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洋經濟走向全新「藍海」 - 福建日報廈門觀察 - 東南網廈門...

2020-12-21 東南網廈門頻道

如何深耕海洋經濟?傳統漁業如何轉型升級?在剛剛閉幕的2020海洋發展大會上,廈門謀劃的路徑越發清晰——

走向全新「藍海」

東南網12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

引入高端產業

11月22日的廈門高崎漁港海鮮節現場,深圳聯成遠洋漁業集團投資的金槍魚加工廠正式投產。據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工廠從9月設計建設到開工投產,只用了短短的80天。

聯成遠洋漁業集團是國內重要的綜合性遠洋漁業公司,是專業從事遠洋捕撈、漁需物資的企業,常年有70餘條遠洋漁船在大洋上作業,擁有大型遠洋捕撈能力。今年8月,聯成遠洋漁業集團與廈門知名零售企業元初食品合作,通過海陸空聯運的方式,將來自太平洋深海的金槍魚送上廈門市民的餐桌。

金槍魚產自太平洋深海,是高端水產品的典型代表,在填補這一高端水產品空白後,廈門以此為抓手,構築金槍魚的生產、加工、製作全產業鏈條在廈門落地,加快打造全國金槍魚交易集散中心,項目預計總投入5000萬元,年產值3億元。

「一條魚引出一個總部和一個產業園」,成為今年廈門國際海洋周期間的一段佳話。據悉,廈門國際海洋健康產業園和聯泰集團區域總部落戶廈門已達成意向,廈門國際海洋健康產業園預計投資30億元,聯泰集團擬將斯凱奇近兩三年的營收增加100億元,逐步歸併廈門區域總部,這些項目每年預計創造稅收近10億元。

香港聯泰集團行政總裁陳亨利在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上發言表示,期望和廈門市水產養殖企業一起走出去,探索在太平洋島國建立海上牧場,與廈大、集大、海洋科研相關機構探討設立海外科研所的可行性。

在廈門高崎漁港內,夏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已經成為國際級水產品的集散地,以餐飲休閒、漁業文化、漁產品交易融合一身的漁港頗具規模。去年,漁港交易額突破100億元,餐飲營業額近1億元。以此次廈門國際海洋周配套的首屆海鮮節發展為契機,漁港經濟發展更趨專業化、規模化。

近年來,廈門市內引外聯,相繼引進種苗培育、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海洋水產品貿易、遠洋捕撈、休閒漁業等,推動傳統漁業升級為現代漁業,湧現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產加工品,帶動培育了一批本土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企業,如廈門夏商水產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東海洋水產品有限公司等等。

覆蓋點多面廣

「我們在國內首創推出唾液RNA採集管,成為更舒適、更安全的新冠病毒檢測取樣方式。針對遠距離的海外運輸,我們還升級了性能更加穩定的乾粉型新冠檢測試劑……這些都是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疫產品,多款試劑的原材料成本降至原來的40%~60%,完成了進口替代。」致善生物董事長李慶閣介紹。

從深海中尋找微生物,從中提取海洋工具酶,最終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經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推薦,由廈門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大學和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研發的「海洋工具酶的開發與產業化」,被列入「十三五」國家海洋經濟創新區域示範項目。通過建立工具酶的標準化生產體系,實現高質量穩定的批量化生產,為我國生物醫藥工業體系提供高性價比的工具酶,降低工業用工具酶的成本,改變這一產業被國外壟斷的現狀。

海滄生物醫藥港園區內有一個全國規模最大的海洋藥源生物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保藏能力超過2萬份。簡單來說,當某個海洋物種消失了,可以從資源庫裡取出種源重新培養出來。

在廈門,像海洋藥源生物種質資源庫這樣的海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有23個,項目總投資23.07億元,平臺服務內容涵蓋海洋生物醫藥研發、海洋裝備製造、遊艇展銷、海洋環境監測保護、海洋水產品深加工等各個領域。

海洋科研成果迅速轉化,除了廈門市如廈門大學、集美大學、海洋三所等高校及科研機構的深厚積累,也得益於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這樣的成果孵化平臺。藍腦科技的負責人張春毅說:「在這裡,企業可以享受免租優惠及各項政策支持,還有配套完善的物業服務,我們可以心無旁騖投入科研成果的轉化工作中去。」據了解,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目前已累計入駐10批共44個項目,其中眾創空間團隊20個、孵化區企業24個,輔導11個團隊註冊成立企業,孵化區8家企業實現產業化生產。

針對在孵項目和企業的特點,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經常舉辦專項對接會,幫助企業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困難。截至目前,基地已開展海洋政策、財稅、金融、智慧財產權、研發管理、高企認定、科技服務等各類技術培訓近70場,累計參加人員近3800人次,為涉海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累計達300餘名。

海洋產業的本土研發豐厚成果,產業覆蓋點多面廣,科技成果快速轉化,這些從剛剛落幕的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招商引資項目中可見一斑。大會68個籤約項目,投資金額355億元,領域涵蓋海洋生物醫藥製品、現代漁業、智慧海洋、國際港口航運等現代海洋新興產業,多個籤約項目涉及跨區域合作(青島、天津、香港、臺灣、東協等),投資金額大於5億元以上的籤約項目就達14個。

拓展發展空間

剛剛出臺的《廈門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明確,「十四五」期間,廈門海洋生產總值力爭佔到全市GDP比重達30%以上,建成海洋強市,成為國家海洋中心示範城市。

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空間布局上看,廈門現有基本成型的三大海洋產業聚集區,即海滄涉海園區、同集涉海園區、翔安涉海園區。「十四五」期間,將優化現有海洋產業集聚水平和既有空間分布,通過產業布局和生產要素的進一步調整,打造廈門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快打造「兩帶兩港一區」,拓展海洋產業發展新空間。其中,兩帶指環灣海洋經濟發展帶、環島海洋經濟發展帶,兩港指高崎漁港和歐厝漁港,一區指海洋高技術產業園區。

從產業上看,廈門將從6大方向培育未來新產業,包括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業、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業、海洋信息與數字產業、海洋文化創意產業、海洋高技術服務產業和涉海金融服務業。

漁港經濟圈融合發展。推動高崎漁港提升改造和「漁市遊」等項目建設,建設集吃、住、遊、購為一體的現代化漁業休閒產業,促進漁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以建設廈門國際水產品交易平臺為抓手,打造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高端水產品交易中心。

開展歐厝國家級中心漁港規劃和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項目,突出對臺漁業基地功能,承接機場搬遷後高崎中心漁港外溢的水產品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功能。

發展海洋高新產業集聚園區。以歐厝漁港作為海洋高新產業的起步區,加快建設中國大洋樣品館和海洋科考船綜合保障基地,爭取海洋科學技術福建省實驗室和國家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落戶廈門,形成集聚效應。

廈門海洋經濟的一片「藍海」,就在前方。

相關焦點

  • 廈門海洋經濟公共服務中心在沙坡尾揭牌啟用
    東南網12月19日訊(本網記者 劉學佳 通訊員 李心)18日下午,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沙坡尾)暨廈門海洋經濟公共服務中心在廈門市思明區沙坡尾揭牌啟用。據了解,公共服務中心集展示交流、招商對接、成果轉化、眾創孵化、公眾科普等功能為一體,是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拓展海洋雙創空間,打造廈門海洋高新產業集聚發展的「陣地」和對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
  • 走向全新「藍海」|海洋|高崎漁港|施辰靜|水產品|海洋發展局|藍海
    以此次廈門國際海洋周配套的首屆海鮮節發展為契機,漁港經濟發展更趨專業化、規模化。近年來,廈門市內引外聯,相繼引進種苗培育、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海洋水產品貿易、遠洋捕撈、休閒漁業等,推動傳統漁業升級為現代漁業,湧現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水產加工品,帶動培育了一批本土水產品加工與綜合利用企業,如廈門夏商水產集團有限公司、廈門東海洋水產品有限公司等等。
  • 上半年廈門海洋經濟總產值1254億 新興產業比重達30%
    「海洽會」吸引不少國外客商參與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今年上半年,廈門市海洋經濟實現總產值1254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海洋新興產業總產值增長10.3%,總量佔海洋經濟總產值的比重高達30%,海洋高端裝備製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百花齊放,全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廈門,藍色經濟正迸發出勃勃生機。從數據來看,海洋第三產業在海洋經濟中已佔據了主導地位,全市海洋經濟結構得到了全面優化提升,成果的背後,凝聚了廈門「海洋人」的辛勤與智慧。
  • 廈門國際海洋周打造精彩紛呈的海洋盛會
    水裡遊的傢伙們既有「秀色」又有「可餐」 廈門國際海洋周打造精彩紛呈的海洋盛會東南網11月2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山東的海參、福建的鮑魚、寧德的大黃魚、乳山的生蠔、詔安的牡蠣……一系列特色海產品,齊齊亮相,「鬥鮮」廈門
  • 廈門!再獲第一!
    :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
  • 廈門海洋經濟去年實現總產值2281億元 增長10%
    ­  在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工作中,廈門目前調查進展名列前茅,其中思明區率先全市啟動調查工作。­  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去年廈門全市海洋經濟實現總產值2281億元,同比增長10%。主打產業包括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產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良好,呈現了極強的生命力。
  • 廈門29家民企上榜福建民企百強 廈門禹洲集團位列16名
    近日,省工商聯在福州發布2019福建省民營企業100強,廈門29家企業入圍,均和(廈門)控股有限公司、盛屯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廈門禹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廈門入圍企業的前三名,分別位於省百強榜單的第9位、第13位和第16位。
  • 打好海洋牌 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正步入發展快車道
    2018廈門國際海洋周各項活動正在我市舉行,海洋周已經成為廈門的一張城市名片。藉助這一平臺,廈門不斷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市海洋產業主要包括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等,我市利用自然資源和海洋科技資源優勢,不斷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了海洋經濟的發展。  廈門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分子診斷領域產品研發與生產的企業,產品覆蓋腫瘤、遺傳病、傳染病等領域。
  • 全國第九,福建第一!廈門又有好消息!
    近日,競爭力智庫、中國經濟導報社、中國信息協會信息化發展研究院和北京中新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20》,公布了「2020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含副省級城市)」「2020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20中國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 世界灣區 福建廈門·香山灣
    世界灣區 福建·香山灣(香山灣海洋王國效果圖)福建香山灣總規劃17.6平方公裡,由英國Atkins公司規劃設計,投資總額約500億元。(香山灣半島區位圖)福建香山灣位於福建省十大重點發展區域——廈門灣南部海岸。區位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北承接汕頭廈門兩大經濟特區,北距廈門島直線距離僅28公裡,隨著沿海大通道、R3城際軌道與廈門地鐵2號線的建設,廈門南岸快速邁進廈門大灣區時代!
  • 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
    11月23日,以「海洋、健康與可持續:開啟藍色發展新航程」為主題,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式暨海洋發展大會召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出席會議並講話,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作主旨講話,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以視頻形式致辭。廈門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黃強、副市長黃燕添主持會議。
  • 《廈門吃海記》,吃海有道的廈門社會生活史
    先說跨界,朱家麟身上的標籤本就極多,但似乎都與「海洋」這事兒關係不大,可正是這樣一種「不相干」的身份,讓《廈門吃海記》從新的視角觀察,成就了一種新寫法。在朱家麟的一句句描述中,我這個「新廈門人」竟也對老廈門的生活有了畫面感,怪不得他形容自己的這部書也是對老廈門的一種追懷。福建人奇妙的海洋性格:敢拼又迷信要聊「廈門吃海記」,必逃不開對福建地域大背景的探索。
  • 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廈門海洋經濟公共服務中心啟用
    近日,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沙坡尾)暨廈門海洋經濟公共服務中心在思明區沙坡尾揭牌啟用。 據悉,廈門海洋經濟公共服務中心由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書處負責運營管理,集展示交流、招商對接、成果轉化、眾創孵化、公眾科普等功能為一體,是廈門市海洋發展局拓展海洋雙創空間、打造廈門海洋高新產業集聚發展的「陣地」和對外展示交流的重要窗口。
  • 廈門國際海洋周今日開幕 海洽會設置六大專業展區
    據主辦方廈門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昨日公布,本屆廈門海洽會現場設置了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展區、海洋高端裝備展區、海洋高技術服務展區、涉海院校科研機構展區、海洋文化與濱海高端旅遊展區、涉海金融服務展區等六大專業展區,同時布置了廈門海洋產業招商引資館、海洋高新技術成果展示館以及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館等三個綜合館,上百家重點涉海企業、院校、科研機構的海洋科技成果將一次性亮相廈門海洽會現場。
  • 福建首個網際網路外幣兌換點亮相廈門高崎機場
    東南網1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臨近春節出遊高峰,換外幣去哪裡好?哪裡有小眾國家和小面額貨幣?福建首個網際網路外幣兌換取鈔點17日在廈門高崎機場亮相。今後,需要換外幣的市民,只需動動手指在手機APP上下單,再按約定時間前往機場取鈔就行了。該外幣兌換取鈔點位於廈門高崎國際機場T3航站樓2樓出發廳,是國家外管局批准的網際網路外幣兌換平臺。
  • 第九屆國際漁業博覽會廈門開幕 廈門名產亮相
    來自福建各地的新鮮水產品從昨天開始齊聚廈門,至24日,數百種極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名產將在第九屆中國國際(廈門)漁業博覽會上紛紛亮相,為市民帶來一場視覺和味覺的饕餮盛宴。  2014年第九屆中國國際(廈門)漁業博覽會由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榮譽主辦,於昨日上午9時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 2018廈門人才項目資本榜單發布 聚焦廈門創業創新中堅力量
    東南網9月8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鄒玒)由36氪、鯨準、創客貓共同發起的「創新廈門 創業港灣」2018廈門人才項目資本榜單今天隆重發布。「人才展」迄今已成功舉辦四屆,有效服務了人才創新創業和經濟產業發展。本屆「人才展」上首次重磅發布「廈門人才項目資本榜單」,吸引了數百家企業關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榜單評選的公眾投票環節,僅9天時間,投票系統訪問量超過140萬人次,投票總數超過59萬票,人氣空前。廈門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
  • 廈門在等參天大樹
    在新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一家知名的新經濟公司,可以成長為一座城市亮麗的名片。為了這張名片,近些年,廈門一直在努力,取得的成效通過地圖APP就能看出來——瑞幸咖啡總部,趣店總部都遷到了廈門的思明區,兩家公司的地址,相距也就幾百米。2018年7月,趣店總部分兩批,從北京南遷到廈門。
  • 廈門有哪些出名的特產 福建廈門特產
    說起廈門,很多人都會想到鼓浪嶼,很多人會為了廈門的美景而前往廈門,但是除了觀看廈門的美景之外,廈門這些出名的特產,你都知道嗎?3、柴燒鐵觀音  柴燒鐵觀音是福建廈門的傳統特色名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創始於唐朝末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 點讚經濟英雄 廈門經濟「雙十大」榮耀揭曉
    」的第八屆廈門經濟十大風雲人物、十大金字招牌評選,終於畫上完美句號。其中,讀者票選結果佔總分的60%,專家評審佔總分的40%,兩項得分相加,最終確定「第八屆廈門經濟十大風雲人物」及「第八屆廈門十大金字招牌」名單。  第八屆廈門經濟十大風雲人物獲得者均為廈門經濟各個行業的傑出代表,他們來自於製造業、建築業、網際網路、廣告傳媒業、商業零售、新科技、新金融、種植深加工等諸多領域,不愧為各個行業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