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社交工具——盲盒

2020-12-19 來一碗雲吞麵

盲盒,如果放在去年,那是我一個無法理解的領域;

而今年,我的辦公桌、小鄭兒的辦公桌上已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盲盒玩具或者手辦

家裡的展示櫃裡,原來小鄭兒收集的球鞋全都搬走後也全都被我佔領了高地

充斥著各種潘神、畢奇、迪士尼、Hellokitty等等

盲盒是啥?

這可能要先追溯到潮流玩具,盲盒屬於潮流玩具的一種形式

而潮流玩具IP來源主要有兩大類:

一是設計師、藝術家的自主創作,如Molly、Labubu、Kaws等;

二是動漫、表情包的衍生,如阿狸、羅小黑、蠟筆小新等。

(呆萌呆萌...)

根據產品定位的差別,潮流玩具可分為高端玩家級潮玩和盲盒型潮玩兩大類。

玩家級潮玩通常由知名藝術家設計,有些甚至由藝術家親自製作。這類產品大多限量發行,某些特別款式需要玩家通過排隊、搖號等方式獲取購買資格。飢餓營銷方式使得玩家級潮玩的入門門檻較高,只有願意在潮玩上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人才能「入坑」,這也使得玩家級潮玩相對「小眾」。

盲盒型潮玩大多造型簡單可愛,易於被大眾接受。銷售方式多採用「盲盒銷售」,即在相同的盒子裡裝上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消費者在購買時只能憑運氣購買系列,而不能選擇具體樣式,運氣好的能抽到大熱款(人見人愛)或者自己喜歡的款式,運氣爆棚的能抽到隱藏款。

(這是我第一次抽到的隱藏><)

但有些人就是玩家級潮玩+盲盒型潮玩的選手…也許就是我自己???哈哈哈哈(怪不要臉的...)

當你看到一個人倒著拿手機或者在瘋狂地晃動手機時,不用質疑,是在線上抽盒機抽盒...

你以為微信只有泡泡瑪特的小程序能抽盒?

小程序裡還有各種在線抽盒機,例如美拆、潮玩族等等…

連天貓的旗艦店也有在線抽盒機哦…套路太深

你以為只有泡泡瑪特是盲盒的代表麼?

那可真是太天真了,雖然曾經的我也只這麼認為的

後來發現還有雜物社、19八3、潮玩族,簡直刷新了我的認知

為了免單機會也要拉下臉來分享截圖到朋友圈;

免單不行還有透視卡…邀請好朋友為自己點讚圍觀

畢竟還是能避雷省錢啊!

為了啥?還不都是為了娃嘛!

(咦?說我嗎?不是你...我家這位娃...)

你說娃?哦,我家裡有個真娃,但還要玩兒著這些「娃」…和朋友進了泡泡瑪特手舞足蹈,時而驚叫「我噻!快來這個這個!!!媽呀!!!快來...」

搖盒!聽聲音!重量!輕了重了的...有配重幣???然後伴隨著店員的「請不要捏盒」重複N遍以上,關鍵是,誰捏盒了???無數個白眼兒翻過,仿佛進了泡泡瑪特就跟進了鬥獸場似的,分秒必爭,生怕下一個大熱款或者隱藏被人端走了,2、3個人圍在一個盒子旁邊各種猜測...

老母親還真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雙手操作,火力全開;也得照顧下「娃」的感受…,除了吃喝拉撒以外,住和玩兒還有點兒講究

怕自己娃真的把「娃」們給吞了,還得給娃買「別墅」,一個個娃住進不同編號不同型號的別墅,供觀賞,這下娃只能站在沙發上對著柜子裡的娃們「嗯嗯哼哼」的,但夠不到...

(讓娃們都住進了別墅...灰都還沒來得及擦)

(自家娃感到委屈...摸不到娃娃們)

老母親還是蠻洋洋得意的,不過估計過不了多久,她會自己開櫃門兒了,就是又一股危機感來了…

(媽媽,你給我等著的!我遲早要打開他們!老母親內心瑟瑟發抖...)

天氣好的時候還得帶娃出來逛街遛彎兒擺拍,配上各種不錯的背景;

或者給他們配上情景劇模式,心情好拿來一起自拍;

資深級玩家有的還會給娃買保護袋,裝在袋子裡避免劃傷磕碰… 娃都蠻金貴的傷不起 磕花了內心也要哭哭了

(娃友圖片)

周末出去逛街的考慮因素又多了個有沒有Popmart泡泡瑪特、雜物社或者19八3這種潮玩店,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如果有機器人商店也可以

(下午茶時光順手抽了一個~)

(王府中環裡的泡泡瑪特機器人商店)

開始抽盒的時候又開始相信了玄學

所謂新手的手氣會特別的好、小寶寶的手氣也不錯

娃一般手指哪個就抽哪個,拿定離手

(進了泡泡瑪特看得目不暇接...)

(小手兒抓著都不放)

刷朋友圈經常會看到有朋友拍照的背景如果是有隱藏的,一定會前去膜拜一下,吸吸歐氣

說著只有盲盒、娃友圈裡只能懂的專業術語和交易方式

例如抽到爆款就是歐氣十足,雷款絕對是非酋手氣…

閒魚裡有各種收購求娃的、改娃的或者出售的

微信裡也會有專門的娃友群,例如專門發搖盒連結的群,大家可以圍觀來猜掙幸運值,攢夠一定值後可以的透視卡,玩友們稱這一行為為「上車」,每日會在群裡問有「沒有車可以上?」

為什麼買盲盒?

我也在想為什麼我要買盲盒?

盲盒的單價並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間,但是收集齊一個系列一般七八百到一兩千左右。重點來了,每個盲盒系列都會有隱藏款和限量款。隱藏款就是買中的概率非常低,就算你一下子買一套盲盒,也未必會有一款隱藏款。

目前家裡預計100個,均價50塊錢來算的話,也一共有5000塊錢,再添一點兒錢都可以買包包兒了,而為什麼要花錢在別人眼中的這些「破塑料」上。。。

所以這是個什麼心態呢?

「一入盲盒深似海,

一盒接著一盒買」

盲盒,被很多人認為是超齡兒童的玩具

一是對內心保有一顆童心的成年人來說,是一種長不大的幻想,在盲盒娃娃裡的世界沉浸自我,保持一份最原始初衷的可愛之心;

(最愛的貓和老鼠手辦,soap studio出品)

二是現在人都想方設法的通過一些標籤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個性,而小小的盲盒潮玩,則能展示出自己特有的品味,凸顯自我的價值觀和審美力;

三是一些特殊的「收集癖」,例如最火的「Molly」款、SonnyAngel還有現在大火的氣球人Bobo&Coco,小狐狸Kennith等等,或者單純的因為花色收集…

(BTS北京玩具展上的一些限定)

最後可能就是「中毒太深」…因為你根本猜不到,每隻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盲盒,打開后里面到底是什麼,是「爆款」還是「雷款」。這種永遠想知道下一個是什麼、能不能『中獎』的心理,不知不覺就把人帶入了坑,讓人上癮。總是揪著你的內心,想著下一個會更好的心態。

(之前雙十一朋友買的泡泡瑪特「王炸」福袋)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獵奇心態和賭徒心態,因為如果抽到了爆款或者隱藏,可以比原價貴的價格賣,甚至翻倍,隱藏可以翻十倍賣出,有種發家致富的感覺?

冷靜下來,其實這當中卻忽略了背後的一個邏輯,泡泡瑪特的產品被分為不同的系列,一個系列裡有12個盲盒,每個59元,12個系列組成一套,總共有144個。這其中,只有一個特別的隱藏款。這意味著,買到這個隱藏款的概率是1/144。(以下這些...都是我那不咋火的劍走偏鋒隱藏款)

想100%不落下隱藏款的玩家,甚至會「端箱」——一次性花費8496元,把一套144個全買下來。

(唯一的一次端盒經歷)

所以理性分析一下,盲盒能給我們帶來生活中的驚喜,但上癮後,它就成了「潘多拉的盒子」。

所以理智玩娃…對於惡意「炒娃」的現象要杜絕!!! 

最後想說的是,

「你可以不理解、不喜歡,但你至少要包容」

前面也提到的,盲盒潮玩的IP有2種,但同樣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家會選擇跟電影IP、漫畫等合作,生產一批盲盒,形象十分的可愛,適合擺拍~

這就是《動物特工局》的盲盒~

看看這些小動物們多麼的可愛~,電影《動物特工局》還在持續熱映中哦!

動物們的五福,偷偷告訴你...說不準能掃出你心中的敬業福!

一起衝鴨!

攜全家拖家帶口兒給大家拜個早年啦~祝大家來年一發抽隱藏!

文字/照片:雲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及網友

90後,新手麻麻

愛吃愛玩;愛旅行愛折騰

1歲的女寶寶&一隻3歲半的美短弟弟

多謝你的關注哇

文章數據參考:

「盲盒」——超齡兒童的玩具 | 新沃投研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19-12-30/doc-iihnzhfz9176249.shtml

盲盒是啥?為何半年營收1.6億?盲盒裡隱藏款售價竟然高達3000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4909504335318982&wfr=spider&for=pc

有人每天都在買盲盒 「中毒」的年輕人樂在其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696476501845897&wfr=spider&for=pc

《盲盒商業模式輿情大數據監測報告》

《BlueMC:盲盒營銷洞察報告》

相關焦點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從小眾到大眾,有人說,盲盒集中體現了,人類的收藏欲和賭博心不僅不會缺席遲到,還會愈演愈烈。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泡泡瑪特市值則突破了1000億。據媒體報導,在最近的一年裡,有20萬人為了購買盲盒,平均每人花費2萬元,年齡集中在15-35歲之間,很多人無法罷手,稱入了盲盒的坑,只有一次和無數次,其中最大的謊言是:「這是我最後一次買盲盒了」。
  • 跨界盲盒憑什麼那麼受歡迎?從風旅閣中秋盲盒說開去
    據悉,若是在風旅閣中秋盲盒中抽到盒中盒——"驢媽媽限定盲盒公仔",僅此一樣商品的價值就為59元,可謂非常驚喜。今年以來,盲盒的出圈能力有目共睹,不少看似與潮玩不相關的行業大鱷,紛紛推出自己的盲盒類產品,且愈演愈烈。盲盒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商品,它包含了創新設計和文化影響力,而盲盒熱的浪潮以及品牌跨界盲盒的衍生形式,讓"潮流玩具"變得更容易進入大眾的視野。
  • 美妝盲盒並非美圖美妝復甦的最佳選項
    與此同時,巨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盲盒經濟的發展。Mob研究院發布的《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盲盒已經成為潮流玩具中受面最廣、熱度最高的品類,盲盒行業將蓬勃發展。在未來5年,盲盒行業會迎來高速增長期,預計在2024年盲盒行業市場規模將翻兩倍達到300億元。在此情境下,潮玩、美妝、服飾等各行各業掀起了「盲盒+」熱潮。
  • 盲盒的出現是愛好、炒作、還是套路
    根據閒魚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數據,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的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 很多玩家不惜壕擲千金抽盲盒,而且一旦入坑便欲罷不能。
  • 盲盒營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火?
    盲盒過去還是流行於二次元世界,主要以抽一些熱門ip的玩具模型來運營,隨著盲盒的發展,如今越來越的行業,也開始利用盲盒營銷來做品牌,做推廣,那麼盲盒營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麼火?盲盒營銷是什麼意思?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就推出了一個類似盲盒的東西,扭蛋機。也就是一個機器,投幣後轉動下搖杆,然後你就可以獲得一個隨機的玩具,和今天的盲盒玩法基本一樣。從百度指數上來看,在過去的一年中,盲盒的百度指數和年輕人喜歡玩的密室逃脫、KTV、網咖都處在同一個數量級。也即是說,盲盒雖然對中國人是個新事物,但它在整個社會的討論程度,一點都不比舊事物低。
  • 盲盒出圈,品牌再造流量變現新模式
    (8月4日,消費者正在名創優品店內選購盲盒。 記者 黃亞蘋 攝)三湘都市報記者注意到,如今,盲盒這種極富趣味性的營銷模式並未止步於做一個簡單的玩具。近段時間來,旺仔牛奶推出56個名族盲盒飲品、晨光文具推出海賊王系列盲盒文具……京東數據顯示,「6·18」當天,以盲盒為代表的潮流玩具成交額較去年同期上漲12倍。
  • 新深度|打開潘多拉「盲盒」後
    25歲的VaVa把盲盒視為一種「終生興趣」,目前在北京工作的她,打算在有自己的房子之後,布置一個專門的盲盒房間。2018年下半年,在逛街的VaVa看到了商場中擺放的泡泡瑪特盲盒抽盒機,被玻璃櫥窗裡可愛的金髮碧眼的小女孩人偶吸引,買下了這個標價59元,名為Molly 的人偶盲盒,自此踏入「盲盒坑」。
  • 當文物考古遇上潮流盲盒——中國博物館文創新觀察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創產品。新華社記者袁月明攝新華社鄭州12月10日電(記者桂娟、李文哲)12月初,一位中國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並刨出兔首印章和青銅虎符,吸引大量網友轉發、留言諮詢購買事宜。網紅「考古盲盒」由河南博物院出品,名為「失傳的寶物」,設有「傳承」「史詩」「傳說」等級別。
  • 泛娛樂下的盲盒產業,有著怎麼的底層邏輯?
    現在的盲盒多以動漫形象為IP作為賣點,和明星效應一樣,通過塑造人設,為粉絲提供有價值的產品,盲盒作為新生代的IP明星,和真實明星不同的就是突破了時間的束縛,規避了真人明星由負面新聞帶來的反面影響。並且IP還將盲盒由單一產品推展到更多的領域當中,為消費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服務,最終實現盈利。另外,「盲盒」這一形式也推動了盲盒產業的發展。
  • 泛娛樂下的盲盒產業,有著怎樣的底層邏輯?
    而真正讓潮流玩具破圈的,則是2016年泡泡瑪特引入盲盒的概念,打造爆款IP Molly,甚至成為Z世代的社交工具。現如今,潮玩已逐步告別「稀缺」、「小眾」的標籤,逐漸成為常態化玩具消費品,深得Z世代年輕人的喜歡。隨著盲盒的不斷火爆,眾多盲盒品牌大量湧現,如何抓住年輕人的喜好,佔領潮玩市場,成為了各大潮玩品牌力爭的目標。
  • 被推上風口的盲盒經濟
    因為盲盒背後有讓顧客上癮的機制,能把顧客牢牢拴住,這種機制可以不限於菜品體驗層面,更多是對餐廳品牌的綜合體驗。瑞幸咖啡就曾推出過其代言人劉昊然形象的「遇見昊然」盲盒。去年8月份瑞幸咖啡APP「爆單崩潰」,就與這個盲盒的推出有關。瑞幸咖啡的方式並不是出售盲盒,而是一個「買鹿角杯隨機贈送盲盒」的活動。
  • 上架就斷貨,漲價幾十倍,為盲盒瘋狂的玩家究竟圖什麼?
    一對夫妻四個月花二十萬購置盲盒。小學生偷拿媽媽手機給店家轉帳三萬開盲盒。有人還特地給自己收藏的盲盒玩具定製了展示櫃,家裡裝飾得跟博物館一樣。即使不熟悉盲盒的你,或許也看到過這些令人咂舌的新聞。這是一種用不透明密封盒包裝銷售的系列玩具,通常是些卡通形象,購買時並不知道裡面裝著哪一款,只有打開後答案才揭曉。
  • 95後花30億,盲盒是一場驚天騙局嗎?盲盒成癮,小心入坑
    而除了收集欲情感滿足 盲盒的第三大價值就是社交 還記得小學時收集水滸卡的場景嗎這種以物換物的原始交易方式 要比金錢購買要更有人情味 因為在交換的過程中 你可能會收穫一段有趣的對話 收穫一個興趣相投的朋友 收穫一段陌生人的經歷 最終 你會收穫一個社交圈子
  • 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不就是盲盒嗎?等我關掉視頻一回味,誒,這不就是沒有IP的盲盒嗎?不過這種套路居多的玩法,註定是不會長久的,不像盲盒,只要祖國大地上還有青少年 韭菜 的存在,盲盒這門生意就一定不會消失。任何一種潮流的突然爆發,背後必有其推手,百度指數顯示,盲盒突然熱起來是在2018年的12月。與此同時,B站多了一條某品牌盲盒的開箱視頻。此後的一年裡,盲盒的搜索指數一路上漲。而在這之前,你在網上搜索盲盒,除了極個別博主的開箱視頻,其他都是教人怎麼自製盲盒、盲袋的。
  • 爆火的《盲盒星球》背後究竟是什麼?
    盲盒的社交屬性與小眾屬性正滿足了人們這樣的心理需求,使擁有者進入了一個小眾圈層,滿足多元化興趣需求,同時擁有特定小眾社群。可以說,盲盒已經成為年輕一代的社交貨幣,《盲盒星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吳文東認為,通過進一步去探究盲盒的起源與歷史,可以發現盲盒經濟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已有眾多應用。
  • 復盤2020·網紅 | 誰在「餵養」暴利盲盒?
    也就是這兩年的光景,趁著盲盒大熱,泡泡瑪特也賺得盆滿缽滿。2017-2019年間,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581億元、5.145億元和16.834億元,呈現了十幾倍的增長速度。利潤更是從2017年的160萬猛增到2019年的4.511億元。 有人稱,盲盒暴利超過賣房。
  • 「書店盲盒」易賣驚喜,難賣閱讀
    (5月6日 《中國青年報》)從「圖書外賣」到「書店盲盒」,實體書書店為了生存,紛紛推出了新的玩法。通過搭線「盲盒經濟」,將原本單調乏味的選書過程,升級為抽獎式的購書體驗,無疑是一類促進圖書銷售的好措施。事實上,也不乏媒體和讀者看好它的營銷模式。然而,「書店盲盒」雖能促進銷售,可難以促進閱讀,其後續發展的潛力需要進一步挖掘。
  • 泡泡瑪特的成功不止是盲盒
    不過,如果翻看這段時間網上湧現出來的各種文章,對這家公司的爭議關鍵詞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盲盒。盲盒究竟是不是在利用人性的弱點?有沒有打博彩的擦邊球?這種商業模式到底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當盲盒成為線上線下賣小玩意的標配時,泡泡瑪特究竟還有什麼優勢?
  • 瘋狂的盲盒再現「不確定消費」磁力
    盲盒,這個隨機裝有公仔玩具的神奇盒子,正在讓不少年輕人心甘情願地掏錢,成為盲盒玩家,有的甚至花費數萬元「入坑」,成為狂熱粉絲。一邊是玩家不停地抽抽抽,另一邊是盲盒生產商不斷推出新的公仔形象。業內人士分析稱,盲盒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是「不確定消費」的又一次走紅,是「不想長大」的消費者在為自己的童心和興趣買單。
  • 「盲盒」潮玩,你開過嗎?
    ,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這句經典的電影臺詞放在時下流行的「盲盒」消費上,再貼切不過。如今,在武漢的主流商圈裡經常能看到的這種「盲盒」自助售賣機器和專門門店出售的「盲盒」潮玩——只有打開盒子才知道所買到的是什麼款式。    打開才知道是啥    年輕人「開盒」正潮    「看著很可愛,不知道等會兒抽到個啥?」前天,兩名年輕女孩站在一大型購物中心的一臺「盲盒」自助售貨機旁,饒有興趣地討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