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朝詩人張志和起,便知「桃花流水鱖魚肥」。
鱖魚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魚,所以外國人叫它中華魚,有的地方也叫花鯽魚。肉質豐滿,肥厚細嫩,味道鮮美,它是吃小魚小蝦長大的,牙齒尖利,肉質細嫩,且只有一根整骨頭,刺少。春天鱖魚的肉質最佳。
鱖魚作為宴席上之佳餚,深受人們的喜愛,每到兩岸桃花盛開,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便耐不住性子地躍出水面。
鱖魚食用方法多樣,可蒸、可煮、可燴、可燒、可烤、可炸,做法繁多。
江南地區的很多人卻喜歡吃「臭鱖魚」,不吃鮮活的,臭鱖魚有很多種做法,如紅燒,乾鍋等,而如今更是出現了創新的漢堡臭鱖魚,醬香臭鱖魚,窖香臭鱖魚。
臭鱖魚的做法是,將鱖魚醃製和發酵。新鮮的鱖魚去掉內臟後,不洗,直接內外抹鹽,粗鹽更好。抹好鹽巴後,將魚一層層疊放進杉木桶中,上面再擱石頭等重物壓上,等自然發酵一周之後臭鱖魚便做好了。醃得好的臭鱖魚,魚鰓還能保持著好看的鮮紅色。
臭鱖魚產生似臭非臭的風味,許多初嘗者不敢下筷。然而真正喜愛它的食客,自然知曉入口後別具一格的鮮美,是清蒸或紅燒都不可比擬的美味。
臭鱖魚富於彈韌性,肉質很緊。入口後,魚塊被稍稍咀嚼一下,便一片片碎了,但仍然保持韌性。鱖魚一種特有的「臭」瀰漫開來,氤氳而去,鹹香、異濃、撩人……
有臭豆腐之奇「臭」,更有鱖魚之鮮香,二者融匯交織,令臭鱖魚之奇香無比,而口中臭鱖魚雖然早已化去,濃鬱奇香卻久久揮之不去,美味纏綿,舌尖藏香,食客心頭愜意。
對吃習慣了臭鱖魚的人來說,越臭的臭鱖魚會越受歡迎,肉會更加鮮嫩香濃,不夠臭的還要遭嫌棄。這和吃臭豆腐、榴槤同一個理兒,愛的人垂涎欲滴,怕的人聞到就繞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