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矮矮一窩?孩子身高由媽媽身高決定?不!抓住這2點,多長5cm

2020-12-21 育兒琦說

01我家孩子長大後真的會很低嗎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你家孩子真得注意啦,哈哈~~」聽到被從小比到大的同村的朋友這麼說,我心裡很不是滋味,雖然她之後也說了「這是玩笑話,不用放在心上」。但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低,當然不用放在心上了!老師我就特別想問問,孩子身高真的是由媽媽決定的嗎?我家孩子3歲半了,身高95釐米今後還能長高嗎?——苗苗媽媽。

首先我要告訴您的是,並不是每個念起來朗朗上口、看起來對仗工整的民間俗語都是與時俱進、都是對的。

但凡用腦子想想這句話,都會覺得不靠譜——若每個低個女子無論與高個男或低個男結婚,生的後代都會很低的話,那麼經過幾百萬年的繁衍,人類豈不是都要變成小低個子啦?可事實並非如此吧。

02你的孩子未來會有這麼高

依照孩子身高增長的規律來看,3歲半,身高95釐米其實並沒有那麼低。

剛出生的嬰兒:平均身高在50cm左右0~12個月之間:寶寶身高漲幅最大,速度最快,平均增長20~25cm12~36個月之間:平均每年增長8~10cm。12個月時身高平均為75cm,24個月時平均身高為85cm,36個月平均身高為95cm36個月~青春期前:孩子增長幅度降低,速度變緩,平均每年增長5~7cm青春期之間:男孩平均增長20~30cm,女孩平均增長15~25cm青春期之後:孩子身高增長開始變緩,直至停止關於預測孩子未來的身高,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曾給出過一個比較靠譜的公式,各位父母可以算一個,娛樂一下哈:

男孩身高=45.99+0.78x(爸爸身高+媽媽身高)÷2±5.29cm女孩身高=37.85+0.75x(爸爸身高+媽媽身高)÷2±5.29cm

根據這兩組數據,我們能從中得到兩個重要的信息:

0~36月之間,是影響孩子未來身高的關鍵期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的身高都是受父母雙方身高影響的,並有±5.29cm的浮動高度

03如何讓孩子長得更高

如何讓孩子長得更高,主要取決於那±5.29cm——它既能讓女孩166cm的小長腿變為155cm的拉後腿,也能讓男生「二級殘廢」的165cm變176cm的小高個。所以,孩子能不能長得更高,除了受父母基因影響外,後天因素努力所帶來的改變也是很大的。

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努力:

吃對

能吃不算好,吃對才重要。要想幫助孩子長得更高,這兩類食物是缺一不可的:

1.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就變為了一個「全民缺鈣」的國度——「啥~~你家孩子還沒有補鈣?孩子容易缺鈣長不高的」「啥~~你這年紀還不補鈣,容易得骨質疏鬆的」若你信以為然,馬上追問保健品售賣員「這該怎麼辦」,八成會聽到「你試試這個鈣片,鈣含量高,效果好……」

殊不知,隨便讓孩子通過吃鈣劑來補鈣的方法是很不可取的,因為在平時餐桌常見的食物中,好多食物都含有較高的鈣質(豆腐、牛奶、豆漿等),再加上補充的鈣劑,是很容易補充過量的,而過多攝入鈣質則有可能導致骨骺提前的閉合,反而會影響孩子長高。

其實,在現代人的餐桌上,缺少鈣質的攝入反而是不容易的,因為常見的食物像豆腐、牛奶、豆漿、酸奶、奶酪、芝麻醬、小蝦米皮等鈣含量都是很高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總讓人覺得裡面含有大量鈣質的骨頭湯其實是不補鈣的,骨頭湯裡含有最多的是脂肪,用作給菜品、麵食提味還可以,用來補鈣就算了吧。

2.維生素D

在補鈣這件事情上,若非要給「鈣」和維生素D排個高低的話,維生素D的重要性是遠遠高於「鈣」的本身的。因為我們在前邊說過了,在眾多食物中我們都能直接獲取到鈣質,就算是還沒有添加輔食的小寶寶,也可以通過母乳獲取身體發育需要的足夠鈣質,可維生素D不行!

寶寶獲得維生素D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陽光的照射,從紫外線中獲得(這就是為什麼,經常在室外跑著玩兒的孩子更容易有高個子的原因);二是通過補充維生素D滴劑來補充(這就是為什麼,醫生會建議2歲前的寶寶每天需要服用4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的原因了)。

天有晴、有陰、有雨、有雪,咱們做家長的,可保證不了每天都能帶孩子去外面接收到足夠多的紫外線照射;就算家長可以保證風雨無阻,但紫外線對人的皮膚有著很大的傷害,很容易曬紅、曬傷、甚至導致黑色素集聚過多引發皮膚癌變,而寶寶的皮膚那麼嬌弱,怎麼可能長時間地被陽光直射呢?所以,通過滴劑的方式給小寶寶補充維生素D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睡飽

孩子在入睡時生長激素分泌得最為旺盛,通常在入睡後的1~4小時之間達到最大值,而這個最大值,一般是在22點到次日凌晨2點產生的。所以,要想孩子長得更高,最好能保證孩子在22點之前能入睡。需要注意的是:

對於36個月以下的孩子來說,白天最好也要有2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頻繁夜醒會影響到寶寶晚上的睡眠質量,從而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所以,在寶寶8個月之前,就要改掉夜醒、夜奶的習慣了。固定的規律睡眠,會使孩子分泌生長激素的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長。

(改掉夜奶,戳此,了解更多《夜裡頻繁醒,不吃就不睡!令媽媽們苦不堪言的夜奶該如何斷?》)

多動

眾多周知,運動能強身健體,可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孩子,也不是所有的運動都能幫助孩子長高——像舉重、啞鈴等負向運動對孩子的長高有抑制作用;而打籃球、跳繩、引體向上等有拉伸作用的縱向運動則有促進作用。

多運動能促進孩子長高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在前面其實已經提到過了——陽光直射能促進人體產生維生素D,從而提高對鈣的吸收。

所以,多帶孩子到室外活動(室外運動能預防近視,戳此了解更多《禁看電視糾正坐姿就能預防孩子近視?別傻啦,快看眼科專家怎麼說》),遠比在家上躥下跳、在健身房活動更能讓孩子長身體了。

坐直

要想讓孩子有個挺拔的體形和更高的身高,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有正確的坐立姿勢是很重要的。假如孩子坐立姿勢不正確,則會對「影響孩子身高的骨骺(骨骺一旦閉合,孩子逐漸就不再長高)」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造成骨骺的異常生長。所以,為了不使錯誤的站立姿勢影響到骨骺的生長發育,父母們一定要注意糾正孩子錯誤的站立姿勢。

除此,長時間蹲地上玩兒也會影響到孩子腿部的血液循環,以及骨骼外向的彎曲、變形。所以,最好還是讓孩子後背緊靠椅背坐好,這樣能有助於孩子的脊柱保持挺立。

心情佳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與精神狀態的好壞有著正向關係——心情愉悅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比不開心時要高10%左右。所以,讓孩子保持一個愉悅的心情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這也不是說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心情,就可以毫無底線與原則地一味的順從、溺愛孩子。而是要提高在教育孩子上的方式,給孩子更高質量的陪伴(而不是陪著。戳此,了解更多《覺得高質量陪伴孩子很輕鬆?對不起,你那不叫陪伴,只能算是陪著》),更多的安全感……

04結語

身高不是很高的家長不用太擔心,遺傳因素拉了孩子身高的後腿,我們可以通過抓住孩子猛長期,給寶寶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與鈣等後天努力來提高孩子的身高。

當然,雙方身高都高的家長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孩子是否能長高,也受後天因素的制約。

所以,無論各位爸爸媽媽的身高是低還是高,為了孩子能有個健康的身心,還希望家長們能多多放下手機、關上電腦,多多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去吧!

相關焦點

  •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孩子身高受媽媽影響更大?別想錯了
    【哈嘍,大家好,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閱讀育兒好文哦】導讀:民間常流傳著許多俗話,似乎很不科學,但又總是有著實際例子支撐。那麼,你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意思就是說孩子的身高多是由母親遺傳。
  • 「娘矮矮一窩」?媽媽身高155,只因做了這件事,兒子長到一米八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的身高到底遺傳自父親還是母親,一直是個議論不休的話題。尤其是孩子長大後,如果身高不理想,父母之間還會互相埋怨。其實家長們與其這樣爭論倒不如思考怎麼幫孩子長高。
  • 「爸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這句話有道理嗎?
    「爸矮矮一個,媽矮矮一窩」這句話有道理嗎?在我看來,至少「媽媽矮了所有的孩子都長不高」這個論斷有些武斷,有媽媽很矮但是女兒個子很高的情況。 我的小侄女今年10歲,個子已經接近160㎝了,而她的爸爸只有170㎝,她媽媽才153㎝。你能說媽媽個子矮女兒的個子必然矮嗎?
  • 俗話說「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來孩子才六歲,張先生就擔心孩子長不高,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擔心呢?因為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意思就是,如果母親的身高不高,子女的身高肯定也不會高。濤濤爸爸夫妻倆都不高,所以他就開始擔心孩子 的身高了,尤其還是個兒子!那麼這句俗語有科學依據嗎?
  • 11歲男孩身高141cm 健高門診助他半年多長高5cm
    11歲男孩身高141cm 健高門診助他半年多長高5cm 時間: 2018-01-17 15:25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11歲的程陽身高141cm左右,這在同班同學中算是偏矮的了,座位也經常在前兩排。看到孩子比別的孩子都矮,程媽媽心裡也比較著急。  剛過完元宵節,程媽媽決定帶孩子到上海的健高兒科門診部看診一下。
  • 「爹矬矬一個,娘矬矬一窩」?身高這個鍋,媽媽不能獨自背
    原創 許可 丁香媽媽網絡上那麼多的關於孩子的趣味測試,爸媽們測的最多的,估計要數「孩子未來身高預測」了。孩子的身高,爸媽的焦慮。我和娃他爹都不高,以後娃會不會長大也是「小矮個兒」?
  • 「爹矬矬一個,娘矮矮一窩」有科學依據嗎?原來不少人背了鍋
    因此,現在的家長在孩子長高問題上都會下很大功夫。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找對象上都會提出身高要求,以免影響後代的身高。因擔心「娘矮矮一窩」,媽媽強烈要求兒子跟對象分手錶弟今年24歲了,上大學時他談了一個女朋友,但是因為身高只有156cm,一直不敢帶回家裡。
  • 家長覺得孩子矮就真的矮?想讓娃「多長5cm」,不妨注意這3點
    當孩子「年增長」不足這些數的時候,真就需要諮詢醫生了如今這個年代,家長「恐矮」確實可以理解,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在乎寶寶的身高問題了。但這也不意味著你覺得「孩子長得慢」孩子真就是長得慢,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標準的。
  • 中國孩子平均身高是多少?對照下這「標準表」,看看矮了還是高了
    1歲的時候孩子的身高低於71釐米就算是偏矮的孩子了,這些孩子的家長需要注意了,這可能就是孩子天生身高不高了,在後期家長應該想一些方式讓孩子多長一些。1歲孩子的身高均值是76釐米左右,家長們可以將這個做一個標準來提早認準自己家孩子的身高情況。11歲以後男孩和女孩的身高標準就開始不同了,並且孩子到18歲成年開始身高基本上就定調了,來看看18歲孩子的身高標準。
  •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爹和娘到底誰對孩子的身高影響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男生找老婆也開始非常的注重身高了,他們當中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生怕另一半的基因會影響到下一代,讓生出來的孩子是一個「小矮子」,但是,這種說法究竟正不正確呢?它是否具有科學根據呢?
  • 女孩從小被叫「矮冬瓜」,高中身高卻逆襲,初潮僅為原因之一
    好多人都說女生身高到初中就停止生長了,不像男生到高中都能"竄一竄"。雖然大部分女生表示贊同,但也有些不同的例子。我的初中同學小慧,從小就是站排頭,班上一些男孩子還故意給她取個諢名"矮冬瓜"。一直到初中畢業,小慧也才一米四五的樣子,比我矮半頭。
  • 爸爸和媽媽,誰更影響孩子身高?
    孩子身高有什麼決定? 準媽們在孕期補鈣,孕後給寶寶喝高鈣奶粉,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寶寶長得更高,但有種說法是,媽媽的身高會影響到下一代,孩子能長多高,爸爸和媽媽誰的影響更大?「媽矮矮一窩」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怎樣讓寶寶長得多高呢?
  • 原來這才是孩子身高增長最快的月份,父母抓住機會孩子長高15釐米
    一、WHO最新身高預測公式女孩身高(CM)=(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3)÷2±7.5cm男孩身高(CM)=(爸爸身高+媽媽身高+13)÷2±7.5cm根據身高預測公式來看,遺傳因素確實對身高產生了很大影響,但並不絕對
  • 2020年「兒童身高標準」出爐,10歲身高140,快看看你家的達標嗎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女孩15歲應該接近160cm,男孩應該接近170cm。以半歲為一檔,從2歲到16歲,不同性別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水平的身高標準線。而看完今年的身高標準線,很多家長驚呼,自己現在的身高還沒到現在一個小孩15歲的水平,現在的小孩都長得太高了。還有的家長對比了自家孩子的身高,有點焦慮孩子長不高的問題。
  • 孩子長得矮是遺傳不到位?「心理性矮小症」,也會讓身高停滯不前
    這幾年父母在外也掙了不少錢,小峰曾問過父母什麼時候能回來,或者接他一起過去生活。但家長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比如花銷大,沒時間管他等等。剛剛過去的暑假,小姨帶著孩子在父母租住的房子裡玩了一個假期,都沒想過接小峰過去。媽媽給出的理由是「小姨家孩子小,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為此小峰還在家大哭了一場。
  • 媽矬矬一窩?這個鍋媽媽不背!這6個後天因素影響也會寶寶身高!
    寶寶的身高一直是爸爸媽媽們很關注的問題。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長個大高個,於是看到別家寶寶長了個大個子,就很著急。再加上很多人認為身高體美,個頭高有著這麼多好處,也難怪爸爸媽媽在迎接新生兒到來的那刻開始,就會特別關心寶寶的身高發育情況。寶寶個子矮都是媽媽的錯?
  • 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身材矮小的孩子,抓住猛漲期還有可能躥一躥
    寶寶出生的時候大多數都是50公分,也有49公分的,這都不重要,隨著寶寶慢慢長大,身高體重也慢慢變化,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標準,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成長節點,關注孩子的身高體重,及時發現問題。媽媽抓住猛漲期,孩子成功「翻身」迎迎從小個子矮小,一直是班級中最矮的那個女孩,總是坐在第一排,起初媽媽也沒有在意,一直到孩子13歲的時候,偶然的一次機會聽一個朋友說,孩子的身高其實不只是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有的時候一些外在因素可以刺激孩子長高。
  • 父母個子矮 孩子就長不高嗎?關於身高的六大誤區
    誤區一父母都不高,孩子難長高有些父母身高比較矮,就悲觀地認為孩子一定也不會高,其實不然,如果把握好後天30%機會,孩子就有可能達到理想身高。比如家族性矮小的孩子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來改善身高。誤區二父母都很高,孩子肯定會高父母很高,孩子的遺傳靶身高相應會比較高,但需要注意後天監測。
  • 父母高,營養也不差,孩子身高卻很矮,原來只因為這3點沒注意
    我們不得不承認身高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國內很多數據統計發現家庭富裕的孩子身高普遍要高於普通家庭物質8公分左右,這說明了後期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對身高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我同事孩子現在上小學五年級,身高1.73米老公1.86米,按道理來講生的孩子怎麼也得一1.8米左右,然而從四年級開始孩子的身高就矮別人一頭,別人嘲笑的說是不是在醫院抱錯了孩子。我同事結婚比較早,不懂得如何餵養孩子也沒有太在意孩子的身高,但是現在孩子都快上初中了,還是那麼矮,就讓小兩口非常擔心,無奈之下直接去了省兒童醫院。
  • 如何打破「娘矬矬一窩」困局?抓住兩個長高黃金期,別讓牛奶白喝
    有一種說法叫「娘矬矬一窩」, 認為孩子的身高主要靠遺傳,因此在配偶的選擇上,男女雙方都更傾向於高個子。在長高這件事上,原來是「七分天註定」,還有三分,得是憑後天的努力追趕上。把握住孩子長個子黃金期,即使爸媽身高普通,孩子也能長高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