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近期美食界最奪人眼球的新聞莫過於法棍麵包正式「申遺」了。據傳聞,法國人之所以今年向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提交申請,都是受了義大利人的刺激——就在2017年,那不勒斯披薩「申遺」成功,正式成為食物「非遺」的一員。披薩申得,每年在法國麵包消費中佔比超過65%的法棍申不得?於是乎在今年非遺申請的名目上,我們又看到了一種法國食物。
說是又,當然是因為法國之前已有一種食物在非遺名單之內,說一種恐怕不太準確,因為入選者是以「法國大餐」的整體形式入圍的,而這也是第一個入選「非遺」的烹飪類項目。在此之後,日本和食、土耳其咖啡工藝、韓國泡菜、墨西哥美食等各地美食也相繼成功申遺,成為「非遺」飲食俱樂部的一員。
為什麼是它們?或許可以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法餐的提名說明中一見端倪:「這是一種將人們聚在一起享受美食和飲料藝術的盛宴,強調團聚的氣氛、味覺的樂趣以及人與大自然產物之間的和諧。」
而在對其他幾樣飲食的評判中,除了對飲食本身「好吃」和技藝的肯定,也大多談及了其中的文化要素,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畢竟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出發點,就包括為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這次法棍麵包同樣打的是「文化牌」。用法國總統馬卡龍的話來說,法棍麵包是法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你信不信,法國人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它。
照法國人自己的說法,他們的一日三餐是這樣的:早飯一根法棍麵包,塗上黃油和果醬;午飯時候把半根法棍麵包一切,夾上肉和蔬菜就成了三明治;晚飯時候再來一根法棍麵包,蘸著調味汁和乾酪一起吃,美味極了。有七成法國人表示,法棍是他們的最愛,每年法國大概會製作出60億根法棍麵包,平均每秒就有320根法棍麵包新鮮出爐。
這麼大的產量一般難免存在質量問題,愛法棍愛到骨子裡的法國人可不允許這種情況的出現,1993年,法國專門推出法令,對法棍麵包的規格、生產、儲存等嚴格加以規定,不符合上述規定的就不能被稱作標準法棍麵包。
而為了時刻打磨麵包師的技藝,在每年5月法國還將舉行專門的法棍麵包比賽,獲得第一名的麵包師不僅可以獲得4000元的獎金,還能拿到一份向法國總統府愛麗舍宮提供一年麵包的合同,馬卡龍對法棍麵包「申遺」這麼上心,或許與天天能吃到「冠軍法棍」不無關係。
在法國人的賣力推崇下,現在的法棍麵包已成為代表法國的文化符號。無論是法國電影中總少不了的風衣女郎懷抱的紙袋中露出半截法棍的鏡頭,還是遠走全球各地的法式麵包房中的「標準法棍們」,在給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視覺味覺享受的同時,也在無形間推銷著「法式標準」。
看著法棍麵包「申遺」熱火朝天,同樣以美食聞名世界的中國,目前卻還沒有一種飲食入選世界非遺名錄。據說,我國目前正在研究以餃子為中心,為代表中國人傳統文化、家庭觀念和親族情感年夜飯「申遺」。那麼最後留一個小問題,你支持年夜飯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嗎?
[責任編輯:楊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