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礦泉水放車內「引火燒車」 疑因光線透過瓶身聚焦
礦泉水放車內 高溫下竟「引火燒車」
疑因光源通過瓶子發生折射聚焦,引燃車內防滑墊。專家提醒,車內禁放香水、電池、打火機等物品
夏季很多人將礦泉水放在車上
酷暑來襲,出個門都要被太陽烤焦。有不少網友稱,在自己家車子的引擎蓋上都可以煎雞蛋了,而在車內,最高氣溫也能達到70℃,感覺隨時都要「燒」起來。這不,就有人因為在車裡放了礦泉水,因為車內溫度太高而「引火燒車」了。
礦泉水致車內起火 疑因光線透過瓶身聚焦
據央視報導稱,近日,臺灣臺中的一輛小客車,因車主將兩瓶礦泉水隨手放在儀錶盤上的防滑墊上,而導致車內物品起火。受損車輛的駕駛座前方被燒成一圈黑,擋風玻璃碎成蜘蛛網狀,車子內部更驚悚,膠條都已經溶解,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泉州七中教研室副主任、化學老師倪曉東判斷,當太陽升起來之後,光線從車窗進入車內透過礦泉水瓶的邊緣將焦點聚集到防滑墊上。一般來說,正中午熄火的車內密閉空間溫度會達到70℃,經過折射聚焦後,溫度最高可升到120℃,加上防滑墊的燃點低,以及發票助燃,於是便起火燃燒。「礦泉水瓶本身並不會燃燒,但光源會通過瓶子發生折射,將所有的熱量集中在這一點,將車內的防滑墊點燃。」
很多人在車內存水 有人喝了拉肚子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的數個露天停車場,發現大部分的車裡都是放著抱枕、面巾紙等物品,還有不少車裡放有礦泉水和香水。車主馬先生就稱自己經常將瓶裝水放在中控臺儲物格,這樣想喝水時方便拿。車主黃女士表示,放在後備廂的瓶裝水內會有蒸汽,夏天喝起來還是溫熱的。
有市民表示,喝了放在車裡的一瓶水,竟然讓他吃了苦頭。「前兩天我買了瓶水,喝了有點拉肚子。感覺那個水有點味道,有點異味。我擔心水的質量有問題,就向消協投訴。」唐先生說,後經調查發現,並不是礦泉水本身有問題,而是礦泉水開封後在車內放了好幾天,陽光暴曬下,礦泉水的水質發生了變化。
倪曉東介紹,目前市面上90%的塑料瓶裝飲料均採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為瓶體材料,當溫度小於100℃時,PET是十分安全的。
除了PET外,日常中經常用到的塑料像PE(聚乙烯)也是不會添加增塑劑的。不過由於聚乙烯不耐高溫,應儘量避免高於100℃水溫下使用。「有少數大的礦泉水瓶,會選擇重量較輕的高密度聚乙烯。」倪曉東分析道,在製造瓶子的過程中,有時加入了雙酚A等化學原料作為透明劑,當瓶子放置在溫度很高的車裡時,高溫會讓瓶子發生變化,導致更多的有害物質滲透進入水中,成為健康隱患。
(責編:陳藍燕、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