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如果放在去年,那是我一個無法理解的領域;
而今年,我的辦公桌、小鄭兒的辦公桌上已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盲盒玩具或者手辦
家裡的展示櫃裡,原來小鄭兒收集的球鞋全都搬走後也全都被我佔領了高地
充斥著各種潘神、畢奇、迪士尼、Hellokitty等等
盲盒是啥?
這可能要先追溯到潮流玩具,盲盒屬於潮流玩具的一種形式
而潮流玩具IP來源主要有兩大類:
一是設計師、藝術家的自主創作,如Molly、Labubu、Kaws等;
二是動漫、表情包的衍生,如阿狸、羅小黑、蠟筆小新等。
(呆萌呆萌...)
根據產品定位的差別,潮流玩具可分為高端玩家級潮玩和盲盒型潮玩兩大類。
玩家級潮玩通常由知名藝術家設計,有些甚至由藝術家親自製作。這類產品大多限量發行,某些特別款式需要玩家通過排隊、搖號等方式獲取購買資格。飢餓營銷方式使得玩家級潮玩的入門門檻較高,只有願意在潮玩上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人才能「入坑」,這也使得玩家級潮玩相對「小眾」。
盲盒型潮玩大多造型簡單可愛,易於被大眾接受。銷售方式多採用「盲盒銷售」,即在相同的盒子裡裝上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消費者在購買時只能憑運氣購買系列,而不能選擇具體樣式,運氣好的能抽到大熱款(人見人愛)或者自己喜歡的款式,運氣爆棚的能抽到隱藏款。
(這是我第一次抽到的隱藏><)
但有些人就是玩家級潮玩+盲盒型潮玩的選手…也許就是我自己???哈哈哈哈(怪不要臉的...)
當你看到一個人倒著拿手機或者在瘋狂地晃動手機時,不用質疑,是在線上抽盒機抽盒...
你以為微信只有泡泡瑪特的小程序能抽盒?
小程序裡還有各種在線抽盒機,例如美拆、潮玩族等等…
連天貓的旗艦店也有在線抽盒機哦…套路太深
你以為只有泡泡瑪特是盲盒的代表麼?
那可真是太天真了,雖然曾經的我也只這麼認為的
後來發現還有雜物社、19八3、潮玩族,簡直刷新了我的認知
為了免單機會也要拉下臉來分享截圖到朋友圈;
免單不行還有透視卡…邀請好朋友為自己點讚圍觀
畢竟還是能避雷省錢啊!
為了啥?還不都是為了娃嘛!
(咦?說我嗎?不是你...我家這位娃...)
你說娃?哦,我家裡有個真娃,但還要玩兒著這些「娃」…和朋友進了泡泡瑪特手舞足蹈,時而驚叫「我噻!快來這個這個!!!媽呀!!!快來...」
搖盒!聽聲音!重量!輕了重了的...有配重幣???然後伴隨著店員的「請不要捏盒」重複N遍以上,關鍵是,誰捏盒了???無數個白眼兒翻過,仿佛進了泡泡瑪特就跟進了鬥獸場似的,分秒必爭,生怕下一個大熱款或者隱藏被人端走了,2、3個人圍在一個盒子旁邊各種猜測...
老母親還真是線上線下相結合,雙手操作,火力全開;也得照顧下「娃」的感受…,除了吃喝拉撒以外,住和玩兒還有點兒講究
怕自己娃真的把「娃」們給吞了,還得給娃買「別墅」,一個個娃住進不同編號不同型號的別墅,供觀賞,這下娃只能站在沙發上對著柜子裡的娃們「嗯嗯哼哼」的,但夠不到...
(讓娃們都住進了別墅...灰都還沒來得及擦)
(自家娃感到委屈...摸不到娃娃們)
老母親還是蠻洋洋得意的,不過估計過不了多久,她會自己開櫃門兒了,就是又一股危機感來了…
(媽媽,你給我等著的!我遲早要打開他們!老母親內心瑟瑟發抖...)
天氣好的時候還得帶娃出來逛街遛彎兒擺拍,配上各種不錯的背景;
或者給他們配上情景劇模式,心情好拿來一起自拍;
資深級玩家有的還會給娃買保護袋,裝在袋子裡避免劃傷磕碰… 娃都蠻金貴的傷不起 磕花了內心也要哭哭了
(娃友圖片)
周末出去逛街的考慮因素又多了個有沒有Popmart泡泡瑪特、雜物社或者19八3這種潮玩店,退而求其次那就是如果有機器人商店也可以
(下午茶時光順手抽了一個~)
(王府中環裡的泡泡瑪特機器人商店)
開始抽盒的時候又開始相信了玄學
所謂新手的手氣會特別的好、小寶寶的手氣也不錯
娃一般手指哪個就抽哪個,拿定離手
(進了泡泡瑪特看得目不暇接...)
(小手兒抓著都不放)
刷朋友圈經常會看到有朋友拍照的背景如果是有隱藏的,一定會前去膜拜一下,吸吸歐氣
說著只有盲盒、娃友圈裡只能懂的專業術語和交易方式
例如抽到爆款就是歐氣十足,雷款絕對是非酋手氣…
閒魚裡有各種收購求娃的、改娃的或者出售的
微信裡也會有專門的娃友群,例如專門發搖盒連結的群,大家可以圍觀來猜掙幸運值,攢夠一定值後可以的透視卡,玩友們稱這一行為為「上車」,每日會在群裡問有「沒有車可以上?」
為什麼買盲盒?
我也在想為什麼我要買盲盒?
盲盒的單價並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間,但是收集齊一個系列一般七八百到一兩千左右。重點來了,每個盲盒系列都會有隱藏款和限量款。隱藏款就是買中的概率非常低,就算你一下子買一套盲盒,也未必會有一款隱藏款。
目前家裡預計100個,均價50塊錢來算的話,也一共有5000塊錢,再添一點兒錢都可以買包包兒了,而為什麼要花錢在別人眼中的這些「破塑料」上。。。
所以這是個什麼心態呢?
「一入盲盒深似海,
一盒接著一盒買」
盲盒,被很多人認為是超齡兒童的玩具
一是對內心保有一顆童心的成年人來說,是一種長不大的幻想,在盲盒娃娃裡的世界沉浸自我,保持一份最原始初衷的可愛之心;
(最愛的貓和老鼠手辦,soap studio出品)
二是現在人都想方設法的通過一些標籤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個性,而小小的盲盒潮玩,則能展示出自己特有的品味,凸顯自我的價值觀和審美力;
三是一些特殊的「收集癖」,例如最火的「Molly」款、SonnyAngel還有現在大火的氣球人Bobo&Coco,小狐狸Kennith等等,或者單純的因為花色收集…
(BTS北京玩具展上的一些限定)
最後可能就是「中毒太深」…因為你根本猜不到,每隻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盲盒,打開后里面到底是什麼,是「爆款」還是「雷款」。這種永遠想知道下一個是什麼、能不能『中獎』的心理,不知不覺就把人帶入了坑,讓人上癮。總是揪著你的內心,想著下一個會更好的心態。
(之前雙十一朋友買的泡泡瑪特「王炸」福袋)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獵奇心態和賭徒心態,因為如果抽到了爆款或者隱藏,可以比原價貴的價格賣,甚至翻倍,隱藏可以翻十倍賣出,有種發家致富的感覺?
冷靜下來,其實這當中卻忽略了背後的一個邏輯,泡泡瑪特的產品被分為不同的系列,一個系列裡有12個盲盒,每個59元,12個系列組成一套,總共有144個。這其中,只有一個特別的隱藏款。這意味著,買到這個隱藏款的概率是1/144。(以下這些...都是我那不咋火的劍走偏鋒隱藏款)
想100%不落下隱藏款的玩家,甚至會「端箱」——一次性花費8496元,把一套144個全買下來。
(唯一的一次端盒經歷)
所以理性分析一下,盲盒能給我們帶來生活中的驚喜,但上癮後,它就成了「潘多拉的盒子」。
所以理智玩娃…對於惡意「炒娃」的現象要杜絕!!!
最後想說的是,
「你可以不理解、不喜歡,但你至少要包容」
前面也提到的,盲盒潮玩的IP有2種,但同樣現在越來越多的廠家會選擇跟電影IP、漫畫等合作,生產一批盲盒,形象十分的可愛,適合擺拍~
這就是《動物特工局》的盲盒~
看看這些小動物們多麼的可愛~,電影《動物特工局》還在持續熱映中哦!
動物們的五福,偷偷告訴你...說不準能掃出你心中的敬業福!
一起衝鴨!
攜全家拖家帶口兒給大家拜個早年啦~祝大家來年一發抽隱藏!
文字/照片:雲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及網友
90後,新手麻麻
愛吃愛玩;愛旅行愛折騰
1歲的女寶寶&一隻3歲半的美短弟弟
多謝你的關注哇
文章數據參考:
「盲盒」——超齡兒童的玩具 | 新沃投研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nd/jjzl/2019-12-30/doc-iihnzhfz9176249.shtml
盲盒是啥?為何半年營收1.6億?盲盒裡隱藏款售價竟然高達3000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4909504335318982&wfr=spider&for=pc
有人每天都在買盲盒 「中毒」的年輕人樂在其中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696476501845897&wfr=spider&for=pc
《盲盒商業模式輿情大數據監測報告》
《BlueMC:盲盒營銷洞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