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一響起,張韶涵仰頭只唱了一句『唯一純白的茉莉花』,她極具有辨識度的聲音瞬間把觀眾拉回到當年的記憶中去。」1月12日晚,在《歌手》2018的舞臺上,張韶涵一襲白裙,迷醉空靈吟唱這一首融合「超現實」與「民謠」元素的《夢裡花》,來了一記深深的回憶殺,讓不少觀眾感慨,「還是曾經的聲音,曾經盛開的夢裡花」。
就在節目播出當天,正好距離張韶涵第一次發行這首歌整整十一年(註:《夢裡花》收錄在2007年1月12日發行的同名專輯《夢裡花》中),親切熟悉中更帶著驚喜的新鮮感,仿佛十年來的記憶與現實交錯。當問起選歌原因,張韶涵回答:「我的性格,屬於不能妥協的心態,這麼多年的風雨,我成長了很多,但唯一不變的依然是純真的那顆心,唱這首歌,就好像回到了當初我愛唱歌的感覺。」
十一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十一年前,她唱的是青春逐夢的理想與憧憬;十一年後唱的是歷盡千帆堅韌不拔的倔強情愫。如今,看到張韶涵跨過是與非、喜與悲,站在《歌手》的舞臺上再次演繹《夢裡花》。不禁感慨,在她的事業大起大落間十餘載倏忽過,恍若一夢,甚至都來不及傷感夢裡花落知多少。
「做的夢雖然遠遠的,想像卻也是一種快樂」
「when I was young ,I would listen to the radio……」張韶涵對小時候收音機播放的音樂印象很深刻,至今都能哼唱出當時的曲調。雖然那時候張韶涵並不懂什麼是音樂,但每每聲音從收音機傳來的時候,張韶涵就會覺得很溫暖,久而久之自己就能學會那些歌曲。
在90年代,臺灣開始興起移民加拿大的熱潮,張韶涵家也是如此。在張韶涵小學六年級時,全家移民加拿大到溫哥華定居。後來由於父親生意失敗,又因心臟病不能正常工作,身為家中長女的她在15歲時,就擔起了養家的重擔,洗車、送便當等工作她都做過。
或許與家庭環境有關,張韶涵從小就非常清楚自己未來,尤其在發現自己唱歌的天賦之後,她確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既然這麼喜歡唱歌,那不如未來當歌手吧。」於是,她便開始為做歌手這個遠遠的夢想而做準備,愛一個人跑去海邊跑步增加肺活量,練習歌唱技巧,把大海當成她的聽眾,這一舉動則常常引起一旁的外國遊客好奇側目。
在打工之餘,張韶涵到處參加歌唱比賽,一直繼續著自己的音樂夢想。直到17歲那年,她參加了「中廣流行之星」歌唱比賽,獲得加拿大賽區第一名並被邀請回臺灣參加比賽,慢慢靠近當歌手的夢想。回顧這段「想做歌手的日子」,張韶涵說:「自己認定了要做歌手這件事情,就用很摩羯座的性格來做,最終一步一腳印去換來今天擁有的一切。」
每個人都有夢想,或小或大、或遠或近,但有很多人一直停留在「想」的階段,「夢想」終究成了一個「空想」。張韶涵的堅持告訴我們,要做一個不羞於談夢想且會勇敢追夢的人,這樣夢想才會有綻放的機會。
「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追逐年輕的歌聲多嘹亮」
十八歲時,張韶涵為了音樂夢想回到臺灣,然而現實給她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當時,正逢唱片業的不景氣,原來能賣到百萬張唱片的輝煌局面再不可能實現,唱片公司紛紛陷入瓶頸。張韶涵回到臺灣不僅沒做成歌手,甚至找不到工作,連基本的生活也沒有保障。在經過一年漫長的等待之後,張韶涵才得到了與唱片公司籤約的機會。
此時,與唱片業的蕭條相對應,臺灣的偶像劇開始風靡。《流星花園》《薰衣草》等一部部偶像劇推出了F4、大S等一批紅極一時的年輕藝人。張韶涵也因青春靚麗的外表被公司選中,開始出演偶像劇。憑藉《MVP情人》與《海豚灣戀人》的熱播,張韶涵迅速走紅。然而對於一心只想做歌手出唱片的她來說,唱歌似乎被永遠的擱置了。
直到2004年1月6日,張韶涵才有機會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Over The Rainbow》,張韶涵的音樂事業才打開了局面。張韶涵憑藉勵志的歌曲和正能量的人設走紅,三年連發五張專輯,外加偶像劇熱度加持,成為當時炙手可熱多棲發展的明星。
之後,《隱形的翅膀》這首歌最為紅火,大街小巷都在放這首歌,甚至還成為了2009年北京市高考題的材料。
2009年北京高考作文題: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請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於800字,體裁不限。
就跟《隱形的翅膀》裡唱得一樣,「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追逐年輕的歌聲多嘹亮。」張韶涵如願以償,並且迎來事業的高峰。
「跨過喜與悲、是與非,繼續手舞足蹈聊夢想」
隨著《公主小妹》等劇播出以及《隱形的翅膀》等歌曲的走紅,張韶涵的演藝生涯走上正軌。
然而,此刻命運給她開了一個更大的玩笑——「家醜門」。2009年,張韶涵接被連曝出為錢與父母反目、遭父母指控棄等醜聞。
對於家人的種種指控,張韶涵曾表示都不屬實,最終事態還是發展到極其糟糕的境地。在那一段時間,張韶涵不敢出門也不看新聞,處在極其糟糕的狀況中,每天都有大量的記者圍堵在家門口,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深感無力。
幸運的是,這段時間弟弟和妹妹站在她這一邊,成為她最暖心的依靠。之後,張韶涵還是選擇面對媒體給大眾一個交待。在接受採訪時,她哽咽了,強忍著沒有哭出來,或許在那一刻,《天邊》裡「成熟不是心變老,是淚在打轉還能微笑」是她心理活動的寫照。
在經歷這些家庭糾紛之後,張韶涵覺得自己不夠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周遭的人、事、物。於是,張韶涵給了自己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去杜拜跳傘,希望在旅程中更了解自己。在她看來,尋找自我的路程會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過程。「跳傘的那一刻,體會到發自內心的自由。雖然一開始還是害怕,但習慣之後就很享受,就跟我們的人生一樣。人生要往前看,不要往後看。即便當你往後看的時候,是要看自己走了多遠,才能成就今天的自己。」
張韶涵(下)在杜拜高空跳傘
儘管因家庭糾紛導致形象大損、事業下滑,但張韶涵未曾放棄對音樂的追求。「將人生給你的一些經歷轉換成正面的方向,這樣才能成就高階的自己。」儘管這些負面事件給張韶涵的事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但張韶涵勇敢、堅韌如初。
在與經紀公司合約到期之後,張韶涵開設工作室,從零開始學做專輯,慢慢地從歌手向製作人轉型。當然,對於曾經只需要考慮如何把歌唱好的她來說,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直到工作室製作第三張專輯《全面淪陷》時,張韶涵才第一次在專輯上掛製作人的身份。
在學習製作專輯的過程中,張韶涵最可貴的一點是,「無知」者無畏。儘管對於製作專輯並不是那麼懂行,她仍參與幕後,放下身段,管理情緒,從頭學起,從畫分鏡、選演員學起。「不怕別人說我不懂,因為我就是不懂,所以我要學,那我學了就會懂了。」
其實,在過去的這些年,除了做專輯,張韶涵也有以歌手的身份參加一些綜藝節目和活動,但水花不大,往往都是情懷大於內容,甚至有些時刻還會陷入一些話題紛爭,比如去年BAZAAR(芭莎)明星慈善夜「C位事件」,似乎時時刻刻在提醒她,「你的名氣、地位早已不復當年」。
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張韶涵更加領悟人生的真諦,珍惜所擁有的,放下該捨棄的。只有放下那些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瀟灑前行。也正是骨子裡的這份堅韌以及對音樂的那一份執著,勇敢跨過那些喜與悲、是與非,如今張韶涵才能站在《歌手》2018的舞臺上,繼續手舞足蹈聊夢想。
往事經年,歌聲依舊,初心猶在,她依然還是那個崇尚純粹的歌手——張韶涵。倏忽十餘載,夢裡花再開,無須再喟嘆「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