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過渡邊淳一的《男人這東西》,特別好玩兒,作者仿佛寫得很隨意,卻又感覺字字珠璣。在四十歲的年紀上又偶遇了《紫陽花日記》,四十歲的人看四十歲夫妻的故事,代入感很強啊。
1
主人公志麻子和省吾結婚十幾年,仿佛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陌生人,除了日常生活中必須交流的簡短話語,情感上思想上基本已經沒有交流,這一點估計中外都一樣,我記得從前看《憂傷的時候到廚房去》,有對夫妻也是一樣,兩個人相處的時間只有吃飯時候在廚房呆的二十分鐘,之後丈夫就會回到自己臥室,兩個人再無交流。
我覺得夫妻間這種冷漠和隔閡特別彆扭,從某方面說,這兩個人是最親密的,但同時在精神上卻已相隔萬裡,小說中丈夫省吾在妻子紅杏出牆後回憶自己以前對妻子的印象——早上上班一出門就忘記了妻子的存在,下班回到家後才想起還有妻子這麼個人在家。而正是最被他忽略的這個女人每天盡心盡力地維持著這個家庭的正常運轉。
小說的主線是丈夫省吾自從無意間發現妻子在記日記以後就好像對偷看上了癮,隔三差五就找機會偷看妻子的日記,妻子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自己對婚姻和家庭所有的情感,所有心理。特別是對丈夫出軌的記錄以及自己所承受的折磨,甚至包括自己為了調查丈夫出軌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
我一直覺得這本日記是妻子故意讓丈夫看到的,對於冷漠到接近冰點的丈夫,她不得已用這種方式和丈夫溝通,而丈夫也只想通過偷看妻子日記的方式來了解妻子的內心世界。不過我覺得放在現實生活中,估計有很多丈夫就算發現妻子寫日記也不會有耐心去看。
結婚多年,妻子仿佛已經變成工具人,完全被丈夫忽視,心安理得的被妻子照顧著,卻連妻子扭傷腰都絲毫不關心,即使他自己就是骨科醫生,但面對外遇對象詩織,卻極盡體貼呵護之能事。
夫妻間無話,無情,又不忠,難怪引起太太的憤怒。
2
我一直覺得,男人對女人說謊,自己總以為天衣無縫,而實際上雙方就像考場上的老師和考生:作弊的考生總以為自己手法高明,老師發現不了,而絕大多數情況是,講臺下的一舉一動都盡在老師掌握,只不過是抓與不抓的問題。
面對丈夫為約會出軌對象而編造的種種藉口,妻子志麻子在最開始的時候隻字不提,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現,什麼都沒有發生,只在日記中記錄自己複雜的心情、對丈夫行動、去向、想法的分析,到後期,志麻子甚至通過自己的方法調查和分析出了丈夫出軌對象的住址。妻子在日記中對丈夫撒的謊看的清清楚楚,丈夫省吾簡直不敢相信妻子有這樣的高智商。
男人在撒謊這方面十分擅長,不打磕絆兒,張嘴即來,可見男人是十分聰明的,但女人在鑑別謊言這方面仿佛又道高一丈,但女人的弱點往往在於他們識別出這是謊言,下一秒又開始自己欺騙自己,所以女人往往容易上男人的當。女人往往不到最後一刻大都缺乏面對真相的勇氣,所以女人缺的不是智商。
3
外遇這種事兒,到底有多吸引人?丈夫省吾作為中年成功人士,有錢,有尋找新侶而又不影響家庭生活質量的能力,工作繁忙壓力大,又有年輕女性為其減壓的需求,在加上男人的本性,在婚姻以外和別的女人維持一段婚外情就不足為奇了。而且詩織又是自己的員工,於公於私都能兩相便宜,何樂而不為?但是省吾從來沒有想過要和妻子離婚,因為妻子是這個家的完整和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人物,自己也習慣了妻子的照顧,作為外遇對象的年輕姑娘詩織,是不大指望的上的。而詩織和省吾發展到後面也進入了倦怠期,詩織開始和朋友們一起出去而不再重視和省吾的約會,省吾在發現妻子紅杏出牆後變得對妻子頗為緊張,從而漸漸發現自己對詩織也開始有各種不滿。
妻子志麻子的紅杏出牆則像遭遇了一次日本版的泡良。因為同學的鼓勵,志麻子也開始把注意力從調查丈夫,為外遇心力交瘁歇斯底裡中轉移,會朋友,聽講座,並因此和自己大學時代的老師走到了一起。
這位大學老師一看就是老油條,油膩男,各種甜言蜜語和約炮手段在外人看來很讓人反胃,但也許是儒雅的外表,師長的身份讓這些言行披上了一層炫目的外衣,更大的可能性是志麻子在和省吾的婚姻中太缺愛了,所以她明知道這是錯的,清楚老師是什麼樣的人,也情願淪陷,完全沉浸其中享受老師的讚美、親吻和愛撫,因為這些在婚姻中早已乾涸、荒蕪,所以雖然思想上是拒絕的,但身體和情感是誠實的。
平常夫婦的婚姻疲憊期,渡邊淳一給讀者生動細膩地展示出來了,感覺有點喪,如何讓婚姻一輩子都活色生香的進行下去是對婚姻中人的一大挑戰。和本性作戰,不易,且行且珍惜。不過這部小說描寫的是中產階級夫婦,所以他們不存在經濟緊張和生活壓力的問題,如果是我等為生存奔波的屁民,應該無所謂疲憊期也顧不得是不是假面夫妻了,生活本身已經夠累了,好好活著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