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評論員盛讚「兩岸芒果心連心」

2021-01-07 湖南在線

編者按:

第二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湘實習活動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還有一些網友在網絡上發表了對活動的高度評價,給予了熱情洋溢、充滿感情而又十分有深度的評論,這對於我們活動的主辦方、對於參加活動的老師、同學們,是最大的肯定、鼓勵和褒獎,對於活動今後的開展,都提供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這些評論文筆很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現摘編如下,以饗各位炫粉。

「小確幸」為湘臺合作定調

李盈

湖南與臺灣人緣相親、文緣相承,兩地合作源遠流長。而今來自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19所臺灣知名高校的50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到湖南廣電的一線崗位,進行實習交流,也可謂一大盛事。湘臺學子一起實習交流,共同品嘗和傳遞了青春、快樂,這就是「芒果味」,張文雄用臺灣學子喜歡的「小確幸」一詞來形容,既說明湘臺青年的確享受到了小而確實的幸福,更為湘臺合作定了調。

珍惜「小確幸」,湘臺合作必須築牢攜手同行根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由兩岸共同享有,也需要兩岸來共同維護。尤其是在網際網路和全球化語境下,兩岸基層民眾與青年完全可以在諸多創業領域「親上加親」。特別是在大陸鼓勵促進創業創新以及「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上,臺灣民眾可以把握機遇、積極融入。可見要珍惜「小確幸」,推進湘臺合作,兩地就必須築牢根基,攜手同行。

珍惜「小確幸」,湘臺合作就必須落到實處。千道理萬道理,落實才是硬道理。更何況當前兩岸青年普遍追求「小確幸」,在開展青年交流活動時就必須更加注重臺灣青年的實際需求,必須將各項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張文雄強調「小確幸」,就倒逼著湘臺合作要念好「實字訣」,加強經濟、文化、教育、歷史、人文、旅遊等各個方面交流合作,推動交流常態化、長期化、長效化。

珍惜「小確幸」,湘臺合作必須使兩地民眾更有獲得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是建立在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基礎之上,讓島內更多民眾受惠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愛·在芒果」活動就有助於增進湘臺兩地民眾理解,進一步合作拓展空間,讓合作更加深化,讓其直接地感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紅利,不斷拉高兩岸民眾的「獲得感」。

事實上,近年來在湘臺雙方共同努力下,經貿、文化、科技、教育等交流合作規模逐步擴大。數據顯示,2015年湘臺經貿合作快速增長,湖南全省新批臺資項目88個,實際到位臺資額8.3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臺資企業進出口總額19.41億美元,佔全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19.52%。長沙、張家界至臺北直航開通,更已形成湘臺兩地「一日生活圈」,讓民眾實實在在地享受到了合作帶來的紅利。

「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湖南宣傳部長張文雄寄語湘臺青年學子珍惜生活中的「小確幸」,已經為湘臺合作定了調。而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已經成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心願與夢想,湘臺兩地就應真正做到「感情上心連心,經濟上手牽手」,既讓湖南走進臺灣也讓臺灣了解湖南。若湘臺人民能夠攜手努力、同心而行,就必能把祖國共同家園建設得更加強盛、更加美好。


讓湘臺交流再多一點「芒果味」

魏輝

湘臺兩地人緣相親、文緣相近、商緣相通,合作交流具有著廣闊的空間。比如說,湖南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僅次於中央電視臺,許多綜藝節目如芒果臺所播映的「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天天向上」等等,在臺灣也相當火熱。而今來自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19所臺灣知名高校的50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來到湖南廣電的一線崗位進行實習交流,就有助於進一步增進湘臺交流。

第一屆活動中有臺灣學生表示:「真想留下來繼續工作和學習。」「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我們互相扶持,用熱血化開陌生」……而今這些湘臺學子的實習感言,更令人感慨不已。湖南宣傳部長張文雄就說道,湘臺學子一起實習交流,共同品嘗和傳遞了青春、快樂,這就是「芒果味」,用臺灣學子喜歡的一個詞來表達是「小確幸」,是生活中小而確實的幸福。

湘臺交流多一些「青春」。親戚越走越親,感情越走越近。「青年一代是兩岸關係的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希望在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對臺議題時,都非常關切臺灣基層民眾的現實需求,特別是積極鼓勵兩岸青少年交流溝通,來大陸創業創新。多一些「青春」,擴大湘臺交流交往,既有助於展示湖南社會經濟發展成就,也能夠加強湘臺了解,促進湘臺合作。

湘臺交流多一些「快樂」。多一些「快樂」,就是要多一些造福兩岸民眾的合作,多一些共識和行動。近年來,湖南成功舉辦了「2012盛情湖南、相會臺灣」、「2013湖湘文化臺灣周」、「2014年杜家毫省長赴臺」、「2015炎帝神農聖駕赴臺巡遊」等涉臺活動,湖南衛視多檔節目也經常邀請臺灣藝人加盟,這樁樁件件既推動了湘臺合作,也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正能量。

湘臺交流多一些「小確幸」。兄弟同心其利斷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一起來幹。張文雄所說的「小確幸」是生活中小而確實的幸福,而「小而確實」就必須抓細抓好落實落好,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拓寬合作平臺,對接合作信息,找準合作項目,抓好湘臺現代農業、文化創意產業、信息產業合作,推進湘臺合作再上一層樓,為湖南打造中部開放型經濟高地作貢獻。

現實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命運。兩岸同根同文同種,也就已經決定了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偉大徵程中離不開兩岸同胞心靈之間的契合。共築中國夢,更離不開湘臺青年學子珍惜生活中的「小確幸」,為共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傳遞正能量。湘臺交流再多一點「芒果味」,有助於進一步拉近海峽兩岸、湘臺兩地的心理距離,讓湘臺人民的情與情更親,也讓兩岸同胞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


創造機會讓湘臺兩岸青年越走越親

肖襄

從「湘遇」到「湘知、湘惜」,再到最後的「湘留下」,臺灣實習生用精彩的30天書寫了「青春芒果人」的精彩歲月。在短短的一個月裡,來自臺灣大學、輔仁大學等19所臺灣知名高校的50名新聞傳播專業學生,在專業指導老師以及湖南師大的同齡學生的幫助之下,「不僅學會專業的拍攝、後期的剪輯,還了解大陸媒體的工作流程」。

在湖南衛視,這一「大陸最受年輕人喜愛的電視臺」裡,來自臺灣的青年學生學到了頗多有關電視傳媒的專業知識,也提升了自身的實踐能力。這是該項學習交流活動設立的初衷與目的,從同學們的累累碩果中,也能看出第二屆的學習交流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不過除了設立初衷與目的得以順利實現,這項學習交流活動還有一個更具意義的「意外收穫」,那就是為湘臺青年加強交流,累積共識,融洽感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

「看橘子洲頭、夜遊杜甫江閣、吃麻辣小龍蝦,一路走來,我們相遇、相知、相惜。」「愛·在芒果」讓湘臺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親,最終成為了攜手同行的好夥伴。

青年一代是兩岸關係的未來,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也是我們一直都十分重視的工作。但真正能讓他們零距離在一起生活、一起為夢想拼搏,在攜手同行中逐漸形成共識、完成情感升華與蛻變的機會和平臺還是不夠多。

「愛·在芒果」之所以能讓湘臺青年真正走到一起,關鍵在於找準了年輕人脈動的節奏,抓住了他們的興趣之所在,為他們提供了實現共同夢想的平臺。一群對電視傳媒有著同樣熱情與追求的青年,把他們聚在一起,想不產生共鳴、碰撞出燦爛的花火都很難。

「愛·在芒果」的成功,也為我們今後的工作開展提供了更多的視角與思路。在促進兩岸交流的時候,那些傳統的、有著悠久歷史的活動不能落下,因為它們是我們共同的寄託。但也應該與時俱進,特別是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時,要更加具有針對性,要更符合年輕人的思維與接受習慣。

對電視傳媒的共同熱愛,促成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湘實習交流活動的舉行,並取得了「雙豐收」。那全國其他各省市區,是否也可以因地制宜,找準兩岸青年的共同興趣點,進而以此為媒介,開展更多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動呢?例如北京的京劇、河南的武術、四川的美食……

小眾化的交流活動,雖然影響的受眾較少,但能實現更加精準的傳播,且傳播的效果會更加明顯。只要我們願意做有心人,想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前行做點什麼,就應該形成合力,打造更多類似於「愛·在芒果」學習交流活動的機會與平臺,實現對臺灣青年交流工作的精準全覆蓋。兩岸青年交流的機會與平臺多了,自然也就能越走越近、越走越親了,如此則也能更好地為攜手開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傳遞正能量,遇見一個更美好的兩岸關係也必然更加可期。

湘臺青年交流要以夢想為媒

王桐

這次湘臺兩地的青年學子,相聚於湖湘文化的大本營----「楚漢名城」長沙,在有「電視湘軍」搖籃之稱的湖南廣電,進行傳媒專業技能學習,以此圓「電視傳媒之夢」,令人倍感特別,也充滿著溫暖。更重要的是,這種生動、多彩的學習式交流,不僅新穎,也很實在,更契合了當前兩岸交流的現實背景,具有非常強的社會意義。

一方面,湘臺兩地的青年學子以夢想之名聚集長沙,更大更廣闊更開放的交流語境正在漸漸形成與拓寬。畢竟湘臺兩地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因,中華文化傳統一脈相承,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圍繞這一共同的歷史文化認識,這些年來,兩地相續舉辦了一系列相關的論壇活動,諸如「2013湘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周」「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祭」「湘台歷史文化論壇」「《中華湘·臺當代書畫家人物誌》作品聯展」等活動,形成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元,涉及湘臺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

這些都在表明,湘臺交流交往的大格局已經加速形成。在這一大趨勢下,湘臺青年學子以不同的主題,實現多層次文化交流,將是湘臺兩地整體上交流合作的拓展,亦是大陸臺灣兩岸合作關係的全面豐富。

另一方面,本次湘治青年學子相聚之地,即湖南廣播電視臺,它是著名「電視湘軍」的大本營。尤其是湖南衛視打造的「超級女生」「我是歌手」等現象級電視節目紅遍了整個臺灣,贏得了廣大臺灣青年的喜愛與追捧。這一新的共同認知點,疊加於共同的歷史文化知上,無疑會對湘臺交流合作產生更強的「化學反應」。

另外,回到交流內容本身,在如何製作受歡迎的優秀電視節目上,「芒果」傳媒精英們都是業界的翹楚。能在「芒果」學習電視傳媒知識,或者領略這一批芒果精英的傳媒理念,或許是每一個有志於傳媒事業的青年的夢想。而這次湘臺兩地共同策劃推行的「愛·在芒果」實習交流,設計精心周到,即實習採取了「1+1+1」的模式,即1名臺灣學生、1名實習專門指導、1名湖南師大的同齡學生。這不僅使湘臺青年學習了芒果的電視理念,更增進了湘臺兩地青年學子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的感情。這對今後的人生發展與世界觀形成都頗為有益。

用張文雄的話來說,湘臺青年相聚於長沙,要不忘「芒果味」、不負「芒果心」,要在基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共同認知下,珍惜這一段「芒果情」,維護彼此難得的情誼,進而能傳播這一段「芒果情」。事實上,傳遞芒果「快樂理念」,同時也是累積共識、融洽感情的過程。在此,我們期待,也相信湘臺青年學子,能繼續以夢想為媒,攜手開創出兩岸交流的新未來。

相關焦點

  • "臺灣·南京大學周"啟示:文教交流讓兩岸"心連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日益頻繁,兩岸人民對於文化交流的需求也愈發強烈起來。日前在臺灣舉辦的「臺灣·南京大學周」,成為滿足這一交流需求的一種嘗試。帶隊赴臺的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表示,「『臺灣·南京大學周』為內地和臺灣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不僅進一步密切了雙方的經貿關係,更重要的是促進了雙方的文化交流。」
  • 「海峽兩岸一家親·社區交流心連心」東臺基層社區線上交流活動...
    11月20日,東營市東營區文匯街道中山社區和臺北市大同區真善美社區協會聯合舉辦以「海峽兩岸一家親·社區交流心連心」為主題的2020東臺基層社區線上交流活動。
  • 臺灣基隆市花崗裡與肥西縣花崗鎮開展「同名村(裡)•心連心...
    肥西縣臺辦 陳旭東(文、圖)  6月9日—14日,應肥西縣臺辦的邀請,臺灣基隆市花崗裡參訪團一行10人,在裡長姜永國的率領下,來到肥西縣與花崗鎮及花崗社區開展「同名村(裡)•心連心」 聯誼交流活動。
  • 第二期「廣州日報少年評論員」等你來!
    12月5日拉開帷幕的第二期「廣州日報少年評論員」給你這個機會!相信360度無敵江景、一流的傳媒設施、天天激揚文字的評論員隊伍,能給你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寫作課堂,給你一次別具一格的寫作體驗。活動將為「少年評論員」提供廣報中心浸泡式研學、初級大班評論員輔導、1對1高階評論員輔導、學生時政寫作課,更將在後續嵌入徵文活動,讓「少年評論員」們感受評論寫作競賽、優秀作品選登、在線投票評獎和專家評審。活動過程中,廣州日報社將做好相應的服務保障——統一為參加活動的兒童購買意外險;活動全程由廣州日報4-6名工作人員看護陪同;活動場所設公共攝像頭。
  • 民進黨大賣「芒果乾」 包正豪解讀兩岸走向
    華夏經緯網8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每逢選舉就操作兩岸議題、炒作敵我意識,大賣「芒果乾」。淡江大學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表示,只要不踩越紅線,兩岸關係不會變。  據報導,據香港媒體「中評社」報導,包正豪出席《臺灣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情勢之看法》民調記者會表示,只要我們不要踩越紅線的話,兩岸關係並不會有太大改變。
  • 炎陵霞陽鎮:「六一」結對心連心 成長路上共前行
    紅網時刻株洲6月3日訊(通訊員 王悅)為紮實做好關心五類重點青少年工作,促進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關愛與溫暖,株洲市炎陵縣霞陽鎮團委堅持以人為本的正確觀念,舉辦「六·一」結對心連心幫扶活動,鎮、村團幹部們紛紛與本村(社區)的困難少年兒童結對,共同度過了一個快樂、難忘的兒童節。
  • 突出兩岸共建主題 「同名村」聯誼活動將登場
    中國臺灣網6月5日廈門訊 同名共續血脈流芳,同宗共謀兩岸福祉,同心共襄復興盛舉,同心共圓華夏夢想。第七屆海峽論壇「同名(同宗)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將於6月13日至16日在廈門、漳州、泉州舉行。  本次「同名(同宗)村·心連心」聯誼活動主要包括「兩岸一家親 共建新家園」主題活動、兩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論壇、「中華情·兩岸緣」書畫攝影展和原鄉之旅等。活動重在演繹了「同名村」聯誼活動的主題從第一屆的尋根、第二屆的續緣,到今天兩岸共建新家園的合作發展軌跡。  「兩岸一家親 共建新家園」主題活動將於13日下午在廈門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舉行。
  • 湖南省人民醫院「仁者心連心」博士專家團22日武陵源義診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5日訊(記者 廖秋萍 通訊員 鄧美英 鄧靈仙)記者12月15日從武陵源區人民醫院獲悉,對口支援武陵源區人民醫院的湖南省人民醫院本月22日下午將在武陵源開展「仁者心連心」博士專家團義診活動。
  • 讓湘臺交流再多一點「芒果味」
    8月5日上午,為期一月的第二屆「愛·在芒果」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湘實習交流活動結業。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文雄出席結業儀式並講話,他寄語湘臺青年學子珍惜生活中的「小確幸」,為共創兩岸關係美好未來傳遞正能量。(8月5日紅網)   湘臺兩地人緣相親、文緣相近、商緣相通,合作交流具有著廣闊的空間。
  • 「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啟動 「眾水合一」兩岸情濃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昨天上午10時,在古文化街天后宮大殿前,一場匯聚兩岸濃情、令民眾心連心的「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舉行盛大啟動儀式。活動將持續到6月10日,其中在津活動3天,在臺活動9天。
  • 兩岸紅茶首次打包寶島開賣
    「兩岸紅」茶葉將在臺灣上市,這是大陸茶葉首次成功進軍寶島,也是兩岸紅茶首次「打包上市」。發布會上,臺鹽與清雅源正式籤約,「兩岸紅」將通過臺鹽公司及阿里山尚好茶葉合作社等渠道,於中秋全面進軍臺灣市場,這是海峽兩岸首次跨界攜手打造的一個針對兩岸茶行及茶文化交流的項目。
  • 講溫情故事 敘兩岸親情
    5月20日-21日,第三屆兩岸(蒼南)楊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溫州蒼南舉行,來自臺灣基隆大德山楊府廟的85位臺灣鄉親應邀前來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以「鄉親鄉音故鄉情,兩岸兩廟一家親」為主題,包括迎親、省親、座談會。分別在龍港鯨頭楊府殿和馬站玉蟾洞楊府殿舉辦了迎親活動。 活動現場,龍港鯨頭楊府殿和馬站玉蟾洞楊府殿用禮炮、禮樂、彩旗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臺灣鄉親。叩首、上香、祈福,獻花、獻果、獻酒,祭祀儀式逐項進行,兩岸信眾依古禮虔誠地祭拜楊府侯王,整個儀式莊嚴隆重,場面壯觀感人。
  • 河北省心連心藝術團走進巨鹿(圖)
    河北省心連心藝術團走進巨鹿(圖)     4月27日,河北省心連心藝術團來到邢臺市巨鹿縣蘇營鄉蘇營二村進行慰問演出。圖為舞蹈《戲韻》。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建強省促和諧迎接十八大·歡樂城鄉    河北新聞網4月27日訊(河北日報實習生孫青 記者耿輝)今天下午,河北省心連心藝術團來到加強基層建設年幫扶村之一的巨鹿縣蘇營鄉蘇營二村,為這裡的群眾送來了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    下午2時30分,演出開始。
  • 兩岸社區心連心 新北市瑞芳區裡長代表團鎮江參訪
    幾天的行程下來,記者不僅見證了鎮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是耳聞目睹了臺灣朋友的驚奇、興奮、感慨,從相識到相知,短短幾天兩岸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到之處,他們揮毫賦詩,表達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對兩岸親情的依戀,令人感動。
  • 綠大賣「芒果乾」臺學者:只要不踩越紅線,兩岸關係不會變
    (圖源/解放軍東部戰區官方微博)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民進黨每逢選舉就操作兩岸議題、炒作敵我意識,大賣「芒果乾」。淡江大學全球發展學院院長包正豪表示,只要不踩越紅線,兩岸關係不會變。包正豪出席《臺灣民眾對當前兩岸關係情勢之看法》民調記者會表示,只要我們不要踩越紅線的話,兩岸關係並不會有太大改變。
  • 經濟日報評論員:始終與人民心相印共甘苦
    我們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nbsp&nbsp&nbsp&nbsp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 中國臺灣網評論員解讀「26條措施」系列之一:「進一步」三個字沉甸...
    【兩岸快評第385期】【提要】11月4日,在江蘇南京舉辦的2019年兩岸企業家峰會上發布的「26條措施」(全稱《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由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為此,中國臺灣網連續刊發三篇重量級評論員文章,此為上篇:《「進一步」三個字沉甸甸又暖洋洋》。11月4日發布的「26條措施」(全稱《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相比2018年發布的「31條措施」(全稱《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名稱裡只多了三個字——「進一步」。
  • 熱評兩岸丨「困」鎖兩岸:我們很清醒,我們能破局
    經過1206萬名兩岸網友的投票,由兩岸媒體共同主辦的2019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揭曉,「困」字以103萬最高票當選。主辦方對此的解讀全面而深刻:「困」字反映島內困局,「困」字警告「臺獨」死局,「困」字孕育通達變局。
  • 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辦:兩岸融合發展走向深入
    風雨無阻,「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作為兩岸民眾共同參與的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廣泛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今年的海峽論壇備受關注。「兩岸關係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全國青聯副主席徐曉、臺灣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黃榮護、臺灣創新創業總會會長楊立昌、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等通過網絡連線互動。「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研學營開啟線上交流系列活動,通過直播研學、視頻成果展等方式,為疫情下的兩岸研學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吸引兩岸同胞雲端傳情。「雲交流」創新的不只是方式,更有內容。
  • 心連心公司在朗公廟規劃5000畝農業示範園
    走進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連心公司)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除了常見的北方農作物和水果、蔬菜外,還能看到如同紅燈籠般的火龍果和掛在樹上的長串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