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花一樣的女子:不為繁華易素心

2020-12-13 雨蘭詩文書畫

我靜靜地看著她。

她溫潤可人,她典雅沉靜,她清麗高潔,她流光溢彩,她純淨澄澈……她簡直就是風華絕代。

我說的是青花。

是的,青花。

青花。她的美是沉靜內斂的美,是簡潔、純淨的美。青花,她生輝的玉體,清光照人,總是美輪美奐,美得不可方物。她的美讓誰看了都會有過眼歡喜之感。

輕輕閉上眼睛,我仿佛看到她在火中歌唱,脫盡肉體凡胎,羽化成仙。

是的,青花,她在火中涅槃,她浴火而生,煥然一新,脫胎換骨。她的美是天生麗質的美,更是歷經攝氏1300度高溫歷練的美,滄桑不僅沒有寫在她的外表,還讓她如此光潔、溫潤。

青花瓷是指應用鈷料在瓷胎上繪畫,然後再施透明釉,在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下一次燒成,呈現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它的特點是:只使用一種顏色,一次高溫燒成,工序較為簡便,因此在瓷器裝飾上應用廣泛。青花以明宣德所制為佳。其青料來源於國外的一種含鈷礦石,叫做「蘇泥勃青」。成化以後,開始使用本國青料如「平等青」、「珠明料」等。和漆器、景泰藍等的繁瑣相比,青花瓷的燒制工序可謂至簡,也許是這至簡,加上1300攝氏度的高溫,才出落得如此清爽,猶如出水芙蓉,才造就了青花的品質和情性。

青花的美是女子的美,是大家閨秀的美,是平凡女子智慧性靈的美,眉目清秀,素顏皎潔,內心安寧,性情恬淡。

我也總是想起那些青花一樣的女子,無論她們是三十歲還是四十歲,甚或是五十歲、六十歲,依然有著簡單幹淨的眼神,依然有著純淨澄澈的心地,她們性情溫潤,低調內斂,優雅自如,舉手投足間見出熠熠風採,那些人世的煙火和滄桑仿佛不曾浸染到她們,她們坐臥隨心,清雅素麗,高貴端莊,落落大方,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女性的優雅從容,一顰一笑之間,又彌散著稚子的天真爛漫,

讓我想起艾米莉·狄金森、阿赫瑪託娃、茨維塔耶娃、羅薩·盧森堡、林徽因、楊絳……這些美麗又熟悉的名字,在我的心中一直閃爍著溫潤的清輝。像智慧又美麗的一代才女林徽因,且不說她的詩是多麼富有才情,且不說她的文章是多麼造詣深厚,也且不說她在古建築領域有著怎樣深重的影響和成就,我只說她的幾封信札。「大駕剛北返,悵悵。遲日愚夫婦當同來領教。」這是她寫給胡適的信。「話又說多了,且亂,正像我的老樣子,二哥你現在做什麼,有空快給我一封信。」這是她寫給沈從文的信。「如果日本人要來佔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這是她寫給女兒的信。讀著這樣的信札,心裡是說不出的美妙、歡喜,也禁不住猜想,林徽因,一個怎樣的女子?「然而,也恰恰就是這樣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沙龍上作為中心人物被愛慕者如眾星捧月般包圍,窮鄉僻壤、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不憚艱辛與梁思成考察古建築;早年以名門出身經歷繁華,被眾人稱羨,戰爭期間繁華落盡困居李莊,親自提了瓶子上街頭打油買醋;青年時旅英留美、深得東西方藝術真諦,英文好得令費慰梅讚嘆,中年時一貧如洗、疾病纏身仍執意要留在祖國。」我喜歡這段對林徽因的評價。

那些青花一樣的女子,她們可能是名門閨媛,也可能是普通人家的平凡女子。

她們無論是身處富貴之鄉,還是身處怎樣的窘境、困境,依然保持著內心的高貴與優雅、從容與恬淡,飽含著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我想起西安的那位最美女公交司機張婷婷,想起一位網友說的小鎮上那位穿旗袍擺攤的女人:「小鎮上有個女人,三十多歲,在街頭擺個小攤賣賣小雜物,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兩間平房,有兩個孩子在上學,還要伺候一個癱瘓的婆婆。家裡的男人不是很能幹,忠厚木訥,在一家工地上做雜工。這樣的女人,照例說應該是很落魄的,可她給人的感覺卻明豔得很,每日裡在街頭見到她,都會讓人眼睛一亮。女人有瀑布般的長髮,梳理的紋絲不亂,用髮夾盤在頭頂上。女人有修長的身材,她喜歡穿旗袍,雖然只是廉價衣料,卻顯得窈窕有致。她哪裡像是守著地攤賺生活啊,簡直就是把整條街當成她的舞臺,活得從容而優雅。」

青花,青花,無論是作為珍貴的藝術品被擺放在豪華博古架上,還是作為尋常器物被擱在貧寒人家的灶頭;無論是身處繁華之境,還是身居陋室寒齋,總是素心安寧,泰然自若,自適其適,不為繁華易素心。

我想,所謂高貴,所謂優雅,是一種外在的儀態,更是一種品格,一種心靈的澄澈質地,一種內在精神的自然漫溢。

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天青花瓷的傳說。說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將自己的靈魂和祈禱燒制在瓷器上,等待著能有一天和痴戀著卻不幸逝去的心上男子再次相遇……一個悽美又壯烈的愛情故事,但我寧願相信這傳說是真的,我也寧願相信,正是因為青花上有了一個女子清澈美麗的靈魂和真誠的祈禱,才那麼清輝蕩漾,光潔照人。

我也相信那首叫《青花瓷》的歌裡唱的: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縷飄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你隱藏在窯燒裡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繡花針落地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裡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鉛筆畫:王書華)

歡迎您關注本號!讓美好的文字滋養心靈,讓雅致的書畫攝影作品陶冶情操,同在星空下,享受詩意生活

相關焦點

  • 不為繁華易素心
    特點:壺身為墨玉料,壺蓋為紅珊瑚料。  以林逋愛梅圖案為主題。畫面上,只見山石之旁,一株老梅樹鐵骨錚錚,昂然挺拔,十分粗壯。梅樹根部深植入土,枝椏遒勁,骨力盡顯,沿著壺身曲折延伸,樹身上皸裂的樹紋和大大小小的癭結及青綠苔蘚,顯示出老梅一生所經歷的風雨滄桑,其「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的內在精神,與林逋的人生追求深相契合。
  • 遊宇明代表著作《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倍受追捧
    婁底新聞網訊(何亦奇)日前,從浙江大學出版社傳來喜訊,著名散文家、雜文家、婁底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遊宇明的代表著作《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定於2020年9月第12次印刷。《不為繁華易素心:民國文人風骨》是一部歷史隨筆集,作者矚目民國文人,在他筆下,辜鴻銘的狂放、金嶽霖的率真、陳寅恪的耿介、豐子愷的溫情、傅斯年的認真、葉企孫的純淨、傅斯年的仁愛、嚴怪愚的血性、魯迅的孤介、吳宓的寬容、胡適的襟懷等都得到生動的表現。遊宇明多年來披閱史料,力圖通過當時文人、學人的人生細節突顯其精神,並融進自己對前輩文人、學人的理解。
  • 久保田KX163挖掘機@BICES 2017——不為繁華易素心
    久保田KX163小挖外形線條流暢,設計時尚大方「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本文由久保田建機上海公司供稿)責任編輯:John
  • 讓圖書引領你走過繁華,讓素心追隨你盛世夢境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這首詩出自元代詩人馮子振的《西湖梅》,它將梅花的高潔、脫俗寫得淋漓盡致,「不為繁華易素心」寫的是梅,更是人。不為繁華易素心的素心,指的是樸素之心、純潔之心、恬淡之心,也是我們始終未泯的初心。
  • 風雨下黃山不為繁華易素心
    無妄也,不固執  不得不承認的是,現階段微博上好的財經原創評論鳳毛麟角。黃生認為微博是一個分享思想的絕佳平臺,他所做的只是對財經萬象的辨析通過這一新興的媒介渠道表達出來。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黃生眼中,對問題的見解並無高下之分,即使是與其迥異的觀點,仍有可取融通之處。他反對因為利益立場而漠視真相的行為,尤為不齒「打著自由主義的旗號,行犬儒之實」。
  • 不為繁華易素心——譚彭劍和他的書法
    譚彭劍藝名「管成子、管子」,現為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現代漢字書法專業」兼職研究生導師。他是茶陵人,譚姓是茶陵大族,誕生過譚延闓等文化大家。譚彭劍老家距離譚延闓祖宅不遠,且是本家。很難說清譚延闓對家鄉子弟產生過什麼影響,但一種文化上的自豪感是存在的,從自豪,到自信,到自覺,這是一條文化傳承的內在理路。顯然,譚彭劍,便走在這條道路上。  譚彭劍是傳統的。
  • 素心若雪,人淡如梅
    城市繁華依舊,可是心卻迷了路,總覺得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沒有自己的家。它會漫無目的的去流浪,去彷徨,去尋那個有你的,叫做家的地方。歸巢的鳥兒划過天際,山間的溪水也在潺潺流淌,流向江河湖海,我的心也想像鳥兒和溪水一般,流向那個地方。
  • 人活到極致是素心,素心就是真實!
    生命為自己而存在,它是樸素而自然的事情,不是在眾人之前的雜耍。人活到極致,當修一顆素心。人活一世,歸根到底,就是一場心靈的修行。 修得一顆素心,才能獲得內心的真正安寧,抵禦生活的種種磨礪,淡然為人,坦然處世。
  • 素心若簡
    □程應來人生無處不繁華和喧囂,也處處挫折和艱難,但是,只要擁有一顆像竹簡一樣素樸之心,你就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美好而安寧。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素心若簡。再鮮豔的花朵,當它凋落的時候,都是悄無聲息的,靜靜地在微風裡,在陽光下,輕輕地落下來,輕輕地零落成泥。
  • 談談天下第一裡神候對素心的感情
    在該劇中,神侯對素心可謂至情至聖,為了救活素心他可以傾其所有,包括自己的生命;為了給素心最好的生活,他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謀朝篡位。這種對感情的執著和堅忍的確非常人可比,這也使得神侯雖為反派,卻擁躉無數。
  • 做素心之人
    《菜根譚》中說:「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何謂素心?素心者,本心、純潔之心也。清代大儒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富貴亦不睹,饑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此為素心者也。」
  • 中國蘭花素心詳解,帶你搞懂素心蘭花
    蘭花花瓣、舌頭、花杆的顏色並不相同,就連主色調也不一定統一,正是因為這些差異,使素心蘭花的分類方式產生了差異。有按花瓣顏色分的,有按舌頭顏色分的,有按花朵瓣型來分的,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稱呼。就如下圖的蘭花,花瓣的顏色是紅色,舌頭是白色的,花杆是橙色的,這個花我們稱為「紅花素心」,為什麼不叫橙色素心或白舌素呢?因為我們叫「紅花素心」可以準確描述該花的特徵。
  • 人生最極致的活法:保持一顆素心!
    修一顆素心,愛上一個城池,觀賞一種花。在我們那裡,最多的是荷花,櫻花,玉蘭花,桂花,梅花月季都有。我最喜歡荷花,桂花,荷花漂亮如初嫁的女子,粉嫩,粉紅,有一種荷香。桂花雖然,花碎白一蔟。花兒香氣飄飄,聞到,精神爽!
  • 做人,要存一點素心!(深度好文)
    生活在繁華的都市,要剔除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少點擔心那些所謂的閒事,做一個簡單而又快樂的人。日本作家渡邊淳曾說:「不為繁瑣動搖的鈍感力,才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基本才能。」人有素心,說出來的話就像一面鏡子,你從鏡子中能看自己,別人也能從中清晰地認識到你。
  • 詩詞:活到極致,是素心
    何謂素心?《辭海》裡說,素心是心地純樸之意。紀曉嵐說,「心如枯井,波瀾不生,富貴亦不賭,饑寒亦不知,利害亦不計,此為素心者也。」素心,就是保持本色。平平淡淡是素心,樸素簡單是素心,純淨真誠更是素心。而當你看遍世間繁華,走遍天涯海角,才會發現,兜兜轉轉一生所求,不過是獲得一個讓自己心安的歸處。而想要到達這個歸處,就要修得一顆素心。心簡單,生活就簡單世間所有的事,可以說是錯綜複雜,也可以說是簡單明了,這其中的區別,就在於你怎麼去看待。
  • 什麼是素心蘭?素心蘭花語是什麼?
    素心蘭,屬蘭科,是單子葉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20~40釐米,根長筒狀。葉自莖部簇生,線狀披針形,稍具革質,2至3片成一束。蘭花是中國傳統名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那麼素心蘭花語是什麼呢?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
  • 素心若簡,自有芝蘭之香
    生活開始變得單一,停止了許多無用的應酬,不再為與人交往說錯話,做錯事而煩惱。有緣即住,無緣即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人活得更自在灑脫。常吃素食,可以讓內心更清靜,清淨得以修身,修身得以養德。正所謂「大智知止,知止不殆」。或許吧,素食讓人的生活更加自律,懂得知足,便能怡養心性。
  • 言情小小說《青花遺夢》下
    青花覺得自己就是爆發的那個,她從小就是一個嬌寵長大敢愛敢恨敢做的女孩子。如果小葉乘著這次笑談有意和她接近,可能會讓青花生出些許不恥之意,但小葉的退避,倒讓青花覺得一個有婦之夫的擔當了,小葉必定備受煎熬吧,可青花不在乎的,三十三歲的青花不會放過這來之不易的好感與緣分,哪怕對方是有婦之夫。
  • 素心如簡,安守清歡
    心若簡單,便不懼歲月之滄桑,不懼塵世之清涼,不懼生活之瑣碎。閱盡繁華,內心漸漸歸於平靜;走過流年,思緒漸漸變得簡潔。幸福,其實近在咫尺,唾手可得,關鍵在於我們的心是否素簡。生活,常常不需要太多的浮華和喧囂,恬淡平和的心態,往往才是幸福的閥門。
  • 中國素心蘭花的形成與發展
    一、中國蘭花以素為貴素淨不華,端莊凝練,立於纖綠,靜如冰雕,不惹點塵,一隅幽境,一壺清茶,思緒沉澱,晰出塵囂,回歸本源,無色,無我,無欲,無求,只有最原始的樸素。三、素心蘭花的發展與演變早期人們對蘭花的定義相對簡單,舌頭顏色為綠色或白色,沒有其他顏色的蘭花就是素心品種,隨著蘭花文化的發展,現在的定義更加複雜和嚴謹,舌頭上的顏色不一定要求是綠色或白色,如全紅,全黑,粉色等,甚至還演變出了桃腮素,刺毛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