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

2020-12-07 騰訊網

回顧「十三五」,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農業產業發生一系列重大變革,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貢獻。現遴選出了10項重大標誌性成果【詳情】,為大家逐一介紹。

NO.

08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團隊合作,先後繪製完成了黃瓜、番茄、西瓜、大白菜、甘藍等蔬菜作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變異圖譜,在國際上處於領跑地位。在利用組學大數據挖掘重要農藝性狀基因方面,我國也與世界先進處於同一水平,克隆了控制果實品質與調控、株型建成、開花時間、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狀的上百個重要基因。相關成果在《Nature》、《Cell》、《Science》、《Nature Genetics》等權威學術期刊發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論文,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

中國農業科學院黃三文團隊是國際蔬菜基因組研究領域的領先團隊,組織了多個蔬菜基因組的國際合作計劃,繪製了第一個蔬菜作物-黃瓜的基因組圖譜,發現了黃瓜、番茄和甜瓜等作物馴化和種群分化的遺傳基礎,奠定了國際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基礎,確立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蔬菜育種創造了新理論框架和選擇工具。品質是多基因互作的複雜性狀,一直是遺傳改良的難點。黃三文團隊發現了黃瓜苦味的雙重調控機制,為培育「葉苦抗蟲而果實不苦」的華南黃瓜新品種提供了育種方案;構建了番茄果實品質研究的多組學平臺,揭示了遺傳變異-基因表達-代謝物含量的三向關係,闡明育種如何改變了番茄果實代謝組。通過大規模品嘗實驗、化學分析和基因組分析,發現了決定番茄風味的33種重要代謝物和49個關鍵遺傳位點,為培育美味番茄提供了解決方案。共發表SCI論文100餘篇,SCI他引10000餘次,研究成果入選2017年、2018年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

中國農科院蔬菜所顧興芳團隊常年從事黃瓜育種工作,創製出聚合5-6個優質性狀和抗5-10種病害的自交系12個;培育出新一代保護地、露地等不同生態型的突破性新品種8個。中農16號、中農26號等,佔遼寧、河北等設施黃瓜主產區總面積的50%以上,引領了中短瓜條密刺型黃瓜的高品質育種方向。中農106號、中農18號等,成為廣東、雲南等7省區的主栽品種,佔主產區的30%以上。新品種在全國累計推廣1187.9萬畝,新增效益91.61億元。為推動黃瓜育種技術變革和蔬菜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華中農大葉志彪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研發出原創性的分子標記22個,首創番茄高通量分子標記基因分型系統,建立了高效的番種質資源綜合評價技術體系,創製新種質達572份。利用高效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和創製的優異育種材料,育成了聚合多種抗性、品質優良的番茄新品種10個。育成的「華番12」是國際上首個兼抗青枯病和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大果番茄品種。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1230萬畝,新增產值165.7億元,其中近3年推廣面積768萬畝,新增產值105.3億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

編輯 | 孫麗敏 責編 | 康軒山 監審 | 鍾倩

相關焦點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2020-12-0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十三五」農業...
    08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攻克了利用多組學研究作物複雜性狀的重大難題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原標題: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
  • 我國「十三五」農業科技十大標誌性成果發布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現場發布了我國「十三五」農業科技十大標誌性成果。
  • 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等入選「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誌...
    「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糧食實現歷史性「十六連豐」,果菜茶肉蛋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這其中科技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論壇回顧了「十三五」期間我國農業科技基礎前沿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從2018、2019年公開發布的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中國農業農村重大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十大引領性技術以及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一
  • 中國科學家領導國際團隊構建番茄變異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他們通過對360份番茄種質全基因組的分析,發掘了1100多萬個SNP標記,重建了番茄馴化和育種的基因組學歷史,為番茄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也奠定了番茄全基因組設計育種的基礎。最新研究成果以長篇幅論文的形式於10月13日在線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上。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⑦ | ​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⑦ | ​玉米籽粒機收新品種及配套技術體系集成應用 2020-11-30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水產生物技術步入基因組學研究時代
    7月17日,在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主辦的「水產生物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指出,水產生物技術正在加快步入基因組學研究時代。 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石燕泉認為,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繪製完成,將極大地推動以牡蠣為代表的貝類乃至其他水產動物,特別是海產無脊椎動物基因資源的有效開發和深度利用研究;鯉魚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的繪製完成,將為鯉魚基因組輔助育種研究、優良品種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礎。 「這兩項研究的完成,標誌著我國的水產養殖研究正式步入到基因組時代。」 石燕泉說。
  •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鑑定。本文綜述了2017年度主要農作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1、基因組學領域論文分析在SCIE資料庫共獲得954篇基因組學研究相關的文獻。
  • ...疏鬆活性系列產品」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十大新...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於南京召開,論壇發布了「十三五」期間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以及2020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等6個專項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張春暉研究員團隊研發的「骨膠原蛋白肽/骨多糖等抗骨質疏鬆活性系列產品」入選2020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成果十大新產品
  • 我國番茄、茄子、西甜瓜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 最近一個多月,國內蔬菜科研可謂好事連連!一群群的科研人經過長期努力與協同攻關,終於結出累累碩果,在番茄、茄子和西甜瓜的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上取得重大進展,並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
  • 中國破解番茄風味基因密碼,「想吃啥樣西紅柿」都可編輯
    你可能常聽到這樣的吐槽:現在番茄種類很多,也更大更好看,但卻不如過去好吃了。別著急,好消息來了:不久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所研究人員培育出了一批番茄新品種,口味就比之前的好多了。番茄等蔬菜瓜果為何味道變差了?中國農科院研究人員又是通過什麼神奇的方法培育出了好吃的番茄品種?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功能基因課題組揭示黃瓜顯性全雌...
    近期,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功能基因課題組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員課題組合作,首次證實了黃瓜中顯性全雌基因(Female)編碼乙烯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ACS1G,並深入研究了其作用機制。
  • 深圳科學家破解番茄風味基因密碼
    原標題:深圳科學家破解番茄風味基因密碼   今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和蔬菜花卉所黃三文研究團隊「破解番茄風味基因密碼」的科研成果。該成果將在保持番茄產量、體量、色澤等商業價值的同時,恢復番茄的「傳統味道」。
  • 中國科技網:我科學家揭示瓜類作物演化歷史和果實大小新機製成果...
    這些種類繁多的瓜類作物在基因水平上是如何演化形成的,一直是科學上的未解之謎。11月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張忠華教授團隊冬瓜基因組和變異組研究成果,闡明了黃瓜、甜瓜、西瓜、葫蘆、冬瓜和南瓜等瓜類作物的基因組演化歷史,揭示了冬瓜等果實在馴化和育種改良過程中由小變大的分子機制。
  • 墨西哥研究人員利用大規模基因組學改良麵包小麥
    墨西哥研究人員利用大規模基因組學改良麵包小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24 13:19:13 墨西哥國際玉米與小麥改良中心Ravi Prakash Singh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還番茄本來的味道
    來自深圳的科研團隊經過4年多的攻關,最終發現了番茄風味調控機制,為番茄風味的改良奠定了基礎。番茄是世界第一大蔬菜作物。根據世界糧農組織統計,2014年全球番茄產值達962.8億美元,在蔬菜和水果中居於首位。我國以鮮食番茄為主,其風味品質更受關注。
  • 「基因開關」讓小黃瓜創造80億經濟價值!
    記者從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黃三文研究員牽頭完成的「黃瓜基因組和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園藝產業是我國農業的支柱產業,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吸納了約1.5億農村勞動力。
  • 培育更美味番茄,深圳大鵬一科技人員獲全國創新爭先獎
    南都訊記者曾海城 近日,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坐落於深圳市大鵬新區的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的科技人員黃三文研究員,榮獲「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他開展的番茄和馬鈴薯多種作物育種研究,取得了多項開創性可言成果。
  • 玫瑰白菜盆景蔬菜亮相南京農業科技新成果新產品嘉年華
    泱波 攝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研發的玫瑰白菜,能看能吃。 泱波 攝抱子甘藍看上去像盆景。 泱波 攝工作人員擺放農業科技新成果。 泱波 攝有機型盆景蔬菜吸引民眾目光。 泱波 攝春節將至,農業科技新成果新產品嘉年華活動人氣爆棚。 泱波 攝嘉年華現場人頭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