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打造「湘商產業園」的新做法和新經驗

2020-12-27 人民網

原標題:打造湘商產業園 形成帶動邵陽經濟快速發展的集聚區——湖南打造新常態下的新優勢(十二)

① 航拍下的邵陽市區邵水河步月橋段。(資料照片)

② 正在建設中的湘商產業園廠房。(資料圖片)

③ 湘商產業園內已經投產的邵陽口味王檳榔生產車間。(資料照片) 申興剛 攝 製圖/李雅文

1

湘商產業園是引擎、舞臺、孵化器

湘商產業園是在湘商尤其是邵商獲得迅猛發展、返鄉投資意願強烈的背景下誕生的主體園區。

湘商產業園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擎。邵陽作為老牌工業強市,曾一度錯失發展機遇,工業生產在全省處於落後水平。2015年,我省正式實施推進創新創業園區發展「135」工程(支持100個創新創業園區、新建3000萬平方米以上標準廠房、引進5000家以上創新創業企業)。邵陽決心乘此東風建立創新創業發展園區,引天下邵商,再現邵陽工業的歷史輝煌。而早在2014年,邵東縣作為民營經濟強縣,就率先推行工業地產模式,大力建設工業園區並初見成效。省委副書記、省長杜家毫來邵考察時對此予以充分肯定,並將園區定位為「邵陽湘商產業園」,指示邵陽帶頭先行先試,為全省創造可複製的經驗。2014年11月28日,邵陽召開湘商產業園區建設動員大會,將湘商產業園區建設作為全市經濟發展「1號工程」予以強力推進。省政府隨即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從用地、資金、體制機制各方面給予湘商產業園實實在在的支持。

湘商產業園是吸引「湘商」「邵商」建設家鄉的舞臺。「湘商」、「邵商」作為近年來強勢崛起的創新創業群體,在國內外工商領域擁有廣泛知名度和強大影響力。2015年,國內外湖南商會已發展到196家,擁有會員企業6萬多家,資產總額超10萬億元。中華邵商聯合會擁有會員2.8萬多家,固定資產總額達2.6萬億元,投融資能力約30萬億元。「湘商」「邵商」群體建設家鄉、回報桑梓的心情十分迫切。而邵陽依託原有工業基礎和近年來的發展培育,擁有熟練產業工人100多萬,六所大中專職業院校每年能培養1萬多名職業技術人才。邵陽自然資源豐富,農業形成了一縣一品的產業特色,交通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基於上述優勢,湖南省和邵陽市及其下轄縣(區)三級政府決定大力建設湘商產業園,打造內陸省份「經濟特區」,以科學布局、優惠政策、高效服務吸引「湘商」「邵商」回流,充分釋放邵陽乃至全省經濟發展潛力。

湘商產業園是推進小微企業發展壯大與提質增效的孵化器。新常態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小微企業是當仁不讓的主角。邵陽曆來民營經濟發達,小微企業遍地開花。然而近年來,小微企業在生產場地、資金籌措、政策對接、信息獲取、汙染控制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湘商產業園以標準廠房為載體,承接生產方式相對落後的小微企業,有助於引導小微企業向技術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的行業升級轉型。園區作為一級發展主體,可幫助小微企業抱團對接政府有關優惠政策,對接銀行融資,向規模企業、科技型企業方向發展。同時,通過統籌園區資源,可發揮好大企業、大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龍頭企業與小微企業配套發展、互利共贏。

2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園區建設新做法

因地制宜精準定位——

在市場經濟實踐中,外地成功經驗經常會遭遇「水土不服」的尷尬,究其原因,是犯了「一套模式包打天下」的教條主義錯誤。為此,邵陽市在推進湘商產業園建設時,根據全市八縣一市三區的地域特點、資源稟賦、工業基礎等實際情況,從建設規模和產業規劃兩個方面進行定位布局。建設規模方面,全市計劃用兩年時間,建設19平方公裡湘商產業園、建成39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並招商入園650家企業。產業定位方面,市區突出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發製品、電子信息、鞋類皮革加工等重點產業;各縣區均根據自身傳統特色,大力發展優勢產業。

政企聯動主體多元——

為集聚更多資源,政府積極發揮「槓桿效應」。當前,園區形成了三種建設模式:一是政府投資,明確要求市縣兩級政府要拿出資金建設一定數量的標準化廠房,用於出租出售,起到市場帶動作用。如寶工區湘商產業園由政府投資建設5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二是「工業地產」模式,由企業投資建設標準化廠房,自行出售或招租。如邵東縣由企業投資的「工業地產」建設標準化廠房近80萬平方米;三是政企聯建,由興辦實業的企業根據自身需要,投資興建標準化廠房自用,政府以優惠供地價格的形式參與建設。湘商產業園重點推進政府投資建設和「工業地產」模式,並規定這兩種模式建設完成的標準化廠房面積原則上不低於總量的70%。

要素保障多措並舉——

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業企業建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土地、資金和技術。為保障湘商產業園建設的要素供給,各級各部門多措並舉:土地供應方面,一是各地對湘商產業園建設優先供地,邵東、洞口還啟用儲備的存量土地,以滿足建設需要;二是投資標準廠房等工業地產的,可以依規分割辦理產權。在資金扶持方面,一是省裡按每平方米100元的標準對兩年內完工標準廠房給予補貼,省財政對每個園區一次性補助1000萬元,對標準廠房入駐企業按照年租金的15%予以為期3年的補貼;二是市縣給予補助。市政府安排1000萬元園區建設工作基金,縣市區提供縣級專項補助;三是實行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免政策。在投融資支持方面,社會資本投資園區標準廠房,享受財政貼息優惠政策;購買標準廠房的,可以使用按揭貸款;市縣財政還創新金融服務,推出「存貸掛鈎模式」「助保貸」等業務,爭取省農業信用擔保公司為湘商產業園建設提供8億元授信擔保。在技術支持方面,園區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一是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智提升企業技術水平;二是推動園區企業建立產業創新技術聯盟或園區產業協會;三是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對接政府產業政策與項目。在優化工作環境方面,一是簡化政務服務,推行園政合一,相關審批在園區「一站式」辦結;二是試行市場化服務模式。如寶工區成立了園區投資公司,以市場化模式管理運作湘商產業園建設;三是注重產城融合。如洞口縣推進城園一體化,在園區配套建設了醫院、公租房、學校等基礎設施。四是優化治安環境,嚴厲打擊違法阻工,快速處理矛盾糾紛,優化園區治安環境。

引招並重融合發展——

園區發展理念的創新帶來了全新的招商引資理念,實現了由一味推崇「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到既要「外來和尚」又要「自家孩子」的思維轉變,著力推進外來企業和本地企業的融合發展。一方面著力引導本地企業入園集聚發展:一是推動小微企業進駐。在不違反各類規劃與環評等前置條件下,放低進入門檻,聚集了一批原來散布在城鄉的「小作坊」,這些企業入園後實現了提質升級。二是引導行業協會抱團進駐。本地小微企業所在商會(協會)負責園區企業的設計、籌資、建設、招商、運行。如邵東把全縣24家印刷企業引入湘商產業園。另一方面,強力推進招商工作。市政府將招商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實行目標考核,設置專項獎勵。市縣建立了招商項目庫,通過湘商大會、「湘商邵陽行」等活動和政府官網進行招商。同時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由市級領導帶隊常年分片定點開展招商活動,2015年全市共召開推介會85場,會見客商12000多人次。

3

引領帶動

邵陽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湘商產業園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已成為引領和帶動邵陽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標準廠房建設全省領先。目前,全市園區標準廠房建設完成投資40億元,其中社會資本投資佔比超過70%。2015年,全市標準廠房累計開工建設面積280萬,投產面積70萬,開工率達年度建設任務的107%。截至2015年底,邵陽標準廠房開工建設面積和獲省財政獎補面積居全省前列,市政府和邵東縣園區分別在省政府召開的「135」工程現場推進會議上做經驗介紹。

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推進。全市園區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基礎配套設施建設,2015年累計完成投資近30億元。如寶工區實施了「三化」(亮化、綠化、人行道硬化)、「敞口」(在交叉口修建休閒小型生態廣場)、「暢通」(消滅斷頭路)工程。

招商引企初顯成效。2015年,全市籤約入園企業共270家,已入園企業150家,籤約率為市政府下達年度任務的104%。入園企業投產後,吸納勞動力就業、貢獻稅收等效果初步顯現。寶工區邵陽口味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於2015年3月投產,吸納4000多人就業,2015年實現稅收1000萬元;武岡市永銳電子、長豐食品等7家企業投產,2015年實現稅收166.47萬元,吸納就業465人。

產業升級與產城融合趨勢明顯。一是產業提質升級。基於園區的集聚放大效應,產業提質升級進程加快。寶工區先進裝備製造業、電子信息、輕紡、飲料食品業已成崛起之勢。邵東小五金、打火機、皮具箱包產業日益壯大,「興德縫製」於2015年10月30日成功掛牌,成為邵東縣本土民營第一家上市企業。二是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園區擴容增效。在龍頭企業帶動下,上中下遊企業紛紛入駐,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企業生產成本因此降低。如寶工區湘商產業園吸引11家發製品企業入園,打造全國最大的發製品出口基地。洞口縣由「慧創電子」自主招商10多家周邊配套企業同步入園。三是加快產城融合,推進城鎮化建設。園區周邊的醫院、學校、市場、車站、公租房等配套設施建設同步推進,人力、物流、資本等生產要素加速向園區流動,一個湘商產業園成就一座新城正在變為現實。

社會和諧穩定得到有力支撐。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湘商產業園共吸納勞動力2萬多人。用工人們自己的話來說,是「既掙到了票子,又照顧了孩子,還修起了房子」。2016年,湘商產業園計劃引進企業300多家,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到2018年,將提供就業崗位10萬個。這對於促進家庭和睦、減少留守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4

經驗與啟示

啟示一:必須加強標準化廠房建設。只有建好標準化產房,才能在優惠政策、優良資源、優勢區位和優質產業規劃支撐下,較快吸引各方投資,形成產業集群,產生集聚效應。目前,在標準化廠房建設推進較快的幾個縣域,園區產業全鏈條式發展來勢看好,正在催生新的縣域主導產業或提質原有縣域主導產業:一批電子企業落戶洞口園區,一批裘革企業落戶新寧園區,邵東一批原有箱包企業搬入園區。

啟示二:必須強化模式主導與政策引領。模式主導指的是湘商產業園重點推進工業地產和政府自建這兩種模式。因為這兩種建設模式順應中央創新創業要求,符合小微企業孵化器的定位。同時有助於同質化、上下遊企業集聚,抱團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有助於園區多元產業形成,避免單一產業的脆弱性。政策引領主要體現在手續環節的「簡」與相關費用的「惠」 兩個方面。「簡」,就是簡化標準化廠房的規劃、用地、環保、建設等手續與企業落地手續。「惠」,就是通過減與補,讓標準化廠房建設更「輕裝」,讓企業入園更「輕鬆」,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

啟示三: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理念。一是吸引創業者。湘商產業園秉持「多予少取」政策,以低門檻準入和高質量服務吸引有創業夢想者入園創業,並創造「安靜安全」「省心省錢」「生存生長」的環境,助推企業發展壯大。二是善待就業者。努力統籌好園區企業職工的社保、醫保、工傷等保險保障,推進園區的基礎設施與企業開工同步到位,建設好園區周邊學校、醫院、公共運輸、公租房、文體設施、購物中心等公共設施。三是激勵管理者。通過建立優質服務規則、實施約束與獎勵機制等舉措,激發園區工作者的職業榮譽感、進取心。

啟示四:必須努力實現園區服務專業化、市場化、現代化。園區服務專業化,體現在園區政務實行審批流程圖與「一站式」辦結模式等,體現在園區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的規範化,還體現在總結推廣「助保貸」以及工業地產抵押、按揭購買廠房等金融創新上。園區服務市場化,表現在寶工區、隆回縣等地成立園區投資公司,以市場化模式來建設、招商、管理政府自建的標準化廠房,大大提升了園區運行效率與服務質量。園區服務現代化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實施「網際網路+」戰略,積極建立互聯互通的園區信息與電商平臺;二是加強園區的品牌建設與文化創意;三是推進產業融合與產城融合。

啟示五:必須立規矩、強督導。對於標準化廠房建設企業,園區在建築的容積率、綠化率、層高、太陽能發電等方面制定約束規則,確保企業達到建設與運行的標準;對於投產企業,園區在產業規劃、環保、勞動保護等方面加以約束。邵陽市委、市政府對園區建設強有力的督導考核,確保了湘商產業園的建設方向與進度。

啟示六:必須在擴容、提質、減壓方面下功夫。要繼續拓展園區空間,加快標準化廠房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入園。要注意招商先行,減少標準化廠房的空置;要做好前期調研,避免浪費財政扶持資金;要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謀劃、優化園區的軟、硬環境。要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理念,加快園區自身的創新能力建設。重點在開發思路、經營體制、招商機制等方面先行一步,大膽探索。服務企業的重點在於提高其全要素生產率,政府要統籌各部門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可通過設立基金、實施風投,對創新型、科技型、成長性好的企業給予優先支持。園區建設應儘可能實行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輕政府自身壓力。堅持「工業地產」的建設模式為主不變,這些「地產」無論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儘可能市場化、公司化運作;引導商會(協會)或行業龍頭企業定向定點開發,政府給地、給政策、給標準,開發商先招商籌資、再建設開工、後自我管理;推行PPP建設模式,政府與開發商共建,由開發商完成園區開發並協助政府招商引資,政府從園區企業獲得稅收後,再支付開發商前期負擔的成本;引入工業物業與服務外包機構,對於投產後的企業提供物業管理、財務輔導、投融資、技術創新、政策對接等市場化服務。

相關焦點

  • 隆回縣湘商產業園企業鴻展機電正式投產
    紅網時刻4月30日訊(通訊員 鄒勇)4月28日,隆回縣湘商產業園區重點骨幹企業湖南鴻展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竣工投產。隆回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軍,各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縣直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等參加了竣工投產儀式。
  • 湘商大會|90後山東「商二代」:願當「新湘商」
    2019湖南經濟合作洽談會暨第九屆(全球)湘商大會將於10月28日至30日在益陽市舉行。屆時,來自國內外的知名企業、湘商代表和異地商會等將齊聚一堂,共謀合作與發展。 湖南的營商環境如何?各地商人為何願意來湖南投資興業?
  • 「湘商與湖湘文化」研討會召開 張健出席
    「湘商與湖湘文化」研討會現場。 紅網時刻7月16日訊(記者 李兵 實習生 郭倩)今天,「湘商與湖湘文化」研討會在長沙召開。湖南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張健出席並講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陳瀟主持。
  • 第八屆中國湘商風雲榜 「2017年度全球湘商十大新銳人物」提名名單...
    從「湘軍」到「湘政」,歷史的長河見證了「一部中國近代史,半部由湖南人寫就」的經天緯地。  從為學到經商,聲名顯赫的湖南人卻在古代的商場中杳無蹤跡,留下了「碌碌無所輕重於天下」的尷尬和遺憾。  湖南是否有大商,湘商能否扛大旗?
  • 第八屆中國湘商風雲榜 「2017年度全球十大責任湘商」提名名單公示...
    核心提示: 本期繼「2017年度全球湘商十大新銳人物」「2017年度全球湘商十大傑出會長」提名名單公示後,繼續推出有著湘商年度「奧斯卡」獎之稱的中國湘商風雲榜「2017年度全球十大責任湘商」提名公示名單。
  • 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展紀實:打造健康一流的資本運營和投資...
    打造健康一流的資本運營和投資平臺 ——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在2017年9月23日中國(北京)軍民融合材料與裝備展覽會上,湘投金天集團展示的國防裝備新技術、新材料、新部件,成為此次軍民融合展會的一道亮麗風景。 「氣化湖南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交給湘投控股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環保工程、發展工程和戰略工程。
  • 從「八千湘女」到新時代援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裡有湖南力量
    ,並考察託克遜縣郭勒布依鄉開斯克村湖南援助吐魯番市基層陣地建設情況、託克遜縣廣播電視中心和發射塔援建項目和文化潤疆工程。她們中的很多人成了兵團的第一代女教師、女拖拉機手、女護士、女農業技術員…… 「2016年8月,由新疆、湖南兩地黨委、政協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同舉辦的『芙蓉花開天山下——紀念八千湘女進疆66周年系列活動』,當時許多感人的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難以忘懷,也對深化湘疆兩地交流合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李微微說她難以忘懷的「八千湘女」,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奉獻一生。
  • 在粵主流湘商10年累計回湘投資逾2000億元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1日訊(記者 楊柳青 通訊員 楊柳)今天,廣東省湖南商會年會在廣州舉行。據了解,目前該商會擁有會員企業7000多家,會員資產近5000億元,近十年組織委員回鄉投資達2000億元以上。
  • 湘投控股助力 南新製藥成湖南國資科創板受理首單
    繼威勝信息之後,湖南迎來第二家科創板受理企業——南新製藥。相較威勝信息的分拆港股子公司衝刺科創板,南新製藥則代表著湖南國資的科創板受理首單。南新製藥的前身湖南凱鉑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彼時,隸屬湖南有色集團的湖南有色金屬投資有限公司為第一大股東,控股85.65%。南新製藥此後的控股股東變更為湖南國資旗下湘江產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 湖南名優特新糧油產品展示區成食餐會上顏值最高、人氣最旺的展區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攝長沙晚報9月18日訊(全媒體記者 吳穎姝 周輝霞 實習生 朱茂葉)「噴香的」「口感很Q彈」「吃出了家的味道」……一份份知名大廚現場用湘米烹製的米飯讓觀眾讚不絕口,形象館、大米館、油脂館共計6000平方米湖南名優特新糧油產品展示區裡人頭攢動,成了18日開幕的2020中國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上顏值最高、人氣最旺的展區。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湖南發展成就巡禮·市州篇】婁底:「湘...
    黨的十八大以來,婁底踐行新發展理念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對產業重新洗牌布局,全力推進經濟轉型。為此,婁底先後關閉100餘家小水泥廠、幾百家小煤礦,漣源市還關閉當時最大的利稅大戶漣源鐵廠,倒逼產業提質增效,促進裝備製造、有色、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實現產業「強鏈」「補鏈」「延鏈」。通過引進新技術、培育新產業,探索新的發展模式,構建多元化經濟業態,打造轉型發展新引擎。
  • 邯鄲市峰峰礦區入湘考察 首站到訪新大眾創
    邯鄲市峰峰礦區副區長蘇宏豔(右)一行來湘考察   紅網長沙7月17日訊(通訊員 黃藍 記者 張珍)近日,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副區長蘇宏豔、招商局局長張海濤一行來湘考察,首站參觀考察了位於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的
  • 是科創區也是風景區 嘉興湘家蕩打開新想像
    暑熱已退,嘉興七星街道湘家蕩綠蔭覆蓋,碧波蕩漾。似西湖之與杭州,湘家蕩之與嘉興,猶如一顆離塵的明珠。這裡有江南水鄉的風韻,又融入田園景色和自然湖泊風光。 依託這幅綠色生態畫卷,在創建文旅特色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鎮中,七星街道持續探索新路徑新方法。
  • 臺灣新金寶集團投資百億打造嶽陽基地 杜家毫與許勝雄座談
    原標題:臺灣新金寶集團投資百億打造嶽陽基地 我省迄今引進的投資規模最大的臺資項目即將在嶽陽動工建設。今天下午,省委書記杜家毫在長沙與來湘參加嶽陽基地項目奠基儀式的臺灣新金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一行座談,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湖南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 省領導謝建輝、陳飛,新金寶集團執行長沈軾榮參加座談。
  • 軍民融合新「航母」——湘科集團掛牌成立
    今天,由湖南兵器集團與新天地集團整合重組而成的湖南湘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湘科集團」)正式掛牌,聚焦軍工、民爆、安防三大產業,一艘嶄新的軍民融合新「航母」揚帆起航。 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鄧廣雁,省委軍民融合辦常務副主任黃東紅,省國資委副主任楊平,省國防工業工會主任王曉芒、副主任劉炎文等出席掛牌儀式。
  • 奮力在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中彰顯邵陽擔當
    安邵、武靖兩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武岡機場通航,懷邵衡鐵路通車……「十三五」期間,邵陽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進一步增強了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後勁。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全省第四、湘中湘西南第一,實現了縣縣通高速、鄉鄉通高等級公路、村村寨寨通硬化公路;邵陽進入長株潭1小時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3小時經濟圈。危機中育先機,變局中開新局。
  • 萍鄉加速打造贛湘合作「橋頭堡」
    本報萍鄉訊(記者劉啟紅)作為贛湘合作「橋頭堡」,萍鄉市以建設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為目標,全力推動贛湘邊區域合作走深、走實。自2016年以來,該市累計引進湖南企業或湖南籍企業家投建項目292個,籤約金額達527.2億元。
  • 湘情湘味湘源,湖南茶油閃耀深圳
    2018年起,打造「湖南茶油」區域公用品牌,通過汪涵公益代言、廣告投放和參與「湘品出湘」等方式,助力「湖南油茶」走出湖南,走向國際,打造「世界茶油看中國,中國茶油看湖南」的「金招牌」。 茶油是備受推崇的純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是國際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 中關村科技成果接入湘土 ——新湖南 中關村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在京...
    6 月 9 日,新湖南·中關村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湖南大廈舉行。本屆論壇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南省貿促會、湖南省發改委等單位共同承辦,是湖南參與第二十屆北京科博會主題活動——「走進中關村」系列經貿活動中的重頭戲,也是湖南對接京津冀地區的重點經貿活動。
  • 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湖南湘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1992年8月經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湖南省經濟建設投資公司,成立時的定位是作為省政府的出資人和產權代表,負責籌集、經營和管理省基本建設經營性基金,按照省政府的發展規劃,負責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資金需求,是我省的一家大型國有投資控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