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導
來源:科學網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中國2015~2019年科研產出增長最快,但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前50強機構中,歐美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
12月10日出版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增刊首次聚焦全球人工智慧(AI)領域的研究排名。在最新榜單中,2015~2019年,美國的AI研究產出高居榜首,英國、德國緊隨其後,中國位居第四位,但發展勢頭強勁。
新出版的自然指數聚焦了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AI相關文章的數量,主要關注的是AI應用於化學、物理、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這一廣泛研究領域的情況。
同時,該增刊還使用了規模更大的Digital Science的Dimensions資料庫,對這個快速發展且不乏爭議的話題展開了研究。
自然指數AI研究排名
自然指數數據顯示,美國在人工智慧相關的研究成果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過去20年裡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
與此同時,中國的自然指數論文數量不斷增加。儘管中國在2015年位居第四,AI相關論文的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3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同期產出增加了一倍多。
2019年,中國發表AI相關論文為102161篇,美國發表論文74386篇。印度排名第三,為23398篇。
同期,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前50強機構中,歐美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其中,除了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三家機構位居榜首,美國機構還佔據了50強院校榜單的一半。
在前50強院校榜單中,中國近佔3席:中國科學院居第七位;清華大學位居第35位;北京大學位於第43位。
在全球排名百強中的其他中國院校還有:中國科學院大學(74位)、北京師範大學(82位)、復旦大學(96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00位)。
Dimensions資料庫排名
不過,對規模更大的Dimensions資料庫的分析結果顯示,AI領先機構大為不同——中國研究機構以數量最多的AI相關論文及會議論文主導了前十強機構。
其中,清華大學位居第一,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四,浙江大學第五,哈爾濱工業大學第六,電子科技大學第八。
Dimensions 資料庫中的前50個排名
中國整體在Dimensions資料庫中的AI研究產出也領先於其他所有國家。
不過,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研究中國AI戰略的Jeffrey Ding博士表示,出版物數量並非問題的全部。《AI指數報告》統計發現,2019年來自中國的論文被引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約20%,而來自美國的論文被引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40%。
該報告使用引文數量來衡量人工智慧論文的質量。「僅僅是大量的、沒有持久影響的原始論文並不是真正有用的,跟上技術前沿更重要。」Ding說。
不斷上升的熱度
根據對Dimensions資料庫跟蹤的期刊出版物和會議論文的分析,全球AI研究的產出從2000年的52000多上升到2019年的約40.3萬,增幅超過600%。AI現在是北美計算機科學博士生中最受歡迎的專業,它將繼續其陡峭的上升軌跡。
考慮到AI技術的潛在好處,各國正在加大投資。斯坦福AI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人工智慧指數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對人工智慧的私人投資超過700億美元。
其中,美國、中國和歐洲所佔份額最大。此外,以色列、新加坡和冰島的人均投資都很高。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預測,到2020年,AI市場的全球收入將達到1565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12.3%。儘管由於新冠大流行的影響,2020年的增長速度低於往年,但IDC預計,2024年全球收入將超過3000億美元。
自然指數
自然指數通過追蹤機構和國家發表在82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論文,呈現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及合作的情況。該指數主要採用論文數和份額兩種科研產出計算方法:
論文數(Count),即「論文計數 (article count/AC)」,是指一篇文章不論有一個還是多個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地區或機構都獲得1分。這就是說一篇論文能為多個國家/地區或機構帶來一個分值。
貢獻份額(Share),即「分數式計量(fractional count/FC)」,旨在體現每位論文作者的相對貢獻。一篇文章總分值為1,每位作者被認為對論文有相同的貢獻,分值在所有作者中平均分配。例如,一篇論文有十個作者,則每位作者的得分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