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釣魚的釣友來說,小魚鬧窩可以說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在剛剛進入夏季的時候,釣魚人特別不習慣。尤其是一些新手釣友在面對小魚鬧窩的時候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大漂配大鉛,搓大餌,黏餌,掛顆粒,掛玉米等等,甚至還有脾氣不好的釣友將小魚掐死扔進水裡來嚇唬水裡的小魚。這些辦法有沒有用呢?有用,但並不能完全解決問題。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不如咱們換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首先從釣魚人的心態問題
大家之所以喜歡野釣不就是野釣的不確定性嗎?平時津津樂道的說,野釣的魅力就在於不知道下一口是什麼魚,怎麼到了這時候就忘了?我想在小魚鬧窩之後碰到一條大魚,這個感覺比什麼都好吧。大部分釣魚人都不是職業的,相信大家在釣魚的時候並不一定要追求爆護吧。工作了一整天,能出門釣魚,能有時間釣魚,本身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了。難道還要因為小魚鬧窩就壞心情?而且野釣本來就不可能避免小魚,可別為了小魚鬧窩影響心情。
然後說說小魚鬧鉤
自然水域裡鬧窩的魚,一般都是白條,麥穗,鰟鮍和小羅非。它們數量龐大,個體小,從上到下都有它們的存在。對餌料也沒什麼追求,基本上見到餌料就會追著咬,讓餌料很難到底。對釣魚人來說它們很煩人,但是對小魚來說,它也是生物鏈中間的一環,它也有生存的需求。平時它們是大魚捕食的對象,如果數量不多,大魚就沒東西吃了。之所以現在小魚泛濫,就是因為大魚的數量太少了。想當年路人甲小的時候,小河溝裡都有鱤魚,翹嘴出沒,那時候小魚數量明顯沒這麼多,自從有了電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小魚鬧窩我們該怎麼解決呢?
1,將餌料調整成大個體魚比較喜歡的口味,比如說酒香型,酵香型,本味,這些味道比較淡,小魚對它們的興趣不是很大,自然上大魚的機率更高。另外,小魚鬧窩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餌料到底,可以將餌團搓大點,花生米大小不夠就搓鵪鶉蛋大小,顆粒物多一些,甚至可以直接在餌料裡添加玉米粒,麥粒這些大顆粒,用來吸引大魚。
2,對小魚進行欺騙,有些釣友說,我用本味的餌料小魚也有很多小魚鬧窩。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用腥味餌在附近5米左右的位置打個窩,霧化好點。這樣附近的小魚就會一窩蜂的跑到腥味窩裡去了,每隔半個小時續一次窩,如果是水面上的白條鬧窩,可以直接用粉餌拋到旁邊不遠處,最好是下風一側,這樣水面密密麻麻的白條都會追逐浮在水面上的餌料了。這種方法效果很好,就是有點費餌料。
3,可以換個目標魚,小魚鬧窩嚴重的區域就別想著釣鯽魚這種小型魚了,可以釣鰱鱅,釣鯰魚,黃顙魚,草魚。釣鰱鱅半水瘋狂的霧化,根本不怕小魚鬧窩。釣鯰魚,黃顙魚,雖然用的腥味餌,但是餌團都很大,比如說筷子粗的黑蚯蚓,麥穗根本吞不進嘴裡,它們也無可奈何,更何況黃顙魚和鯰魚進窩後這些小雜魚都跑得比誰都快。釣草魚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掛玉米,也可以掛草,掛岸邊果樹上的果實,這些都是顆粒比較大,或者味道比較天然的東西,小雜魚根本不感興趣。
小魚實在是鬧得厲害怎麼辦?
小雜魚實在是鬧窩嚴重,也沒什麼好急的,你繼續釣你的魚,明顯的小魚信號你不提竿就是了。等到大魚進窩,小魚自然不鬧了。其實從另一個方向去考慮問題,解決小魚鬧窩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大魚快速進窩。所以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遇到小魚鬧窩,思路上不要總想著用什麼餌料能夠讓小魚不吃。要知道小魚是最不挑食的,如果一個餌料連小魚都不吃,大魚肯定也沒啥興趣的。所以,正確的辦法應該想盡辦法怎樣讓大魚快速進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