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也有「貝氏建築」!湘江邊這一地標由貝聿銘之子設計

2020-12-17 新湖南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yù)銘

5月16日去世

享年102歲

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

貝聿銘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

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記者今日獲悉,長沙也有著名的「貝氏建築」,正在建設中的三湘銀行總部大樓項目便是由貝聿銘之子貝建中操刀設計,由本土設計單位湖南省建築設計院進行設計深化。

該項目於去年底開工建設,預計2021年竣工交付,將打造成為長沙城市新地標、湖湘文化的新名片。

設計

打造湖湘文化特色建築

三湘銀行總部大樓項目位於嶽麓區桐梓坡路與瀟湘大道交匯口西南角,屬湖南金融中心板塊核心位置,包括三湘銀行總部大廈和超高檔寫字樓,同時設計了具有「城市會客廳」功能的小體量獨立建築。項目用地面積45.49畝,總建築面積10.6萬平方米,於2018年12月21日開工,預計2021年竣工交付。

三一集團副總裁、三湘銀行項目總經理鍾衛華介紹,為將該項目建設成湘江沿岸最具地標識別性、集約環保性、前瞻科技性,且能夠體現湖湘文化的特色建築,特別邀請貝氏建築事務所作為項目設計單位,並由貝建中先生親自操刀。

據介紹,項目建築風格延續了「貝氏建築」一向講究細節的特點,擁有簡潔,優美,幾何的韻律,永恆的美感,讓人有回歸自然地規律的感覺;從外形和線條開始,展現了大師級的風範;通過整體設計搭配,給人一種有力的視覺衝擊感。

傳承

深得其父真傳,親自率隊赴長對接

貝建中曾將他的專業創作生涯最初的20年貢獻於其父貝聿銘及合伙人。他的作品包括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及法國巴黎羅浮宮(設計施工協理合伙人)等眾多的著名建築項目。

貝建中深得其父真傳,曾設計中國北京中國銀行總行辦公大樓和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辦公大樓等金融地標建築。1992年,貝聿銘從自己的建築事務所退休後,貝建中和弟弟貝禮中聯合創辦了貝氏建築事務所,貝聿銘成了兒子公司的「顧問」。

貝建中(左)、貝禮中(中)和父親貝聿銘(右)。

為了做好三湘銀行總部大樓項目設計,2018年6月8日,已是72歲高齡的貝建中在背部剛做完手術恢復不久的情況下,率團隊專程飛抵長沙,參加三湘銀行總部大樓項目設計對接會。在開發地塊勘查之後,為進一步了解三一集團文化,貝建中還到訪三一產業園參觀。因無法行走太久,他走一段,便中途坐下來休息、交流一會兒,之後又繼續參觀。

貝建中(中)去年6月受邀來長沙就三湘銀行總部大樓項目設計進行對接。

三湘銀行總部大樓項目是省重點產業項目,將打造三湘銀行全國總部大樓集群建築,並承諾協調三湘銀行股東、三一汽車消費金融全國總部、久隆保險湖南總部、中國康復融資租賃湖南總部等遷入集中辦公。該項目的落地,將極大豐富湖南金融中心的金融業態,推動湖南金融中心成為富有活力、特色鮮明、全國一流的區域金融中心。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他的優秀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美國甘迺迪圖書館等等。

他也被譽為是「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資料圖

出身名門,熱愛建築

作品曾遍布世界

1917年,貝聿銘出生於廣東,祖籍蘇州,他的祖上當地的名門望族「吳中貝氏」,被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叔祖貝潤生則是有名的顏料大王;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他的家族涉足醫藥、顏料、銀行、金融等領域。然而,貝聿銘卻「執拗」地選擇了建築設計之路。

17歲高中畢業後,父親本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終選擇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不久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

1995年6月8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榮譽學位。(資料圖)

70多年來,這位建築界的華裔奇才為世界帶來了各種精彩絕倫的作品,包括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

貝聿銘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築和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作品散布在全世界四大洲10個國家。

甘迺迪圖書館。(資料圖)

據粗略統計,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百項以上,獲獎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五十項大型建築中就有二十四項獲獎。貝聿銘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為「貝聿銘年」。

此外,他還於1981年獲得法國建築學金獎,1983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9年獲得日本帝賞獎,並於1986年獲得裡根總統頒發的自由獎章等。

「不被看好」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在貝聿銘的建築作品中,最為人熟知的還要屬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法國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這樣一個宏偉的建築,在誕生之初卻並不被看好。

1981年,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提出改造羅浮宮的計劃。當時羅浮宮的中央庭院被形容為是「巨大的停車場」,顯得空曠而沒有加以有效利用,而羅浮宮博物館缺乏中央入口,使參觀人數受到限制。

密特朗委任貝聿銘來負責改造這個項目。貝聿銘提出了一個玻璃金字塔入口計劃,卻很快引發了爭議。當時,法國各大主流報紙都提出質疑,甚至有人說,羅浮宮前的這座金字塔是「一顆寒磣的鑽石」。

1989年3月29日,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密特朗親自參加了落成儀式。

1989年3月29日,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左)在出席巴黎羅浮宮金字塔開幕式時與貝聿銘(右)握。(資料圖)

這個玻璃金字塔,由603塊菱形玻璃和70塊三角形玻璃準確拼接而成。

他曾說:「當時對於這個項目的批評聲,令我難以獨自承受。但人應該堅持,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當然可以有很多種堅持的方式,很多說服對方的方式。但那並不是說,我的堅持和要求會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在一張照片裡,貝聿銘站在建好的新館金字塔前,露出標誌性的貝氏微笑。

1989年3月3日,法國巴黎,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他設計建造的羅浮宮金字塔前留影。(資料圖)

而事實證明,貝老的選擇是對的。人們對於金字塔的熱情,也讓參觀這座建築的遊客激增,很多人寧願在玻璃金字塔排起長隊,也不願意從另外兩個入口進入。

30年過去,那些反對和質疑之聲也早已平息,玻璃金字塔逐漸演成為人們心中巴黎的地標。2019年3月,法國羅浮宮專門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儘管受到過多年西方教育,貝聿銘卻從沒忘記過祖國:

「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香港中銀大廈。(資料圖)笑雲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共有三子一女,他們的名字都有特殊的深意——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3個兒子的名字裡都含有一個「中」,寓意著: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

他的兒子們也選擇了繼承父親的職業生涯:已故的長子貝定中是城市規劃師,貝建中和弟弟貝禮中則成了建築設計師。

1992年貝聿銘退休,貝建中、貝禮中兄弟創辦了貝氏建築事務所,成為國際著名建築設計機構。

2002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應邀回到蘇州,再度出山為故鄉蘇州設計了蘇州博物館新館。

民眾在貝聿銘設計的主館前拍照留念。鍾升 攝

人到蘇州之後,他每天埋頭工地,有時忙碌至凌晨,笑稱自己是「勞碌命」。他將中國古典的山水畫融入到設計理念中,「以壁為紙,以石為繪」,呈現出一幅3D立體水墨山水。

中國蘇州博物館。王建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開館儀式上,他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小小貢獻,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為故鄉留下一個紀念,我倍感感恩榮幸。」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貝聿銘曾這樣說過。一生鍾愛建築的大師,走好!

來源 | 長沙晚報記者 陳煥明、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紀念華裔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1959 位在非金屬羅拉多州丹佛市的裡高中心,榮獲美國建築學會獎,這是貝氏獲得的第一個建築獎。1960 8月時與威奈公司終止專屬建築師之關係。1961 榮獲美國文藝學院院士建築紀念獎。11月貝氏為路思義教堂落成訪臺,在東海大學建築系演講「現代建築之動向」。德州休士頓萊斯大學創校五十周年紀念,推崇他在住宅設計方面之貢獻。貝氏被推選為「民眾建築師」。1964 榮任美國建築師學會院。1月貝氏訪臺。3月6日至3月28日,路州大學舉辦貝氏作品展,展出作品十四件,擔任美國建築師學會年度建築獎評審委員。
  • 102歲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蘇州貝氏延續15代的榮光
    昔日的中國富家子弟,成長為世界公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在世界各地留下無數非凡的建築豐碑,這個典型的「美國夢」,也許是貝聿銘自己也不曾想像的人生軌跡。貝聿銘的名字與20世紀建築史緊密相連。他一生設計了26座落成建築,榮獲包括普利茲克建築獎在內的28項建築大獎,並獲裡根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藝術勳章和老布希總統頒發的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 建築大師貝聿銘親自設計的故居5千萬出售,網友紛紛喊話江一燕?
    這棟四層住宅是貝聿銘大師與妻子盧淑華居住了45年的故居,建於1899年,1973年由貝聿銘夫婦從Laura Delano手中購得,當時售價21.5萬美元。這棟住宅的裝潢和設計之中被貝聿銘大師融入了濃鬱鮮明的個人風格,從夫婦兩人的主臥,到二樓的小圖書館、一層會客廳,再到位於中心、連結四層樓的大型白色旋轉階梯,都由貝聿銘親手設計,宅內還藏有眾多藝術品,它們也將在之後進行展出和拍賣。此外,該住宅所在的薩頓廣場街區也名流雲集。
  • 新書|貝聿銘的建築密碼:最美的建築,築於時間之上
    而其中以一己之力,抬高了整個貝氏家族知名度的,當屬當代建築界的傳奇人物:貝聿銘。    邊讀《桃花源記》,邊讀這套立體書,孩子會驚喜地發現,原來建築設計也能作為詩詞的註腳。  法國羅浮宮:讓孩子知道,做任何事,都必須有自己的風格和主見,否則只能隨波逐流,泯然眾人。
  • 貝聿銘長子貝建中:父親的每個建築都從所處地點尋找靈感
    ——貝聿銘2017年4月26日,享譽世界的蘇州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迎來百歲壽誕。在過去的數十年裡,他向世人呈現了包括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等一系列傳世之作。在中國,從北京的香山飯店到蘇州博物館,貝氏父子更是將蘇州園林的建築智慧融入設計之中,創造出了獨具魅力的視覺之美。
  • 美國貝氏建築事務所貝建中先生到訪楊瑛工作室
    7月11日上午,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大師之子貝建中先生、三一集團及楷林國際領導一行來到湖南省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HD),在HD總建築師楊瑛和副總建築師殷崑崙的陪同下 貝建中先生曾將他的專業創作生涯最初的20年貢獻於貝聿銘及合伙人,作品包括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及法國巴黎羅浮宮等眾多的著名建築項目。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當時的上海開放程度極高,有著最新的建築、最新的潮流,有著「遠東第一高樓」之稱的國際飯店是貝聿銘當時最喜歡的建築之一,當時,每天中午放學,貝聿銘就會乘電車到「大光明」,碰上新片上映就躲進電影院看電影,沒有新片就坐在梧桐樹下。他著迷於它的24層樓高和二百多個房間的龐大體量,甚至回到家還像模像樣地畫了一份建築圖紙。
  • 張兵會見貝氏建築事務所 負責人貝建中一行
    張兵會見貝氏建築事務所 負責人貝建中一行 發布日期:2019-10-23 08:45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昨天下午,市委書記張兵會見了華裔頂級建築設計師貝聿銘之子、知名建築師、貝氏建築事務所負責人貝建中一行,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舉行座談交流。
  • 紀念貝聿銘大師(結尾有好薦君在貝氏事務所的採訪)
    2019年的5月16日,貝聿銘在紐約去世,享年 102 歲。貝爺一走,多少慕名想去紐約拜訪貝爺的中國遊學團,都沒戲了。好在,他的精神永存!他的作品永存!貝聿銘幾乎是華人設計圈最無爭議的共同偶像和標杆,今天,我從貝爺開始,主要介紹他的幾個代表作品,表示對他的紀念和致敬,同時啟動《設計師及其代表作》系列,為熱愛設計的鐵子們講述建築、室內、工業、平面等等領域的設計師及其代表作品,給你打開一扇小window。感興趣的老鐵們點讚關注別迷路!
  • 貝氏家族和獅子林的淵源
    石峰玲瓏峻秀,假山有上、中、下三層,並有水旱之分。建築有禪窩(方丈室)、臥雲室(禪房)、立雪堂(法堂),又在宋代遺留的梅樹與柏樹旁分別建了向梅閣(客舍)與指柏軒(僧堂),還有玉鑑池與小飛虹,共十二景。康熙、乾隆南巡都曾駕臨該園。乾隆五遊,題詩十首與匾三塊,其中「真趣」匾至今懸掛園中石亭,《遊獅子林》詩碑現存御碑亭。清末該園年久失修,荒草斷垣。
  • 是什麼影響了貝聿銘
    □逄春階  享譽世界的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這讓我想起去年7月2日參觀上海貝軒大公館(左圖)的情景。貝軒大公館的前身是貝氏老宅,這棟宅子的主人就是貝聿銘父親、在當時號稱「金融巨子」的貝祖詒。
  • 六朝小眾博物館,貝聿銘兒子設計,珍藏六朝文物
    知道南京博物院的人很多,但是知道六朝博物館的人卻很少,這間坐落於南京總統府隔壁的小眾之地,其實藏著一整部的南京六朝史。與人流擁擠的總統府相比,它是那麼的微不足道,門可羅雀。南京六朝博物館是有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之子貝建中帶領團隊設計而成的,建在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原六朝建康城的一部分遺址之上,也是坐實了六朝博物館之實。
  • 貝聿銘去世,記者探訪貝軒大公館,還原他的兒時生活!
    「收官」之作蘇州博物館美到令人驚嘆 作為貝聿銘的收官之作,在貝聿銘去世後,蘇州博物館的建築之美就被刷屏了。 很多網友都表示,第一次去蘇州博物館時,被大師的設計所折服!他真的是位偉大的人! 那麼,貝聿銘的收官之作有多美?跟著記者一起來看看。
  • 蘇州貝氏祠堂恢復原貌「十一」黃金周對外開放
    中新社蘇州十月三日電(黃瑩)經過十個多月的精心修建,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建有八十年歷史的蘇州「貝氏祠堂」終於恢復原貌,在「十一」黃金周正式對外開放。  貝氏家族乃蘇滬名門,早在清乾隆年間,已成為蘇州四富之一,其家族中人才輩出:「顏料大王」貝潤生、「金融巨子」貝祖詒、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美國美中經貿促進會會長貝聿愷均為貝氏後人。一九一七年,貝潤生買下當時已荒廢的獅子林,又購園東之地,創辦承訓義莊、家祠、族學,於祠、園之北建住宅,歷時九年改築修復,獅子林成為義莊祠堂、住宅、花園相結合的私人宅院。
  • 蘇州園林日曆,船舫系列之獅子林石舫,貝聿銘小時候玩過的地方
    獅子林石舫位於水池西北,於民國初年,由當時園主貝潤生所建(見備註)。石舫中、後艙均為兩層,四周安有86扇鑲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舫身四面皆在水中,船首有小石板橋與池岸相通,猶如跳板。前艙聳起,屋頂呈弧形曲面,中艙低平,屋頂為平臺,屋艙上下二屋,有樓梯相通。
  • 15代望族後代傳奇華人設計師貝聿銘難忘中國 最愛蘇州博物館
    雖然生命中大都的時間在美國度過,亦是美國公民,但貝聿銘曾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的2009《築夢天下》訪問時提到,「雖然我在美國住了60幾年了,但我還是中國人,我的看法還是中國的看法,當然美國新的東西我也了解,所以這兩方面有矛盾、衝突嗎?我覺得沒有。」而擁有東方血統,卻有著西方經歷的貝聿銘,亦善用其優勢,開創屬於他一代的建築傳奇。
  • 長沙君悅酒店設計賞析
    長沙君悅酒店坐落於湘江之畔,客房位於46 至61 層,可飽覽秀美的城市景觀和湘江風光。伴隨酒店盛大開幕,它將引領城市高端生活,打造全新娛樂休閒地標。酒店距離長沙歷史古蹟僅數步之遙,佔據了探索長沙獨特的建築與飲食文化的絕佳位置。
  • 十五代望族,六百年繁榮,蘇州給了貝聿銘什麼?
    圖/視覺中國一,貝祖籍蘇州。二,他主持設計的香山飯店,是改革開放後第一處外籍設計師的建築作品。他稱得上是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位符號性人物。三,貝是當世最出色的華人建築大師。當然,去掉「華人」二字,也沒有任何問題。
  • 都說富不過三代,蘇州貝氏家族如何富過十五代,依舊傳承良好
    「貝」這個姓很少見,但是也讓我想起了今年上半年去世的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同樣也很知名,且活了一百多歲。沒有人會不知道羅浮宮,但是或許不是所有人知道羅浮宮前那獨一無二的玻璃金字塔建築,是出自世界知名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之手。
  • 貝氏家族蘇州四富之一,富了幾百年,靠得只有30個字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家族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這便是美籍華人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的家族——蘇州貝氏家族。南濠四富的橫空出世幾百年前,江蘇蘇州有一個名門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