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榆林市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城鄉疫情防控20條工作標準,要求所有小區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只保留一個進出口。這是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之下,對大型社區綜合治理能力的考驗。
金陽小區位於榆林市榆陽區紅山,是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區,目前居住著大約23000人,面對人口體量如此之大的綜合性小區,其群眾疫情防控工作如何才能做好?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金陽社區以黨建引領凝聚抗擊疫情最大合力,「高招」「實招」頻出,積極採取多種措施,築起了撼不動、衝不垮的疫情防控「紅色堤壩」。
延伸觸角,建立臨時黨支部
將黨旗插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每天上午8點,在金陽小區內五六個戴著口罩,穿著紅馬甲的黨員進行簡單碰頭分工之後,便各自開始忙活起來了:有的到小區登記監測點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外來人員情況的排查登記;有的拿著小喇叭在小區內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中省市區疫情防控決策部署和管控措施;有的拿著消毒液到小區各個角落開展消毒殺菌工作……這是金陽社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成立的臨時黨支部,是助推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實處的一個生動剪影。
「我們小區人多,出入人流量較大,社區工作人員緊缺,我們這些居民黨員到小區裡服務,社區工作人員緊缺的困境就得到了緩解;成立臨時黨支部,居民黨員就有了組織,這些黨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強,戰鬥堡壘作用發揮的更好。」臨時黨支部書記朱凱說。
「你好!由於疫情影響,我們對小區實施管控,到這核實登記一下。」臨時黨支部黨員張空軍用沙啞的聲音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說著。下崗職工張空軍是一名51歲的老兵,也是一名共產黨員,自抗疫戰鬥打響以來,主動參與社區組織的抗疫工作,有序管理著志願者,在物資缺乏的情況下,他用飲料瓶自製噴壺,對單元門口、樓梯扶手、居民門把手進行消毒,勸導驅散小區聚集人員,測體溫、作登記、詢問情況......一樣不落。就在他報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二天,他來社區請假,我們才得知他母親獨居在米脂老家,已去世但還未出殯,他帶著遺憾送了母親最後一程,強忍著悲痛,又投身到小區疫情防控一線。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金陽社區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建立起以社區黨總支書記、各支部書記、幹部黨員為「排頭兵」,黨員中心戶、物業黨員為「主力軍」,在職黨員和共青團員為「後備軍」的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伍。200餘名黨員主動靠前,戰鬥在人員摸排、門口管控、宣傳勸導等防疫一線,並循環作戰,確保24小時管控不掉線、服務不斷檔。
凝心聚力 組建紅色物業
將服務效益最大化
「面對兩萬多的居住群體,僅靠社區的力量遠遠不足。」金陽社區黨總支書記馬曉宏說。對此,金陽社區立足物業管理和小區治理實際,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協調居民委員會、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物業企業共同參與小區治理的「1+4」治理模式,並將物業公司黨員吸納為社區支委成員,組建紅色物業。同時,建立聯防聯控指揮調度隊伍,96名在崗物業人員變成幫手,提升各網格開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效率。
1月31日,社區接到小區居民反映一輛湖北牌照車輛停放在地下車庫。接到舉報後,社區聯合物業不到10分鐘就排查出結果,不到半小時就排查掉一個疫情防控潛在風險點。
多措並舉 通行證+二維碼
為小區居民保駕護航
2月12日晚10時,在小區北門入口處,張先生向工作人員出示通行證,上面清楚記載著張先生的業主身份,經工作人員通過測量體溫並確認正常後,張先生順利進入了小區,與檢測點工作人員零接觸。「感覺就像在過關一樣,這樣的關卡讓人感覺安心、更放心。」張先生說。
為了方便居民進出,減輕基層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壓力,目前,金陽社區在小區內採用發放通行證和掃描二維碼的辦法,辨別人員信息,提高社區防控能力,小區業主只需向門口監測點工作人員出示本人身份證,並提供詳細居住地址,工作人員通過信息管理系統查詢核實後,可直接為其辦理通行證。2月10日,為進一步消除群眾顧慮、規避人員聚集,提高登記效率,金陽社區啟用了掃描二維碼錄入居民信息的微信小程序。「首次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需要在線填入自己的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車牌號、具體住址、健康狀態等信息,下次再進出小區只需掃碼填入實時測量的體溫即可。不僅徹底規避了接觸風險,還能從後臺精確掌握居民的進出時間,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可快速鎖定活動路徑,做好疫情防控。」金陽社區工作人員李寶東說。
2月11日中午,居民胡培霞下班後回到自己居住的金陽小區,用掃微信二維碼,填入測量後的體溫數據,便順利進入小區,前後不到30秒。同時,金陽小區還持續對地下車庫等區域進行監測,保障居民健康安全。
暖心服務 優質蔬菜進小區
為居民配齊盤中餐
如今,疫情讓「宅家」成為常態,居民出門採購極為不便,如何滿足居民生活必需品?在這關鍵時期,金陽社區與魚河聯合總社對接,擇優選用魚河平價果蔬,由供應商準備好不同規格和價位的蔬菜供居民採購,菜品包括芹菜、西紅柿、油麥菜、土豆等各類新鮮蔬菜。所有果蔬統一由供應商分類裝好,對外包裝進行消毒後,每天早上8:30配送至金陽小區廣場臨時採購點,蔬菜價格低於市場銷售價格,滿足疫情當前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時,針對社區的隔離對象、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也可通過微信群線上下單,志願者們把蔬菜送到家門口指定位置,全面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需求。
「我這幾天都不用出家門買菜了,每天通過微信群就可以訂購新鮮蔬菜,社區志願者送貨上門,在家就能吃到新鮮蔬菜,感覺很放心很踏實。」社區居民謝美珍高興地說。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農副產品,得益於金陽社區實施「定點+配送」「線上+線下」的農副產品供應模式。
「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社區按照網格化管理進行了劃分,每個網格有專人負責,每棟樓有網格長和網格員、物業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同時,還由在職黨員、黨員中心戶、社區居民志願者100多人組成的5支志願服務隊,進駐小區為居家醫學觀察家庭人員服務。」金陽社區黨總支書記馬曉宏說。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