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什麼是中藥材產業的「八化」發展?「八化」大事有哪些?

2020-12-19 本草老生

近日,在第三屆中藥資源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專題就中藥材產業「八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報告,關於「八化」發展,有哪些重大事件?

一、中藥材產業的「八化」發展是哪「八化」?

「八化」發展的說法是2018年黃璐琦院士首次提出的,八化包括:產地道地化、種源良種化、種植生態化、生產機械化、產業信息化、產品品牌化、發展集約化、管理法制化。

二、中藥材產業八化進展大事件梳理?

1.產地道地化進展

農業部《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明確指出要認定一批道地藥材基地。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聯合發布了《道地藥材標準彙編》,包括了1項通則和156個道地藥材標。

2.種源良種化進展

啟動了藥用植物三性(特異性、穩定性、一致性)評價指南研究與起草工作。發布了三七種子種苗ISO國際標準。培育了一批中藥材新品種,如:豫紅花3號、苗鄉1號,苗鄉2號三七等。

3.種植生態化進展

生態種植被寫入《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發展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完成了50種中藥材的生態種植系統性理論和技術研究,提出了「擬境栽培」理論和「不向農田搶地,不與草蟲為敵,不懼山高林密,不負山青水綠」的生態種植宣言」。完成了對全國8大中藥材產區的生態種植模式調研與梳理。

4.生產機械化進展

現代農業發展與中藥材產業結合,中藥材種植、產地加工等環節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緩解了中藥材產業勞力缺乏的問題,產地加工水平有所提升。

5.產業信息化

工信部和中醫藥管理局聯合開通了中藥材供應保障平臺,平臺掌握全國各主產區近200家企業的生產供應能力。中藥材網際網路+進展加快,產業信息化追溯水平明顯提升,《藥品管理法》規定中藥飲片生產企業承擔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義務,應當履行中藥飲片全流程追溯義務。

6.產品品牌化進展

「創響道地藥材品牌」、「創建地域品牌」等任務列入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自發開展了"三無一全」藥材品牌活動、中國醫保商會將開展中藥材「GACP」認證等,行業組織自律自發行為促進了品牌化進程。行業內出現了一些叫得響、佔有率高的知名品牌,如:同仁堂安宮牛黃丸、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天士力丹參滴丸等,部分品牌已經傳播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7.發展集約化

「定製藥園」、大型藥企百企建百園、中藥材扶貧等行動大大提高了中藥材產業集約化發展水平,提高了農民收入,保障了中藥材的平穩供應。

8.管理法制化進展

鼓勵道地藥材發展、保護野生藥材資源、規範農藥肥料使用等被寫入《藥品管理法》《中醫藥法》。《中藥材種子管理辦法》制定工作有序推薦,辦法草案目前正處在中醫藥管理局和農業部徵求意見和完善階段。

相關焦點

  • 中藥材行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建議之二——中藥材生產種植怎麼啦?該...
    圖4、張村鎮與當地最大的藥材加工企業三門峽天地網中藥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籤約     當前的現狀是:農民種植藥材的出發點和目的都是為了賺錢,而不是以重質量、保療效為目的,完全是什麼賺錢種什么九十年代的「調結構種藥材」,近年的要脫貧種藥材,有些不適宜的地方還把發展中藥材當成支柱產業。
  • 藥鄉磐安:全鏈條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
    磐安縣中藥材產業被評為浙江省示範性農業全產業鏈。品質為王,打造全國精品道地藥材生產示範地規劃引領,政策護航產業發展。該縣成立縣長任組長的磐安縣中藥產業振興發展領導小組,出臺《磐安縣中藥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18——2025)。
  • 張志祥到楊梅生態產業園區調研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
    6月23日,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張志祥到楊梅生態產業園區調研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 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易基恆陪同調研。 張志祥來到楊梅生態產業園區,與縣中藥材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和楊梅生態產業園區、楊梅林場班子成員深入交談,安排部署中藥材產業園區建設、中藥材市場管護和市場開拓、創新產銷對接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等相關工作。
  • 發展中藥材產業促石山地區增收
    近年來,燕峒鄉聚焦農村土地資源匱乏、農民就業渠道少、貧困戶增收路子單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空殼等問題,積極探索農業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針對當地山多地少實際,該鄉依山選定項目,引進龍頭企業打造1000畝鐵皮石斛種植扶貧示範基地,在石林地塊上鑽孔種植鐵皮石斛,做好「石頭經濟」。
  • 藥香鋪路 產業增收——民樂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側記
    民樂縣作為河西地區唯一的中藥材種植主產縣,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和全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優勢,引導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積極參與中藥材規模化
  • 張志祥到楊梅鄉專題調研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
    張志祥在調研時強調,要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發展中藥材產業特別是發展大健康產業的機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聚焦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堅定發展中藥材產業的決心和信心,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科技攻關、擴大產業規模、拓展銷售渠道、強化利益聯結,全力推進水城縣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龍挺參加調研。
  • 藍紹敏赴貴陽烏當區調研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
    藍紹敏赴貴陽烏當區調研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 2020-11-20 10:3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方山:中藥材產業讓群眾有了「甜蜜事業」!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雖然距離黃芪收穫的季節還有近一個月,10月18日,記者走進方山縣馬坊鎮紅崖灣村時,天空飄雨,夾雜冷涼。但58歲的中藥材種植戶張三奴,毫不掩飾將迎豐收的激動和喜悅。「眼看今年2萬元的『黃芪錢』就要到手了,每天都到地裡去看看,生怕被野豬、野牛破壞。」
  • 與中藥材種植相關的政策有哪些?
    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6個部委出臺了《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2017年實施的《中醫藥法》更是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 桂平:發展中藥材 脫貧有良方
    本報桂平訊 「計劃投資2.3億元,打造6000畝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按長中短的收益周期規劃種植百部、天冬等10多種藥材,帶動貧困戶一年四季都能務工增收。」7月2日,正在基地忙碌的桂平市石龍鎮千畝中藥材基地負責人曾南星說。
  • 「砥礪奮進 精彩湖南」雪峰山下藥草香——洪江市發展中藥材產業紀實
    千百年來,雪峰山以其獨特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蘊藏著數以千計的藥用植物,堪稱祖國大西南一座巨大而天然的中藥材寶庫。神奇雪峰山,道地中藥材!洪江市的中草藥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探明有野生藥用植物1500多種,能正式入藥的有300多種。
  • 心繫家鄉做產業 大力發展中藥材——記四川百勝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正是因為這份對於中藥材的執著,百勝在他的手中越來越好,發展勢頭越來越足。1999年,羅明出資收購了四川百勝藥業有限公司。「最初我拿到手的時候,這家公司年營業收入只有800萬元,現在發展成為8家企業的集團公司,年營業收入上億元,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 新「浙八味」將為相關中藥材產業帶來什麼
    而近年來,我國大力扶持發展中醫藥產業,中藥材需求快速增加,種植中藥材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我市農民種藥材積極性不斷提高,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鐵皮石斛、烏藥、三葉青、覆盆子、靈芝等新「浙八味」中藥材也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其中天台烏藥規模居全國之首,佔全國比例達70%以上。  那麼新「浙八味」中藥材培育名單的公布對於我市中藥材行業來說,將帶來什麼?
  • 章丘中藥材產業協會成立
    時報5月27日訊 (記者黃冠林)5月21日上午,章丘市中藥材產業協會揭牌儀式在相公莊鎮小康村培訓中心舉行。儀式上宣讀了章丘市中藥材產業協會批覆文件,並為協會頒發了證書。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科技助農促五寨中藥材產業發展
    本報訊 (記者秦宇龍)201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認真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扶貧工作方案有關要求,持續推進科技助農,促進山西省五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  2018年,科技司安排「基於道地屬性的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優化模式研究」課題,將五寨縣黃芪作為重點品種進行研究支持,以課題研究帶動黃芪產地初加工規範發展,將對口籤約幫扶企業和五寨縣黃芪種植企業納入課題組,不定期組織專家指導當地導黃芪的品種選育、規範採收和產地初加工。
  • 茶藝館作為中國茶文化產業的前沿,對茶文化產業發展起重要作用
    茶藝館作為中國茶文化產業的前沿,對茶文化產業發展起重要作用目前,茶文化分為廣義與狹義。廣義茶文化,是指人類在以茶為根基的一系列社會實踐中產生的可傳承、可持續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產業作為愈來愈獨立的產業形態,重視文化的投入,通過本身文化特徵產生積極的經濟活動,繼承和傳播茶文化本身所包含的傳統文化精髓和精神價值,促進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茶文化產業包含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兩方面。
  • 廣西天峨:特色中藥材產業成脫貧「良方」
    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如何進一步推進特色產業扶貧?廣西河池市天峨縣探索中藥材產業發展和脫貧產業幫扶新機制,不斷提升農民自身的種植技術和發展能力,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致富,走出一條具有山區特色的中藥材產業發展之路。
  • 中藥材產業讓四川昭化五房村舊貌換新顏
    中藥材獲得了大豐收謀劃發展首先要立足本村實際。五房村雖然土地貧瘠,但山林裡盛產各類中藥材,老百姓也有在房前屋後種植藥材補貼家用的習慣。該村村民趙正德正是靠收購中藥材起家,並成立了廣元黎生中藥材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