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唰……」這是每天凌晨3點,與夜色相伴的清掃聲,無論春夏、或是秋冬,從未間斷。每一個清晨,當你還在溫暖的被窩裡做著美妙的夢,最早一批環衛工人已經出發,開啟了一天的清掃模式,整個城市在清掃聲中顯得更加安靜。然而,蘭州市城關區一隻船街的一個門房小屋卻有一盞燈光為環衛工人點亮,寒冷的冬季,小屋的火爐躥出溫暖的火苗,再加滋滋作響的水壺,使得整個城市都變的有溫度了。
這個小屋的主人就是劉玉蘭,今年81歲,由於她已故的老伴姓楊,所以熟知她的人都親切地喊她「楊媽」!而我們今天的故事就是從這間小屋說起,和楊媽合影的這幾位環衛工人,楊媽都親切地喊他們是自己的「姑娘」、「兒子」。「我的大姑娘來了嗎!」「我的小兒子趕緊坐下喝些水,看把你熱壞了!」小屋裡環衛工姑娘、兒子進進出出,楊媽都熱情招呼,小小的空間瀰漫著親情與友善的味道。
楊媽的小屋不大,就是一間門房。平日楊媽生活在這裡,負責小區的衛生和傳達工作。門前街道一直有環衛工人打掃的乾乾淨淨,面對環衛工人辛苦的付出,楊媽總感覺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於是10年年前,她就開始給環衛工人燒熱水,還請環衛工人來小屋烤火取暖,這一來二去,楊媽的這間普通小屋就熱鬧了起來。
「這些孩子們一年四季風裡來雨裡去,為了城市的乾淨很辛苦!」楊媽說和環衛工人能在一起是緣分,這些姑娘、兒子和她兒子的年齡都差不多,時間處的久了大家都有感情。她喊「姑娘」、「」兒子」大家答應的可順溜了。照片上和她合影就是她的三兒子和小姑娘。
都是兒女了自然就是自家人,冬天楊媽就把熱水燒的裝滿暖水瓶,夏天她把水燒開再晾涼。想著孩子們在外邊辛辛苦苦忙半天,一進門就能喝上一口水解解乏。這不孩子也太纏她這個老太婆,休息片刻都湊過來和她聊聊天。
「現在小院根本不用我打掃,姑娘、兒子們從街道上清掃回來,就順帶把小院也掃的乾乾淨淨」,楊媽幸福地說道,「他們就是不想讓我多幹活,怕我累著。那我就把這些花花草草打理好,給小區居民一個舒服的生活環境。」
楊媽拽著的王靈芝是她的大姑娘。楊媽說靈芝是清掃班的班長,一年四季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都堅守在崗位上特別能吃苦。「冬季那麼冷的天,要是一直在外邊,我這心裡啊,真的不落忍"。楊媽說,兒子、姑娘在外辛苦,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小屋收拾的暖暖和和,實在不行就掛兩個門帘,等她們忙完趕緊來屋裡暖一暖。
楊媽給每位環衛工人都配了一把門上的鑰匙,要是她出去的時候,環衛工人就自己打開門到屋裡休息。王靈芝說:「我們一個班12名環衛工人,最早的班是凌晨3時,而且掃完之後要時刻保潔不能回去。遇上颳風下雨幹完活到楊媽的小房子裡休息片刻,感覺就是一種享受。所以我們沒事都願意到楊媽這坐一會,陌生的城市還有這樣一位慈祥的老媽媽和溫暖的小屋,大家都感覺很暖心!」
楊媽不僅受環衛工人的愛戴,小區居民也非常喜歡熱情善良的楊媽。每天早上她幫著給住戶分報紙,不一會領取報紙的人們都來了,一口一個「楊媽」親切的就像一家人。楊媽說這些年她沒有和小區任何一個住戶紅過臉,大家看她年齡大都很幫助她,她也樂意為大家服務。
楊媽給「兒子」靳建業添水。靳建業家住雁灘,由於是男士所以承擔更多的夜班任務。到夜班值班期間,凌晨2時多就騎著車子趕到清掃的一隻船片區,直到下午1點才下班。在楊媽這間小屋裡他可以稍微休息一下,「特別是寒冷的冬季從雁灘騎車過來一路冷風,在楊媽的小屋裡烤會火、喝一口熱水再上班就舒服多了。」
夏季小屋遮擋了酷日,冬季小屋抵禦了嚴寒,只是一杯水卻盛滿了人間的善意。張東英說其實楊媽也不容易,冬季燒煤的錢都是自己承擔,可楊媽一直往煤爐裡塞煤,就是想把小屋燒的熱熱乎乎。「楊媽退休工資不高,1000元的取暖費也不是小數。特別是冬天在楊媽的小屋裡把帶來的飯菜熱的熱熱乎乎,吃在嘴裡暖在心上。」
楊媽平時最喜歡的就是和大家一起聊天,「『兒子』、『姑娘』在一起說說笑笑,我就覺得這生活真的很是愜意。」為了給環衛工人提供更多服務,楊媽還專門騰出了一個小雜物間讓他們堆放雜物。王靈芝說,從2009年起,她和楊媽相伴已走過了8年時光,「我真的希望楊媽就像現在這樣身板硬朗,一直陪著大家快快樂樂走一下,只要楊媽在就有母愛在,小屋就充滿溫暖和歡笑。」
讓我們再看看楊媽慈祥的目光。她說,這就一件平凡的小事,收穫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善意與溫暖。「沒有環衛工人的相伴,我的小屋也會冷冷清清,現在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我這老太婆子心情也就變得好了,『兒女們』這樣一直相伴著、開開心心地走下去我這個媽媽最大的幸福。」 小姑娘張東英說:「母親節,祝願我們的楊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這樣就能和我們這些兒女們快快樂樂相伴走過每一天!」
本網記者宋芳科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