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9日,被譽為「當代貝多芬」的當代世界著名作曲家和指揮家克日什託夫·潘德列茨基在波蘭克拉科夫病逝,終年86歲。
波蘭文化部在一條推文中說:「在經歷了長期的、嚴重的疾病後,波蘭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世界古典音樂領域的權威克日什託夫·潘德列茨基去世了。」
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常客
波蘭作曲家克日什託夫·潘德列茨基是享譽國際的作曲家。從北京國際音樂節創辦起,他就成為了音樂節的常客。1998年潘德列茨基獲得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年度藝術家」榮譽。自第二屆起被音樂節聘為顧問委員會委員,潘德列茨基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他的作品也經常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演。潘德列茨基2001年就在北京國際音樂節指揮中國愛樂樂團。2002年6月,潘德列茨基邀請中國愛樂樂團赴波多黎各參加卡薩爾斯音樂節,並指揮中國愛樂演出。潘德列茨基的《第八交響曲》是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2007年在北京國際音樂節首演。潘德列茨基的第六交響曲叫《中國詩歌》,北京國際音樂節、廣州交響樂團和德國德勒斯登愛樂樂團聯合委約創作,以李白、陸遊、李清照等人的詩詞英文翻譯版創作,2017年9月25日,《中國詩歌》在廣州星海音樂廳由余隆指揮廣州交響樂團在星海音樂廳全本全球首演。潘德列茨基曾在2013年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說:「1997年開始,這些年我常常往來中國。現在的中國與當年完全不同,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古典音樂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北京國際音樂節是推動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重要力量。」
85歲高齡曾赴國家大劇院演出
為了紀念北京新年音樂會舉辦21周年這個重要的時刻,「2017年北京新年音樂會」暨「第21屆人民大會堂·北京新年音樂會」邀請到潘德列茨基及波蘭貝多芬藝術節交響樂團為中國觀眾獻上一臺交響音樂會。2018年10月,「安妮-索菲·穆特與波蘭華沙交響樂團致敬大師潘德列茨基85歲生日暨波蘭重獲獨立100年紀念音樂會」還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音樂會上,穆特獨奏潘德列茨基創作的《弗利亞舞曲》,並和樂團一起演奏潘德列茨基《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變形」》。潘德列茨基本人也親自指揮波蘭華沙交響樂團為觀眾帶來了德沃夏克的《第七交響曲》。
潘德列茨基1933年11月23日生于波蘭東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他是20世紀先鋒派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微分音樂,但是從1970年代末期起,他轉向了保守的、帶有浪漫主義特徵的風格。他開始往回走,並說,「我對自己前半生的作品開始有點懷疑。」
英國《衛報》曾經稱他為波蘭在世的最為大的作曲家。從他的成名作《廣島受難者輓歌》到後來的《聖路加受難曲》《第二交響曲「聖誕」》《第七交響曲「耶路撒冷七道門」》《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變形」》等,潘德列茨基的每一首作品都包含著對人生與自然的深沉思索。
在大眾領域,潘德列茨基因為電影配樂而聞名,包括威廉•弗裡德金的《驅魔人》、庫布裡克的《閃靈》、大衛•林奇的《狂野的心》等。他的音樂曾經四次獲得葛萊美獎,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獲得最佳合唱表演。近些年,潘德列茨基的作品也成了中國多個交響樂團常演的作品。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倫兵 田婉婷
編輯/賀夢禹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