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浙江溫州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發表視頻講話,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並為100名獲獎者頒獎。我校青年教授學術交流聯誼會會長、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潘時龍教授獲此殊榮。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旨在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表彰獎勵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1987年,為解決時代造成的科技人才斷層、人才流失問題,在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下,中國科協設立了「中國科協青年科技獎」,每屆名額100名。1994年起,由中國科協會同中央組織部、原人事部共同主辦,名稱更名為「中國青年科技獎」。2015年,經中央批准,增設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每屆擇優評選產生10名獲獎者。2017年,增加共青團中央作為主辦單位。
長期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中國青年科技獎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成為傑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的搖籃,很多獲獎者成長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中堅力量。據統計,在歷屆近1500名獲獎者中,超過10%(17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大批獲獎者走上了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黨政部門、國際組織等重要領導崗位,在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潘時龍教授簡介
潘時龍,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國際光學學會會士(SPIE Fellow),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青年教授學術交流聯誼會會長。分別於2004年7月和2008年7月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學士與博士學位,2008到2010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10月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要研究基於微波光子技術的新體制雷達、無線通信、測量系統和集成微波光子學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學儀器研製項目、國防973課題、國防型號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重大課題等。成果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金獎(最高獎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創新科技獎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潘時龍教授曾擔任IEEE MWP2017的技術委員會共同主席和IEEE ICOCN 2015的技術委員會主席。曾獲IEEE光子學會傑出講席獎、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江蘇省青年科技獎、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等榮譽,2020年獲得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來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出品丨曉南曉航工作室 素材來源丨科學技術協會 責任編輯丨王偉、趙燕喃 文字校對丨彭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