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浙江省市前列,引領第一方陣。
「建德市梅城鎮作為全省第一個美麗城鎮建設試點鎮,是全省美麗城鎮工作的起航地。早在2018年,梅城鎮就作為全省美麗城鎮示範鎮打造、引領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向美麗城鎮邁進,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扛起責任擔當。如今,這扇『示範之窗』被擦得愈發光亮。」市建委、美鎮辦負責人介紹。
自開展美麗城鎮建設工作以來,建德市高標定位,抓好頂層設計,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15個鄉鎮的美麗城鎮一鎮一方案編制工作;率先推出「一鎮一策」激發創建新活力--因鎮施策,根據梅城、壽昌、乾潭、大洋鎮的不同特色,分縣域副中心型、文旅型和農業型3種類型精準施策,量身定製「一鎮一策」。
乘勝追擊,一揮而就。
建德市以梅城鎮示範引領,全面啟動15個鎮街美麗城鎮工作,探索「城鎮群組團」共享發展模式新模式,走出美麗城鎮建設新路徑,將一處處風景串珠成鏈,全面翻開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全域美麗的新篇章。
古城復興 梅開二度展「紅顏」
「我對家鄉充滿期望,我希望梅城古鎮能充分發揮出古府特色,將千年魅力展現出來;同時,能帶動旅遊和產業發展,讓家鄉無論是長輩還是年輕人都能宜居宜業,生活得更好。」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交匯處,江畔城牆上半朵梅花形狀的城垛是梅城人的驕傲。
黃海,這位在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攻讀研究生的梅城人,在梅城美麗城鎮建設如火如荼時,選擇在家鄉的老宅上開啟一份美麗事業--民宿。
「曾經我以為只有杭州主城才有我揮灑才幹的機會,如今梅城也讓我充滿信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黃海一樣,正在梅城開啟人生的事業。
「建設新時代美麗城鎮,再現千年古府新面貌,讓年紀大的人感受到獲得感,讓年輕人感到在這裡創業有希望。」梅城鎮主要負責人介紹,這既是梅城鎮的總目標,也是全市美麗城鎮的最終落腳點。
立足縣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梅城全面探索「六美共融」的「梅城路徑」,著力打造美麗城鎮浙江樣板。
古城復興,首先是「考古」。
「我們委託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等專業機構開展考古作業,對地面地下歷史文化遺產進行科學記錄和發掘,同時對考古發現的古城牆、西水門、迭代建築太平橋等遺址進行搶救性保護,在復建古牌坊中儘可能多使用考古挖掘石構件,最大程度還原歷史風貌。」相關負責人說。
考古是基礎,關鍵還要用「活著的文物講好梅城故事」。
目前,梅城在南北雙塔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基礎上,對清郵局等歷史建築開展搶救性保護和修復,恢復南宋格局的街巷肌理,原形制打造城門城牆、玉泉寺等地標性建築等,還利用碑坊石刻、古宅舊居、城門城牆等文物地標製作文創產品,打造玉帶河水上遊船項目及鄰水風情街區。同時,積極引入老字號、非遺類等文化商業體,將嚴州古城步行街打造成杭州市歷史文化街區。據統計,十一長假期間,梅城鎮接待遊客突破40.31萬人次,旅遊收入達4100萬元,刷新新紀錄。
城鄉融合 「融」出發展新圖景
在城裡頭住得好好的,68歲的餘保初和老伴不久前決定「挪挪窩」,從浙江建德市區搬回老家壽昌鎮。十幾年前,夫妻倆費了好大勁才進了城,如今「逆向」而動為哪般?餘保初直言,當年離鄉,是感到小城鎮環境「既不如村,更不如城」;如今返鄉,是「人到壽昌不想走」……2019年11月17日,餘保初與建德市美麗城鎮的故事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
「美麗城鎮創建是一個系統工程,為此我們綜合美麗河道、美麗街區、美麗庭院、美麗田園等多種美麗載體,擦亮城鎮生態底色。」壽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初步建立5分鐘社區生活圈、15分鐘建成區生活圈和30分鐘轄區生活圈,「讓小鎮居民感受到城市生活一樣豐富便利。」
長期以來,通航產業是壽昌鎮的「招牌」,美麗城鎮創建則為這個招牌「點金鍍銀」。
「美麗城鎮的核心指標是產業,為此我們重點推進通航製造、通航服務、通航旅遊,形成『一程多站』『海陸空』一體化旅遊布局,增進航空小鎮與周邊千島湖、大慈巖等景區的黏合度。」壽昌相關負責人介紹,成功引入浙江省通航產業總部、美國大棕熊飛機、華奕無人直升機等一批大好高項目,並與周邊鄉鎮合作招商,以本區域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
隨著環境美了、產業進一步升級提質,壽昌開始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我們聚焦夜間休閒旅遊業態,大力構建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主的綜合性服務業。」壽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以中山路、西湖水街、「壽昌西湖」為核心區塊,引進了一大批特色餐飲,並綜合文化民俗、網紅店鋪、文化創意業態引進,成功打造「壽昌909」夜間經濟品牌。僅「十一」期間就接待遊客23萬餘人次,旅遊收入超1800萬元。中山路步行街成功創建為杭州市高品質步行街、2020杭州·浙西文旅消費示範點。
文旅融合 幸福經濟福到來
乾潭鎮位於浙江西部,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段,是杭州「三江兩岸」黃金生態旅遊線的重要節點。以山水為優勢,以文旅為特色,乾潭深耕文旅「幸福」產業多年。2014年啟動運動休閒旅遊產業建設,2018年創成第二批浙江省旅遊風情小鎮、全省唯一「中國慢生活休閒體驗小鎮」,2019年被授予浙江省首批「鄉村旅遊示範基地」。
美是「幸福」的基礎。創建美麗城鎮,乾潭意識到,要美就「美」得徹底。按照「五美」「十個一」總要求,乾潭大力實施美麗整治、全面挖掘「山水運動」特色亮點,實現文旅產業從「連線」到「擴面」的提升。
「全鎮33個文旅項目完成布點連線,空間上形成以富春江、胥溪水軸為主線的17條精品文旅線路,時間上形成春賞花、夏戲水、秋登山、冬過節覆蓋一年四季的旅遊產品。」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在「擁江發展」的指引下,乾潭與桐廬富春江鎮、浦江縣虞宅鄉三地三鎮文旅「美麗城鎮」共創,實現產業共贏和品牌共建。
乾潭人眼裡的幸福,和運動離不開。生態漂流、綠道騎行、山地速降、登山徒步、瀑布巖降、皮划艇……成為乾潭旅遊關鍵詞,當地連續3年舉辦全省自行車聯賽、「之江杯」國際皮划艇大賽、烏龍山登山大賽,承辦杭州亞組委綠水青山大聯動--迎亞運倒計時二周年皮划艇接力賽。
不僅有運動「專業範兒」,乾潭也精心呵護來之不易的運動城鎮美好氛圍。通過美麗城鎮創建不斷完善文體中心、旅遊碼頭、城市客廳、燈光球場等設施,豐富了15分鐘步行文化體育運動圈內容,全民參與健身運動成為乾潭美麗城鎮的一種「幸福」風尚。
「我們鎮上每條街都有人管;不僅有鎮村幹部,還有民間街長,以及商鋪業主全民參與。」鎮村幹部自豪地說,以「街長制2.0」長效治理升級版統籌垃圾分類、綠化管護、設施維護等機制,真正變「街長管街」為「全民治街」。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筆下的山水詩意,如今在建德乾潭依然延綿傳承。
一村一品 「智慧農業」新路徑
山林鬱鬱蔥蔥,鎮街花草掩映,作為歷史上浙西重要水運碼頭之一大洋埠所在地,新時代的美麗城鎮大洋正在煥發新姿。「誰能想像,幾年前我們來的時候,這裡有11個待摘帽的貧困村,如今卻能夠作為『頭雁』,示範引領全市美麗城鎮數位化建設。」10月份剛剛舉辦的三季度杭州市美麗城鎮及鄉村小腦智慧平臺建設現場會間隙,前往大洋參會的幹部感慨連連。
大洋的蛻變背後,是當地以農業特色型「美麗城鎮」創建為抓手,對生態格局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三大重點的精準把握,對提振農業、扮靚農村、服務農民「三篇文章」的用心著墨。
「我們投資400餘萬元,重點優化提升沿江沿湖特色生態綠道,新建雙童橋頭至行臺段農業產業綠道,配套標識標牌、二維碼等設施。」大洋鎮幹部告訴記者,在大洋綠道遊玩的同時,還可以了解鎮裡「一村一品」的農業特色。
如位於大洋鎮南面的魯塘村,2019年,村集體將蘭江邊60畝土地打造成高質量枸杞精品園,共建「江南枸杞第一村」。
「藉此機遇,村裡以枸杞為基業,將蓮塘、白馬湖、唐氏古建築有機融合,實現鄉村旅遊與文化產業相融合,形成體驗、休閒、觀光、康養一體遊。」大洋鎮相關負責人說。大洋立足農業產業實際,打造麻車楊梅、建南枇杷、魯塘枸杞、江東柑橘等農業產業,加快打造果蔬小鎮,實現「一村一品」,帶動村民增收。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建成鎮級農創客中心。疫情期間,大洋本地青年創客洪雯雅10天時間,通過淘寶直播、豐收購等線上平臺幫助橘農售出25萬公斤柑橘,並讓楊梅、白枇杷、櫻桃、螃蟹等本地的名優特產走向全國。
數據會思考,城鎮更智慧。
「大洋鎮作為杭州地區首批鄉村小腦建設試點,已初步形成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為統領的數十個落地場景,將平臺逐漸運用到農業產業發展、基層治理中,構建鄉鎮生產治理惠民新格局。」大洋鎮相關負責人說。此外,大洋鎮將已投入使用的「鄉村釘釘」應用平臺一併納入「鄉村小腦」大系統,有效降低政府監管成本。
下一步,建德市將緊緊抓住建設「重要窗口」,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高質量全面建成具有時代特徵、現代品質、浙江特色的美麗城鎮,由「一處美」向「一片美」再繪就「全域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