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泵站、玩水樂園、種植園地……步入蘇州工業園區華林幼兒園(以下簡稱華林幼兒園),仿佛定格在這一方洋溢著歡聲笑語、盡情釋放天性的創意福地中。作為園區教育局直屬公辦幼兒園,省首批STEM教育試點園,華林幼兒園一直以來堅持以兒童興趣和需求為核心,以「自由 自主 愉悅 創造」的遊戲精神為引領,積極探索「一校一品」STEM教育園本化的實踐路徑。讓在華林成長的陽光寶貝,流經最有意義的童年時光。
開源——聯動內外構建STEM資源版圖
十幾年來,STEM教育已成為國際科學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在2016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STEM教育研究中心,並著重強調培養幼兒STEM意識和能力對未來發展的潛在影響。「基於STEM教育的價值取向和現實意義,2017年初,華林幼兒園緊跟發展潮流,成功申報首批STEM項目園,培養孩子愛探究、求創新、善思辨、樂表達、會合作的能力和素養。」談及華林幼兒園STEM教育的未來,華林幼兒園副園長尹丹華始終篤定,她說道:「華林幼兒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等方式引導孩子們體驗STEM學習過程,鼓勵幼兒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為孩子們的終生學習發展奠定基礎。」
學無止境,才可教無止境,教育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關鍵支撐。據尹丹華介紹,園所非常注重教師STEM教育素養的培養,鼓勵教師始終保持研修與學習積極性,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的形式,讓教師汲取前瞻理念,踐行於實際教育中去,不斷提升教師課程建設與實踐能力。在運用STEM理論建構幼兒園樂高課程的實踐研究中,華林幼兒園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樂高課程鼓勵幼兒在有序列的富有挑戰性的搭建主題活動中動手操作,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是一套著眼於幼兒終身發展的『做中學』綜合建構的活動課程。」同時,幼兒園還得到西交利物浦大學「STEM」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並與其籤訂了合作協議,共同促進華林幼兒園樂高課程的深入實踐。
華林幼兒園的STEM資源版圖當然也少不了實力派家長的強勢加盟。地處獨墅湖科創板塊的區位優勢,園所的家長團裡隱形大咖著實不少。「一種神奇的水,用手指輕輕一碰,就會變成冰。」「將洗潔精與幾種物質混合,就會不斷產生泡沫。」在小五班的課堂上,朱筱蕊小朋友的博士媽媽給孩子們帶來了一次驚嘆連連的化學啟蒙。原來,醋酸鈉過飽和溶液在手指觸碰後會發生結晶現象,洗潔精與過氧化氫、一點碘化鉀或高錳酸鉀混合能不斷產生泡沫。活動過程中,通過老師演示、分組操作、細緻觀察促進幼兒深入感知。而這位神奇的化學「魔術師」媽媽就來自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以10年的教學經驗為這次寓教於樂的STEM課程保駕護航。
享玩——營造全方位的STEM創意環境
七大核心區域、八大活動樂園、靈活包容的STEM創意空間,從建構工坊、種植園地、自然世界到山坡STEM,華林幼兒園聯合室內外,融合STEM元素,充分挖掘科學教育契機,最大化的構建根植於「玩」的STEM創意環境,倡導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可以讓孩子自己探索、思考、尋找和解決問題。據尹丹華介紹,華林幼兒園一直積極為孩子們創建一個在「實境」基礎上融合的STEM立體空間,為不同年齡段幼兒STEM探究活動提供條件。「我們一直在引領孩子們與多元材料、多維空間的互動,幫助孩子們開啟無限的思辨探索和創新創造。」
扮演樂園的「大樹點心店」裡,隨地取材的自然物成為孩子們最愛的點心「食材」。不僅如此,孩子們還積極開動腦筋,利用捲軸製作傳送帶,讓「食材」能省時省力地從「超市」傳送到「後廚」,用定滑輪製作吊籃,儲存食物。在園內的「美食一條街」,頭戴廚師帽,身穿圍裙的小廚師們,將「沙子牌」米飯,「樹葉型」小炒擺在簡易木板上,像模像樣地吆喝起來。扮演樂園也讓孩子們更貼近生活,從玩樂中掌握解決生活問題的小經驗。
事實上,華林幼兒園不僅從空間規劃、環境創設、材料提供、觀察指導、資源利用等多個方面對各班區域環境進行優化調整,還充分挖掘區域中蘊含著的STEM機會,根據主題預設每個區域的關鍵經驗,投放具有探究性、層次性、挑戰性、操作性材料,提供支持STEM學習資源和工具。「華林幼兒園全方位的STEM創意環境時刻滿足幼兒在個別化的區域活動中,進行自我選擇、自發探究和自主活動。」科學區的漏鬥、放大鏡;戶外的風車、風向標;生活區的榨汁機、削蘋果器;自然觀察區的直尺、量杯,無處不驚喜,處處都是學問。
促學——問題導向引領兒童能力提升
遊戲建構對提升幼兒動作技能、思維、創造力、合作能力等諸多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在遊戲中,孩子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經驗,感知對建構物的結構特徵,形成各種認知概念。「園所圍繞幼兒的直接經驗為主題展開,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幼兒從設計-建構-調整-反思這一軌跡中獲取點滴知識,從而形成STEM教育的良性循環。」
在大班綜合的「我們的新年樹」課堂上,孩子們正在為新年樹比賽出謀劃策,都想搭出又高又穩又漂亮的新年樹。在設計環節,泡沫圈組想把泡沫圈從小到大壘起來,變成一個松樹型;操作實踐時,硬紙板組的儒儒和大寶積極討論著底座支架的必要性;經過孩子們熱火朝天的努力,難題也隨之凸顯,諸如樹站不起來、樹太小等等。「作為老師,此時並不需要直接幫助解決問題,而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拋出幾個關鍵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所在,並進行思考、探究優化方案,孩子們將問題記錄下來就會嘗試思考工具、材料的調整,最終完成合作項目。」尹丹華說道。
通過設計-建構-調整-反思的逐步深入,平衡與穩定的工程思維、運用工具與材料的技術操作、測量過程建構時的基礎數學以及生命科學、物理科學包括對美的感知和表達都讓孩子們受益匪淺。在STEM課程中,通過問題導向,推動幼兒探究能力升級;通過幼兒高度參與,體驗合作樂趣;通過大膽的思想表達,呈現獨具魅力的創意作品。STEM教育的貫穿始終,正在積極幫助幼兒完成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gineering(工程)、Maths(數學)的全面素質培養。
華林,一所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幼兒園,正在從撬動課程改革的每個生態因子切入,教師、家長彼此協同合作,在「一校一品」的特色學校建設中以幼兒發展為核心,助推華林內涵彰顯,不斷提升保教質量,辦讓人民滿意的好幼兒園。
編輯 倪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