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裡說豐年|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子

2020-12-19 新華社客戶端

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

03:29

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

03:29來自新華社客戶端

八方村村民劉祥付正在採摘萬壽菊。新華社記者 司曉帥 攝

在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家家滿庭芳,戶戶溢花香。萬壽菊讓全鎮花香四溢,形成蔚為壯觀的「花海」。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正值萬壽菊大面積採摘季,鄉親們把自家種植的萬壽菊採摘下來送到收購點。我們一起來聆聽豐收的聲音。

在龍沼鎮八方村,67歲的劉祥付正在自家庭院採摘萬壽菊。他一手拿著盛花的袋子,一手嫻熟地採摘著菊花。今年,他種植了400平方米的萬壽菊,現在到了收穫的季節。

種植萬壽菊是吉林省大安市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的一項嘗試。當地與加工企業籤訂訂單合同,定期收購鄉親們在庭院裡栽種的萬壽菊,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還美化了村容村貌。

八方村村民李榮(左)和老伴採摘萬壽菊。 新華社記者 司曉帥 攝

以前,八方村的農民大多數隻種玉米,然而單一的種植結構換來的常常是微薄的收入。自栽種萬壽菊以來,多種種植讓村民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近年來,吉林省大安市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庭院經濟,逐步淘汰經濟效益低的品種,其中栽種萬壽菊成為當地眾多種植戶和貧困戶的首選。

種植萬壽菊,幫助八方村村民劉祥付擺脫了貧困。如今,這位愛吃魚的六旬老漢,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飯菜。

記者:司曉帥

編輯:趙世芸、張歡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

相關焦點

  • 萬壽菊鋪就致富「黃金大道」
    馬連莊鎮北山口村的萬壽菊基地內卻是黃菊綻蕊,金瓣含香。穿梭在金色海洋中的當地農民,正在忙著採摘。收穫的菊花裝滿了口袋,也撐鼓了當地農民的錢袋。這片位於馬連莊鎮北山口村的萬壽菊共有三百多畝,地處萊西、招遠交界地帶,是典型的丘陵薄地。由於水資源匱乏,這一大片土地一直靠天看收成。近幾年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農村勞動力急劇減少,部分土地甚至出現了撂荒現象。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農民「錢袋子」
    新華社長春4月26日電 題:黑土地「金豆子」鼓了農民「錢袋子」  新華社記者陳汀、姜明明  穀雨節氣已過,東北的天氣依然透著些許寒意,但黑土地上的備耕工作進展火熱。合作聯社理事趙永東樂呵呵地說。  50歲的孫立軍是永青村村民,他用土地入股,在社裡負責田間管理。「比原來自己種豆強多了!自己種時品質不統一,種植風險大,銷售價格也不行。現在加入了社裡,種子、化肥、農藥、技術統一管理,還能統一深加工、銷售,賣價也高了。我一年拿五六萬塊錢基本工資,再加上分紅,年收入能有十多萬元。」他說。
  • 澤普縣:種植萬壽菊 結出「致富花」
    天山網訊(通訊員徐慧梅 劉秦攝影報導)近日,筆者在新疆喀什地區澤普縣圖呼其鄉巴什阿其瑪村萬壽菊種植地裡看到,村民們正忙著採摘萬壽菊。時下正值萬壽菊的盛花期,圖呼其鄉大片金黃色的萬壽菊長勢正旺,一朵朵飽滿的花朵不僅為田間地頭增添了勃勃生機,也為村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果實。  村民哈斯依提·吐爾孫去年試種了1.5畝萬壽菊,收入4000多元。嘗到了甜頭的她,今年又擴大了種植面積,在核桃地裡套種了3畝萬壽菊,通過精心管護,萬壽菊長勢喜人,今年有望再豐收。
  • 魚臺:特色種植毛木耳 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在這裡,特色種植的毛木耳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轉思想學技術,建設首家示範種植園「2002年,做毛木耳的種植,還是各家各戶自己幹,但是在市場逐漸發展中,我覺得不能總是悶著頭自己幹。想要發展,必須搞集約化經營,也就有了搞園區進設備的想法。」
  • 息縣:萬壽菊開 美了村莊鼓了腰包
    日前,在息縣楊店鄉張圍孜村萬壽菊種植基地裡,55歲的朱永正向一同採摘的鄉鄰們分享著自己的經驗。時下,正是萬壽菊盛花期,金黃色的花海一望無際。作為楊店鄉萬壽菊種植示範點,張圍孜村的村民們在花海中來回穿梭採摘,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 大紅櫻桃鼓起村民「錢袋子」
    「村裡路修好了,駐村幹部還幫忙對接銷路,今年園裡櫻桃一紅就賣了出去,已經賺了1.5萬元……」5月24日,正忙碌地採摘櫻桃的藍田縣洩湖鎮馬王村村民李選利樂呵呵地說,大紅櫻桃鼓了村民的「錢袋子」,同時道路通暢降低了農產品「走出去」的成本,也為村子「引進來」商機和人氣。
  • 息縣:萬壽菊開了 美了村莊鼓了腰包
    8月17日上午,在息縣楊店鄉張圍孜村萬壽菊種植基地裡,55歲的朱永正向一同採摘的鄉鄰們分享著自己的經驗。 時下,正是萬壽菊盛花期,金黃色的花海一望無際。作為楊店鄉萬壽菊種植示範點,張圍孜村的村民們在花海中來回穿梭採摘,隨處可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談起種植萬壽菊的初衷,種植基地負責人高群說:「萬壽菊花期長,與傳統的經濟作物相比,成活率高、田間管理簡單。
  • 東營追夢人(27)李連明: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3月6日訊(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王藝霏)走進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朱家村,乾淨整潔的柏油路面、刷白一新的綠化苗木、房前屋後澆築著一個個美麗的花壇,健身器材齊全的文化廣場等,頓時讓人感覺「無邊光景一時新」,而這一切離不開村民越來越鼓的「錢袋子
  • 幫別村無筋豆種植興村富民鼓錢袋
    本報訊 龍陵縣鎮安鎮廣大群眾種植無筋豆鼓起錢袋子。無筋豆也稱菜豆,因豆莢柔嫩、無筋、無革質膜而得名,是家常小菜的不二之選。他說「今年,我主要是忙著搞社區疫情防護,家裡種了1畝不到的無筋豆都是我媳婦在打理,現在已經收益1萬多了,這都是我媳婦的功勞。」王押順樂呵呵的誇讚著他能幹的好媳婦。由於邦別社區的無筋豆賣相色相皆為上乘根本不愁賣,每次剛剛摘下架,就有商販直接上門收購,而且價格合理,每次交易都皆大歡喜。「陳姐,你家地裡的無筋豆苗長勢不錯,今年肯定有個好收成!」
  • 重慶石柱三樹村的集體夙願:讓貧困戶的「錢袋子」鼓起來
    他說,新家是用「愛」聚集而成的,他感激這個處處充滿愛心的社會。  為貧困戶贈送「感恩氣球」是三星鄉黨委政府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感恩教育活動旨在積極引導和教育群眾愛祖國、感黨恩,自力更生,拓寬增收致富渠道,推進扶貧攻堅奔小康。  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了明顯效果。「扶貧幹部務實、有責任心。我能摘掉貧窮的帽子多虧了他們。」
  • 寧縣 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
    寧 縣麒麟西瓜鼓起群眾「錢袋子」每日甘肅網4月29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記者李建強 通訊員蘇朝暉)暮春時節,走進寧縣春榮鎮昔溝村玉瑤瓜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麒麟西瓜栽植基地合作社負責人高玉瑤說,「去年合作社的340棚麒麟西瓜純收入達到110萬元,主要銷往湖南、廣東等地。」今年55歲的昔溝村村民高玉瑤,早年曾在外地打工,後來回到家鄉後,了解到麒麟西瓜的市場很不錯,於是他開始學習麒麟西瓜種植技術。2015年,高玉瑤決定自己創業,他先是成立了合作社,隨後在自家地裡建了5個大棚進行試種,當年就收入了5萬元。
  • 湛江人的錢袋子鼓了!
    來源:湛江晚報文字:記者卓朝興 通訊員練飛蘭圖片:湛江日報社視覺產業中心原標題:《湛江人的錢袋子鼓了!》
  • 小麵團鼓了錢袋子:麵塑將白面賣出「黃金價」
    原標題:小麵團鼓了錢袋子:麵塑將白面賣出「黃金價」 姿態華美的孔雀、嬌豔欲滴的花朵、形色各異的人物……小小麵團,在麵塑藝人靈巧的手中,變成一件件藝術品。16日,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嵐河南路面塑街,臨街16家麵塑工坊,迎來第一波人潮。
  • 【豐收】「軟黃金」萬壽菊進入採摘季
    田間地頭,到處是花農忙碌採摘的身影;收購點上,花農在有序售花,工人們忙著將收購的花朵裝車運往位於草廟鄉的大型收購點立達爾公司。萬壽菊競相綻放,花海如潮,到處花飄香。不僅給村莊增添了無限生機,還吸引了不少遊人欣然前來觀賞,也給種植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實現了「創雙益」的綜合效益。
  • 石屏:萬壽菊種植既扮靚了村莊又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
    時值盛夏,石屏縣種植的2000餘畝萬壽菊已進入採摘期,在田間地頭,隨處都可以看到村民們採收萬壽菊的身影,他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金黃色的花朵相互映襯,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走進壩心鎮邑北孔村委會、黑尼村委會的村寨道路兩旁一片片橘黃色的花海映入眼帘萬壽菊正競相開放、炫彩奪目每個花瓣兒圍著一小朵粉黃粉黃的花蕊相互簇擁,妖嬈極了村民們忙碌的穿梭在其間採收萬壽菊豐收的喜悅已融進了「心靈」讓人沉醉其中說起「花海」背後的故事
  • 「脫貧攻堅」大安:特色黃菇娘,致富「黃金果」
    2017年,徐氏眾誠農業有限公司成立了採摘園,同時也主動擔負起共建帶動的責任,創造工作崗位,幫助貧困戶脫貧。目前正是黃菇娘採摘旺季,眾誠採摘園每天都要用工70多人,徐氏眾誠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彬指著身後的數十棟大棚對記者說:「這些大棚是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建設的扶貧採摘園,大棚裡的黃菇娘一上市,這裡便擠滿了前來採摘的遊客。
  • 滿了「糧囤子」 鼓了「錢袋子」
    在訥河市二克淺鎮慶祥村,農民陸明海今年把土地交給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訥謨爾公司代耕,玉米每畝增產近200斤,大豆每畝增產100斤左右,不僅裝滿了「糧囤子」,還鼓起了「錢袋子」。別看現在包括陸明海在內的不少農民因為「訥謨爾」挺起了「腰杆子」,年初的時候談起合作,大家還直搖「腦瓜子」。
  • 人們常說「荷包」很鼓就是很有錢,古代人的荷包就是指錢袋嗎
    古代人出行的話,銀錢沒什麼地方放,一般就會放在荷包裡,因此,古人習慣在腰帶上佩荷包,因為古代的荷包有用來裝銀子的,有錢袋的功能,後世的人就將荷包泛指錢袋了。古人隨身帶的荷包是錢袋嗎?常說某人荷包鼓了,是指錢袋滿了(發財)的意思,荷包的這種意思與其功能有關。
  • [吉林新聞聯播]電影《村嫂》首映式在大安舉行
    [吉林新聞聯播]電影《村嫂》首映式在大安舉行 電影《村嫂》首映式在大安舉行。
  • 靠「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李娟說,很多鄉親都入股加入合作社,還有幾十名村民和她一樣走進園區打工,當起了「蔬菜工人」。依然在自家田裡耕種的村民也都換了腦筋,不再種苞米,種起了露地菜,扣了溫室大棚。「我們村就在縣城邊上,運送蔬菜特別方便,八名村現在是方正縣遠近聞名的『菜籃子』。」李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