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拉迪沃斯託克,原名海參崴,為中國領土

2020-12-05 我的懶婆婆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

符拉迪沃斯託克位於亞歐大陸東面,阿穆爾半島最南端。原名海參崴,清朝時為中國領土,劃為吉林將軍隸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俄羅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鎮東府"。

符拉迪沃斯託克現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亦為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總人口約60萬,主要是俄羅斯人和中國俄羅斯族人。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為主,全年平均高溫8.38°C,平均低溫1.38°C,平均降水量797mm。

符拉迪沃斯託克,原名海參崴,為中國領土,17世紀中期,沙俄皇朝伺機東侵,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港口。清康熙年間清政府和沙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清朝中後期國勢日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隨後其成為沙俄在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不過由於距離俄國本部太遠,所以該地的發展緩慢。

符拉迪沃斯託克位於太平洋沿岸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半島的南端,臨日本海。城市依山建築。符拉迪沃斯託克北部為高地,東、南、西分別瀕烏蘇里灣、大彼得灣和阿穆爾灣。城市及港區位於阿穆爾半島頂端的金角灣沿岸。金角灣自西南向東北伸入內地,長約7千米。入口處灣寬約2千米,水深20~30米,灣內寬不足1千米,水深10~20米。金角灣南側隔東博斯普魯斯海峽,有俄羅斯島作天然屏障。海灣四周為低山、丘陵環抱,形勢險要。由於符拉迪沃斯託克冬季結冰期長達100~110天(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藉助破冰船可通航。在夏秋兩季多霧,其中6~8月平均有霧日一個半月,有時大霧影響航船進入港灣。

符拉迪沃斯託克按照周淑貞氣候分類法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或叫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涼爽舒適;秋季是符拉迪沃斯託克最好的季節,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持續時間較長,時有颱風。冬季這裡受來自高緯極地偏北風和海洋東南風的共同影響,寒冷溼潤,降雪較多。春季到來較早;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涼爽舒適,雨量適中,有時有霧。全年四季分明,天氣變化較慢。因為瀕臨日本海,冬、夏氣溫較同緯度的內陸地區變幅較小,日溫差很小,具有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特徵。

託克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州首府,西伯利亞大鐵道的終點,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約100萬(2012年),城市總面積為700平方公裡,城市海岸線達100多公裡。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符拉迪沃斯託克國立經濟與服務大學、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學校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離開祖國懷抱已經160年!
    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託克;——離開祖國懷抱已經160年! 文/萬隆的小屋海參崴,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本是中國領土,位於綏芬河口海灣東岸,因盛產海參而得名。從唐代起為中國所管轄,元明時稱「永明城」,清朝為吉林轄地。
  • 俄機構建議將大半海參崴租給中國以供養當地海軍
    這個地方原名海參崴,滿族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符拉迪沃斯託克在俄語中意為「控制東方」。環球時報9月18日報導位於俄聖彼得堡的「裡昂惕夫研究中心」日前向俄遠東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政府建議,為了經濟發展將當地大部分土地租給中國,租期為75年。
  • 你可知符拉迪沃斯託克不是我真姓,我的名字叫海參崴
    海參崴這個名稱出自我國古老民族肅慎的語言,漢譯為「海邊的漁村」或「海邊的曬網場」。清朝時闖關東的山東、河北兩省人把這裡叫做「崴子」,山東人的「跑崴子」指的就是這裡。因為當時誤認為當地盛產海參,所以漢譯最後定名為「海參崴」或「海參崴子」。
  • 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港區域將擴增
    根據政府令規定,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港的區域將擴增。 根據第3119號政府令,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港擴增的區域中將包括土地和部分水域。根據最新規劃,在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港新增區域中將建設一個用於煤炭轉運的海運碼頭,設計年吞吐量為2000萬噸。
  • 曾是我國領土的海參崴,被俄國佔據封鎖四十年!如今現狀如何?
    曾是我國領土的海參崴,被俄國佔據封鎖四十年!如今現狀如何?大家好啊,我是野哥,今天野哥帶大家來看看海參崴被搶走後的發展吧?在餘秋雨的《垂釣》一書裡,關於海參崴有一句描寫「海參崴的海與別處不同,深灰的迷濛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 俄羅斯距離中國最近的大城市,原是中國東北出海口,可惜失去了!
    中俄兩國雖然有4374公裡的邊境線,但俄羅斯與中國交界的地方人跡稀少,沒什麼大城市。只有位於中俄朝三國交界的符拉迪沃斯託克這座城市比較大,有百萬人口。從符拉迪沃斯託克市中心到中國琿春市中心約180公裡,而從琿春市春化鎮到符拉迪沃斯託克市中心只有幾十公裡,是俄羅斯距離中國最近的大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這座城市原名叫「海參崴」,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 海參崴事件:故土情結體現國人樸素家國情懷,但切勿遂了美國心意
    這則博文是為了慶祝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一個城市,符拉迪沃斯託克建成一百六十周年紀念日。之所以這則博文會引起軒然大波,主要是因為這座城市其實本來是中國的領土,她的中文名字叫做"海參崴"。俄羅斯在中文社交平臺上發布了這則博文,還配上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釋義"統治東方",這不得不讓國人憤慨。
  • 沙俄侵佔海參崴後,當地的中國人去哪兒了?
    #海參崴一、海參崴因沙俄侵佔而得名海參崴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是似曾相識,但也有不少人下意識地認為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地盛產海參,但實際上,它的字面意思是「海濱漁村」。然而一如人們對海參崴的陌生和熟悉,中國也不例外。既然曾經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麼今天就不再屬於中國了。
  • 海參崴,俄羅斯人口中的「舊金山」
    海參崴,被俄羅斯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簡稱符市,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清朝時為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 。
  • 海參崴是如何成為俄國港口的?
    今天我們講講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故事文字:焦叔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符拉迪沃斯託克市,意為「東方統治者」、「徵服東方」,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位於中朝俄交界之處。在臺灣海參崴是正式名稱,而在中國地圖上這個城市的正式標註則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是對俄文名字的音譯。
  • 沙俄時代的海參崴罕見老照片,100多年來中國人在這裡消失了
    海參崴曾是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管轄。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將海參崴劃給沙俄,從此被俄羅斯人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統治東方」,這足見俄羅斯人的野心。現在的海參崴是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俄羅斯的太平洋艦隊就在這裡。
  • 海參崴 為什麼中國要不回來了?
    這個地方從新石器時代起便有人類居住,原為遊牧民族居住地,後來是渤海國、遼、金、元、明、清朝領土。滿人賦名此地 「海參崴」 ,意為 「海邊的小漁村」 。我們中國愛好和平,可以不再提及這段悲痛的往事,但請你們也不要挑起我們不願回首的那塊傷疤。
  • 晚清割出去的海參崴,戰略位置有多重要?曾是中國東北的深水良港
    ——《長歌行》我國是傳承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相信不少熟悉歷史的人都曾聽過這樣一個名字——海參崴。海參崴地處亞歐大陸的東部,現在它的名字早就變成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然而在清朝時,它還是我國的領土,是由吉林將軍所管理的。然而後來我國遭遇了多年浩劫,受到了列強侵略,我國籤訂了各種不公平的條約,割讓了不少領土,其中就包括割讓給俄羅斯的海參崴。
  • 老照片:清朝末年在海參崴生活的中國人 這座城市屬於我們的歷史
    7月2日,俄羅斯駐華使館發布了一條消息,稱「符拉迪沃斯託克的歷史始於1860年,當時俄羅斯人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軍事港口,稱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思為「統治東方」)。」這條消息一經發布,便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感情。
  • 【地理實踐】為何我國可以收回香港,卻收不回來海參崴?
    英國人在這裡設立港督,建立自己的行政體系,完全是將中國的固有領土視作自家的後院。而最慘的莫過於和沙俄籤訂的條約,"羅剎人"侵略成性一昧的想多佔土地。 在《北京條約》中,俄國人迫使清廷再次承認《璦琿條約》的合法性,同時又將包括庫頁島在內及不凍港海參崴全部收歸己有。
  • 俄羅斯教科書:清朝放棄了海參崴 該城是他們通過地理發現得來的
    俄羅斯教科書:清朝放棄了海參崴 該城是他們通過地理發現得來的 上世紀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聽廣播。在天氣預報和海浪預報中,我們經常能聽到一個城市的名字——海參崴,但是後來這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就漸漸地消失了。
  • 12小時直達海參崴城
    哈報網訊 (記者楊建平周辰)今後在俄羅斯海參崴做生意的哈爾濱人再也不用為旅途時間長發愁了,過去要花一天半時間倒車才能到達海參崴,現在乘沃爾沃長途客車只需12小時就可直達。昨天,在哈洽會上,哈爾濱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國際直達客運班車正式開通。
  • 中國割讓給俄國的領土,為何還標註清朝時期的名字?這是怎麼回事
    一直以來,不曉得各位在地圖上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沒有,那就是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的幾個城市,在俄國名稱的後面總是要加個「()」,在裡面標註成中國清朝時期的名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說到這些領土,先來普及一下這些領土被割讓的歷史:1.1858年5月28日(鹹豐八年),在中俄《璦琿條約》中,清朝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割讓給沙俄帝國,相當於一個四川省和福建省那麼大。
  • 中國丟失的海參崴,為何至今難以收復?
    沙俄和清朝曾有過多次領土糾紛,雖然在清康熙年間清朝和沙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屬於清朝,但是,清朝中葉國勢日衰,鴉片戰爭後,1858年清政府與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
  • 我國是怎樣失去海參崴的,其價值有多重要
    海參崴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國人對其著特殊的情懷。早在明朝的時候,海參崴就已經是我國外東北地區的固有領土,到清朝的時候,外東北隸屬於吉林將軍管轄。海參崴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1860年清政府被迫與沙俄籤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割讓給沙俄政府,沙俄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至此海參崴離開了我國的懷抱。明清時候,我國對海參崴的開發利用沒有達到國家戰略層面,明朝時國家發展重點在江浙滬地帶。而清朝時,國家發展也是集中在中原腹地及東南沿海,對外東北地區的開發也是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