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杭州幾家百貨店的大佬們馬不停蹄地奔向了另一個城市。照例說,春節過後外出考察不是什麼新鮮事,以往大家也都是各考察各的,看各自的品牌取各自的經。不過這段時間,杭州大廈、銀泰、百大的大佬們都不約而同選了同一個地方,不是香港,也不是上海或者北京,而是中國西南的成都。
「該怎麼打開客人的荷包」恐怕是大佬們此行的主要目的,因為杭州和成都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客人們都很「想得通」,喜歡喝茶、打麻將、曬太陽,愛休閒、愛消費,愛買化妝品,賺100塊要花掉90塊……
成都人「賺100花90」,杭州人「賺100花60」?
杭州百貨大佬們這次在成都的考察時間很緊湊,最少的考察了4家店,最多的兩天走了9家店鋪。
多家百貨店都選擇去成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杭州和成都的客人在消費理念上很接近。
杭州女人愛買化妝品,成都人也不甘示弱,雅詩蘭黛全國單店銷售冠軍就在成都王府井,這兩年很多化妝品、女裝都呈現爆發的態勢。
「成都人賺100元會願意花90元,杭州人不像他們那麼瀟灑,但購物、休閒所佔的比例也很重。」杭州大廈的一位經理說,杭州人和成都人一樣喜歡消費超前,不怕透支,看到喜歡的就買。在考察仁和春天、伊藤洋華堂、王府井等百貨店的時候,她發現幾乎所有店鋪的銷售業績都不錯,有的化妝品的銷售還超過華東大部分門店。
有人猜測:近兩年成都人銷售井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汶川地震對當地人的生活、消費觀念都產生很大影響,很多人都比原來更願意花錢了。
「除了地震改變客人心理之外,我們還發現,商家倡導休閒生活的方式也對客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位商場負責人分析。銀泰百貨武林店就打算在4月份對客人再做一次問卷調查,從收入、購物佔比、文化程度、出行方式等各方面進一步了解客人的心理變化,因為「只有了解這些細微的變化,才能抓住客人的口袋」。
成都「滿就送」的力度只有6-7折,杭州要怎麼學?
儘管還沒到最黃金的銷售旺季,杭州的「滿就減」卻一直都沒停歇過。相比之下,有著更多店鋪的成都卻很少進行慘烈的價格戰。
「他們的商業氛圍真好。」一家商場經理感嘆說,三八節的那個周末,成都的商場大多做專櫃促銷,很少進行商場「滿就送」這樣的大型活動,據說就算到換季的時候,「滿就送」的力度也只相當於6-7折,和杭州曾一度打到近1折的「滿就減」相比,這樣的氛圍簡直太好了。
沒有一個地區的客人對價格不敏感,但競爭氛圍卻是商家自己造成的。杭州百貨店的經營者也在考慮,怎樣用健康的競爭格局代替惡性促銷,比如打破現有的品牌格局,嘗試引入更多品類的商品,如果彼此間的品牌不重疊,價格戰的形成也就缺失了基礎。百大此行就對伊藤洋華堂產生了濃厚興趣,這個依託於超市而生的百貨公司,是如何把完全不相同的兩撥客人聯繫到了一起,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並打算將這種很新鮮的品牌格局帶給杭州的客人。
人家為什麼能開四五十家百貨店?
相比於沒有外資百貨的杭州來說,成都的外資百貨顯然已經很具規模了,來自中國臺灣的群光百貨、太平洋百貨、來自日本的伊藤洋華堂、伊勢丹、新加坡的百盛等,而且數量還不止一家,像伊藤洋華堂、太平洋百貨等都有四五家店,而且每家門店的生意都不錯。
成都的面積是杭州的3倍左右,成規模的大型百貨店卻有四五十家,如果按照土地面積等量換算的話,杭州至少也應該有15家左右的百貨店,而目前杭州的百貨店也只有10家左右,還有50%的可挖掘空間。
「很希望杭州能多幾家外資百貨,不僅帶來新的購物體驗和服務方式,也給目前的競爭格局帶來新的血液。」一位去考察的商場負責人說,如果考慮要在杭州增加店鋪,可能會學成都的外資百貨,城市的發展決定了商業格局必然從單個商圈趨向多個商圈,而抓住多個商圈的潛在機會就是杭州百貨店需要做的。
(每日商報 王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