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們正在閱讀《中華美德故事》
編者按
日前,由首都文明辦與北京出版集團聯合組織編寫的《中華美德故事》叢書正式出版。該叢書依據大量史料編選了365個典型意義的中華美德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歷經艱難、自強不息的奮鬥史,闡釋了中華美德的豐富內涵。叢書分為「古代篇」、「近代篇」、「當代篇」三部分,365則故事皆為千字短文,並配以25條題解、51條名言警句、188幅彩色插圖,能夠讓少年兒童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感知中華美德,是開展中國夢和中國精神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是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益嘗試。在世界讀書日之際,本版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該叢書進行評論。
中國精神的最美亮相
中華民族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始終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不但文明沒有中斷過,而且越來越發展繁榮、興旺發達,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有一個顯著的、世人公認的優點就是重倫理、講道德,幾千年來一直流傳著愛國奉獻、勤儉節約、自強不息、仁義禮智、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助人為樂、孝老愛親、愛護環境、公而忘私等等傳統美德,留下了豐富多彩,而且極其動人的大量事跡。
《中華美德故事》以科學的態度、確鑿的事實、生動的圖畫,集中講述了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中華美德作了一次精美的亮相。
中華美德是我們民族,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成長和生活的思想靈魂和精神支柱。試以愛國奉獻為例,自古至今,中國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關鍵時刻,往往置個人的利害禍福,甚至生死存亡於不顧,一切服從祖國的需要,「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唐·崔顥《題王威古》),「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愛國奉獻的精神,流淌在我們民族的血液裡。美德的傳承,成就了我們民族的輝煌。
千百年來,我們中國人不但以中華美德為自豪,而且懂得中華美德的價值和作用,以高度的自覺傳承著我們民族的美德,並且不斷地加以豐富和發展。在重視道德踐行的同時,還特別注意中華美德的教育和傳播。我們民族中愛國奉獻的美德故事,像古代的弦高販牛、屈原投江、蘇武牧羊、嶽飛抗敵、文天祥寧死不屈,像近代的林則徐虎門銷煙、鄧世昌海上抗日,現代的黃繼光捨身堵槍眼、錢學森回國搞「兩彈一星」、王進喜拼命建油田,如此等等,各行各業的男女老少都耳熟能詳,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始終讓我們魂牽夢縈。愛國奉獻精神的流傳,像一支支號角,時時刻刻激勵著中國人民前進。
可以說,中華民族迄今所取得的一切勝利中,都飽含著中國力量的作用,凝聚著中華美德的成果。如今,當我們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時候,中華美德作為中國力量更是不可或缺的興國之魂,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有責任、也有義務,一定要弘揚它。誦讀美德故事實在是傳播中華美德的最好方式。(作者系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 陳 瑛)
傳承美德 鑄就夢想
《中華美德故事》以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為線索,精心選輯富有時代特徵的道德故事,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同歷史階段的道德傳統和深厚的內涵,是一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精品。
一部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量,努力奮鬥,攻堅克難,追尋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歷史。在這個漫長的進程中,道德不僅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是人民精神力量的凝聚,是社會發展進步價值的升華,而且也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社會價值基礎,是中國人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思想保障。《中華美德故事》叢書精選的故事,清晰、具體地詮釋了體現在國家觀、社會觀和公民觀上的道德傳統,不僅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生動描述,也是對實現「中國夢」的社會基礎的一種紮實建設。
兒童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無論是從歷史演變前進的視角,還是從社會建設和發展的視角,抑或是在文化價值傳承的視角,兒童青少年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社會的激烈變革影響著社會的各個層面,但對於兒童青少年群體的影響力一定是最強烈的、最巨大的;現代化的發展與傳統文化的傳承間的衝突,在兒童青少年身上必定是最尖銳、最突出的。所以,在兒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特別是在傳統優秀道德的傳承上,新的指導原則、新的教育方法,甚至是新的話語體系等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從這個角度看,《中華美德故事》叢書是本挺好看的書,好看,不僅僅來源於嚴謹的指導原則、多科學的學術整合,而且來源於儘可能新的、帶有兒童青少年特點的思想方法,如用現代的、兒童青少年熟悉的話語描述歷史人物和故事;以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認知特點包裝傳統價值等等。在今天,對於兒童青少年道德教育來說,有很多時候怎樣說比說什麼更重要。(作者系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陸士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