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電信詐騙、網絡詐騙的花樣屢屢被翻新,從以健康騙老年人,到大學生貧困救濟,再到校園貸騙大學生,如今又翻出了新花樣,以某些平臺的客服名義,行電信詐騙之實。這不,遼寧大學道義校區的在校女大學生小美(化名)剛下課就接到樣一個電話,有人以餓了麼客服名義,在兩個個小時裡,讓她分兩次向一個叫「宋希霞」的個人帳戶裡轉帳1300元和2000元。
遼寧大學女大學生小美被騙,就在於她常常通過餓了麼平臺點外賣,從而讓騙子鑽了空子。據小美對媒體稱,接通電話後,「對方不但說出了我在『餓了麼』上註冊的真實姓名和電話號碼,還能準確說出我近期通過『餓了麼』訂單的訂餐內容」。如此這般,便讓小美對對方信以為真並放鬆了警惕。接下來,就按照對方的要求,在手機上不斷操作餓了麼APP、微信錢包、支付寶、銀行卡帳戶等,並逐個查出這些帳戶上有多少錢,然後統一轉到一個叫「宋希霞」的銀行卡上。
其實,騙女大學生小美的騙子的套路依舊是騙子常常使用的老套路。騙子稱小美在『餓了麼』上的信息被人註冊成為商戶,需要每月交500元,一次性交1年,共計6000元。如此多的錢數,肯定會讓一個在校大學生擔憂。於是,騙子就稱,「如果不是小美本人操作,可以先交錢,再向『餓了麼』進行投訴,錢還會返還回來」。同時再加以嚇唬,如果不交錢,個人徵信會受到影響,到時候被冒用的自己的支付寶、微信、今後向銀行貸款等都會受到影響。連哄帶嚇,肯定會有不明真相的人上當受騙。女大學生小美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把自己僅有的1300元生活費轉給了對方,還按照對方的要求,在手機上通過按照他們的指令操作,在某平臺貸出2000元轉給了他們。
當女大學生小美後來感覺自己上當受騙報警後,警方第一時間凍結騙子給出的「宋希霞」的銀行卡後,發現女大學生小美被騙的3300元錢已經被騙子轉走了。
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更多進入人們日常生活,不論是外出乘車,還是購物,不少人逐步形成了通過網際網路解決問題,甚至對網際網路產生了依賴,凡事必經網絡,凡事必用網絡,這樣在自己得到便利的同時,也給騙子行騙埋下了隱患。青鋒在這提及女大學生小美被假餓了麼客服騙走3000多元的案例,就是想對網際網路依賴症的人們發出警示,千萬別什麼都交給網絡,千萬別什麼都相信網絡,而是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不給騙子任何空子可鑽,這樣才能避免或減少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