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
情人節:從一個神父之死,到愛情的甜蜜節日,它經歷了什麼?
相傳在公元3世紀的羅馬帝國,當時的皇帝強徵男子從軍,並嚴禁他們結婚,以增強戰鬥力。但是,一位名叫瓦倫丁的神父不顧禁令,秘密的為別人主持了婚禮,結果被逮捕,並於公元269年2月14日實施了絞刑。為了紀念瓦倫丁的勇敢精神,人們便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紀念日,稱為聖瓦倫丁節。
情人節的發展普及,離不開一位叫喬叟的著名英國詩人。他在詩歌《百鳥議會》中寫到,「因為這是『聖瓦倫丁節』,每種鳥都來到這裡選擇他的伴侶。」喬叟第一次將瓦倫丁與美麗的愛情聯繫到了一起。從此,「聖瓦倫丁節就是情人節」的說法,開始漸漸被接受。
(喬叟像)
到了17世紀,英國的愛情大師莎士比亞出現了。他在《哈姆雷特》中寫到:「你可以疑心星辰只是幻影,你可以懷疑太陽朝升暮落,你可以疑心真理只是謊言, 你卻不能懷疑我在愛你。」
莎士比亞寫了大量與愛情有關的作品,正是在他的宣傳下,情人節的愛情主題更加明確,並且從英國推廣到了歐洲廣大地區。
(莎士比亞)
19世紀,英國巧克力巨頭吉百利公司,革新技術,製造出了心形巧克力。公司還創新出一個新的商業促銷手段:鼓勵大家在情人節送心型巧克力。這漸漸成為一個習慣和傳統,巧克力變為了情人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13年,美國的賀曼公司推出了情人節賀卡,又推了情人節一把。在賀卡出現之前,情侶們只能交換表達愛情的手寫筆記。有了情人節賀卡,就更方面情侶們表達感情了。
「以愛之名」,情人節在西方國家廣受歡迎。改革開放後,情人節在我國也慢慢升溫,成為了情侶們最期待的節日。到了情人節,情侶們通過互贈禮物、共進晚餐和在網絡上互贈祝福表示互相之間對愛情的承諾。
(情人節賀卡)
不同國家,情人節的習慣也各有不同。
在義大利,女孩絕不容許男孩用玫瑰花和巧克力打發一天,而是要和男孩參加各種以愛情為主題的展覽、音樂會和觀光活動。她們會來到著名的情侶之都、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維羅納,在著名的朱麗葉愛牆,留下兩人甜蜜的祝福。
(朱麗葉愛牆)
在荷蘭,情侶們會選擇適合的花送給自己最愛的人。除了花,荷蘭的情侶們還會互送一雙漂亮的傳統木鞋作為慶祝。
在日本,女方會送給心愛的男孩情人節巧克力,稱為「本命巧克力」。有時,也會送給普通朋友巧克力,那只是禮節性的贈送,稱為「義理巧克力」。
隨著情人節的普及,情侶們可能是受不了一年只有一次的「示愛」機會,又創造出了更多的「情人節」,如白色情人節,七夕情人節,擁抱情人節等等。
當然,情人節並不是一直都受歡迎。由於過於商業化、給單身族造成壓力、有引導學生早戀嫌疑等原因,情人節受到了不同程度抵制。美國曾推出「反情人節」賀卡,上面寫道:「情人節到了,空氣中瀰漫著愛的氣味,它讓我想吐」。
但反對只是一小部分人,至今為止,大部分人還是很歡迎情人節的。今天就是情人節,祝各位情人節快樂。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97篇作品,營員「慕和」的第32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