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原創,約3500字,完整閱讀需花時10分鐘,希望有此疑問的家長能耐心讀完)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完全不需要註明中文意思,註明中文意思不但對孩子習得語言沒有正作用,而且還會產生巨大的負作用。
首先,你給孩子註明的中文意思不一定準確,你以為從翻譯軟體查到的就是準確的嗎,很多都不完全準確的,甚至有些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翻譯軟體並不知道你查找的單詞是用在什麼環境裡,有些是翻譯軟體根本就沒有這個詞,這樣的情況數不勝數,很多時候你要去看例句,在現實的應用中去尋找它比較準確的用法和意思,但即使是例句你有時也很難找出哪個才是現實生活中真正會去使用的,有時候準確的那個並不代表是現實中會去使用的那個,經常是輸入一個單詞,跳出一大堆中文意思,或者輸入一個中文,跳出一大堆英文,你選擇哪個,有時你選擇哪個都不對,因為你要找的那個意思翻譯軟體裡面根本就不存在,依賴翻譯軟體就像機器在講話,如果你標註給孩子的中文意思就是錯誤的,那後果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不是不存在,相信不少家長都遇到過發現自己之前搞錯了意思的情況,每種語言都有它自己的語境,有時是很難完全對譯另一種語言某個固定意思的,同一個詞會有很多用法,在不同的環境裡有不同的意思,有些甚至只可意會很難言傳,就好像中文的成語,你是沒辦法用四個英文單詞講明白的,因為它有背後的典故,而英語換到中文時也有這種情況出現,一個英語單詞可能要用一大段中文才能解釋明白,因為這個單詞可能包含一整套的動作或者完整的一個場景。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這不是孩子習得語言的自然方法,孩子是靠圖畫,場面,情景,動作,聲音等的結合自然習得語言意思的,不需要通過任何的翻譯,通過翻譯來理解對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會產生巨大障礙,會讓孩子對中文產生極大的依賴,對孩子的英文閱讀也會產生極大的阻礙,甚至孩子閱讀每句英語的時候都是用中文在理解,碰到新單詞就去找單詞的中文意思,這樣跟孩子自然習得語言的方法已經相去甚遠,那怎麼讓孩子去理解英文意思呢,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幼兒英文繪本有大幅圖畫,這就是叫繪本的原因,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要結合音頻觀看圖畫,不要只看句子,要仔細觀看圖畫(很多時候,以前看過的圖畫後期又返回去看的時候都能發現之前沒發現的細節),大腦會自動獲取圖畫對應的聲音信息,從而達到理解的目的,當然這種獲取在孩子初期的積累階段是非常零星的,你並不能馬上見到效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持續大量的有聲畫面輸入後,會遇到特別多同一種聲音在不同的場景,事物描述上出現,孩子的大腦自然就會融會貫通達到自然理解,這樣就會形成真正的英語思維理解。
什麼叫真正的英文思維理解,就是能用英語直接理解英語,就是孩子知道在講什麼,孩子能看明白聽明白,但是孩子沒辦法用中文解釋給你聽,孩子會跟你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你說,反正我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孩子這樣回答你,恭喜你,因為孩子是用英文理解的,為什麼會出現孩子理解了英文意思,但是沒辦法用中文解釋給你聽的現象呢,因為翻譯是一種專業技能,在孩子還比較小的年齡,孩子的這種技能還是很弱的,別說看了英文的東西要用中文解釋給你聽,就是看中文母語的東西,很多東西孩子也沒辦法用中文解釋給你聽啊,但這種現象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強,所以,作為家長你不用去問孩子,「你知道什麼意思嗎」,「你懂了嗎」,特別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對孩子習得英語沒有任何好處,只有壞處,因為從理解到不理解,從懂到不懂,是沒有明確分界線的,是漸變的過程,是一個融化的過程,在不懂到懂的過程是一大片模糊區域,哪天孩子習得英語了,你去問孩子,「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就能聽懂了,能看懂了?」,孩子是沒辦法回答你一個具體時間的,因為這是一個模糊的過程,漸變的過程,沒有明確的分界日期,孩子會回答你「我也不知道啊,我哪裡知道我什麼時候就懂了,我哪裡記得」,因為這些問題我都問過孩子並觀察過孩子的反應。
所以要特別注重孩子有聲英語畫面的輸入,有聲影音視頻的輸入,既然不懂的單詞都不需要註明中文意思,那麼影音視頻的輸入同樣不需要中文字幕,因為一旦出現中文字幕的話,孩子就不是在學英語了,變成看中文了,特別是已經認識中文的孩子,眼睛毫無疑問會自動被認識的中文吸引,大腦會完全100%用中文進行運轉並觀看,英語的聲音會被大腦自動屏蔽,英語的聲音根本無法真正進入孩子的大腦,最多進到頭皮層,連左耳進右耳出的效果可能都達不到,一個英語節目看下來,英語聲畫面的輸入近乎零,都是在輸入中文信息,因為大腦是用中文在工作啊,那沒有中文字幕孩子又如何理解呢,首先,初始階段你得讓孩子觀看幼兒節目視頻或動畫,裡面的情節是比較簡單的,都是專門針對孩子的內容,裡面的人物有畫面,有動作,有表情,有聲音,在大量觀看的情況下,就會遇到前面說的情況,會遇到特別多同一種聲音在不同的場景,事物描述上出現,孩子的大腦自然就會融會貫通達到自然理解,從而形成真正的英語思維理解,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動畫裡面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pull over(靠邊停車),說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會有對應的動作畫面出現,當孩子多次遇到這個聲音在不同的動作畫面中出現,孩子就能自然深刻記住並理解這個聲音代表的情景,這個時候就是英文思維,那麼當孩子遇到相同情景時孩子就會直接用這個詞來表示,而不是先用中文在思考「靠邊停車」的英文單詞是什麼,又得重複上面說過的話了,當然這種獲取在孩子初期的積累階段是非常零星的,你並不能馬上見到效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持續大量的有聲畫面輸入後,會遇到特別多同一種聲音在不同的情景,事物描述上出現,孩子的大腦自然就會融會貫通達到自然理解,這樣就會形成真正的英語思維理解。
有些朋友可能又會說,英語裡面也有很多東西是抽象的描述,無法通過畫面去獲取理解的,還是得讓孩子看中文意思。
朋友們!那英語為母語的人又如何去理解抽象的描述?因為他們可沒有中文意思可看啊,難道孩子永遠都停留在最簡單的繪本上嗎?難道孩子永遠都是七八歲嗎?難道孩子的學習永遠都停留在一個階段嗎?學習是一個逐步進行的過程,是一個滾雪球的過程,只要持續的接觸,該理解的都會理解。
朋友們!世界上只有更好的方法,卻沒有完美的方法,去掉中文,通過聲音畫面去獲取理解是孩子打下英語思維的地基,只要打下了這個英文思維的地基,可以說基本上就已經習得了這門語言的思維方式,有了這個地基,上面你怎麼建都行了,有了這個地基之後,只要你有足夠的精力,你把每句英文都註上中文意思又何妨,你把每部英語影視劇都帶上字幕都行,但那時孩子的大腦會在兩種語言中自由穿梭,大腦已經不會屏蔽英文了,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你在單詞上註明的中文意思對孩子來說也沒有什麼作用了。
看孩子是否習得了這門語言的思維,不是看孩子認識多少單詞,而是看孩子能不能直接用這門語言聽懂這門語言(好繞腦),另一個是看孩子在講這門語言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不加思索脫口而出,如果是的話,就算用的詞彙再簡單,就算只認識幾百個詞彙也相當於孩子已經習得了這門語言,因為此時孩子是可以用這門語言進行思考的,就算是幾百個詞彙也是可以無限組合的,可以在生活中進行所有的表達,也能把那門語言說得超級溜,這種語言就叫孩子的語言,孩子的語言跟成年人的語言肯定是不同的,所以你看國外小孩的視頻,你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用Stuff這個詞,因為所有他們不確定的東西,都可以用Stuff表示,一個Stuff代替了成千上萬個單詞,但是孩子是會成長的,最後都會成為成年人。
判斷孩子是否習得了一門外語,不是看孩子能不能寫,能不能看,是看孩子能不能聽,能不能講,能不能直接用英文思考,能寫能看但不能聽不能講就是聾啞英語,這跟習得是兩碼事。
朋友們!不用去擔心孩子在接觸英語的過程中不懂,不理解或者懂了多少,理解了多少,這不是你要擔心的問題,你只需要做的事就是堅持不斷讓孩子接觸到英語的聲畫面,所有你想得到的收穫都會如期而至,一樣都不會少!你心中所有的謎團,日後都會自然解開!
最後,在文章末尾回答第二個問題:擔心孩子不理解英文意思怎麼辦?
答案是:請參閱第一個問題的解答,也就不存在擔心孩子不理解英文意思怎麼辦的問題了。
謝謝朋友們的閱讀,以上均為本人帶領孩子在習得英語上的親身實踐和體會,每字均為本人手打輸入,我會陸續毫無保留分享孩子學英語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帶給家有學英語的朋友們一些幫助,謝謝大家關注。
再次感謝朋友們的閱讀!歡迎轉發!
(孩子寫給爸爸媽媽的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在我學英語的過程中
請不要問我「看懂了嗎?」
請不要問我「聽懂了嗎?」
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