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必然需要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中國一方面在追趕西方先進四代機的技術,另一方面又在致力於四代隱身戰機的「剋星」。如今我國的「量子雷達」進入實戰化部署,顯而易見這會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反隱身武器。在中國突破了量子雷達技術難關的那一刻,國際上曾經炙手可熱的隱身戰機光芒已經逐漸暗淡。就連俄媒都為中國歡呼,表示對我國量子雷達的力挺。
量子雷達對傳統電磁波雷達的工作原理進行仿製,但是在工作介質上卻出現了徹明顯的變化。傳統的電磁波很難不受敵方幹擾設備的幹擾,失去作用的可能性很高。美國的電子戰機就是鑽了這個空子,才一再讓對手的雷達預警系統癱瘓。
隱身戰機之所以能吸收衰減電磁波,就是因為深知電磁波具備易衰減的特性,所以才設計了特殊的機身造型,選擇了特殊的表面材料。和電磁波的光子不同,它結合了量子糾纏的特性,基本不會被地方發射的幹擾光子所騙,進而達到不易被對手幹擾的目的。
開機之後,量子雷達會生成大量的處於糾纏狀態的光粒子,且通常一出現就是一對一對的。雷達會發射出探測光子,而量子存儲器中會保留成像光子。光子被目標反射回來後,會與儲存器裡光子進行匹配,得出的數據可用來對目標的具體數據進行衡量。從基本原理上來講,和傳統雷達也差不了多少。
因為自然界裡布滿了光粒子,那些被量子雷達照射的目標難以察覺,所以它的隱蔽性要更好。光的特性給量子雷達帶來不少好處,比如更遠的探測距離,衰減的光粒子,較遠的傳播距離等等。據悉它甚至能用來對太陽系的邊緣目標進行探測,它的傳播速度可達到宇宙極限速度,超短的反應時間意味著它的預警能力不是一般的快,這對於實戰來說具有關鍵意義。
當然,光的普遍缺點在它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很容易被折射,那些光子被發射出去後很容易出現曼反射情況,或許那些被發出去的光子根本不會被雷達接收到。這倒是給研發下一代隱身戰機提供了一種思路,但無可否認的是已經進行裝備的四代機註定要被淘汰。
大多數國家都沒有發展隱身戰機的實力,倒是很想搏一搏開發量子雷達,這也給隱身戰機的命運抹上了一筆悲哀的私彩。中國在量子雷達的研究問題上行走在世界前端,量子探測機理與目標散射特性等實驗都已完成。
我國部署的量子雷達能探測到數百公裡外的目標,已經可以初步參與實戰了,可見美國及其盟友換裝四代機的步調已經落後了,如今的趨勢是開發出針對量子雷達與傳統電磁波雷達的隱身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