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大爺,我來求您的一幅毛筆字」「大爺,來一塊打羽毛球吧」……最近,青島大學瀅園大門前的門衛大爺於亦洲成為「校園網紅」,他喜歡在保安室裡練寫毛筆字,來往的學生經常「上門求字」;他還熱愛跑步、羽毛球、唱歌、京劇等,常收到學生們打球的邀約。已經62歲的於亦洲興趣愛好廣泛,被學生們稱為「寶藏門衛大爺」,成為青大校園一景。
熱愛書法40多年,享受寫字帶來的心靜
青島大學瀅園保安室不大的桌子上,被書法集、宣紙和筆墨硯臺佔據,地板上也擺著幾張寫好要送予學生的毛筆字。一位大爺正端坐在桌旁,手握毛筆,一撇一橫,一鉤一頓,神情肅穆。他便是於亦洲,今年六月份來到青島大學,八月份正式成為瀅園門口的門衛。
( 來源:半島網)
於亦洲說自己是小時候受父親影響,接觸並愛上書法的。以前沒有印表機,於亦洲的父親在供銷社退休後特意被工商局聘請去寫營業執照,彼時他15歲,在父親身上感受到毛筆字帶來的自豪感,覺得會寫毛筆字是一件很厲害的事。於是於亦洲在16歲時,開始拿起毛筆寫正楷。如今他對毛筆字的熱愛已經延續了40多年。於亦洲頗為自豪地說:「有人能坐下來打牌,有人能坐下來下棋,我卻能坐下來寫字,我很享受毛筆字帶給我的心靜。」
父親引進門,摸索在個人。於亦洲從18歲開始做會計,後成為供銷社的餐飲經理,分外幫單位寫廣告、門牌對聯、菜單。自身的喜歡加上工作性質的影響,這麼多年於亦洲和毛筆的緣分沒有斷過。2016年,於亦洲退休,為照顧孫子,他和老伴從淄博來到了青島。之前他在青島酒店管理學院的辦公樓裡做門衛,工作不忙的時候也經常練習毛筆字。
不斷練習反思,樂於給學生「贈字」
練習之餘,於亦洲更愛鑽研。偶然間,他在電腦上看到了書法家田蘊章的《每日一題每日一字》節目,便成了這個節目的「忠實粉絲」,看視頻入迷有時飯都忘了吃。平時,於亦洲也常在網上看其他書法愛好者的授課視頻。一方面感嘆自愧不如,一方面又在琢磨怎麼能夠更精進自己的書法。漸漸地,於亦洲意識到,別人寫行書之所以出神,在於能夠一氣呵成,下筆之前已經想好了整個字的結構,落筆後沒有猶豫,這需要對每個字的用筆、運筆、落筆的方向和基點都非常熟練。
於亦洲說自己的熟練程度還有所欠缺,寫字時常常停下來考慮這一撇該往哪裡拐,那一橫該拉多長,寫寫停停,看起來就沒有很出神順暢的感覺。「書法也像下象棋,要有全局意識。」於亦洲說道。現在於亦洲在正常工作之餘,每天都抽出兩小時左右的時間來寫毛筆字,日復一日的練習使得筆畫的流暢和精神度上都有了很大進步。
每天來來往往的學生看到於亦洲在寫毛筆字,好多都來向他「求字」,他也很樂意給學生「贈字」。採訪時,瀅園一個宿舍的宿舍長請於亦洲寫了張「早睡早起,不要熬夜」的警語。還有學生請他寫過「不必等候炬火」,「這句話我倒是還不太懂,以為是提醒大家注意防火。」於亦洲笑著說。
興趣愛好廣泛,「寵辱不驚」是他的最好寫照
除了毛筆字以外,於亦洲還有很多其他愛好,跑步、羽毛球、唱歌、京劇……對他來說都不在話下。
「大爺,一塊打羽毛球嗎?」這是於亦洲常常收到的邀約。從宿管阿姨,到青大學子,再到還沒過膝蓋的小朋友,都是他的競技「對手」。住在青大瀅園的學生知道於亦洲的球技不錯,時常拿著球拍喊著他來一局。「那邊水果攤上老董的兒子,也常過來纏著我和他打球,小孩不會打,我就當是陪他玩了。」於亦洲樂呵呵地說,每天早上五點半準時起床,去操場跑六圈走三圈再壓壓腿,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於亦洲還喜歡看相聲小品等文藝類節目,最喜歡的京劇是《野豬林》;最喜歡的警句是《道德經》第十三章的「寵辱不驚」。「所謂寵辱不驚,就是不論你受寵還是受辱,都泰然自若。」於亦洲說。「順其自然」、「開心就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構成了他人生態度的關鍵詞。走過了人生的大半輩子,見過許多風景,也品過五味雜陳。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刻意在意得失,不過分看重成敗,心平氣和、淡泊自然、安之若素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於亦洲最好的寫照。
[來源:半島網 編輯:三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