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年底,浙江24小時·杭州吃貨公開徵集「菜場大俠」嗎?(詳情戳這裡,或見《錢江晚報》2017年12月29日18版)我們借浙江24小時大屏進入杭州30多個農貿市場之機,尋找藏在各個菜場中特色人物,做菜味道特別好的師傅,讓附近阿姨特別認同菜品質的攤主,有一技之長的小哥……你找到身邊有故事的「大俠」了嗎?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哥來自駱家莊農貿市場,他家的火腿板鴨,一斤賣35元,一年能賣5000多隻。
劉燎恩,47歲,江西吉安人
早上10:05,杭州城西的駱家莊農貿市場裡人來人往,「劉記滷味店」的攤主劉燎恩賣出了今天第8隻火腿板鴨。
這個不大的滷味店,開在市場最角落的位置,面積大約有30來個平方,不過卻是整個農貿市場裡生意最好的攤位之一。
家住旁邊小區的吳大爺是劉記滷味6年的老客,基本上3天裡有2天要來攤子上買熟食,板鴨、白切羊肉、牛蹄筋、鹽水鴨換著買,「每天飯桌上至少有一樣他們家的滷味,我小孫子也愛吃。」
劉燎恩,今年47歲。在外人眼裡,他算得上是這個菜場的明星人物,「早些年就買了房買了車。」
「快別這麼說,在農貿市場謀生,賺的就是一份辛苦錢」,劉燎恩是江西人,算起來,他來杭州已經有十五六年了,「我也搞不清是哪年來的駱家莊,很多年了,大約是02年吧。」
十幾年來,劉燎恩已經養成了一套獨特的「菜場作息」,早上4:00起床開始忙乎,滷鴨子、滷大腸、做燒雞……2個煤氣爐8口大鋼桶輪著上火滷煮,忙起來中午頭還要再補貨。6:00開檔,隔兩天下午去一趟勾莊進貨,晚上7:00收檔回家。一年365天,除了過年7天回趟老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其他時間幾乎都和「菜場小攤」綁在了一起。
35元一斤的火腿板鴨,是劉記滷味店的招牌。生意好的日子,一天能賣出百來只。
「這麼多年了,來我這裡買滷味的都是街坊鄰居,很多都是回頭客,我基本都能叫出名字的,即使我叫不出名字,他們也能叫出我的名字。」說到鴨子,他的臉上立馬開始神採飛揚起來,「我很多客人以前住城西的,後來搬家到別的地方去,朝暉啊、老餘杭啊,還是會回頭來找我買鴨子。」
雖然說是火腿板鴨,但其實,劉記火腿板鴨在製作過程中,並沒有用到火腿,「只是味道和色澤像火腿被叫成火腿板鴨。」
「這滷鴨子的技術,我其實是跟一位姓胡的建德老師傅學的。我以前攤位上賣的鴨子是胡師傅做的,我就幫忙代銷一下。後來他年紀大了不做了,我就不賣鴨子了,誰知道斷檔第一天就有老客來問,你家鴨子呢,怎麼不賣了?」看到商機的劉燎恩,直接奔去了胡師傅的老家,花了3萬塊錢的學費學了這一手「火腿板鴨」的技術回來,「說起來,師傅看我學得快,後來還退了我2000塊錢。」
「做板鴨,我是認真的。現在市場規定很嚴格,滷味都必須現燒現賣」,在檔口後面就是加工車間,全部是按照衛生部門的要求裝修的,就是要保證衛生,安全,畢竟是直接入口的東西,不能馬虎的。」
我們跟著他走進了滷味店的操作間,後廚有4口大鍋,「鹽水雞」「滷大腸」的鍋裡還汩汩地冒著熱氣,「這個鍋子是滷鴨子的,一大早就滷好上架了。」
說起來,劉記的板鴨,選材是來自山東的兩斤多的老鴨,「必須是下過蛋以後的鴨子。鴨子下過蛋以後,鴨肉比較緊實,不會太油膩。」
工藝也算得上複雜,要經過殺好、洗乾淨、醃製過夜、然後第二天一大早(其實是凌晨)就起來,先烤後滷,「總要花上十來個鐘頭吧。」
關鍵的講究還是在滷汁上,「和一般杭州人的滷法不一樣,這老滷汁有秘方的。你別看這個色澤這麼紅亮,其實我們不放醬油。這個色澤其實是『糖色』,加放了32鍾香料滷出來的。」
劉燎恩的滷味店除了招牌火腿板鴨,還賣鹽水雞、燒雞、滷下水,按照他的說法,品種多達30多種。
眼看著年關將至,劉燎恩最忙的日子也快到了,「像我們做農貿市場生意的,越到節假日越忙。我一年到頭就放7天假。初一到初七是要放假的,回趟吉安老家,畢竟家裡頭的老人都盼著我們回去呢。」
如果,你身邊有也有傳奇的人物、感人的故事,請留言把他/她的名字和所在菜場名稱告訴我,吃貨將會與菜場聯繫核實。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大俠,將有機會登上杭州30多家菜場的那塊電子大屏,讓身邊的人都能看到他/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