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遊地區同心協力 一起保東江之水長清

2020-12-17 SZNEWS

▲乾淨清澈的尋烏河吸引了很多鷺鳥在此棲息覓食。深圳晚報記者陳玉攝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4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陳莉 王新根)今年11月初,深晚記者赴「東江之源」尋烏採訪了解到,在中宣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推動下,深圳市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支援合作工作深入展開。作為東江的發源地,尋烏一手抓基礎配套建設,一手穩生態環境保護,守住了綠水青山,為東江下遊群眾的用水安全把好了第一道關。

尋烏縣在水質保護上的努力,也獲得了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高度肯定。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表彰活動在京舉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為尋烏授牌,尋烏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永飛上臺領取獎牌。

成績背後,尋烏在治理與保持水質工作方面克服了怎樣的困難?有何經驗可供分享?生態的繼續保持還將迎接哪些挑戰?帶著這些疑問,深晚記者近日專訪了尋烏縣委副書記、副縣長高遠。

談成就

森林覆蓋率、水質、空氣品質全面向好

深圳晚報: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尋烏目前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上所取得的具體成就嗎?

高遠:近年來,尋烏縣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標中央生態文明建設各項要求,落實江西省奮力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贛州市爭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排頭兵的戰略部署,大力推進治山理水,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縣域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尋烏縣森林覆蓋率由1979年的45%提高到現在的82.3%,東江源頭椏髻缽山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東江源飲用水源水質穩定在Ⅱ類,東江源頭保護區團豐橋考核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地表水和東江源保護區水質滿足環境功能區水質要求;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全縣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均達到了年度計劃控制指標和減排目標。

深圳晚報:為了保住綠水青山,尋烏這些年都做了哪些比較關鍵的決策?

高遠:生態保護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我介紹幾個比較重要的。為了保持東江水源地的原生態,我們投入4.7億元實施太湖水庫、東江源頭水源區「兩個半村」整體搬遷工作,易地移民773戶3503人;並籌資6.1億元建設「太湖新村」移民安置點;對14個鄉(鎮)、93個村的深山區群眾進行移民,2008年以來搬遷2690戶10561人。

此外,積極推進山體復綠工作。2016年以來,完成低質低效林改造11.57萬畝,實施縣城規劃區山體復綠工程,採取政府贖買的方式徵收縣城山體復綠6631.8畝;2011年以來累計新增造林面積23.252萬畝。

我們還投資9.55億元重點推進文峰鄉石排、柯樹塘及涵水片區廢棄礦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治理面積12平方公裡,治理河長111.927公裡。採取「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同時治理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打造了全國山水林田湖草示範樣板工程。

談付出

嚴拒高汙染、高能耗項目

深圳晚報: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這句話實現起來是需要下大決心的。據了解,尋烏為了保護好生態環境做出了很大犧牲。

高遠:確實,我們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堅決拒絕高汙染、高能耗等不利於環保的項目落戶,可以用「壯士斷腕」來形容。2018年,某公司提出在尋烏投資2億元建設五金製品廠,建成投產後可納稅千萬元。考慮企業生產流程有電鍍工藝,將對環境造成汙染,縣裡堅決亮起「紅燈」。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尋烏拒絕汙染大的項目就有40多個,這些項目總投資額達30多億元。

2007年以來,經過洽談、初審,累計拒絕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280多個,工業園入園項目環評率達100%。

尋烏也始終保持對生態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我們組建了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局,利用手機報、公告欄等媒體平臺公布舉報電話,加強巡查監管,做到舉報必查、違法必究。2017年以來,依法查處非法開採稀土、小電鍍等環境違法案件15起,刑拘10人,行政拘留3人,起訴3人。

談困難

經濟水平落後給可持續治理帶來隱患

深圳晚報:尋烏在生態環境治理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對於如何鞏固和強化這個成果,我們還有什麼計劃和舉措?

高遠:我們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必須看到,作為一個山區小城,我們面臨的困難現實而艱巨。

雖然近年來尋烏經濟發展已取得一些進步,但經濟結構仍然不盡合理,基礎薄弱;現代農業發展不快、比重偏低;工業產業集群未成形、總體規模較小;第三產業仍不興旺、帶動能力不足,在區域發展中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這使得尋烏縣經濟社會發展仍有待急起直追。而當地人民群眾要求擺脫落後、趕超先進的願望也非常強烈,這就有帶來增加投入、消耗更多的資源能源的可能,使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面臨更大的挑戰。

由於受財力、技術、自然災害等客觀因素影響,治理標準不高、難以長效持續維護等問題日益凸顯,以致水源涵養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生態穩定性差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整體生態環境仍然脆弱。

在水源保護方面,尋烏面臨稀土礦山治理標準再提升、汙水處理設施需再完善、發展方式需再轉變等問題,且破解上述問題的項目需求廣、操作難度高、資金缺口大,對欠發達、後發展的源區縣來講,是個難以獨自承受的重負仍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談對策

扛起生態文明建設責任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深圳晚報:對於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從尋烏縣長期實踐的角度來看,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嗎?

高遠:要破解這些難題,必須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時刻繃緊生態環保這根弦,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為此,尋烏縣的主要領導將以上率下,壓緊壓實各級責任,堅持改革創新,加大推進力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提升東江源頭水質,確保東江流域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安全。

首先,我們將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徑。我們計劃出臺相應政策,積極貫徹國家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引導鼓勵珠三角地區向源區轉移低碳高新技術產業,幫助東江源區發展生態產業,打造東江源區可持續發展新模式,著力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型、循環型、低碳型綠色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源區經濟發展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源區人民的生計問題和後顧之憂,為進一步保護好源區生態環境提供經濟支撐。

其次,推動完善體制機制的頂層設計。我們將懇請國家層面建立贛粵兩地保護東江源生態環境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和解決贛粵兩省在保護東江生態環境中遇到的重大問題。此外,由於東江源區歷史欠帳多,生態補償資金有限,要在短期內徹底解決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任務艱巨。為此,我們積極呼籲保持東江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政策的長期連貫性,以確保東江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穩定達標。

「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相隔千萬裡,共飲一江水。」東江,是廣東省廣州、深圳、東莞、惠州、河源等地以及香港4000多萬城鄉居民的主要飲用水源。區域有分界,汙染、環保無分界,我們希望流域上下遊地區同心協力,確保東江之水長清。

相關焦點

  • 深晚報導|上下遊地區同心協力 一起保東江之水長清
    今年11月初,深晚記者赴「東江之源」尋烏採訪了解到,在中宣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推動下,深圳市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支援合作工作深入展開。作為東江的發源地,尋烏一手抓基礎配套建設,一手穩生態環境保護,守住了綠水青山,為東江下遊群眾的用水安全把好了第一道關。
  •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同心協力讓社福更好
    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吳敦義今天說,今年度社福預算超過4200億元(新臺幣,下同),臺當局去年也大幅增加8項相關津貼或經費,希望相關團體與臺當局同心協力,讓社福工作做得更好。吳敦義上午在馬辦接見「財團法人臺灣康復之友聯盟」各縣市代表時指出,他過去不論在民意機關或行政部門工作,都深刻了解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 東江,共飲一灣水
    點擊觀看《東江,共飲一灣水》東江,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自東北向西南流入廣東。新豐江,東江水系最大支流,發源於韶關新豐縣海拔1434米的雲髻山。「這裡水質非常好,我們平時都不用帶水巡山。」潘希創驕傲地說。新豐江在流經連平縣後,在東源縣流入萬綠湖,又名新豐江水庫,是華南地區第一大湖,因四季皆綠,處處皆綠而得名。隨後在於河源市區匯入東江,繼續向南流往惠州。惠州城,東江畔,一人,一桶,一篩,惠州民間藝術大師劉漢新的目光不停掃過河灘,期待能找到幾塊上好的顏料。
  • 山水融合 庭院錯落:長清大學城重點地區城市設計解讀
    長清大學城重點地區城市設計以「山水融合,庭院錯落」為總體設計理念,將山水引入城市空間,創造屬於城市社區的知識庭院空間。今天,小編為您解讀長清大學城重點地區城市設計成果。山水融合,即是讓山水與城市融合。這裡的融合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視覺上的融合,讓山、水、城互相掩映,以視覺廊道的設計手法,讓城市集約發展;一方面是可達性的融合,即讓人們可以自如地在城市與山巔、水岸之間穿梭,通過一系列綠道的設計,讓步行、慢跑、騎行等活動在城市與山體、水體組成的「超級公園」中得以實現。
  • 《東江水 兩地情》新書發布會在廣州舉行
    6月29日上午,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南方軟實力研究院、廣東教育出版社聯合舉辦的《東江水 兩地情》新書發布會順利舉行。4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活動。該書緊扣「香港供用水與東江水供港」這一主題,詳盡地呈現了香港城市供用水進程中曾經有過的記憶和歷史,填補了東江水供港問題系統化研究的一大空白。深度解密東江引水香港之謎該書從歷史事實出發,首度披露大量文件,還原供水香港的真相。該書指出,香港地形地質條件複雜,缺乏有利的地形興建大型水庫以攔蓄雨水,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少。
  • 盛極一時的東江飯店,喜食不厭的東江鹽焗雞去哪裡了?
    而說到鹽焗雞,就不得不說說客家菜分支中東江菜系的「東江鹽焗雞」。東江鹽焗雞是「廣州十大名雞」之一,曾以鹽焗代替傳統的醃食法,如今鹽焗又已被「水浸」所取代。即把雞放在熱湯裡浸熟後,撕離骨、肉、皮,然後用麻油、精鹽等味拌和,再切成雞形上碟。此製法比較快捷,並保持一定的鹽焗香味。上席時,以沙姜油鹽佐食,食之味道益發香美,皮肉更加嫩滑。
  • 【濟南有禮·長清篇】長清·長青
    城市的氣質,都在某個似曾相識的街角藏著,都在廣闊的原野上和風一起飄著。「濟南有禮」探訪活動展現城市的當下,連接著泉城的過去和未來。遇見濟南,帶走濟南,能擁有的不止是美好和記憶,還有這座城市流動的文化,他們幻化成一件件文化商品,讓你帶走那些路牌上逐漸縮小的裡程,讓你帶走踏足和未踏足的濟南的每一寸文化土壤。
  • 身邊的英雄丨九旬老兵駱桂良講述東江縱隊戰鬥史
    或許他們已經白髮蒼蒼,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功績卻是歲月磨滅不了的,今天就讓小e帶大家一起尋找深藏功與名的寶藏英雄,把TA的英勇事跡講述給大家,譜寫新時代的社區英雄榜。在東山街小東園社區,有一位年過九旬的抗戰老兵駱桂良。
  • 廣東客家之東江流派,餐桌上常見的美食,睹物思鄉
    廣東客家菜就地域劃分,有梅州流派、東江流派、北江流派。那麼廣東客家之東江流派,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有哪些呢?300多年前的東江地區沿海的一些鹽場,有鹽工把熟雞用紗紙包好放入鹽堆醃儲,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後來東江首府鹽業發達,當地的菜館爭用最好的菜餚款待客人,於是創製了鮮雞燙鹽焗制的方法現焗現食,因此菜始於東江一帶,故稱這種雞為「東江鹽焗雞」。味香濃鬱,皮爽肉滑,以沙姜油鹽佐食,風味極佳。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風味誘人,是宴會上常用的佳餚。
  • 客家文化裡的東江滋味
    嶺南地區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國內和國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輩都與嶺南地區有著淵源關係。客家人的先民是從中原地區來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產生,應與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的交往聯繫起來。客家為東江流域最大的族群,其原載的中原文化高於移入地之文化,故而東江文化帶有鮮明的客家文化特色。這一特色是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得以形成的。惠州的東江菜與潮州菜、粵菜一起被稱為廣東三大菜系。東江菜的形成與客家文化一脈相承, 每一道菜品裡, 都能找到客家文化的縮影,「肥、 鹹、熟、香",就與客家文化有關。
  • 《千金歸來》第三集:丁佳慧花生粉害死長清,長清假死知道真相
    醫生給長清心臟做了電擊,但是仍然沒有辦法救活,醫生悲傷地讓潘偉森想想葬禮吧,歐海洋剛回到沈家,管家就告訴他了這個噩耗,歐海洋一路狂奔去看長清,大聲地喊著長清的名字,但是長清已經失去了知覺,歐海洋和潘偉森兩個人爭論起來,歐海洋覺得當年逸茹的死就有蹊蹺,現在長清又同樣死了,歐海洋情緒激動
  • 相約金色春天 水長清·第七屆雙泉油菜花旅遊文化節開幕啦
    近日,濟南(雙泉)春季賞花旅遊文化節,水長清·第七屆油菜花旅遊文化節正式在長清區雙泉鎮拉開了帷幕。讓廣大遊客三月不下江南,也能領略春意盎然。  為了帶給廣大遊客與往年不一樣的觀賞體驗,今年雙泉鎮重點打造了兩處油菜花精品觀賞區,分別是位於雙泉鎮駐地南的美林莊園和位於後園村的厚源農業觀賞園區。
  • 東江鹽焗雞 皮脆肉嫩骨酥味香
    東江鹽焗雞。  客家美食名揚四海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客家美食背後所承載的千年歷史。客家美食在不斷傳承和變化中,如今已在省內外的客家地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客家菜式。在客家地區,東江鹽焗雞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菜之一。  有段古:  遷徙時用鹽包雞 方便攜帶  在東江流域的客家地區,有一道流傳久遠的傳統名菜:東江鹽焗雞。這道菜皮脆肉嫩,骨酥味香,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身體虛弱的患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 東深供水工程將啟用 莞深港2千萬人直飲東江水
    陳輝 攝  工程歷時三年創四項世界紀錄,無一起安全事故,無一名幹部落馬  本報訊 (記者 王海波 通訊員 王義軍) 昨日,記者從東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指揮部獲悉,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業已全線完工驗收完畢,本月28日將正式啟用,比原計劃提前一個多月實現全線對香港
  • 東江魚丸
    而東江魚丸卻是另外一種食法,據說惠州水質好,魚的肉質優秀,惠州人主張吃魚之原鮮味,便單取河產鯪魚純肉,加少鹽剁,手工出丸子,放入70度的水中慢慢煮熟,這種做法和吃法,令老百姓常見的肉丸吃法一下子就有了一種高貴的氣質,清、純、軟、鮮,讓品嘗的客人感到自己也一下子高貴了起來。
  • 香港財政司司長:港應以海水淡化為水源 減少依賴東江水
    據香港《星島日報》3月30日報導,正值香港特區政府正與廣東省商議新一輪東江水價之時,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30日撰文稱香港不應臨渴掘井,在廣東對東江水需求日增、香港可能出現極端乾旱天氣,以及海水淡化成本不斷降低的情況下,香港在未來應當以淡化海水作為重要水源。香港目前年消耗淡水超過10億立方米。作為香港用水的主要來源,東江來水佔香港用水量的70%以上。
  • 將「東江鹽焗雞」做成地方特色品牌
    惠城區「兩會」上,政協委員謝寶琴說,為了打造惠州地方特色的代表性產品,她建議打造「東江鹽焗雞」旅遊產品品牌。據了解,大約兩個月前,惠州已有酒家將鹽焗雞真空包裝後銷售,這使得「東江鹽焗雞」可以走出餐桌、走進其他城市。但如何形成城市美食名片效應,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扶持龍頭企業,通過以點帶面的做法,逐步打造「東江鹽焗雞」產業化發展道路。
  • 東平東江大橋通車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盧政 通訊員莫襯玲攝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蔣幸端)昨天,東莞市東平東江大橋正式通車,並將成為連接東莞市東北部地區至惠州市博羅、龍門等地的交通主幹道,從此以後,企石鎮市民前往惠州博羅等地,可節省近30分鐘時間。
  • 和你一起 暢飲湖山 中建長清湖夏日啤酒燒烤節完美綻放
    7月16日,中建長清湖在營銷中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和你一起 暢飲湖山」的夏日啤酒燒烤節,百餘位業主參加了活動。活動當天,一場大雨讓濟南的天氣倍感涼爽,長清湖畔的空氣更是充滿清新,下午6點大家如約而至。現場,中建長清湖專門為大家準備了精彩的節目,有動感的街舞、神奇的魔術以及動人的歌曲,讓大家在品嘗美食的同時共享視覺盛宴。主持人的幽默詼諧,為現場帶來歡聲笑語,飄香的燒烤搭配勁爽的啤酒,讓大家玩的更加盡興。活動中,還專門穿插了趣味遊戲,最有趣的要數喝啤酒大賽,不僅要喝得多,更要喝得快,還必須帶有創意式喝法,各式各樣的參賽者引得大家陣笑連連,將整場活動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