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第二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湘實習活動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還有一些網友在網絡上發表了對活動的高度評價,給予了熱情洋溢、充滿感情而又十分有深度的評論,這對於我們活動的主辦方、對於參加活動的老師、同學們,是最大的肯定、鼓勵和褒獎,對於活動今後的開展,都提供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這些評論文筆很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現摘編如下,以饗各位炫粉。
「小確幸」為湘臺合作定調
李盈
湖南與臺灣人緣相親、文緣相承,兩地合作源遠流長。而今來自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19所臺灣知名高校的50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到湖南廣電的一線崗位,進行實習交流,也可謂一大盛事。湘臺學子一起實習交流,共同品嘗和傳遞了青春、快樂,這就是「芒果味」,張文雄用臺灣學子喜歡的「小確幸」一詞來形容,既說明湘臺青年的確享受到了小而確實的幸福,更為湘臺合作定了調。
珍惜「小確幸」,湘臺合作必須築牢攜手同行根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由兩岸共同享有,也需要兩岸來共同維護。尤其是在網際網路和全球化語境下,兩岸基層民眾與青年完全可以在諸多創業領域「親上加親」。特別是在大陸鼓勵促進創業創新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上,臺灣民眾可以把握機遇、積極融入。可見要珍惜「小確幸」,推進湘臺合作,兩地就必須築牢根基,攜手同行。
珍惜「小確幸」,湘臺合作就必須落到實處。千道理萬道理,落實才是硬道理。更何況當前兩岸青年普遍追求「小確幸」,在開展青年交流活動時就必須更加注重臺灣青年的實際需求,必須將各項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張文雄強調「小確幸」,就倒逼著湘臺合作要念好「實字訣」,加強經濟、文化、教育、歷史、人文、旅遊等各個方面交流合作,推動交流常態化、長期化、長效化。
珍惜「小確幸」,湘臺合作必須使兩地民眾更有獲得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是建立在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基礎之上,讓島內更多民眾受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愛·在芒果」活動就有助於增進湘臺兩地民眾理解,進一步合作拓展空間,讓合作更加深化,讓其直接地感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紅利,不斷拉高兩岸民眾的「獲得感」。
事實上,近年來在湘臺雙方共同努力下,經貿、文化、科技、教育等交流合作規模逐步擴大。數據顯示,2015年湘臺經貿合作快速增長,湖南全省新批臺資項目88個,實際到位臺資額8.3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臺資企業進出口總額19.41億美元,佔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9.52%。長沙、張家界至臺北直航開通,更已形成湘臺兩地「一日生活圈」,讓民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合作帶來的紅利。
「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湖南宣傳部長張文雄寄語湘臺青年學子珍惜生活中的「小確幸」,已經為湘臺合作定了調。而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已經成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心願與夢想,湘臺兩地就應真正做到「感情上心連心,經濟上手牽手」,既讓湖南走進臺灣也讓臺灣了解湖南。若湘臺人民能夠攜手努力、同心而行,就必能把祖國共同家園建設得更加強盛、更加美好。
讓湘臺交流再多一點「芒果味」
魏輝
湘臺兩地人緣相親、文緣相近、商緣相通,合作交流具有著廣闊的空間。比如說,湖南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僅次於中央電視臺,許多綜藝節目如芒果臺所播映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天天向上」等等,在臺灣也相當火熱。而今來自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19所臺灣知名高校的50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來到湖南廣電的一線崗位進行實習交流,就有助於進一步增進湘臺交流。
第一屆活動中有臺灣學生表示:「真想留下來繼續工作和學習。」「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我們互相扶持,用熱血化開陌生」……而今這些湘臺學子的實習感言,更令人感慨不已。湖南宣傳部長張文雄就說道,湘臺學子一起實習交流,共同品嘗和傳遞了青春、快樂,這就是「芒果味」,用臺灣學子喜歡的一個詞來表達是「小確幸」,是生活中小而確實的幸福。
湘臺交流多一些「青春」。親戚越走越親,感情越走越近。「青年一代是兩岸關係的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希望在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對臺議題時,都非常關切臺灣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特別是積極鼓勵兩岸青少年交流溝通,來大陸創業創新。多一些「青春」,擴大湘臺交流交往,既有助於展示湖南社會經濟發展成就,也能夠加強湘臺了解,促進湘臺合作。
湘臺交流多一些「快樂」。多一些「快樂」,就是要多一些造福兩岸民眾的合作,多一些共識和行動。近年來,湖南成功舉辦了「2012盛情湖南、相會臺灣」、「2013湖湘文化臺灣周」、「2014年杜家毫省長赴臺」、「2015炎帝神農聖駕赴臺巡遊」等涉臺活動,湖南衛視多檔節目也經常邀請臺灣藝人加盟,這樁樁件件既推動了湘臺合作,也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正能量。
湘臺交流多一些「小確幸」。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一起來幹。張文雄所說的「小確幸」是生活中小而確實的幸福,而「小而確實」就必須抓細抓好落實落好,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拓寬合作平臺,對接合作信息,找準合作項目,抓好湘臺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產業、信息產業合作,推進湘臺合作再上一層樓,為湖南打造中部開放型經濟高地作貢獻。
現實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兩岸同根同文同種,也就已經決定了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偉大徵程中離不開兩岸同胞心靈之間的契合。共築中國夢,更離不開湘臺青年學子珍惜生活中的「小確幸」,為共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傳遞正能量。湘臺交流再多一點「芒果味」,有助於進一步拉近海峽兩岸、湘臺兩地的心理距離,讓湘臺人民的情與情更親,也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
創造機會讓湘臺兩岸青年越走越親
肖襄
從「湘遇」到「湘知、湘惜」,再到最後的「湘留下」,臺灣實習生用精彩的30天書寫了「青春芒果人」的精彩歲月。在短短的一個月裡,來自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19所臺灣知名高校的50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在專業指導老師以及湖南師大的同齡學生的幫助之下,「不僅學會專業的拍攝、後期的剪輯,還了解大陸媒體的工作流程」。
在湖南衛視,這一「大陸最受年輕人喜愛的電視臺」裡,來自臺灣的青年學生學到了頗多有關電視傳媒的專業知識,也提升了自身的實踐能力。這是該項學習交流活動設立的初衷與目的,從同學們的累累碩果中,也能看出第二屆的學習交流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不過除了設立初衷與目的得以順利實現,這項學習交流活動還有一個更具意義的「意外收穫」,那就是為湘臺青年加強交流,累積共識,融洽感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
「看橘子洲頭、夜遊杜甫江閣、吃麻辣小龍蝦,一路走來,我們相遇、相知、相惜。」「愛·在芒果」讓湘臺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最終成為了攜手同行的好夥伴。
青年一代是兩岸關係的未來,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也是我們一直都十分重視的工作。但真正能讓他們零距離在一起生活、一起為夢想拼搏,在攜手同行中逐漸形成共識、完成情感升華與蛻變的機會和平臺還是不夠多。
「愛·在芒果」之所以能讓湘臺青年真正走到一起,關鍵在於找準了年輕人脈動的節奏,抓住了他們的興趣之所在,為他們提供了實現共同夢想的平臺。一群對電視傳媒有著同樣熱情與追求的青年,把他們聚在一起,想不產生共鳴、碰撞出燦爛的花火都很難。
「愛·在芒果」的成功,也為我們今後的工作開展提供了更多的視角與思路。在促進兩岸交流的時候,那些傳統的、有著悠久歷史的活動不能落下,因為它們是我們共同的寄託。但也應該與時俱進,特別是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時,要更加具有針對性,要更符合年輕人的思維與接受習慣。
對電視傳媒的共同熱愛,促成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湘實習交流活動的舉行,並取得了「雙豐收」。那全國其他各省市區,是否也可以因地制宜,找準兩岸青年的共同興趣點,進而以此為媒介,開展更多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動呢?例如北京的京劇、河南的武術、四川的美食……
小眾化的交流活動,雖然影響的受眾較少,但能實現更加精準的傳播,且傳播的效果會更加明顯。只要我們願意做有心人,想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前行做點什麼,就應該形成合力,打造更多類似於「愛·在芒果」學習交流活動的機會與平臺,實現對臺灣青年交流工作的精準全覆蓋。兩岸青年交流的機會與平臺多了,自然也就能越走越近、越走越親了,如此則也能更好地為攜手開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傳遞正能量,遇見一個更美好的兩岸關係也必然更加可期。
湘臺青年交流要以夢想為媒
王桐
這次湘臺兩地的青年學子,相聚於湖湘文化的大本營----「楚漢名城」長沙,在有「電視湘軍」搖籃之稱的湖南廣電,進行傳媒專業技能學習,以此圓「電視傳媒之夢」,令人倍感特別,也充滿著溫暖。更重要的是,這種生動、多彩的學習式交流,不僅新穎,也很實在,更契合了當前兩岸交流的現實背景,具有非常強的社會意義。
一方面,湘臺兩地的青年學子以夢想之名聚集長沙,更大更廣闊更開放的交流語境正在漸漸形成與拓寬。畢竟湘臺兩地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因,中華文化傳統一脈相承,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圍繞這一共同的歷史文化認識,這些年來,兩地相續舉辦了一系列相關的論壇活動,諸如「2013湘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周」「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湘台歷史文化論壇」「《中華湘·臺當代書畫家人物誌》作品聯展」等活動,形成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元,涉及湘臺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
這些都在表明,湘臺交流交往的大格局已經加速形成。在這一大趨勢下,湘臺青年學子以不同的主題,實現多層次文化交流,將是湘臺兩地整體上交流合作的拓展,亦是大陸臺灣兩岸合作關係的全面豐富。
另一方面,本次湘治青年學子相聚之地,即湖南廣播電視臺,它是著名「電視湘軍」的大本營。尤其是湖南衛視打造的「超級女生」「我是歌手」等現象級電視節目紅遍了整個臺灣,贏得了廣大臺灣青年的喜愛與追捧。這一新的共同認知點,疊加於共同的歷史文化知上,無疑會對湘臺交流合作產生更強的「化學反應」。
另外,回到交流內容本身,在如何製作受歡迎的優秀電視節目上,「芒果」傳媒精英們都是業界的翹楚。能在「芒果」學習電視傳媒知識,或者領略這一批芒果精英的傳媒理念,或許是每一個有志於傳媒事業的青年的夢想。而這次湘臺兩地共同策劃推行的「愛·在芒果」實習交流,設計精心周到,即實習採取了「1+1+1」的模式,即1名臺灣學生、1名實習專門指導、1名湖南師大的同齡學生。這不僅使湘臺青年學習了芒果的電視理念,更增進了湘臺兩地青年學子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這對今後的人生發展與世界觀形成都頗為有益。
用張文雄的話來說,湘臺青年相聚於長沙,要不忘「芒果味」、不負「芒果心」,要在基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共同認知下,珍惜這一段「芒果情」,維護彼此難得的情誼,進而能傳播這一段「芒果情」。事實上,傳遞芒果「快樂理念」,同時也是累積共識、融洽感情的過程。在此,我們期待,也相信湘臺青年學子,能繼續以夢想為媒,攜手開創出兩岸交流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