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27日,一個額頭上帶有閃電傷疤的男孩和他的朋友們帶領我們走進了他們的魔法世界
那一天,《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正式發行
那是地球上的「麻瓜」們和這個魔法世界的初次相遇,我們認識了那個叫哈利波特大難不死的男孩,認識了羅恩、赫敏,穿過了9站臺,搭乘了前往霍格沃茨的列車
自此,無數人跟隨《哈利波特》踏上了一場充滿魔法、溫暖與感動的旅程
轉眼間《哈利波特》已經走過了20年,這個故事給人們帶來了太多太多
在20周年的這天,全世界的哈迷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與紀念
哈迷們通通「變身」,穿上了巫師袍,拿起了魔杖
在英國Bolton, 11所小學的將近700名小哈迷們裝扮成為了「哈利波特」
戴上了圓框眼鏡,額頭上畫了閃電,小「哈利」們聚集在一起
最後打破了「最多人打扮成哈利波特的聚會」的吉尼斯世界記錄
在推特上,哈迷們也在紀念這這一天
有人訂做了蛋糕
有人曬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世界各地的圖書館也有自己的紀念活動
為了慶祝這一天,Facebook也推出了一個「小魔法」
只要打出「Harry Potter哈利波特」,「格蘭芬多Gryffindor」, 「斯萊特林Slytherin」, 「拉文克勞」Ravenclaw, 「赫奇帕奇Hufflepuff」,就會有「魔法」出現在屏幕上
不同學院還會呈現出各自的代表色喔
除了Facebook,推特也有自己的小魔法
當你帶了#哈利波特20周年的話題,推特就會出現這樣一個可愛的emoji表情
搜索的時候還會有飄氣球出來
而為我們打造了這個魔法世界的羅琳,在推特上對大家的感謝讓人無比淚目
「20年前的今天,一個原本只有我獨自一人生活的世界,突然間向所有人敞開了大門。這一切都太過美好。謝謝你們」
第一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只發行了500冊。
然而20年後,羅琳已經在200個國家,賣出了總共4000萬本,被翻譯成68種語言的《哈利波特》系列。。
羅琳阿姨所說的那個她獨自生活的世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成了成長記憶裡重要的一部分。
在《哈利波特》的世界,有那麼多的場景和畫面,想起來就會觸動淚點。
1. 終於懂了為什麼斯內普教授那麼討厭納威。
納威明明可以是被選中的孩子,如果他被選中了,那莉莉是可以活下來的。
2. 知道在弗雷德離開了,喬治再也召喚不出守護神。
畢竟他所有的快樂的回憶,都和弗雷德有關。
3. 當兩句話放在一起。
4. 願你們安好。
5. 我,從不想你們中任何人為我而死。
6. 或許,這是電影裡哈利和赫敏最暖的一個瞬間。
7.鄧布利多問斯內普:「過了這麼久,還是為了莉莉在保護哈利麼?」
斯內普:「Always永遠……」
8. 在故事裡,哈利第一次和最後一次提到斯內普。
8. 「太殘忍了,」鄧布利多輕輕地說,「你和小天狼星共處的時間是這麼的段,而最殘忍的結局是,你們本應可以有一段長久而愉快的相處。」
9.一封來自莉莉的信:
親愛的茉莉,
我會好好照顧弗雷德的,就像這麼多年你一直這樣照顧哈利。
愛你的,莉莉
10. 我們的羅恩,哈利和赫敏因為電影的第一次見面,和他們在片場的最後一天。
除了哈利波特的書籍,它的電影系列也深入骨髓的讓人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魔法世界。。
從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1年上映至今,已經過去了快16年時間
熒幕上的那些小演員們,也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
從青澀到成熟。
剛進劇組的他們
最後一天拍攝的他們
戲裡戲外,正派反派,所有演員可能都有另一幅歡樂的模樣
還有已經離開我們的Alan, 永遠的斯內普教授
一部戲跨越數十年,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電影裡的故事,也有演員本身的感情。。
就在今年還有人問艾瑪沃森,哈利波特的演員們之間還有沒有聯繫
她說,她們有一個聊天群組,幾乎所有的主演都在
「雖然大家都很忙,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都很難,但是我們一直都有聯絡」
這個消息讓所有哈迷和粉絲激動不已。。這真的是一種從熒幕上伴隨大家走到熒幕下的持續感動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哈利波特會持續幾十年,讓人痴迷的原因
除了哈利波特故事的本身,再到熒幕上下,在哈利波特系列誕生後的這20年裡,無數粉絲因為童年的記憶,感情的依附和對魔法世界的嚮往,產生了很多的動人小故事。。
有溫情,有成長,也有歡樂。。
《哈利波特》讓我們有很酷的婚禮
Cassie 和 Lewis Byrom,夫妻
Lewis是在奧蘭多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向Cassie求的婚。在Cassie滿心歡喜的答應後,他們就開始策劃他們哈利波特主題的婚禮了。
雖然他們很多的朋友家人認為這樣主題的婚禮很蠢,但是他們成功的讓所有人都愛上了這場婚禮。
他們將酒店改造成了自己的霍格沃茨,為130位賓客準備了魔杖,見證他們許下了「牢不可破的誓言」
當他們婚禮的照片傳遍世界各地的時候,他們非常的感動,因為婚禮的每一個細節都是他們親自完成的。
《哈利波特》使我克服困難變得自信
Xandra Robinson-Burns,25歲,私人訓練師
在8歲的時候,Xandra從美國的俄亥俄州搬到了維吉尼亞州,那個時候她的朋友送給她第一本《哈利波特》。
這本書陪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從小時候的適應不同環境的生活,到長大後陪伴她一起對抗抑鬱症。
「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哈利波特》是積極向上的。當我18歲認識到自己的情況時,我通過《哈利波特》來了解自己。
書中攝魂怪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樣可怕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家,有些人會比其他人更加敏感,每個人都需要保護自己。」
在受到《哈利波特》中各種女性角色和不少女權主義的體現的啟發後,Xandra現在是一位私人訓練師,為年輕的女性們服務,希望她們能更加自信的參與這個世界。
《哈利波特》讓我看到了真實的世界
India Block, 25歲, 記者
在5歲前India Block居住在香港,所以當她回到英國後,正是《哈利波特》發行的時候。
對她來說,她不知道沒有《哈利波特》的英國是什麼樣子的。
由於爸爸職業的原因,她一直跟著四處跑,但《哈利波特》卻一直陪著她。
《哈利波特》讓她知道了其實書呆子文化也挺好的,女性在書裡面也得到了更大的包容。
「這系列的書並不是讓你沉浸在其中,逃避現實。其實它更像是一面鏡子,從各個角度反映著現實中的社會問題。我們這一代所處的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
我喜歡羅琳筆下的魔法,魔法不能給你變出錢,不能變出食物,更不能給自己變個房子。而魔法能解決的問題,往往會帶來新的問題。」
我們把《哈利波特》帶到了課堂上
Eleanor Spencer-Regan, 31歲,達拉姆大學講師
Martin Richardson,65歲,達拉姆大學副教授
在Eleanor14歲的時候,和朋友一起大哭了一場,因為他們意識到他們不能去霍格沃茨了,因為她不存在,或者他們還沒收到她寄去的信。
在學校裡面,她的所有同學都在柜子裡面貼帥哥的照片,只有她貼上了斯內普教授的照片。
現在她是一名英國文學的講師,每當她在說到《哈利波特》系列的時候,會帶著不一樣的情緒。
在上個月的達勒姆驕傲遊行中,她看到一位12歲的小女孩舉著一個牌子上面寫到:「如果說《哈利波特》教給我們什麼,那就是沒有人應該住在衣櫃裡的。」這就是《哈利波特》至今都在影響著的事情。
「那麼多兒童文學作品裡面,有好人有壞人,他們的行為定義了他們的好壞。但是在《哈利波特》中,這是微妙的,不一樣的:有些人做了很可怕的事情,但不一定就是壞人。有些人總是沒有理由的遇到不幸的事情,生活是很複雜的。」
達拉姆大學副教授Martin之前在寫一本關於教育史的書籍,當時一些學生告訴他,他應該去看一看《哈利波特》。
於是Martin買了前五本書和DVD,看完之後成功的被圈粉了。
他隨後做了一些講座,關於「哈利波特作為一個好公民,《哈利波特》與英國人」這樣的主題。
他還在達勒姆的一座城堡裡面舉行了一場大學的「分院儀式」,在儀式裡面學生都帶著帽子,由大學的三位校長來對他們進行檢查,在一年中他們所獲得的學分決定了學院杯的歸屬。
學生們對這個儀式也十分的喜愛,在努力的希望在課程論文上面能獲得高分。
《哈利波特》讓我了解成長的苦澀
Megan Myer, 22歲,學生
在Megan5歲以前,她的爸爸就會給她讀《哈利波特》,能認字的時候便開始自己閱讀了,這也開啟了她對閱讀的熱愛。
在青春期經歷了動蕩,搬到陌生的歡迎,很難交到朋友,她都是靠著她盒子裡的那些《哈利波特》來陪她度過的。
「當我半夜睡不著時,發現面臨的一切都那麼艱難的時候,我就會打開盒子。在閱讀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雖然覺得沒有人能理解我,但是看到書裡的人也和我一樣真的很重要。」
「我一直認為鼓舞人心的不僅僅是書籍,還有JK羅琳,她將她生活中如此艱難的時期變成了鼓舞別人的積極的因素,你能在書中看到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痛苦,那些大人們不願意告訴孩子的事情。
當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我引用了書中的一句話:『對於頭腦十分清醒的人來說,死亡不過是另一場偉大的冒險』。」
《哈利波特》一直都在世界各地給不同的人帶去不一樣的影響,在20年前或許沒人能相信這麼一本女性寫的小說能變成如今這個樣子。
20年來,因為《哈利波特》多少人的童年有了魔法夢,多少人的生活多了面對未知和黑暗的勇氣。
又有多少人感動於哈利-波特、赫敏-格蘭傑、羅恩-衛斯理的鐵三角友情,再也不感到孤獨和悲傷。
從哈利被伏地魔施下「阿瓦達索命咒」,留下閃電疤痕倖存下來的那個瞬間,他的故事,註定成為一個不朽的傳奇。
而我們也一直在等待貓頭鷹送來霍格沃茲的通知書,這份等待從童年一直到20年,也許會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