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的某一天,正在施工的安徽省碭山縣建築工地挖出了一口紅漆棺材,打開後,眾人便聞到了一陣奇異的香味,這香味的來源正是躺在棺中栩栩如生的女屍,這具女屍花容月貌、身有異香,身著龍鳳圖案的錦緞短襖,長衫前後各有一塊金絲線繡成的麒麟補子。肉眼即可看出頸間的T形傷口正是她的致死原因。由身著的衣服和精心保存的防腐處理可看出,此女的身份高貴,而離奇的死因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在當地的史料中並沒有找到提及這位女子的記錄。身帶異香的女屍難道是曾經被無數文人騷客追捧的香妃麼?
乾隆二十二年,回部叛亂,清兵遠赴回疆平亂,此次平亂和卓族的圖爾都助戰有功,冊封為一等臺吉。而圖爾都為表示自己的歸順將妹妹伊帕爾罕氏獻於乾隆。初入宮的伊帕爾罕氏被冊封為和貴人。和貴人入宮之時,從南方移入宮中的荔枝樹竟結出200顆果實,此事被皇上與太后視為祥瑞,一時間對這位異族宮妃很是青睞。入宮後的第三年便被升為容嬪,幾年後又被晉為容妃,冊文曰:「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女史,茲奉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容妃……」。伊帕爾罕氏入宮時已27歲,在8年間從貴人一路升到妃位,除了哥哥圖爾都屢立戰功,也離不開乾隆的寵愛。
容妃是否身帶異香無從考證,作為乾隆後宮中唯一的維吾爾族女子,死後被富有浪漫主義情懷的文人,增添了傳奇色彩的美人特性。至於香妃葬在何處,自古爭論不休,在喀什市往東五千米處的浩罕村有一座香妃墓,當地人都認為香妃正是葬在了此處。而1979年挖掘清東陵裕妃園寢時,也發現了容妃墓。棺中的回文文字以及對女屍的年齡推測,證實了這裡才是真正的香妃墓。
如此看來安徽省碭山縣的這具清朝女屍並不是傳說中的香妃,而她的身份究竟為何,如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至於女屍身上散發出的異香,則是來自防腐的草藥在一百多年的密封下散發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