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貓博士
全文約:1900 字,閱讀時間為:五分鐘
本文由貓博士的貓物語原創首發,任何個體和機構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萌寵暖人懷,故事動人心~
各位觀眾老爺大家好,歡迎收看最新一期的貓物語~
我是你們的老朋友,一個愛講故事的寵物醫生。
「雞豬魚蒜,逢著便吃;生老病死,時至則行。」
上面這句話出自於南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雅量》,而最讓人熟悉的莫過於「生老病死」這四個字,道盡了人生多少無奈。
佛曰人生有三苦: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而生老病死則是終極之苦,因為無論你有多麼大的能力、多麼深厚的背景、多麼雄厚的財力,最終都逃不過變成一捧黃土的結局。
所以這也激發了人們從古至今的追求長生的執念,也就誕生了中華獨特的「修真文明」,哪怕是網際網路時代還存在許許多多的「修仙黨」。
可以說是我本人的真實寫照了,相信熟悉我的觀眾老爺們一定知道我的文章的每個開頭都是有著深意、與文章主旨息息相關的,沒錯,我們今天講的是一個離別的故事。
曾經我們講過一隻叫鮑勃的貓咪壽終正寢在主人的懷裡的故事,當時感動了不少觀眾朋友們(想要了解的可以點擊歷史文章查看),因為人類的壽命要遠長於貓咪的壽命,基本上所有的故事都是貓咪先一步離開我們。
那麼如果主人逝去,貓咪心裡會怎麼想呢,它們會不會感到悲傷、難過,會不會知道自己變成孤獨的一個人(只貓)?
你陪我走過11年光陰,卻沒陪我走到最後
「我們家的蒂娜是一隻現年11歲的黑貓,一個月它的原主人、96歲的老婆婆去世了。」蒂娜的現任主人說道。
據這位鏟屎官說,蒂娜的原主人剛過世的時候,蒂娜就一直守在原主人的身旁,直到社區服務人員將這位獨居老人送去往生的時候蒂娜依舊窩坐在原地,不讓任何人碰它。
可笑的是,老婆婆剛剛去世,她的家人們就將蒂娜從房子裡趕了出去,她的鄰居看不下去便將蒂娜帶回了自己家。
整整一個月蒂娜都躲在床底下不願意出來,鄰居又對貓毛過敏,沒有辦法只好送完食物之後便將蒂娜隔開,另一邊在網絡上發帖子尋找能夠接受蒂娜的家庭。
於是蒂娜的現主人被這個悲傷的故事感動了,便決定收養它。
主人去接蒂娜的過程中比較曲折,因為蒂娜怎麼也不願意離開老婆婆附近,甚至一反以前溫順的常態對他人齜牙咧嘴。
好不容易將蒂娜抱回了自己家,帶到主人為它準備的房間之後,蒂娜便轉頭躲進了房間的櫥櫃裡;每天主人將食物和水放到房間裡,清理貓砂之後便坐在房間另一旁的一個椅子上等待它出來吃飯,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月。
每次有人走到蒂娜專屬的「避難點」櫥窗的時候,它都會故意發出大聲的嘶吼聲,我知道這個時候它心裡比誰都難過。
過了好久我才想起來,它的原主人是亞美尼亞人,所以她不習慣用英語聽它的名字。我想到了她的原主人會如何叫它,並可能在名字的結尾加上了「 Jan」(意思是愛)。
我叫它「 Nottina-jan」,它突然振作起來,我看到有作用便不斷地叫它名字直到它開始發出嘶啞的聲音。
第二天晚上,它在我的床上坐在枕頭上等我。我很高興!這代表著它接受了我並愛著我,我會全心全意的愛它。
「我陪了你十一年的光陰,你為什麼沒有陪我走到最後,但是還好,餘生我有人照顧,希望你能夠安好,不要太想我。」
都說貓咪無情,其實深愛往往埋藏在心底
我有一個朋友,在當地的動物救助中心工作,就經歷過這樣的一件事情,雖然過去很久卻總是會和我們幾個說道。
上面這張可愛的貓咪照片,是一隻叫牛奶的貓咪的生前照片,請注意劃重點「生前」這兩個字;沒錯,這只可愛的貓咪已經離我們遠去,準確的說是為了殉情而亡。
就像人失了戀、有親人逝世會有一個比較長的悲傷期需要慢慢走出來一樣,其實對於貓咪來說這可以算是一種心理疾病,我們稱之為貓咪創傷後應激障礙(KPTSD)
沒錯,牛奶的主人因為胃癌去世了,於是它的家人將牛奶送到了救助點;主人的死亡對於貓咪來說創傷是特別大的,尤其是年齡越大、陪伴時間越長對於貓咪的創傷越大,甚至有的貓咪要兩三年才能走出這個困境。
牛奶在救助站的時候就已經精神特別萎靡了,吃的很少,到後面甚至完全不吃;雖然沒有像上面的蒂娜那樣有攻擊性,但是就是對任何事情再也提不起興趣,仿佛丟了魂一般。
最後無奈我們只好把它送去寵物醫院打點滴,醫生說如果繼續這樣只能選擇安樂,經過兩個星期的糾結,我們最終忍痛選擇給它解脫。
希望牛奶在另一個世界能夠繼續陪伴著它的主人,做一隻幸福、快樂、活潑的好貓咪。
這世界上謠言紛亂,對於貓咪的謠言一直不少;都說黑貓不詳,卻不知道黑貓性格溫順、極度忠誠;都說貓咪無情,卻不知道忠臣可以換主,而貓咪卻決意赴死。
我是貓博士,一個愛講故事的寵物醫生。
歡迎大家點讚、評論、轉發、關注(^^*)~
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