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跟米開朗基羅平分秋色 提香肖像畫名聲最大或曾影響倫勃朗

2020-12-18 瀟湘晨報

■委羅內塞 迦拿家的婚宴

■提香 教皇保羅三世和侄孫們

■提香 懺悔的瑪格達林

■提香 男子畫像

"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五百年 " 展覽中 , 雖然倫勃朗與莫奈無一例外成為了焦點 , 但同時展出的 , 比倫勃朗更早的還有另一位值得關注的大師 , 他便是提香。甚至可以這樣理解提香與倫勃朗的關係 , 魯本斯受提香影響 , 而他則直接影響了倫勃朗。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城市國家中 , 最突出的有佛羅倫斯、米蘭、那不勒斯、羅馬 ( 教皇國 ) 和威尼斯。人們曾按地域劃分畫派 , 但在藝術上最有特色的 , 而且能夠跟以米開朗基羅為代表的佛羅倫斯畫派相提並論的便是威尼斯畫派。而提香則是這個畫派的代表。著名已故美術史家貢布裡希認為 ," 提香在同代人中以肖像畫博得最偉大的名聲。"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提香是當時威尼斯

最為盛名的藝術家

提香出生在阿爾卑斯山南部的卡多爾 , 是一位長壽畫家 , 傳說 99 歲時死於瘟疫。他同代的畫家委羅內塞在一幅題為《迦拿家的婚宴》的大畫上 , 把他重視的同代畫家都畫進了一個樂隊裡面。長髯的提香年齡最高而精神旺盛 , 正在全神貫注地彈著一具巨大的低音 " 貝斯 "。

提香漫長的一生 , 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 一度跟米開朗基羅平分秋色。

史料顯示 , 連西班牙王、" 神聖羅馬帝國 " 皇帝查理五世也曾為他拾起掉在地上的畫筆 , 表示對他的敬意。從這個意義來看 , 對於其後的時代 , 這段小逸事不論真假都意味著藝術的一種勝利。但提香所作的肖像畫卻告訴後人 , 他絕非一個攀附權貴的藝術家。

已故著名美術史家遲軻曾在《西方美術史話》中提到 , 他畫的《馬上的查理五世》, 雖然全身鎧甲 , 卻依然是一個 " 好大喜功 " 而精神衰萎、頭腦空虛的人物。他畫的保羅三世 ( 那位命令米開朗基羅畫《最後的審判》的教皇 ) , 完全像一個在陰謀中度日的老朽。

提香不是像達 · 芬奇那樣包羅萬象的學者 , 不是米開朗基羅那樣超群出眾的名人 , 也不是拉斐爾那樣多才多藝、博雅迷人的人物 , 但他被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是當時威尼斯最為盛名的藝術家。歷史公認提香在駕馭顏色方面 , 是一位可以跟米開朗基羅的精通素描法相匹敵的畫家。這種至高無上的技藝使他能夠無視任何久負盛名的構圖規則 , 而依靠色彩去恢復顯然被他拆散了的整體統一。

提香越到老年

在思想技巧上越臻成熟

貢布裡希認為 ," 提香在同代人中以肖像畫博得最偉大的名聲。"《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中 , 通過那幅《男子畫像》就不難體會他畫的肖像的魅力。

提香到了晚年聲名遠揚 , 宮廷貴族們多以獲得他的作品而得意。貢布裡希在書中感嘆道 , 難怪社會上的權貴為了求取這位大師為他們畫像的榮譽而競相爭奪。這倒不是因為提香願意畫美化、討好的畫像 , 而是因為提香的畫使他們產生了一種信念 , 相信通過他的藝術他們就可以永生不滅。他們的確沒有死亡 , 至少當我們在那不勒斯站在他的教皇保羅三世肖像畫的前面就如此感覺。

面對提香筆下的肖像 , 貢布裡希更驚嘆 " 讓人幾乎不能相信那柔和怡神的眼睛不過是塗在一塊粗糙畫布上的顏料。"

威尼斯畫派中 , 才華早露並在美術史上留有盛名的喬 99 爾喬內 , 三十歲剛過就死了 ; 而三十歲的提香在藝術上仍在探索 , 他接受了喬爾喬內描繪女性溫柔優雅的長處 , 而使之更具蓬勃的生命力。他受喬爾喬內的啟發而重視風景的研究 ( 給喬爾喬內做助手時 , 他幫助畫了《睡著的維納斯》背後的風景 ) , 這使他在色彩的表現上獲益匪淺。高壽且精力充沛更使提香創造了題材多樣、數量豐富的作品。而越到老年 , 在思想和技巧上越臻於爐火純青的境地。

提香早期作品精緻細膩

後期筆法大膽

威尼斯畫派區別於其他畫派的最大特徵就是其對色彩方面的運用與探索。文藝復興初期 , 佛羅倫斯畫家喬託用含油質比較少的膠料使顏色更加鮮明。由於蛋彩畫乾燥的速度很快 , 使畫家很難銜接 , 難以達到細膩的暈染效果 , 畫面顯得生硬。威尼斯畫家更多地借鑑尼德蘭的繪畫技法 , 尼德蘭畫家楊凡艾克改良了油畫技術之後 , 使威尼斯畫家可以自由地消除輪廓線邊緣的生硬線條 , 代之以光和陰影的交替。同時威尼斯畫家根據自己的視覺經驗和繪畫需要對上述技法加以改進和利用。

美國藝術史學家潘諾夫斯基如此評論道 :" 佛羅倫斯美術依賴於素描、造型的堅實性和由此構成的結構 , 而威尼斯美術卻基於色彩、氣氛以及圖繪般的豐潤與音樂性的和諧。"

從傳統坦培拉畫法的盛行 , 到油畫運用的變革 , 威尼斯畫派的藝術家一直致力於由彼及此的發展。提香更是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據帕爾瑪 · 喬凡納的描述 , 他 " 習慣在畫面上放置大塊顏色 , 作為下一步刻畫的基礎 : 喜歡用蘸滿固有色的畫筆快速掃過畫面 , 有的地方用大面積的土紅色形成中間調子 , 亮部則用鉛白混合一定的顏色塑造高光 , 如此只用寥寥數筆就能塑造出一個優美的形象 "。十六世紀美術史家、米開朗基羅的朋友瓦薩裡在《藝苑名人傳》中如此評論 :" 提香早期的作品無論近看遠看都十分精緻、細膩 , 但後期筆法更為大膽。"

不僅 17 世紀荷蘭、西班牙的名手直接學習他的經驗 ,19 世紀印象派也從他那裡得到鼓舞。瓦薩裡說他的技巧 " 是以一種印象的方式粗略地完成的。雄勁的筆觸和小點 , 從遠處看來才收到效果。不要以為它不費力氣 , 其實是不斷修整而完成的。這使得圖畫栩相如生 ", 如《烏爾賓諾的維納斯》, 在 15 和 16 世紀的西方 , 大多數畫家並未發現筆觸本身不僅可以使形象更生動 , 且具有一種表達情緒的作用 , 提香則遠遠走在了前邊。

【來源:新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酒神巴克斯與他的米開朗基羅們
    《酒神的狂歡》義大利提香 布上油畫 16世紀創作酒神巴克斯可以說繼承了父親宙斯多情的基因,要細數他牽涉的愛恨情仇,那可真要倒上一壺酒才能述說得清。長大成人的他與美少年安普羅斯相遇相戀,不料好景不長,嫉妒的月亮女神施法將其從公牛上掀翻重傷致死。
  • 中意雙語聊藝術: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享壽89年。因此,圍繞著他的神話,在天才尚在人世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我們今天所讀到的最早的米開朗基羅的傳記,是喬爾喬·瓦薩裡於1550年出版的《名人傳》。據說,看到第一版後,米開朗基羅作為傳主並不高興。在第二版《名人傳》的《米開朗基羅傳記》中,瓦薩裡表示,在第一版出版後,他將書給米開朗基羅過目,後者十分高興地接受了它,甚至還寫了一首十四行詩表示謝意。但事實上,米開朗基羅對書中對自己的描述並不滿意,隨後,他便讓自己的學生康第維(Ascanio Condivi)為自己再次作傳。
  • 米開朗基羅很簡單的一句名言,卻道出了藝術的最高境界,值得學習
    學過美術的美術生,都臨摹過大衛,都深深被大衛的帥氣所吸引,被大衛的強壯體魄所吸引,我們很多人都曾驚嘆過,這石膏出自何人之手?但都沒有了下句,也沒有去考究,更沒有去多問任何人。因為感覺出自誰人之手和自己也沒有什麼關係,再說當時我們學美術時候,還沒有手機,不像現在這麼方便,不懂,上百度一搜,就有了想要的答案。
  • 威尼斯畫派最偉大的畫家提香,連國王都為他服侍
    在提香·韋切利奧漫長的一生中,幾乎取得了與米開朗基羅平分秋色的盛名。雖然提香·韋切利奧並無盛期文藝復興三傑那樣的博學多才,但他在色彩方面的造詣和絕技,是無人可以與之匹敵的。喬凡尼·貝利尼去世後,提香成為威尼斯的首席畫家。
  • 「光影浮空」裡的提香、倫勃朗與高更……——在成都走進歐洲繪畫...
    提香,重視色彩本身的表現力,關注顏料作用於不同材質畫布所產生的肌理感,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霍貝,生前名不見經傳,逝世後才名聲大噪。一生創作過超過30幅以水磨坊為題材的風景畫,皆被評價為超高水平作品。
  • 米開朗基羅經典再現 鳥巢文化中心展出《大衛雕像》
    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正在鳥巢文化中心舉行,將持續至10月10日。本次展覽展出了米開朗基羅《大衛》、《聖殤》、《創世紀》等經典作品在內的博物館級複製藏品。記者昨天(17日)在鳥巢文化中心專門搭建起的圓頂展廳看到了全世界僅存三件的《大衛》翻模復刻1比1作品之一。
  • 鳥巢首個國際藝術展開箱 將展示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
    鳥巢首個國際藝術展開箱 將展示米開朗基羅藝術生涯 2017-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7月7日,米開朗基羅國際藝術展在鳥巢文化中心舉辦開箱儀式
  • 提香、倫勃朗、莫奈……這些藝術大師的大作一次性看個夠!
    提香、倫勃朗、莫奈……這些藝術大師的大作一次性看個夠!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鄧勃  2020-01-08 「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展覽1月10日在粵博開幕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 鄧勃 通訊員凌浩翔攝影報導:觀眾不出廣東,便能一次性欣賞到提香
  • 終於來到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居然埋葬在這座廣場的教堂裡
    規模不大,但是名聲在外。大家看到教堂圖片左下角有一座站立人像,這個就是但丁,但丁就葬在這座教堂裡面。更意外的是,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也都葬在這座教堂裡面,米開朗基羅就是雕刻一座大衛像放在佛羅倫斯市政廣場上的那位名人。伽利略就更不用提了,就是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落地試驗的那個了。廣場不是十分大,周圍的房子也不高。俺就坐在廣場上的凳子上靜靜的看人來人往。
  • 英國版的「宋徽宗」,熱愛藝術收藏的斷頭皇帝查理一世
    他派人四處搜尋、收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從拉斐爾、達文西,到米開朗基羅、荷爾拜因等人,其中當然不能少了提香。提香是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被譽為「群星中的太陽」,他色調明快和充滿生機的繪畫特色吸粉無數。提香《花神》早在西班牙的時候,他就鍾情於腓力四世的藝術收藏,對義大利畫家提香更是傾慕不已。
  • 這幅油畫有點「騷」,肖像畫裡藏著多少玄機?粵博開講
    連續三個周末,來自廣東省博物館的五位王牌策展人、專家帶你雲遊「從倫勃朗到莫奈:歐洲繪畫500年」大展,深入淺出為你導讀畫作。本期主講人廣東省博物館專家陳湲給你講述肖像畫背後的故事。Part1仔細看提香的肖像畫,細心的觀眾會發現,畫布粗糙不平,油料形成了閃爍不定的反光。
  • 倫勃朗的油畫《夜巡》 像一幅歷史作品,但訂畫的東家卻不滿
    法國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倫勃朗早年極受畫商歡迎,那時照相術尚未發明,大批有錢人爭相請倫勃倫為自己畫肖像,所以倫勃朗掙得缽滿盆滿,很快成為藝術家中的富豪。 有了家當,倫勃朗底氣足起來,不再屈從於掏錢訂貨的東家,要追求真正的藝術了。
  • 提香、莫奈、倫勃朗……你期待的大師作品都在「歐洲繪畫五百年」
    5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2020年首個特展「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歐洲繪畫五百年」對外開放,備受期待的提香、魯本斯、倫勃朗、格列柯、戈雅、特納、莫奈、高更、雷諾瓦等藝術大家的作品亮相湖南省博物館展廳。據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館副館長陳敘良介紹,此次展覽從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館藏中精心遴選出60幅歐洲繪畫作品,以其非凡的繪畫技藝和重要的藝術價值,展現了14—19世紀歐洲繪畫的概貌,其中包括不少歐洲最著名大師的作品,如提香、魯本斯、倫勃朗、格列柯、戈雅、特納、莫奈、高更、雷諾瓦等。
  • 「提香繪畫大賽」落戶中國,提香基金會主席克麗緹與靳尚誼先生共同擔綱大賽首席評審專家
    他對色彩的研究與運用永久性地影響了歐洲繪畫的發展,彼得·保羅·魯本斯、委拉斯凱茲、倫勃朗、德拉克洛瓦、戈雅和印象派等許多畫家和藝術流派都受到了他的影響。在建立檔案期間,她對提香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多次舉辦和主持提香學術研討會、提香繪畫技術研究會、提香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貢獻文獻研究課題等。她於2003年創建了《提香學術研究》年刊,並與義大利、西班牙、美國、奧地利、英國、法國等博物館、美術學院以及私人收藏機構共同合作,致力於研究並發掘以提香為主題的相關藝術專業性論文、收藏信息以及其他相關學術研究等。
  • 提香被譽為「西方油畫之父」,他擅長以神話題材為主
    提香·韋切利奧,簡稱「提香」約 1488/1490年—1576年8月27日,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提香·韋切利奧出生在義大利威尼斯北部風景秀麗的卡多萊,12歲時父親帶他遊歷威尼斯,後來提香再次來到威尼斯便進了喬凡尼·貝利尼工作室學畫,與喬爾喬內是同學,從此幾乎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威尼斯。1576年的威尼斯大瘟疫,人們在北部海岸提香的別墅中找到了他,他在86歲時終於向死神屈服了。
  • 他是威尼斯畫派的靈魂人物,其色彩驚豔了時光-提香的故事
    威尼斯和佛羅倫斯都是15、16世紀義大利最重要也是最發達的兩個城市,其文化藝術也都曾達到空前的繁榮。佛羅倫斯正是文藝復興的美術發源地,大家相當熟悉的文藝復興三傑就是屬於佛羅倫斯畫派的。而威尼斯雖然也是重要的商業城市,但是其在文化藝術上的繁榮卻晚於佛羅倫斯。
  • 【倫勃朗逝世350年】倫勃朗與薩斯基亞的愛情故事
    (Rijksmuseum)將於今年2月舉辦展覽「所有的倫勃朗」(All the Rembrandts),展品包括倫勃朗的所有版畫作品和22幅油畫,其中《猶太新娘》作為此次展覽最大的亮點之一,無疑能夠讓藝術愛好者們大飽眼福。
  • 【名畫賞析】倫勃朗-《憑窗的亨德麗婭》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倫勃朗早年從師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鄉開設畫室。 畫作體裁廣泛,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宗教畫、歷史畫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