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海發布 官微公布,國產經典動畫作品《天書奇譚》即將迎來高清修復,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將對本片每一幀的色彩和畫面進行修復,並添加了5.1聲道效果,預計今年年內上映。
《天書奇譚》的故事取自明初神魔小說《平妖傳》,講述了天庭仙人袁公私盜天書受到懲罰,用仙術賦予鵝蛋人形取名「蛋生」,一同將天書中的知識傳授於凡間造福萬民的故事。本次公開的花絮介紹了《天書奇譚》製作背後的故事,以及修復過程中,面對全新的配音、配樂時所面對的困難。
近日一則題為「《黑貓警長》只放了五集就停播,背後的故事讓人心酸」的帖子在網上熱傳,激活了70後、80後的回憶。在1987年播出的《黑貓警長》第五集片尾,黑貓警長最後舉槍逐字打出「請看下集」的字樣。然後,就沒有下集了。於是許多小朋友不禁耿耿於懷到現在:為什麼當初只有五集,然後就停播了?
其實然後,比《黑貓警長》更長、更完整的《葫蘆兄弟》來了;然後,國門打開,好看的歐美日本動畫片進來了,《忍者神龜》、《灌籃高手》的熱血蓋過了國產動畫的風頭;再然後,當年等著《黑貓警長》下集故事的孩子們長大了,甚至很少再看動畫片。
可是,當「請看下集」這個情景被重提,許多人突然發現童年的記憶缺失了一塊。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觀眾沒看到下一集?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的《黑貓警長》是中國動畫史上第一部成系列的動畫片,在這之後木偶片、剪紙片都出現了系列化,《葫蘆兄弟》、《阿凡提》等系列動畫片應運而生。
作為動畫系列片的「先行者」,1984年開始創作《黑貓警長》的導演戴鐵郎在藝術創作上是公認的「領先」。
84版《黑貓警長》的製片主任,戴鐵郎的好友、學生印希庸說,戴老本身是個很洋派的人,他本身是歸國華僑,「當年他拍《黑貓警長》的時候我印象很深,他一手吃麵包,一手就著冰激淋。」直到現在85歲了,還喜歡喝冰可樂、喜歡吃麵包。當時想把《黑貓警長》做成系列,就是想引進他在外面看到的不同於傳統的觀賞形式,那時系列片在國外已經很流行了。包括黑貓警長時尚的服飾造型、在當時充滿想像力的武器設計,都反映了戴鐵郎的「超前意識」。
不過,84版《黑貓警長》的製作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在美影廠大多項目都由廠裡分配下發給導演的「計劃製片」時代,戴鐵郎做《黑貓警長》全憑自己的一腔熱情。他的創意上報後沒有得到廠裡支持,於是自己改編劇本、設計場景。
1984年,戴鐵郎啟用了很多剛剛進廠的年輕人,大家花了10個月做出了兩集動畫片,在內部放映後卻被叫停了,理由是:「裡面打打殺殺,不符合傳統美學,裡面的科學道理也沒有什麼藝術性。」 直到一年半以後,一位北京總局的領導看了,覺得不錯;一些小朋友試看後,反響也很熱烈。在不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黑貓警長》才得以播出。因為播出後效果很好,又加緊製作了三集,在1987年播出。
1984年,《哪吒鬧海》的導演之一、《大鬧天宮》的動畫設計嚴定憲,接替首任廠長、動畫大師特偉擔任美影廠廠長。嚴定憲上任後提出了幾項改革宗旨,其中一項就是「發展系列片」。
嚴定憲說,最早美影廠做的動畫片和科教片廠做的新聞紀錄片,都是國家買斷後搭載著院線裡的故事長片一起放的。到了1980年代中期,院線逐漸轉向市場,為了更緊密的安排排片場次,故事片不再搭載短片播放,動畫片需要另謀出路。而電視的普及,電視臺對動畫的需求則要求系列化,熟悉的人物、連續的故事有助於創造更高的收視率。因此,在院線「火」過一輪之後,《黑貓警長》又通過電視繼續影響了更多80後的童年。
嚴定憲表示,當時《黑貓警長》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系列,社會反響和觀眾基礎又好,而且基於當時廠裡提倡做系列片對接電視臺播放的需求,種種現實條件都不可能不讓《黑貓警長》繼續拍下去。「我記得當時就沒有後續的劇本提交上來了,如果有新的劇本來,應該還是會繼續拍下去的。」
至於沒有給戴鐵郎搭班子,讓他自己建組拍《黑貓警長》,嚴定憲解釋說,「80年代恰好處在美影廠影片製作模式的轉型期,在那個階段裡,許多新的製片模式都開始試水,導演也比過去有了更大的自由可以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在那個階段裡,一些特殊的完成影片的方式都是有可能的。」
嚴定憲說,其實當時每個導演手裡都有自己的片子,且無論出於「文人相輕」或者其他原因,彼此之間都很少會去談論別人的影片,因此,當《黑貓警長》還處在創作期時,這樣的作品在美影廠是什麼樣的地位他並不清楚,「我個人對這部片子印象很深的一點是,有一次我去兒影的放映廳看這部電影,當片頭主題曲開場,全場的小朋友都跟著一起唱起來,我覺得,這確實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片子。」說話間,嚴老還自己哼唱了幾句「啊啊啊,黑貓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