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理念與實踐創新》一書,是由江蘇大學金麗馥教授獨著,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系統闡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專著。這部專著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協調、歷史與邏輯相統一、從抽象到具體的辯證方法, 按照「實地調查、網絡搜索、專題研究、交流探討、實踐應用、撰寫論文、成果鑑定、撰寫專著」的思路而完成的。全書共11章,計16萬字,從理論基礎的闡述,到實踐創新的探索,再到課程改革的環境優化,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提出了專業的指導建議。該書與其他同類著作比較,最大的特色和亮點可歸納為兩點。
第一,堅持與時俱進,提升教育實效性。事物是不斷發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經歷了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過程,該書立足當代,放眼未來,堅持用與時俱進的觀點審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一是著眼新的時代環境,該書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多元化、多樣化是當今的時代潮流,在各種時代風潮的影響下,只有順應時代發展,同時處理好時代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才能真正實現當今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實效性。二是著眼新的政策環境。該書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在黨和國家的新政策、新規定、新要求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研究論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使其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符合我國的政策環境,為培養忠於黨和國家的新青年提供了保障。三是著眼新的教學環境。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環境也相應的發生改變,該書著眼於新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理念,提倡採用新的教學技術充實教學課堂,實現教學手段上的與時俱進。以教學方式為例,該書提出了要積極嘗試案例教學、研究型教學、體驗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課堂局限,提高教學質量,也符合當前教學多樣化和開放性的特點。四是著眼新的學生特點。當前大學生已是新時代的大學生,該書特別圍繞「新時代」展開,準確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和規律,如思維靈活、價值取向多元、理想信仰危機、政治意識變淡,有目的的引導大學生爭做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高強的本領才幹、有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的「時代新人」。總之,全書著眼於一個「新」字,用發展的眼光認識問題,著眼新的發展環境,以嚴謹的學術態度,靈活的分析方法,科學的邏輯思維,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把握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尋求正確的解決辦法和途徑,體現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時代性和前瞻性。
第二,依託跨學科視野, 深化交叉融合。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複雜多變的社會現實,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本身也是在多學科交叉融合中形成的,因而單一的學科視野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化和科學化的發展是相悖的。該書立足於作者的紮實積累和宏觀把握,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哲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交叉融合。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種融合併非簡單的套用、照搬,而是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用其他學科中有益的內容豐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體系,尋找思想政治教育擺脫現代性困境的出路。比如,作者提出對於一所綜合性大學而言,學科齊全本身就是優勢資源,應該重視和加強人文社會學科、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協調與互動,促進文學、歷史、哲學、經濟、管理、法律、藝術等與自然科學學科的知識交叉,在面上採取專業課、選修課、文化講座、專題報告會等形式,在點上採取實施「博雅計劃」、設立「精英學校」等優等生的優質培養模式。另一方面,「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這個階梯的長度和質量則取決於築梯者,也就是作者的能力。該書作者金麗馥教授現任江蘇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新聞中心主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新時代「三農」問題研究中心負責人、江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系列課程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和我國「三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發展、「三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管理科學與創新管理研究等。金麗馥教授以自己多年的教育與教育研究經驗,結合國內外先進理論研究成果,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方面最新的專業書籍及教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提供極為專業的指導意見與觀點。
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對「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學生進行培根育魂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學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其改革創新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的過程。該書堅持以創新的視角,以新理念和新思路為指導,著眼於對基礎理論的深入解讀,並且在理論解讀的基礎上,充實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內容和具體措施,增強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作者簡介:耿步健(1967.10- ),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師範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