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牌特工》劇照。 |
搜狐娛樂訊(文/馬嫚麗 統籌/蘇三)一面是炫酷的武戲,頌歌中全球的精英們頭爆了變成煙花,另一面炫目的高科技殺人鋼筆防彈雨傘,穿高訂西裝的英國紳士對愛吃麥當勞的美國暴發戶的嘲弄……這是正在院線熱映的電影《王牌特工》。
《王牌特工》是一部娛樂效果上佳的爆米花大片,但它又不光是一部爆米花片,還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洗腦教程」。但凡看過該片的人,都會對手工訂製西服留下深刻印象,會念念不忘結實防彈的長柄傘,會記住「牛津鞋好過布洛克鞋」,而有些中毒較深的人,可能已經開始攢錢籌備一次英國旅行……不動聲色間,《王牌特工》向觀眾輸出了一堆品牌、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而且觀眾還能高高興興地接受,「洗腦」功力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品牌Logo植入】
《王牌特工》中的麥當勞植入相信引起了不少觀眾爆笑,但品牌Logo在《王牌特工》中還有更大的作用。導演馬修沃恩深諳「Logo就是現代人的分類標籤」,電影利用各種品牌將劇中人物快速分類,品牌成了塑造人物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有趣的是,對那些世界知名的大廠牌,導演明著植入,暗地裡卻都揶揄了一把,也不知道給錢的廣告客戶看了到底開不開心。
1、麥當勞
在超豪華的大宅裡瘋狂反派的女助理端上晚餐的時候,誰會想到,竟然是麥當勞!大反派還要配超級昂貴奢侈的拉菲紅酒。面對這種暴發戶品味,英國人往往都是看著,保持著他們的禮貌,不予評價。當然了,費斯大叔還是很傲嬌地說,「來一個巨無霸,謝謝。」
2、阿迪達斯
該電影另一個明顯植入是阿迪達斯,在酒吧裡欺負小青年塔倫的那個馬臉小混混,穿了一身阿迪達斯。雖然阿迪達斯的運動風現在也是時尚人士心頭好,但仍改不了它的平民屬性。《王牌特工》對此給予了毫不留情的揭穿,什麼阿迪達斯,就是街頭小混混標配!
3、Lenovo
影片中瑞典首相的辦公電腦右上角模模糊糊出現了Lenovo的廠牌。這個政客角色既不酷、又充滿功利心,所以他只能使用面向商務精英人士的Lenovo電腦,要是他用蘋果Macbook就肯定和人物不相符了。
【消費方式洗腦】
雖然《王牌特工》光明正大地給很多品牌做了硬廣,但電影本身對這些東西卻一概抱持一種冷嘲熱諷的態度。在穿著訂製西服、光鮮筆挺喝著馬蒂尼的Kingsman特工面前,什麼大廠Logo都是浮雲,高級訂製和薩維爾街,才是這部電影最想要灌輸給大家的東西。陰暗一點想,《王牌特工》說不定就是英國男裝訂製行業在電影界進行的一場無比成功的公關。
1、高級訂製
在國人還在追捧愛馬仕,香奈兒的時候,紳士用高級訂製把我們甩十條街。高級訂製服裝是時尚的最高境界,紳士的西裝一定高級訂製。所以電影中費斯叔帶著小青年塔倫來到裁縫店看西裝,人家都是有專門的裁縫量體裁衣,設計上照顧你的身材曲線和穿著習慣,選用的是頂級的料子,絕對貼合舒適。小青年穿了以後,氣場瞬間躍升三級,穿著高訂,在名流雲集的商務場合也是鶴立雞群。
要知道,發明了紳士著裝的歐洲貴族,根本就不care浮誇的品牌和logo,人家早就明了一個真理:不要拿高級訂製與成衣作對比。人家也是真的慢工出細活,他們會為每位客人記錄量體數據、布料材質,然後終生保存;為了「合身」到每一毫米,一套西裝至少要耗費八個星期才能完成,時間長的甚至要花八個月。在此期間,客人要進行三次試穿。而這些都還只是基本的。
2、薩維爾街的裁縫
Kingsman特工機構從外表看是一家位於倫敦薩維爾街(Savile Row)的裁縫店。薩維爾街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是「bespoke」(男裝高定)一詞的起源地。日語「西裝」一詞讀作「sebiro」,正是沾了日式口音的「savile row」。這條街的主顧都是誰?拿破崙三世(1858)、威爾斯王子(1863)、維多利亞女王(1869)……
明星們譬如貝克漢姆,都喜歡大搖大擺地把車開進薩維爾街,然後享受小街兩旁突如其來的閃光燈轟炸。所以呢,牛津街的大牌們,都覺得能在薩維爾街開店有面子,他們不惜花費巨額房租,哪怕虧到吐血也不在乎。
【英式文化輸出】
最深層的洗腦和最牛逼的廣告一定都是要上升到文化層面的。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大英帝國,英國人對於陌生人、外省人、外國人、島外人具有天生的不信任和蔑視。在《王牌特工》中,身為英國人的導演馬修沃恩,就在種種細節上狠狠地輸出了一把英國文化,最典型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紳士文化,
1、Manners maketh man
費斯叔在酒館裡教訓小嘍囉的時候說「Manners make a man」,這是600年前溫徹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的名言。Manners在英國意味著什麼?紳士文化。在Kingsman中,唯一比間諜使命更重要的,就是保持紳士之風。
英國是紳士的發源地,英語權威字典《韋氏在線大辭典》中,「紳士」有四種解釋,即指「出身高貴的男士」、「擁有田產的貴族男士」、「出身高貴又有騎士風度的男士」、「無需為生活勞碌奔波的閒漢」。總結就是:不僅有錢,還出身貴族。最早的紳士,所有的規矩和標準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要求,譬如要求同一套西裝不能連續穿兩天,不同的西裝還要搭配不同的皮鞋,皮鞋還一定要手工製作的,平常放在家裡要用鞋楦撐起來,免得變形。在不同的場合換不同的領帶,褲子的長度也要非常精確。
那麼,自然的,費斯叔作為每場戲都要換套西裝,戴昂貴眼鏡,喝馬提尼,被小嘍囉辱罵面不改色的男子,就是貨真價實的紳士了——至於他說的那些髒話,姑且認為是英式幽默吧。
2、英式VS美式
面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時,英國人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傲嬌。電影中的英式文化和美式文化的對抗無處不在。大反派塞繆爾傑克遜,典型的美國打扮,嘻哈風格的衣服,寫著「NY」的棒球帽。這位反派跑到裁縫店穿高定禮服的時候,還戴著棒球帽,被費斯叔諷刺了一把,建議他去某店買一頂禮帽,同時呢,費斯叔還糾正了一下反派的美式口音。
塞繆爾傑克遜被刻畫成了「美國暴發戶」和「邪惡的科技狂人」,和Kingsman形成鮮明對比。他全程叫叫嚷嚷,隨時可能會癲狂,他超級有錢,信奉高科技。他打算用手機晶片卡控制人腦以統治世界,就連他上臺演講的方式,都是最時髦的美國IT大佬style呢。而影片的最後,這個不可一世的美國壞蛋死在了穿高訂的英國紳士手中,英國文化就此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