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託 乘勢而上║大同巾幗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渾源篇

2020-12-13 澎湃新聞

原創 大同市婦聯 大同婦女

前言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大同市各級婦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省委、市委的統一部署,聚焦重點目標,堅持統籌推進,凝聚起巾幗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半邊天」力量,書寫大同巾幗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篇章。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分享渾源縣巾幗助力脫貧攻堅的故事。

婦聯篇

渾源縣婦聯:助力脫貧攻堅 推動巾幗脫貧

近年來,渾源婦聯堅持以「三晉巾幗脫貧行動」、「創新創業巾幗行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為抓手,團結引領廣大婦女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支持婦女創業創新,扶持婦女脫貧項目,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取得豐碩成果。

基本情況

渾源縣總人口為34萬,婦女人數為17.03萬,建檔立卡貧困婦女25921人,其中16歲以下的2728人、16-30歲的5120人、31-40歲的1559人、41-50歲的3366人、51-60歲的4908人、61-70歲的4742人、70歲以上的3498人,貧困婦女中有健康勞動力10471人,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婦女達一萬多人。面對貧困婦女基數大、婦女脫貧攻堅任務重的局面,渾源縣婦聯牢牢把責任扛在肩上,大力實施「巾幗脫貧行動」,多措並舉齊發力,打出脫貧組合拳,力求小康路上不落一個姐妹。

上圖為:縣婦聯聯合縣醫院開展「關愛母親健康月」義診活動,同時為現場群眾發放有關法律維權宣傳材料。

主要做法

強化思想引領,激發貧困婦女的內生動力。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注重提高貧困婦女的自身發展能力,開展「創新創業巾幗行 脫貧攻堅展風採」主題巡講活動,宣傳黨和政府脫貧攻堅的各項惠民政策和措施,引導貧困婦女擺脫「等、靠、要」思想,樹立依靠辛勤勞動創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決心。選樹以韓美林等為代表的貧困婦女脫貧致富典型,以溫淑秀等為代表的幫扶貧困婦女實現脫貧致富的典型,以渾源縣北芪菇廠創建人左崇香等為代表的婦女創新創業先進典型,在「北嶽婦女」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婦聯工作平臺上宣傳,以激勵更多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帶頭人成為婦女脫貧致富的帶動人,以榜樣的力量凝聚婦女、帶動婦女脫貧致富。

上圖為:縣婦聯聯合縣人社局開展女性專場招聘會暨「推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宣傳活動。活動現場,為過往群眾發放了環保袋、婦女兒童權益保護、農民工指南、婦女就業信息、「推動移風易俗 弘揚時代新風倡議書」等宣傳資料2000餘份、宣傳手冊1200份。

堅持問題導向,提高貧困婦女致富能力。針對廣大貧困婦女脫貧缺能力、缺技術的問題,渾源婦聯堅持問題導向,多方溝通協調,以「馨逸藝校」、「北嶽職高」、「婦女之家」等培訓基地為依託,組織開展種養殖、手工製品、烹飪廚藝、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等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貧困婦女1200餘人。許多貧困婦女利用她們所掌握的致富技能,踴躍創業就業,這樣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她們的精神面貌在創業就業過程中也發生了根本變化。

上圖為:縣婦聯舉辦農村創業婦女電商技能培訓班

助推產業扶貧,推動貧困婦女持續穩定脫貧。發揮「聯」字優勢,引導廣大婦女積極參與扶貧產業之中,立足縣區特色,發展婦女手工產業。全縣以婦女為主體創建並正常經營的傳統婦女脫貧項目有以大瑞食品、麗珠黃芪等為代表的生產加工業企業7家;以小媳婦涼粉店、大喜涼粉店等為代表的飲食服務業11家;以泊妮雅專業減肥祛斑祛痘、儷嫣頭道湯特色頭療養生館、玉蘭美容美髮等為代表的美容美髮業9家,這些「婦」字號企業吸納了大量城鎮貧困婦女就業。

上圖為:渾源縣婦女聯合會聯合縣教科局、市留守兒童救助協會共同舉辦的「暖心守護——為貧困、留守兒童捐贈冬日愛心包」公益主題活動走進渾源縣荊莊學校,為學校的71名貧困留守兒童送去了羽絨服、帽子、圍巾、手套,總價值近4萬元。同時,為了鼓勵孩子們更好地學習,還特意為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贈送了安全書包。

巾幗產業脫貧項目主要有:

王莊堡鎮東莊村「東莊傳統編織布藝手工作坊」。該作坊以手工鞋墊和「十二生肖」布藝娃娃為主打產品,採取「作坊經濟」與「炕頭經濟」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村內搭建扶貧車間,將生產作坊搬到了農戶炕頭,帶動全村婦女就近就業,還不耽誤村民的農活,從建廠到現在已經實現銷售收入15000餘元,14家貧困戶(18位婦女)實現了增收。

東坊城鄉水磨疃村串珠絹花縫紉都會。該會組織50多名貧困婦女,學習編織縫紉等技術,利用自家場地從事串珠等藝術品加工業,產品通過網上、廟會擺攤等方式零售。

渾源縣北芪菇廠。該廠是由左崇香創建。2019年該企業銷售業績達到150萬元,帶動附近鄉村婦女參加北芪菇種植,使30多名貧困婦女走上脫貧致富道路。

下韓鄉麻莊村大唐華美服裝加工廠。工廠屬鄉辦企業,2019年5月開工,11月完工並試運營。作為全鄉產業扶貧的樣本,可以吸納周邊村100多婦女就業,帶動麻莊等5個非貧困村179戶貧困戶增加收入。

王莊堡鎮東莊花肥廠。經過科學配方精細加工,形成獨特的「東莊純天然花肥」。佔地面積200平方米,吸收了東莊村10戶貧困戶(4位婦女)加入。

渾源縣東坊城鄉華宸食品有限公司。渾源縣東坊城鄉華宸食品有限公司2019年產值400萬元,年消化澱粉原料300噸,用工15人,其中女工10人,貧困戶2戶。

渾源縣不倒稜製衣廠。渾源縣不倒稜製衣廠成立於2015年。先後投資設備200多萬元,陸續解決貧困婦女就業120多人,每人月均收入在兩千以上。

上圖為:推進健康扶貧 遠離「兩癌」疾病。縣婦聯舉辦農村婦女「兩癌」防治知識培訓班(在全縣和各鄉鎮)

乘勢而上

上圖為:縣婦聯赴裴村鄉下疃村開展「大調研大走訪大慰問」活動,為20戶貧困戶每戶發放了一臺電視機,並為貧困戶送去了大米。

「巾幗脫貧行動」開展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部分貧困婦女主動脫貧意識差、內生動力不足,部分扶貧產業項目因各種因素髮展緩慢等諸多問題。渾源縣婦聯堅持問題導向,因勢施策,因地制宜,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巾幗脫貧行動」。一是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婦女的素質教育和扶貧培訓力度,針對貧困婦女的不同情況,通過經常入戶走訪,電話、微信聯繫等形式,和貧困婦女交心談心,引導婦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幫助她們樹立脫貧信心,增強她們的致富能力。二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推動貧困婦女勞務輸出;依託網際網路廣開農產品銷路,幫助農村貧困婦女增收;動員「婦」字號規模企業吸納更多的貧困婦女就業;支持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婦女尤其是貧困婦女艱苦創業;鼓勵在家務農的婦女大力發展種植業,調整種植結構,種植高附加值的糧食、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三是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幫助巾幗扶貧項目擺脫資金困境,進一步加大生產能力,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使貧困婦女穩定就業。四是做好巾幗扶貧產業的總體規劃,努力讓產業更具有特色化、優質化、精細化,保障產業符合縣的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可持續發展,以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婦女就業。

圖為:縣婦聯赴張莊小學附屬幼兒園開展慰問送愛心活動。親切慰問了在園幼兒,親手將禮物和玩具交給被資助的孩子們,並希望小朋友們要愛好學習、懂得感恩,牢記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關愛,快樂健康的成長。

企業篇

渾源大瑞涼粉

山西大瑞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本縣從事農副產品深加工的高科技新興企業,成立於2006年11月,註冊資金430.7萬元,主導產品是方便渾源涼粉、蓮花豆、油辣椒。公司為當地提供了100多個婦女就業崗位,拉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500戶農民種植土豆和小雜糧1200畝,農民直接受益每戶4000餘元,社會效益顯著。

2007年公司獲得「方便涼粉及其製作方法」國家級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7 1005 7633.6)。2009年「恆宗」牌渾源涼粉獲得了山西省農博會「高科技產品獎」;201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把渾源涼粉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恆宗」牌渾源涼粉被山西省烹飪協會、商務廳等十二家單位評選為「山西十佳傳統小吃」。「恆宗」牌渾源涼粉連續九年被評為「山西省著名商標」。公司生產的蓮花豆、油辣椒被認定為國家級綠色食品。

2012年起,「恆宗」牌渾源涼粉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隨山西品牌中華行走遍了全國省會城市,宣傳了山西,宣傳了非遺。2016年起,公司參加了法國、伊朗、土耳其、德國、阿聯等國際食品博覽會。非遺產品渾源涼粉走出了國門,讓全世界的消費者認識山西,了解山西飲食文化。2017年6月30日,省委在向中央對外聯絡部宣傳山西改革開放成果展示中,渾源涼粉作為山西飲食文化代表在中央對外聯絡部向中央、外國駐華機構、中外記者面前展示了山西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1400餘人品鑑了渾源涼粉,對渾源涼粉讚不絕口。2017年9月中國網絡媒體山西行活動來到公司採訪報導非物質文化遺產渾源涼粉,85家網絡媒體對渾源涼粉的製作技藝過程進行了拍攝報導。

山西裕隆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山西裕隆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恆山黃芪健康養生食藥用菌為主導產品,以研發新特產品、菌袋生產、規模化栽培及產品的粗、深、精系列化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生產、加工和銷售企業。公司成立於2012年10月,註冊資金3000萬元,總佔地面積245畝,主要用於北芪耳、北芪菇、北蟲草、北芪系列食藥用菌的標準化栽培,直接帶動200多名貧困婦女就業。

山西裕隆祥產業園被國家農業部列為第63號標準園,是山西省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科普農村示範基地,被省科學技術廳評審為「民營科技企業」,2018年在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中榮獲二等獎,是山西省513工程重點項目、山西省百企千村重點扶貧企業,被山西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經濟研究所確定為食用菌基地建設合作企業;2018年被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優秀社會幫扶團體」,是大同市百園立農重點項目。

在全力以赴推動產業扶貧,努力讓企業在幫農致富做出擔當的基礎上,山西裕隆祥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始終主動聚焦貧困弱勢群體,在濟貧助弱方面體現社會擔當,為光彩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做出努力和奉獻,近年來共計捐款捐物達一百餘萬元。

產業扶貧模式

一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加農民技術性收入。積極配合人社、扶貧等部門,連續多年成功舉辦貧困戶職業技能培訓班,圓滿完成千村萬人培訓任務,先後幫助數百戶「零就業」家庭和農村貧困戶找到了工作,實現了再就業。

二是土地流轉,增加農民財政性收入。積極對接周邊貧困村貧困戶,主動流轉他們的農田薄地,用於興建日光溫室大棚,發展菌袋種植,既提升了土地利用價值,又增強了農戶自身脫貧能力。

三是吸納務工人員,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目前公司每年平均用工均在200-300人左右,且呈逐年增長態勢,其中,80%的崗位提供給周邊村鎮的貧困婦女,間接帶動百餘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四是發展庭院種植,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堅持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由企業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質量,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搞活庭院經濟,引導每村成立專業合作社,連結銀行與農戶,形成企業+銀行+基地+農戶的開放經營模式。

主要產品

北芪菇--北芪菇,產於北嶽恆山腹地,其原料及菌種甄選於恆山林場天然氧吧,以樺木、柞木等生態闊葉木屑和恆山黃芪為主,經科學配方和特殊工藝培育而成,是全國首款被中藥材滋養的新型富硒菌類品種。北芪菇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維生素、高倍量硒化物多糖及礦物質,是其他菇類所不能比擬的,長期食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力。

北芪耳--北芪耳,產於北嶽恆山腹地,其原料及菌種甄選於恆山林場天然氧吧,以樺木、柞木等生態闊葉木屑和恆山黃芪為主,經科學配方和特殊工藝培育,是全國首款被中藥材滋養的新型富硒木耳品種。北芪耳中含有大量特殊功能的高倍「硒化物多糖」,該種硒化物多糖可以吸附血管中的雜質從而起到淨化血管的作用,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其含鐵量極高,被稱為「天然補血蔬菜」。

北芪菇脆片--原材料甄選於恆山林場天然氧吧,經科學配方和特殊工藝培育的北芪菇,通過低溫真空油炸冷卻技術,保留原北芪菇的營養價值,其富含膳食纖維、鐵、鈣及多種微量元素,投放市場後深受顧客喜愛。2018年10月17日,在CCTV-6舉辦的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活動中,成龍和眾多明星現場品嘗後直呼:「好吃,好吃」。

恆山黃芪--又稱正北芪,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於北嶽恆山山脈,其所在地渾源縣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中國黃芪之鄉。《渾源縣誌》記載,早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當地即有採黃芪入藥的歷史。宋代以後的醫家始終把恆山黃芪視為正宗和上品,故有正北芪之稱。在清代,更是以名貴特產進貢於朝廷。黃芪以「黃耆」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把黃芪列為「本經上品」,稱之為「補藥之長」 。

恆山黃芪的全營養型是任何動植物食品所不能比擬的,它的高蛋白、低脂肪、維生素(硫胺素、核黃素、煙酸)和礦質元素(硫、鐵、鉀、硒)等都是人體良好的營養源。

駝峰鄉恆山美妞手工藝品有限公司

基本情況

2016年渾源縣駝峰鄉婦聯組織貧困婦女利用閒暇時間學習串珠製作,通過網上授課及實地考察學習,共有19名婦女掌握了串珠編織原理和技術。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以及不斷的技術改進,100多件精緻的串珠手工藝品終於製作完成,並很快的有了幾個比較大的訂單,辛勤的勞動得到了回報。2017年在縣、鄉兩級政府和國網大同電力公司、大同市文物局的大力幫助支持下,村集體企業「渾源縣恆山美妞手工藝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本著「服務貧困家庭,助力脫貧攻堅」的宗旨,幫助貧困家庭的留守婦女就近就地務工就業增加收入,助推精準脫貧致富。

運營情況

渾源縣恆山美妞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生產串珠的主要材料包括亞克力、水晶、天然礦石、玻璃、植物果核等,可以手工編制的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掛件、擺件、器皿等三十餘種)、工藝品(玩具、飾品、生肖等四十餘種)、文創紀念品(具有大同特色元素的文創旅遊紀念品,如雲岡大佛,恆山懸空寺、大同城牆等)。2017年8月,公司代表渾源縣參加在省城太原舉辦的第三屆山西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其作品在大同區展臺展出,並現場進行工藝品製作演示,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好評。在第四屆「三晉巧姐」手工藝品展評展銷活動中,參展作品獲得優秀獎,大同日報、大同晚報等多家媒體爭相報導。在2019年7月成龍國際電影周渾源站活動當天,公司派出的技師在縣州衙民俗手工藝品展臺進行現場製作展示,獲得了眾多好評。

手工藝是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方式之一,在當代生活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手工藝面臨機遇的同時同樣面臨挑戰和困難。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串珠市場相對固定,受眾少銷路窄經濟規模小,還需進一步擴大宣傳拓展市場。

人物篇

人物一:渾源縣駝峰鄉梨園村婦聯主席溫淑秀

以產業助推「巾幗脫貧行動」

溫淑秀,女,1970年11月生,渾源縣駝峰鄉梨園村婦聯主席。她是一名軍嫂,1997年愛人轉業後,作為隨軍家屬的她也離開部隊回鄉務農。務農過程中溫淑秀逐漸意識到,傳統種植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想要致富必須調整思路,於是她開始試種各種蔬菜、瓜果、雜糧。通過堅持不懈的試驗,她終於找到適宜本村種植的品種。幾年後,不但自己收入增加了,也帶動全村村民實現了收入翻番。

2003年溫淑秀當選為村婦聯主任。成為婦聯幹部的她幹勁更足,一心為婦女尋找更廣的致富路。經多方考察,她決定發展養殖業,動員村裡的婦女養豬、牛、羊,幫大家墊付資金買飼料。在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有的養殖戶反映部分飼料經銷商的飼料質量不夠好,有的婦女經常為沒錢買飼料犯愁。溫淑秀決心解決飼料問題,她多次去北京、天津等地,走訪考察各大飼料公司,諮詢河北、天津搞養殖的朋友。她得知天津愛都飼料公司不但品質佳,而且特別講誠信,2004年1月她果斷與該公司籤訂了銷售合同,在縣城租了商鋪,創辦了飼料銷售部。幾年下來,溫淑秀以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質優價低的飼料品牌,優質高效的售後服務贏得了大量客戶,她經營的天津愛都飼料渾源銷售部也逐漸成為全縣飼料經銷的龍頭企業。

梨園村的婦女在溫淑秀的幫扶帶動下走上了致富路。她想:自己村裡的婦女都富起來了,應該讓周邊更多的婦女也富起來。於是,她和業務員騎摩託走鄉竄戶,動員本鄉及縣城周邊的婦女們發展養殖業。起初動員工作進展緩慢,遭了不少白眼冷嘲熱諷甚至辱罵。面對如此局面她都一笑而過,堅持耐心講解。精誠所致,金石為開,許多婦女同志被溫淑秀的真誠感動,她們聽從了溫淑秀的建議,搞起了養殖業,用上了溫淑秀的飼料,而且和溫淑秀成了好朋友、好姐妹。

2019年生豬價格上漲,溫淑秀動員廣大貧困戶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母豬、肉豬養殖。當時母豬、仔豬存量少價格高,很難買到。她利用自己多年發展起來的客戶資源,千方百計地幫助貧困戶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到母豬、仔豬。有些貧困婦女沒錢買飼料,溫淑秀就將質優價低的飼料送給她們,等生豬出欄後再向她們收取飼料款,就這樣生豬養殖成為貧困婦女的一大收入來源。

永安鎮東辛莊村婦女韓美林,十年前丈夫因患帕金森病不能自理一直至今。韓美林不但要照顧丈夫、兒子的生活起居,而且還養了100多頭育肥豬。磨麵、收購玉米,給豬舍打掃衛生等這些男人都頭痛的活兒,都得她自己幹。為給丈夫看病,韓美林還欠了不少外債,家庭經濟十分困難,時常沒錢買飼料。溫淑秀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找到韓美林,當場承諾韓美林家所用飼料全部低價賒欠,購買豬仔所用款項也幫著墊付,肉豬出售後結帳。就這樣在溫淑秀的無私幫助下,韓美林家逐步走出了困境。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發後,許多養殖戶的豬牛羊賣不出去,需要的飼料買不回來,都很著急。溫淑秀比他們更急,她利用自己的人脈,多方幫養殖戶聯繫客戶解決銷售難題,同時自己組織車隊,親自去天津的飼料加工企業運輸飼料,就這樣解決了養殖戶的燃眉之急,這些養殖戶都很感激她。

面對未來,溫淑秀堅信,只要努力堅持,道路會越走越寬廣……

人物二:恆山北芪菇專業合作社社長左崇香

汗水耕耘結碩果

許多來大同渾源遊玩的遊客,走的時候都會買些北芪菇帶回去。如今,北芪菇已然成為渾源特產的代名詞之一,深受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這一成果離不開一個人,她就是渾源縣恆山北芪菇專業合作社社長左崇香。

左崇香今年54歲,高中畢業後自主創業,種植北芪菇已經整整三十年。這些年裡,她勤勞吃苦,風裡來雨裡去,披星戴月,終年無節假,不問女紅妝,大膽創新勇於探索,不懈致力於北芪菇的種植和研發。辛苦沒有白費,她帶頭創辦的專業合作社2012年被大同市農委命名為市級示範合作社,2017年又被大同市政府評選為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生產的恆王府牌北芪菇被省政府認定為無公害產品,2012年她當選為大同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被渾源縣委組織部評選為鄉土優秀人才,她的事跡央視《遠方的家》欄目、山西省科教頻道以及山西日報等媒體都作過專題報導。

究竟是怎樣的動力驅使左崇香成就了北芪菇,她又與北芪菇有著怎樣的情緣?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走近左崇香的恆山北芪菇專業合作社——北芪菇生產基地。

發現商機 埋頭研發

走進左崇香的蘑菇生產基地,繁忙的景象令記者眼前一亮,這裡的工作人員正在粉碎黃芪下腳料,將這些培育北芪菇的特殊「土壤」分裝入袋,大家一絲不苟認真操作。看到記者的到來,左崇香帶著記者參觀了她這個佔地十幾畝的蘑菇生產基地。左崇香介紹說,北芪菇的生長環境很特殊,它依據了渾源縣74平方公裡富硒地區的地理資源優勢,再加上運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經過20多年的苦心試驗和研究,第三代富硒菌北芪菇正式生產銷售,其不僅能夠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還對皮膚病的治療有奇效,深受消費者歡迎。現在她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獲得了「質量安全信得過產品」和「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兩個國家級認證。

談及當初是如何走上種植北芪菇這條路時,左崇香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國家星火項目開始研發推廣功能型菌類——黃芪菇。後來由於多種原因,市場一度出現了混亂並且導致崩潰。左崇香深知這個產品的功效,她咬定青山不放鬆,克服重重困難,繼續堅持這種蘑菇的研發工作。她在自己家裡十分簡陋的生產設備和條件下,從生產工藝到配方反覆進行實驗,努力摸索出自己一套獨特的生產工藝和配方,千方百計提高產品質量,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產品——富硒菌恆王府北芪菇。為了打開市場,她不計成本,免費送客戶試用產品,耐心講解產品使用方法和具體功效。付出最終得到回報,她就是憑著這股子韌勁和堅定的信念,終於使產品走向全國市場,恆王府北芪菇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青睞。

網絡營銷 拓寬市場

進入21世紀,左崇香將北芪菇的發展完全實行了市場化運作,但是由於市場把握失誤,產品出現了滯銷情況。此時正是網絡迅速發展的階段,在家人的支持和幫助下,左崇香也開始把目光轉向了網絡。2007年,左崇香緊跟時代潮流,轉變觀念,開闢了產品網絡銷售的新渠道,使得北芪菇的影響範圍擴大到了其他省市,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市場營銷網絡。

2008年對左崇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左崇香組建了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市場營銷隊伍、生產科研隊伍以及質量體系保證隊伍,同時還與多個省內外科技實業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引進先進技術和科研成果,保證產品的不斷更新和有序流通。在生產工藝上取得了以黃芪邊角料為基本原料的無接種箱接種操作、菌牆複式立袋出菇等重大技術突破,並將硒含量由第一代北芪菇的0.23PPM提高到現在第三代的0.54PPM,產品經過了省級科研機構的鑑定。同時該產品獲得了5項國家專利,並註冊了恆王府、北芪菇、左崇香三個商標。

如今,北芪菇的生產也由當年的小打小鬧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化生產,其年產量由當年的數百數千斤發展到了現在的幾十萬斤。左崇香表示,北芪菇的生產規模是根據市場的需求而做出調節,為了保證質量,她嚴格把握生產流程和節奏,每年北芪菇產品也在推陳出新,科技含量逐年增加,形成了現在的覆蓋全國的良好口碑市場,北芪菇的市場也早已走向全國,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北芪菇讓我富裕了,也能讓大傢伙都富起來。」左崇香並不滿足現狀,她希望更多的老鄉能享受到北芪菇帶來的好處,那就是創辦合作社,共同富裕。她告訴記者,目前,她已經與30多家農戶籤訂了協議。她負責提供技術、菌袋,農戶負責種植出菇,然後自己回收農戶產品組織統一銷售。「這樣大家在農閒的時候,也有一筆額外的收入。」左崇香笑著說。

藥食同源 終獲奇效

真正讓左崇香動心的是北芪菇的藥用效果。「北芪菇」是根據傳統中醫藥「藥食同源」的理論,藉助渾源縣富硒地區這一特殊的地理優勢,採用中藥材北黃芪的加工下腳料作配料,再添加相關營養成分科學配方和特殊工藝培育出的一種營養豐富、藥用價值較高的新型功能食用菌。

2009年,「恆王府」北芪菇已被國家高科技質量監督促進委員會評為「質量安全信得過產品」,取得了農業部「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在中國(山西)農博會上獲得了《暢銷產品獎》,並且申請了生產工藝配方、食療牛皮癬、啤酒瓶製作母種技術以及產品包裝外觀設計等多項專利。2016年,合作社產值比2007年增加了34倍。在說到將來是否還會堅持自己的追求時,左崇香說:「北芪菇具有極佳的食療效果,這是一個好產品,我會努力讓更多的人知道。在堅持自己信念和追求的同時,還幫助別人解除了痛苦,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

人物三:渾源縣東坊城鄉東坊城村黨支部書記李淑英

群眾利益無小事

李淑英,漢族,1973年4月出生,大專學歷,200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5年任渾源縣東坊城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兼任了村委會主任。三年來,李淑英帶領村民緊緊圍繞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三大中心任務,立足本村實際,推進全村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改善民生,解決村民基本訴求

東坊城村地處城郊,全村飲水管道建於上世紀80年代,由於管道破損、漏水嚴重和供水體制不暢,每逢夏季全村出現飲水困難,李淑英上任之初,先從解決解決村民飲水困難問題著手,爭取投資改造破損管道4500米、擴大供水管網1000米,並理順供水體制,徹底解決村民飲水困難問題。

實施村莊環境整治,提升村民人居環境

李淑英帶領全體村民以拆危治亂為重點,從改善村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著手,大力實施環境提升工程,拆除破舊院落2205平米、殘垣斷壁2200平米、平整院落7900平米;柏油硬化街道7200平米、水泥硬化街巷5712平米;鋪設麵包磚2900平米;建工藝牆4800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00盞;修排水渠600米;新建街心公園1座1000平米,內有假山、音樂噴泉、長廊;綠化421株、栽植各類花草苗木30000餘株;實施煤改電項目,全村400戶村民結束了燒煤取暖歷史,既節約了成本又改善了空氣品質;建立垃圾日常保潔機制,實現垃圾不落地、汙水不亂流,村莊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有序,全村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

堅定信心抓扶貧,開拓進取勇攻堅

東坊城村共有1173戶27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5戶394人,如何實現全村整體脫貧,李淑英著力從幾方面入手:

一是解決村民住房安全問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17戶;新建一個可搬遷799人的集中安置點,其中東坊城有138戶建檔立卡戶進行了搬遷,全村村民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二是產業發展上充分發揮城郊優勢,發展陳醋加工、銷售,年產量5萬噸,提供就業崗位10個,帶動5戶貧困戶脫貧;引導村民種植蔬菜大棚,村內發展30個大棚通過種植綠色蔬菜,提供20個就業崗位,帶動10戶貧困戶脫貧;對接恆山北芪菇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戶參與合作社經營,年產鮮菇7.5萬斤,提供10個就業崗位,帶動5戶貧困戶脫貧;建成佔地面積2千平米的養殖場,存欄2000頭,年出欄1700頭左右,提供7個就業崗位,帶動2戶貧困戶脫貧;新建標準化扶貧車間800平米,吸引投資,壯大村集體經濟,收益用於貧困戶二次分配;吸納貧困人口特別是易地搬遷後剩餘勞動力就近務工,通過務工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成效。

三是就業扶貧,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外出務工107人;村內設置公益崗位就業32人;就近務工25人,通過務工增加貧困戶工資性收入,促進穩定脫貧。

四是金融扶貧,為有發展意願的15戶貧困戶積極申請小額貸款75萬元,解決農戶在生產發展上的資金困難問題。

五是社會保障兜底,對於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積極對接相關部門納入低保、五保,通過社保兜底保障貧困戶有穩定收入,同時加大對特殊群體關愛力度,動員社會力量捐款捐物,弘揚中華民族孝善傳統美德,鼓勵子女孝善老人,實現老有所養。2019年底201戶388人實現脫貧,4戶6人通過紮實的幫扶和貧困戶自身努力發展力爭2020年實現脫貧。

群眾利益無小事,她經常深入農戶家中了解情況,傾聽群眾呼聲,掌握群眾思想,熟知群眾生活。哪家生活有困難,她都及時出手相助,除了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外,他經常拿自己的工資買米麵上門看望孤寡老人、貧困戶、殘疾人等,前後約5000多元。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只要群眾需要,她都跑前跑後,熱心幫助解決。真情換得人心齊,在她的帶領下,東坊城村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環境,更多的是健康向上的人心和富裕的好日子。

END

渾源縣婦聯供稿

市婦聯宣傳部整理

原標題:《牢記囑託 乘勢而上║大同巾幗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渾源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