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亞太圈的記憶地圖

2020-12-21 大公資訊

  70年前的亞太戰場上,隨著日本天皇廣播《終戰詔書》,日軍停止了侵略。然而,各國對日本的戰爭行為有不同的看法,各異的態度構成了亞太圈裡的一幅潛在的認知地圖。

  今年8月15日,是二戰日本投降70周年紀念日。70年前的亞太戰場上,隨著日本天皇廣播《終戰詔書》,日軍停止了侵略。然而,各國對日本的戰爭行為有不同的看法,這些各異的態度構成了亞太圈裡的一幅潛在的認知地圖。

  部分亞太民眾對待日本的總體態度,來自Pew Research Center,Japanese Public’s Mood Rebounding, Abe Highly Popular

  根據皮尤調查中心2013年11月的報告,48%的日本人認為日本已經表達了足夠的歉意。更有15%的人認為日本根本就沒必要道歉。

  各個地區的態度有什麼樣的特點?又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呢?

  首先是飽受日本侵略的中國、韓國、朝鮮。由於日本的長期侵略犯下的嚴重戰爭罪行,東北亞國家都對這個鄰居充滿警惕。有90%的中國人和77% 的韓國人對日本有負面的看法。中國和韓國都認為日本並未對戰爭罪行進行充分的道歉反省。

部分韓國二戰遺屬手捧親人遺像,參加反日集會

韓國反日團體焚燒日本國旗。

  但是在東南亞國家戰爭記憶被衝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二戰時期也被日本佔領,目前79%的印度尼西亞人,78%的澳大利亞人,和78%的菲律賓人都以較為積極的態度看待日本。近四成的馬來西亞人和四分之一的印尼人對日本道歉不持態度。而有觀點的人又被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認為日本應當繼續尋求寬恕,另一類則認為道歉的時間已經過去。以菲律賓為例,47%的菲律賓人認為日本應當繼續道歉,然而48%的人認為日本沒必要繼續道歉。

  亞太國家對日本道歉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來自Pew Research Center,Japanese Public’s Mood Rebounding, Abe Highly Popular

  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需要回顧一下東南亞在二戰期間的狀況。

  1941年12月,日本以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為名,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僅用半年時間,日軍就打敗英國、荷蘭、美國等西方殖民者,攻陷緬甸、馬來亞、新加坡、荷屬東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地。加上戰前已實際控制的泰國與法屬印度支那,日本成功佔領了面積386萬平方公裡、人口1.5億的東南亞。由於戰爭需要,日軍改變了東南亞的經濟結構,讓很多地區改種軍需物資,以至糧食不足,引發大規模饑荒。

太平洋戰爭形勢圖

  到了戰爭後期,作為對抗同盟國的一種手段,日本逐漸讓更多東南亞國家走向「獨立」。1945年3月,日軍推翻了印度支那的法國殖民當局,宣布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獨立」。同時擴大東印度群島、馬來亞的自治權,允許成立「印尼獨立籌備委員會」。在日本投降前夕,印尼獲得獨立。這就使得日本的角色複雜起來。

  對日本抱有同情的泰國、緬甸

  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曼谷的美國官員沮喪的發現,泰國人並沒表現出對日本人的仇恨,甚至有些同情日本人。原因在於,二戰時日本和英國都試圖爭取戰略位置絕佳的泰國。然而,相比英國的半心半意,日本在中南半島大力滲透,隨後,出於領土動機和軍事壓力,泰國放棄抵抗,成為日本「幫兇」,為日本提供了戰略物資和戰略後方。作為交易,泰國也在獲得了大部分爭議領土。

  隨著日軍的失敗,泰國憑藉外交斡旋和保全了獨立自主地位,並獲得了審判本國戰犯的許可。雖然與日本結盟成為當時泰國首相的汙點,但許多人認為在日本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首相竭力保全泰國的做法無可厚非。另外,1955年日泰兩國籤署《日泰兩國特別日元問題解決協定》,約定日本在戰爭期間對泰國的經濟掠奪,在戰後通過賠款和無償經濟援助的形式進行賠償解決。總體看來,泰國在二戰中遭受的損失較小,戰爭遺留問題也得以解決。

人們向領導緬甸獨立的昂山將軍塑像獻花籃

  類似的,領導緬甸獨立的昂山將軍在抗日戰爭前曾在日本組織和訓練緬甸獨立義勇軍,因此對日本持一定的好感。他在抗日戰爭中參加了日軍的戰鬥,然後在日軍的支持下宣布緬甸從英國獨立。然而,他在利用日本人的支持得到獨立後,政策卻出現了大轉變,開始支持美英的同盟國一方,並開始反攻日軍。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即宣布緬甸獨立是有效的,並獲得了英國承認。由於日本人早先對緬甸獨立所做出的幫助,昂山率領的緬甸政府在戰後對日本持一種比較同情的態度,昂山與日本合作也並未被緬甸人視為汙點。

  態度複雜的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

  在東南亞,菲律賓是二戰時期遭受侵略最嚴重的國家,也是地區內戰爭記憶最為清晰的國家。據菲方統計:在二戰中的公、私財產損失總計80億美元。1951年2月,美國竭力勸說菲政府放棄對日索賠,但菲方並不買帳,菲外長堅持認為對日索賠是菲律賓不可剝奪的權利。在差不多十年的談判後,日本和菲律賓達成協議,日本賠償菲律賓10億美元。

  即使如此,日本的形象在菲律賓和印尼依舊模糊不清。在Peng Er Lam 所著的《日本與東南亞關係:福田主義和更近一步》(Japan's Relations with Southeast Asia:The Fukuda Doctrine and Beyond)中,提到,在菲律賓,戰爭記憶是政府手中棘手的難題,往往能夠獲得政治上的同情和公民團體的支持。

  戰爭期間,菲律賓和印尼兩國都有婦女曾被當做慰安婦。在1993年,菲律賓慰安婦特別小組勸說大約150位婦女在國家電臺講述她們的創傷經歷。2007年,立法者申請在眾議院通過一個相關的決議,強烈要求日本政府「正式承認、道歉並承擔其在二戰期間徵用慰安婦的責任。並向受害者提供賠償。」

  8月14日,菲律賓慰安婦在位於首都大馬尼拉地區帕賽市的日本駐菲律賓大使館前抗議,要求日本就二戰期間強徵慰安婦行為道歉,並對倖存者進行賠償。新華社發(魯埃勒·烏馬利攝)

  1994年,日本政府設立亞洲婦女基金提供經濟補償。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向這一地區的慰安婦道歉。但慰安婦代表認為日本的道歉並不充分。

  然而,菲律賓也存在親日的勢力,菲律賓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羅哈斯、長期任外交部長的羅慕洛,都有與日軍合作的歷史。而出於戰略考慮,現任總統阿基諾認為日本新安保法案的通過有助於平衡中國。

  馬來西亞、新加坡在二戰前是英國殖民地,日本打敗英國殖民者後,在壓制馬來亞群眾反抗的同時,還答應戰後讓馬來亞獨立,並且協助訓練馬來人武裝部隊與政府部門精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馬來人對日本的態度。但同時,馬來西亞現存不下100座抗戰紀念碑。今年8月15日將在首都吉隆坡就將舉行雪蘭莪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殉難紀念碑公祭儀式等紀念活動。當天,計劃耗資約200萬馬幣的「馬來亞二戰人民蒙難紀念總碑」也將舉行動工儀式。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抗戰記憶。

馬來亞抗日英雄紀念碑

  日本二戰侵略的時候,越南還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雖然直到今天越南人仍在學校中學到,日本統治導致200萬人餓死。但日本軟實力的滲透也致使許多人忘記了日本的戰爭暴行。同時,與綿延的越南戰爭相比,日本的侵略在越南人記憶中顯得模糊不少。

  很明顯,戰爭記憶仍然是東南亞的一個重要議題,尤其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日本戰爭罪行嚴重的國家。然而,儘管亞洲人持續抗議日本不願承擔責任,但這樣的情緒更多的被控制,而且逐漸被邊緣化,東南亞對於太平洋戰爭的集體記憶正隨著世代更新而迅速消失。準確來講,東南亞的反日情緒確實存在,但並沒有在韓國和中國出現的高度焦慮。

  作為亞太圈裡的西方國家,美國和澳大利亞又是怎麼看待日本侵略的?

  美國:從歧視日本到信任日本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美國朝野將此視為背信棄義和膽小懦弱的表現,仇日情緒迅速上升。日軍在戰爭中的其他暴行也給這一情緒火上澆油。戰爭期間約有11萬居住在美國太平洋沿岸的日裔美國人被扣留、轉移和囚禁。在戰爭中,美國人堅信日本人是「動物」、「次等人」,並不值得作為戰俘對待。

  在1944年一次意見調查中,13%的美國公眾支持消滅所有的日本人。在投下原子彈後,杜魯門總統聲明:「我們唯一能夠被理解的語言就是轟炸他們。當你要對付野獸的時候就必須使用野獸的方式。這很令人遺憾,但卻是正確的。」

美日看待過去的方式有所不同

  但隨著戰後對日本的民主化改造,加之美日同盟抱團應對冷戰,美國對日態度逐漸緩和。在2015年4月皮尤中心主導的日美關係調查中,68%的美國人信任日本人,61%的美國人認為日本不再需要道歉,只有29%的美國人認為日本仍需要對二戰的所作所為道歉。但兩國對投放原子彈的態度迥然不同,有56%的美國人認為投原子彈是正當的,只有34%覺得原子彈不應該扔。相對的,有79%的日本人認為投放原子彈是不正當的行為。

  澳大利亞:總理稱讚日軍遭質疑

  1942年2月19日,日軍對澳大利亞北部城市達爾文進行持續空襲,造成243人死亡,許多民用和軍事設施被炸毀。在之後的兩年內,澳大利亞北部各城市受到了100多次空襲。達爾文與珍珠港一樣,對於日軍的襲擊完全沒有準備。所以,日本對達爾文的空襲被習慣地稱為「澳大利亞的珍珠港事件」。 為了紀念澳洲歷史上的這一時刻,布賴斯總督2011年宣布2月19日為國家紀念日,這一天也被命名為「達爾文轟炸日」。在達爾文軍事博物館的新紀念牆上刻有1672位遇難者的名字。每年的2月19日,澳大利亞各界與退役老兵都會舉行各種儀式,以警鐘長鳴、珍惜和平為主題來緬懷這段恥辱的歷史。

  澳大利亞總理阿伯特很好的測試了一下國民的歷史觀:他在7月會晤安倍晉三時表示「雖然我們對日本軍隊的所作所為完全不認同,但對日本人在戰爭中的技能以及完成使命的榮譽感相當欽佩。」

  但是民意根本不在阿博特一邊。一位名為索菲·普羅伯特的網友評論說:「阿博特犯了大錯。下屆大選再選他當總理,我就移民紐西蘭。」一位名為諾埃爾·貝爾弗雷奇的老兵說:「在日本人1942年對雪梨港的襲擊中我的堂兄弟遇難,那時候我只是覺得不能置信和悲傷。」另一位網友「Auchenflowerist」質問:「日本人二戰時的榮譽包括山打根死亡行軍、泰緬鐵路、南京大屠殺嗎?」

  (來源:參考消息、國際在線、澎湃新聞、環球網等)

相關焦點

  • 中國地圖反過來看,你立馬就能明白,日本為何要侵略中國!
    其實,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侵略我們的領土,掠奪我們的資源、殘害我們的同胞,他們的侵略行為貌似有很多的原因,看似是為了獲得既得利益,支持國家的發展,其實,日本對於我們國家的侵略,有一個原因可能會讓我們覺得很不可思議。我們知道在軍事上,離不開槍枝、炮彈和軍人等,但是還有一樣,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地圖。日本人就是因為在看地圖的時候換了個方式,就毅然決然的來侵佔中國。
  • 日本為啥敢侵略中國?看到他們出版的中國地圖,就都明白了
    近千年來,日本對東亞大陸的賊心始終不改,從中日甲午海戰開始,侵略步伐更是加速。日本只要侵略中國,必然先從朝鮮半島為跳板,進而徐圖東北,再就是整個東亞大陸。
  • 日本當年侵略中國領土,他們哪來的底氣?地圖倒過來看後令人膽寒
    也正是如此,才讓很多人都對日本有很大的仇視情緒,但是在這個時候,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一個疑問,日本當年侵略中國領土,他們哪來的底氣?其實地圖倒過來後就能看到其中的原因。眾所周知,每個國家都有本國的世界地圖設計方式,雖然各個板塊都不會變動位置,但是各個國家不會輕易把本國放在邊角的位置,一方面看起來特別不方便,而且也顯得本國特別沒有地位,所以基本上大部分國家都是直接會把本國的位置放到地圖的中心。
  • 日本當年哪來的勇氣侵略中國?看完令國人沉默了
    而大家都知道中國在古代的時候,中國的實力是很強的,甚至可以被稱之為是國際的霸主那個時候日本的島內又一直有戰爭頻發,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根本就沒有心思也不敢去對中國動心思。但是隨著後面工業改革之後,中國難以跟上世界的步伐也慢慢的脫軌,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也就把目光都瞄準了中國,可是那個時候即便便中國是有著很大劣勢的,但是日本也很難一口直接吞下大清。
  • 當年日本哪裡來的勇氣打中國?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日本在我國古代長期都被冠以「彈丸之地」的名頭,長期都認為日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在古代中國從未把日本看在眼裡,在閉關鎖國政策下,中國並未跟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步伐,儘管如此明清時期也僅把日本認為是「流寇」構不成任何威脅。
  • 當年日本哪來的勇氣打中國?看看日本畫的中國地圖,讓人後背發涼
    大家都知道,日本曾經不但是我國下面的藩屬國,而且日本眾多文化都是從中國學習的。按道理而言,在絕大部分日本人內心中應當對我國抱有敬畏之心,那既然是這樣,為什麼當年日本還敢侵略我國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了解一下吧!
  • 日本「旭日旗」代表著侵略標誌!日本右翼勢力想洗白當「招魂鈴鐺」!
    日本「旭日旗」是帶有紅日和旭日光芒圖案旗幟的統稱,這種旗幟曾被「已經不存在的日本皇軍使用」,現在相關設計用於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的旗幟中。近日外媒刊文稱,「旭日旗」沒有政治含義,在當今的日本不再代表軍國主義,要求日本政府不能「屈服」,將這一信息廣泛傳播。
  • 日本人1914年起已開始測繪陝西六縣地圖(圖)
    日本人1914年起已開始測繪陝西六縣地圖(圖) 2015-08-24 10:39:44  本報訊 近日,本報《尋訪黃河岸邊的抗戰記憶》採訪組從韓城市委宣傳部獲悉,該市市民冀養申向外界展示了其收藏的日寇為侵華測繪的秘密地圖。
  • 日本為何敢打中國?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既然日本知道中國實力強大,佔地面積廣,他們為何還敢打中國?其實原因很簡單,你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在日本繪製的京城地圖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頤和園,故宮,宣武門等,更讓人想不到的事,他們甚至把北京成立所有的樓橋梁道路以及水道系統都做了詳細的標記。
  • 日本慫恿德國派軍艦來亞太,俄:必須提高警惕
    近日,一貫善於算計的日本,就企圖慫恿德國介入亞太爭端。《環球時報》於近日報導指出,"為了有效的針對中國",日方有關人員在與德方人員的一次會晤中表示,日本政府大力支持德國派軍進至亞洲地區,與日本舉行聯合軍演。德國著名的反華媒體指出,發出此邀請的正是日本防務大臣岸信夫。
  • 哥哥是民族英雄,弟弟卻是日本人,後代當日本外交官侵略大清
    哥哥是民族英雄,弟弟卻是日本人,後代當日本外交官侵略大清,幫助伊藤博文對峙李鴻章。可能很多人猜到了我說的這個是誰,可能也有很多人還不知道,不管你們知不知道,我今天要說的這兩個人一個是鄭成功一個是他的弟弟田川七左衛門。
  • 大清官員的先見之明:「讓日本消失在地圖上,以解後顧之憂!」
    原來電報的內容是:日本對朝鮮發起侵略了。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日本侵略朝鮮就相當於侵略大清。雖然清廷剛被西方列強欺負完,但日本這個彈丸之地憑什麼來和清廷打仗?這不是典型的以卵擊石嗎?光緒帝認為若是能把日本打敗的話,這必定是他執政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當時幾乎整個清政府都認為日本這種行為是自取滅亡。
  • 電影《大和號》美化日本二戰侵略行為
    據日本《中日體育》報導,這部電影在日本的324家電影院同時上映,有12萬多人觀看。有些年輕人深夜排隊等候入場。有的地方座位不夠,一些觀眾就站著看。這部電影可能創日本今年電影票房的記錄。《大和號》的製片人角川春樹發出豪語,力爭通過這部電影把1000萬日本人拉進電影院。   「大和」憑什麼吸引觀眾?
  • 這種便當,和日本侵略戰爭有關?
    你大概沒有想到這種在便利店常見的梅子便當,居然和日本的侵略戰爭有關。據說梅樹原產自中國,長沙馬王堆漢墓裡就發現了疑似裝烏梅的壺。一說到烏梅大家就很熟悉了,但當時的烏梅並不是一種零食,而是一種可以治療肚子疼、清暑解熱、驅蟲的,非常珍貴的中藥。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日本遣唐使將烏梅帶去了日本,而梅樹自然而然也傳了過去。
  • 這種便當,和日本侵略戰爭有關?
    你大概沒有想到這種在便利店常見的梅子便當,居然和日本的侵略戰爭有關。所以現在一般認為日本遣唐使將烏梅帶去了日本,而梅樹自然而然也傳了過去。那時候,日本開採了很多銀山,現在日本有些地名就叫某某銀山,這些地方以前就是銀礦。
  • 日本為何敢發動侵華戰爭?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以後,你就明白,日本為何敢發動侵華戰爭了。 正當滿清高層一味沉迷於奢靡與享受,就連自己國家繪製精細地圖的撥款都不願意付的情況下,日本就已經出版了對中國繪製的地圖
  • 為什麼日本能夠侵略中國 他們的自信心從哪裡來的?
    除此之外,日本這個地方並不算特別好的地方,因為他們礦產資源頻發,關鍵火山地震又很多。生活在日本,基本上每天都有地震發生,搖一搖,晃一晃。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下,所以你就能明白日本人天生會有掠奪別的好土地的欲望。事實上也正是這樣。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可不是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的,也不是從甲午中日戰爭開始的,至少從明朝開始他們的這種野心就已經有了!
  • 勿忘國恥—日本侵略中國的根本原因!
    黑船事件後,日本的下級武士和豪商子治世開始激烈的反對封建幕府,呼籲改革,暢享有小日本變為大大日本國的宏偉藍圖。其主張與豐臣秀吉等人的擴張思想混在一起產生了一種極為日本式的開國方略和邏輯推測。至今仍影響著日本右翼政客的思維方式。
  • 世界記憶運動理事會亞太峰會暨大型紀錄片《記憶大師》新聞發布會...
    4月18日,2017世界記憶運動理事會亞太峰會暨大型紀錄片《記憶大師》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市寶立方國際酒店隆重舉行。世界記憶運動理事會(WMSC)亞太區主席張陸武先生、印度記憶運動理事會主席Jayasimha Ravirala先生、馬來西亞記憶運動理事會主席Teo Kim Foo先生、中國臺灣記憶運動理事會主席王聖凱先生、中國香港記憶運動理事會主席張楚筠女士、蒙古記憶運動理事會代表Dulguun Bold女士、世界記憶運動理事會中國區秘書長兼第26屆世界腦力錦標賽組委會執行主席郭傳威先生、世界記憶運動理事會中國區裁判長黃麗元女士
  • 日本教材的漢代地圖,到底有沒有抹黑呢?標註日本島是「倭國」
    倭奴國是日本九州沿海一帶的部部落小國,漢光武帝還曾授予刻有「漢委倭奴國」的金印,而這一金印在十八世紀的時候,出土於日本博多灣志賀島。這一段記載,以及出土的金印都證實了,早在公元57年,也就是漢代的時候,日本就已經與我們有了關聯。但我們都知道,近代史上,日本對我國保有著很大的野心,數次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