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最為普遍,最為常見的心理體驗,不管是貧窮,還是富人,不管是朋友多的人,還是朋友少的人,不管是有伴侶的人,還是沒伴侶的人,孤獨都常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為什麼即便置身於鬧市,即便是高朋滿座,依舊會感覺到「孤獨」,在作者看來,這是「缺愛」、「渴望被理解」搞的鬼,人與人之間,不怕身體上的疏離,就怕心理上的疏離。如夫妻之間,同處一個屋簷之下,有生活的交集,有身體上的接觸,卻沒有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在這個時候,他們是孤獨的,內心也是黯然的。
對女人來講,這是她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大都感性,重視感情,常感情用事,一旦對一個異性萌生的愛意,便會忘我投入,盲目付出,於是,有人勸誡女人,「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人動情之後,為什麼會「越陷越深」?究其原因:
孤獨,帶來的負面體驗。
孤獨感是一種不好的心理體驗,讓人覺得人際關係冷漠,與人聊天時,常常尬聊,覺得沒說明好聊的,這會讓人情緒低落,讓人憂慮,讓人焦慮,甚至會讓人患上「孤獨症」,可以說,這是一種糟糕的體驗。
人大都渴望擺脫孤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渴望收穫愛情,收穫友情,於女人而言,她真心愛上一個異性,想和這個異性確定關係,兩個人彼此相互坦誠,彼此真心相待,彼此「全拋一片心」,以此抗拒「孤獨感」,享受甜蜜的「幸福感」。
因為孤獨,會給女人帶來不好的負面體驗,如焦慮、難熬、失眠,等等,當她遇見今生摯愛,往往會把對方當作解救自己的英雄,她覺得對方能夠驅散自己的焦慮,讓自己不再失眠,讓自己變得快樂起來。
愛情,帶來的正面體驗。
古今中外,宇宙八荒,無不歌頌愛情,說愛情的「好話」,即便是「梁祝之戀」、「羅密歐與朱麗葉」,其愛情以悲劇收場,這樣的愛情,也是值得歌頌,值得神往的,所謂「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鴛鴦不羨仙」,能夠遇見今生摯愛,心甘情願以身相許,生死相許。
當然,愛情不全是可悲可泣的,完美結局的愛情故事也有,如「愛情天梯」、「公主與王子的童話」、「錢鍾書與楊絳」等,他們的愛情也是令人神往的。
女人在戀愛之初,對愛情與婚姻往往會有過高的預期,有著美好的憧憬,當她真心愛上了一個異性,會愛得很投入,很忘我,尤其是愛情,給她帶來過多的正面體驗,她會越重視這段愛情,若是失去心中所愛,她常會痛不欲生,如《胭脂扣》中的如花,是一個愛情的理想主義者,把看愛情看得勝於一切,「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她做到了,她追求愛情,不惜以生命捍衛自己的愛情理想,與富家公子十二少定下「陰世之約」,真的在「地下」苦等十二少50年,這才上來尋找以前的愛人。
付出,會出現慣性效應。
誠然,女人有理性的一面,有判斷好壞,感知男人真心與否的能力,然而,當女人滿腦裝著男人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心思去審視自己的愛情了。
如有些女人,明知男人對自己不夠好,女人卻像鴕鳥一樣,把自己的頭埋在沙子裡,以此迴避現實,欺騙自己。
女人覺得自己必須相信愛情,相信男人對自己是真心的,否則她會無法呼吸,因為她早就習慣了有男人相伴的生活,如何留住這段愛情呢?女人的做法可能是卑微討好,盲目付出,但問題是,女人出現「慣性效應」,付出再多,如果男人不愛她,最後常會失去自我,女人為愛情而疲於奔命,越會覺得煩躁不安,自討沒趣,最後女人也會變得虛弱無力,懷疑自己整個人生。
女人活在愛情之中,會讓自己越陷越深,這種愛情,具有「稀缺性」,這種女人,也是值得敬佩的,男人遇到了,要懂得珍惜,她不是離了你便活不了,而是把心放在你身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你身上,忘記了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