶寶,讓早產寶寶和足月兒一樣健康成長。一、照顧早產寶寶,要特別注意的問題1.如果寶寶的吸吮力量小,很難吃到奶,媽媽可以先將乳汁吸出或擠出,再用小匙慢慢地餵給寶寶。如果媽媽母乳不足,在讓寶寶多吸吮、刺激泌乳的同時,也可以適量補充一些低體重兒專用奶粉,保障孩子的吃奶量和體格發育。
  • 孕期補鈣過量導致早產
    記得姐姐懷孕7個月的時候孩意外子早產,生下來才不到五斤,在保溫箱待了二十幾天才出來,姐姐也是特別好奇,自己對營養的補充特別在意,而且整個孕期都是小心翼翼的,怎麼會出現孩子早產呢?後來醫生告訴姐姐,因為她懷孕期間服用了大量的鈣片,結果導致胎盤鈣化結果出現了早產,還好最後孩子保住了,但是早產對孩子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 餘文樂老婆28周剖腹產,女兒僅兩斤,懷孕做到「三避免」防早產
    孩子早產護理難,媽媽做到「三個避免」,預防寶寶早產懷孕時避免營養不良比如說嚴重缺鐵,孩子會更容易早產,或者嚴重缺乏蛋白質。媽媽避免乾重的體力活在農村孕婦一樣的下地幹活,沒有注意搬太重的東西,或者用力過猛的話,也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早產。預防寶寶早產,媽媽不要太累了,要及時產檢,要營養均衡。
  • 餘文樂二胎女兒早產3個月,出生時僅一公斤,住保溫箱渾身插管
    近日餘文樂的妻子王棠雲在社交平臺上發表了一篇長篇文章,首次詳細描述了早產二胎的過程,並稱這是"目前人生最痛的經驗",每次想起這件事都想哭。
  • 餘文樂二胎女兒早產3個月,出生時僅2斤,住保溫箱渾身插管
    12月16日,餘文樂的老婆王棠雲在社交平臺上髮長文,首次詳細描述了早產二胎女兒的過程,並表示是自己"目前人生最痛的經驗",每一次想到都會想哭。
  • 全球每年有1500萬早產兒 「臨時媽媽」在這用愛呵護「早到天使」
    在新生兒三科的病房裡,40位提前來世界「報到」的「小天使」躺在柔軟舒適的保溫箱裡。作為這些早產兒的「臨時媽媽」,數位醫護人員不時穿梭於保溫箱間查看、忙碌,她們代替家長悉心呵護著稚嫩又脆弱的「天使」們。11月17日,省兒童醫院新生兒三科病房,「臨時媽媽」正在護理早產寶寶。
  • 皮膚一碰就破 26周早產"果凍"雙胞胎成功存活
    小寶寶在保溫箱裡喝奶。  醫院供圖  經過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積極搶救和精心護理,蘇州一對懷孕僅26周零2天的雙胞胎女嬰患兒,成功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存活。據悉,這對雙胞胎是試管嬰兒,由於出生太早,身體發育極度不成熟,她們的皮膚就像透明的果凍一樣,接觸時稍不仔細,皮膚就容易破裂、出血。據悉,這是該院截至目前出現的胎齡最小並成功存活的一對雙胞胎。
  • 親潤和袋鼠媽媽哪個好?
    親潤和袋鼠媽媽這兩個牌子都是主打成分天然,並且都是孕婦專用又比較知名的化妝品牌子。個人看法,不能直接告訴你誰比誰好?還是得針對自身皮膚情況,來選擇適合的護膚品。也就是說孕媽、寶媽在挑選護膚品的時候,除了看中護膚品成分之外,還得看個人訴求是什麼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