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全國蝦王」助推器

2020-12-28 水產養殖網

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全國蝦王」助推器

2016-06-14 11: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湖北日報        瀏覽量: 5720 次 我要評論

圖為: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

圖為:萊克集團外景

圖為: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實驗室

圖為:小龍蝦育種車間

圖為:萊克集團小龍蝦加工車間

圖為:標準化「蝦稻共作」養殖田

經過多年努力,潛江小龍蝦已在全國打出品牌,今年「五一」3天小長假,外地來潛江吃蝦人數超過10萬人,吃了100萬斤蝦,消費額突破億元大關。
&nbsp
吃有名了,小龍蝦銷售方面潛江也一直一枝獨秀,到2015年,潛江小龍蝦出口已連續11年領跑全國。
&nbsp
夠了嗎?省主要領導對潛江提出殷切希望——「爭做全國蝦王」。潛江人認為,「蝦王」不僅僅是吃和銷售,而是從小龍蝦全產業鏈都做到第一,才能名副其實。
&nbsp
多年來,困擾小龍蝦產業的問題其實不少,如種質質量退化、優質苗種缺乏、養殖技術不完善等等。
&nbsp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應運而生。

緣&nbsp起

丨火紅背後有隱憂丨

&nbsp
舒新亞,省水科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從事淡水甲殼動物和名優魚類的繁殖、養殖研究工作30多年,尤其專長於淡水螯蝦方面,目前是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駐站專家。
&nbsp
多年從事小龍蝦研究,讓他敏銳地發現了火紅背後的隱患。
&nbsp
舒新亞介紹,近年來小龍蝦產業表現出了較高的經濟效益,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供需矛盾。
&nbsp
首先是野生資源量持續下降,幾近枯竭&nbsp(2012年野生捕撈量下降了48%),導致品種自然修復能力低,品種質量退化嚴重,捕撈個體越來越小,生長速度越來越慢,出肉率越來越低,病害也越來越嚴重,這都是種質退化的惡果。
&nbsp
其次是產業鏈發展狀況不平衡。小龍蝦產業鏈有四個環節: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餐飲),而多年以來,我省在餐飲和加工出口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前面三個環節相對發展滯後。目前我省小龍蝦加工廠加工蝦源緊缺,加工時間逐年縮短,每年只能加工三個月,就非常明顯的說明了這一點。
&nbsp
隨著小龍蝦的產業日趨紅火,後端的需求越來越大,但前端受到種苗、技術等問題的制約,發展緩慢,蝦源緊缺的狀況進一步惡化。
&nbsp
當前,小龍蝦產業源頭資源就是種苗繁育,然而我省小龍蝦苗種繁育能力不足、體系滯後,養殖方式簡單粗放、產業鏈延伸不夠,根本不能滿足小龍蝦產業發展需求,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及健康養殖技術的推廣迫在眉睫。

現在

丨三年變身全國最大育種中心丨

&nbsp
2013年成立的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到現在已經3年時間,取得了哪些成績?
&nbsp
萊克集團董事長鄭玉林介紹,3年來,中心從無到有,目前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
&nbsp
截至目前,中心工程已完成工程貨幣量3億元,擁有5710m2的科研大樓、全國頂尖的實驗及辦公設備、1.2萬m2的育種車間、150畝的小龍蝦種質資源庫,投放了來自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不同地區種蝦以及進口英國的太平鰲蝦7.5萬多斤。
&nbsp
生態擴繁基地規模不斷壯大。目前中心擁有小龍蝦生態擴繁基地4.6萬畝,種苗供應能力突破30億尾,並且通過產業帶動在潛江市精準扶貧2000戶。通過供應優質種苗、提供技術服務、保護價回收等方式確保農戶利益。
&nbsp
院士專家工作站工作有序推進。中心擁有全國唯一的小龍蝦院士專家工作站,站內組建「一委三專班」(即專家委員會,技術專班、管理專班、推廣專班),依託該中心開展良種選育、規模化繁育、健康養殖三大研究工作。去年,中心從英國引進共計100公斤的寬大太平螯種蝦,系我國首次引進該品種螯蝦,也是我國螯蝦品系改良研究的首次探索,之後又引進澳大利亞紅鰲蝦,試驗成功後有望為我省乃至全國龍蝦養殖業帶來一場重大革命。
&nbsp
鄭玉林說,去年以來,中心已銷售蝦苗近20億尾,不但為潛江農民解決了蝦苗問題,還為省內其他地方供應40萬畝養殖面積的蝦苗,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此外,銷往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的蝦苗近5億尾。

未來

丨前景可期丨

&nbsp
小龍蝦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種苗的培育和品種的改良。未來,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將會成為潛江打造「全國蝦王」的最大助力。
&nbsp
實現種苗繁育能力100億尾。做實、做遠小龍蝦種業,建設國內最大、國際最先進的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創建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級小龍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力爭培育出生長提速15%、個體增大30%、抗病能力強的小龍蝦新品系,力爭實現小龍蝦年繁育能力達到100億尾。
&nbsp
共創示範基地規模100萬畝。做大、做廣原材料基地,打造全國現代農業稻田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創建高產、高效的「蝦稻共作」樣板基地。自主開發小龍蝦核心繁育、養殖一體化基地10萬畝,帶領10多萬農戶聯合創建種養殖示範基地100萬畝,最終輻射全省小龍蝦養殖面積700萬畝。

開啟「龍蝦產業+精準扶貧」的萊克模式。萊克集團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在小龍蝦稻田綜合種養技術上不斷創新,從「蝦稻輪作」到「蝦稻輪作、共作一體」再到「小龍蝦稻田繁殖、養殖一體」,10年實現了三連跳,從「一季稻、一季蝦」到「一季稻、兩季蝦」,再到「一季稻、兩季蝦苗、兩季成蝦」,萊克模式有著別的「模式」不能比擬的良好效益。萊克集團實施「擴基地、廣扶貧、增效益」的發展戰略,通過產業帶動方式,將高產、高效的小龍蝦養殖業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在潛江市以及武漢、荊門、黃石、黃岡等地建小龍蝦繁養基地,精準幫扶5000個貧困居民脫貧致富,安置農民工就業1萬人,打造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精準扶貧之典範。
&nbsp
萊克

丨與小龍蝦的不解之緣丨


說到潛江小龍蝦,不得不提的是萊克集團,小龍蝦加工量和出口創匯連續11年保持全國同行業第一,享有世界龍蝦看中國、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萊克的美譽。
&nbsp
而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也正是依託萊克集團成立。
&nbsp
該集團董事長鄭玉林從事小龍蝦行業多年,他始終認為,萊克不能只做一個銷售企業,而要牢牢把握產業鏈中的核心要素,才能在風起雲湧的市場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nbsp
多年來,萊克始終將科研放在重要位置。「十二五」期間,萊克與中國科學院水生所、中國水科院長江所、湖北省水科所、華中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成立了「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萊克集團院士專家工作站」「湖北省克氏原螯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要開展小龍蝦良種選育、人工繁育、健康養殖、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及新產品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萊克先後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國家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國家斑點叉尾鮰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獲得3項發明專利、1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20多項外觀設計專利,並自主創新改造20多種生產設備,企業創新能力、科研水平和核心技術不斷提高。

2008年,萊克開始從事小龍蝦種苗人工繁育,是全國最早開展小龍蝦工廠化繁育和健康養殖的企業。2013年,萊克承擔了湖北省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中心項目建設重任,該項目得到了省、潛江市以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已經在潛江市高場、浩口、龍灣、白鷺湖、運糧湖建成小龍蝦生態擴繁示範基地5萬多畝,種苗供應能力突破30億尾。從2012年起,萊克集團從最初的「一條船」出口轉化成「兩條腿」走路,不斷加大了國內市場開拓力度,成功地將小龍蝦、淡水魚、泡藕帶等系列產品銷售到東北、西北、華東等28個省級行政區,國內銷售區域覆蓋率高達80%以上。同時,萊克集團開啟「網際網路+萊克小龍蝦」模式,全新營銷「霸氣龍蝦」,進行線上天貓、京東、微信等全網全渠道覆蓋,提供渠道定製化生產,全力打造中國小龍蝦電商領域第一品牌,讓美食走進千家萬戶,紅遍大江南北。
&nbsp
品牌是萊克集團另一個重視的要素,萊克旗下的「楚江紅」小龍蝦連續5屆獲得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連續多年在瑞典傳統民族節日(龍蝦節)上榮獲最高品質獎、最受歡迎獎。同時,萊克集團也通過了歐盟EEC、美國FDA出口食品衛生註冊,取得了HACCP、BRC、ISO9001等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及國際上最嚴格的「SA8000」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認證,產品出口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宜家超市IKEA小龍蝦食品的唯一供應商,被廣大消費者譽為「擋不住的味道、世界級的食品」。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全國水產專家齊聚潛江 研討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
    荊楚網消息(記者陳亦帆)6月13日,中國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研討會在潛江召開。來自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江蘇裡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等機構的近20位研究員,就中國小龍蝦選育繁殖現狀和技術創新進行了研討,為推進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建言獻策。
  • 探訪萊克水產如何打造全國最大龍蝦節繁育基地
    記者了解到,我市把龍蝦種苗的繁育納入重大項目來建設,成為全國率先開展龍蝦人工繁育並取得成功的縣市,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小龍蝦工廠化育苗基地。2005年我市水產部門與湖北省水產科研所合作,成功進行了小龍蝦的人工繁殖研究與試生產,年可繁育蝦苗1億尾。2009年至2011年,萊克水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起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小龍蝦工廠化育苗基地,佔地面積1320畝,年可繁育蝦苗3億尾。
  • 小龍蝦產業發展的標杆
    湖北省潛江市是「中國小龍蝦之鄉」,經過十多年的探索,潛江小龍蝦已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節慶文化等於一體的產業化格局,成為潛江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催生了一大批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加工企業、過千萬元的餐飲和電商企業、過百萬元的養殖大戶。
  • 信良記與寶龍集團、萊克楚玉集團完成資本整合,國內最大小龍蝦集團...
    1997年,寶龍集團加大淡水小龍蝦的繁育、養殖、加工、出口力度,不斷提高加工研發技術,通過了美國FDA和歐盟EEC衛生註冊,獲得HACCP、ISO9001及英國BRC認證,建立了出口水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寶龍」牌小龍蝦於2001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PGI,使用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的稱號;同時遠銷歐盟各國,成為瑞典龍蝦節、諾貝爾頒獎儀式指定產品及宜家家居全球專供產品。
  • 廣東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在優良水產新品種培育領域...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廣東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的何建國教授、李桂峰教授和劉曉春教授作為負責人之一,對三個新品種的培育做出了重要貢獻。&nbsp&nbsp&nbsp&nbsp長珠雜交鱖的育種單位為中山大學、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李桂峰教授為本項目的中山大學方負責人。
  • 湖北省長江野生魚人工繁育技術取得進展 部分江鮮將於2021年上市
    摘要:湖北省長江野生魚類繁育馴化科技攻關推進會於11月12日召開,據介紹,長江禁漁工作開展以來,部分長江野生魚人工繁育技術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確定2021年上市的江鮮有中華沙塘鱧和長吻鮠。
  • 農業農村部關於認定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關於認定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  為落實
  • 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公示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農辦種〔2019〕9號),現將評審通過認定的65個第二批國家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予以公示。
  • 九孔鮑魚的良種選育與健康高產育苗技術
    2003年至2005年茂名市金陽熱帶海珍養殖有限公司先後從臺灣、福建和湛江引進九孔鮑魚親本,開展人工繁育與良種選育和育苗技術工藝的改進,以期進行種質的改良、工藝創新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經選育培育出採的九孔鮑魚具有生長快、個體大、抗逆性強、品質優良的特點。2004年成功培育出良種鮑魚苗300萬粒,2005年產量達到620萬粒,達到了改良種原、種質和提高產量的目的。
  • 2018年度擬安排的甘蔗良種繁育推廣基地良種繁育補貼信息公示
    2019年03月07日 15:12 來源:自治區甘蔗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建設廳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編輯:黃勇椋 2018
  • 斑節對蝦省級良種場——饒平縣晟源水產育苗場
    對蝦繁育團隊技術過硬2015年,晟源水產育苗場與南海水產研究所籤訂技術依託合同,聘請南海水產研究所為技術依託單位,為育苗場提供對蝦選育技術指導,制定對蝦選育和種苗生產技術規程、良種選育技術路線、病害防治技術、生化研究技術和質量監測技術,提高良種選育技術和種苗生產技術水平。
  • 澳洲小藍蝦跨洋落戶龍感湖,或替代小龍蝦?
    該公司聘請省水產生物科學研究所舒新亞為技術顧問,成立小藍蝦技術研究團隊,引進1000組種蝦,採用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目前已繁育出10萬尾的蝦苗,成功實現了當年引進、馴養、繁殖的目標。
  • 山東打造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
    新華社濟南8月4日電(記者王陽)記者從山東省財政廳獲悉,山東省財政近期撥付2000萬元用於支持濟寧市嘉祥縣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以促進大豆制種產業發展,穩定大豆種子供應,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豆優良品種。
  • 關於印發2021年廣西甘蔗良種繁育推廣基地建設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黃勇椋 自治區監獄管理局、各市、縣糖業主管部門、財政局、有關高校、科研院所、有關企業:根據《廣西甘蔗種業產業化發展規劃(2018-2035年)》(桂政辦電〔2018〕277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廣西甘蔗良種育繁推的實施意見
  • 甘肅省創建全國最大現代化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
    中國甘肅網3月3日訊 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王雲祥)3月2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今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將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全省正在打造以定西為重點的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
  • 中國熱科院選育出5個甘蔗新品種
    圍繞著甘蔗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控、「水肥藥」精準施用、甘蔗農機農藝融合等產業發展重點、難點問題,中國熱科院甘蔗研究中心選育出了5個高產、高糖、宿根性好、抗性優良的「中糖」系列甘蔗新品種。
  • 廣西牽頭實施甘蔗良種科研攻關
    本報來賓訊 (記者/胡鐵軍 通訊員/李德寶)11月21日,全國甘蔗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體技術培訓活動在來賓舉行,來自廣西、廣東、雲南、海南等省區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約200人參加。與會者就選育國際一流甘蔗品種,進一步優化甘蔗育種技術體系、推進蔗糖業高質量發展等進行了參觀和討論。
  • 我國建立不同用途紅松良種選育技術體系
    20日,記者從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曦陽團隊獲悉,該團隊以紅松不同用途良種選育與種子園升級換代為目標,以吉林省多家國家良種基地紅松親本及子代為材料,對其生長、木材、結實及光合等性狀進行測定分析,建立了不同用途紅松良種選育技術體系。
  • 亞林中心40年植根地方廣育「致富林」
    17年來因受益於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以下稱亞林中心)油茶科技研發團隊培育的長林系列良種和技術指導,歐陽國智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油茶育苗專家,更將產業做得紅紅火火,年收入五六十萬元。「在大戶示範帶動下,村裡發展油茶育苗專業戶56戶,吸引近600人從事油茶育苗產業,佔全村人口六成,年人均增收萬餘元。」防裡村支書歐陽愛生告訴記者,這些油茶苗賣到了全國各地。
  • 甘蔗良種繁育的核心技術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在甘蔗脫毒健康種苗相關領域進行了近二十年的研究,掌握了多項關鍵技術,覆蓋蔗莖綜合脫毒、病原檢測、增殖快繁、田間擴繁及配套栽培技術等環節,建立了甘蔗脫毒健康種苗生產技術體系和甘蔗良種繁育技術體系,培育出了健康的甘蔗種苗,在生產應用上表現較好。  甘蔗良種繁育方法  「現代農業最核心的技術就是種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