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見習記者 張瓊斯)24日,中華聯合保險集團(下稱「中華保險」)常務副總經理、新聞發言人羅海平在保監會例行發布會上,介紹了中華保險近年來在服務「三農」及精準扶貧等方面的工作情況。截至2017年10月底,中華保險已累計為2.45億農戶提供了1.67萬億元的農業保險風險保障服務。
據介紹,近年來中華保險的農業保險發展迅猛,農險業務經營區域已覆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196個地市、1133個縣區、6930個鄉鎮和67291個行政村。2007年以來,中華保險累計支付農業保險賠款270多億元,受益農戶4000萬戶次。2007至2016年,中華保險的農業保險累計覆蓋12.34億畝耕地、17.36億畝森林、和11.03億頭(只)牲畜。
在農業保險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中華保險不斷創新服務模式。
中華保險創新了「保險+信貸」模式,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中華保險憑藉自身的風險管理和資金優勢,通過發展貸款保證保險、開展農業保單抵押貸款、農業專屬資管產品等途徑,幫助農戶突破缺少擔保和抵押物的瓶頸,滿足他們的生產融資需求。
羅海平舉例說,在山東聊城,中華保險制定了國內首個黑毛驢養殖特色保險條款,為活體抵押物申請貸款提供風險保障,以緩解畜牧業融資難問題。從2015年1月首次承保到2017年5月,山東聊城中心支公司共承保存欄黑驢30220頭,提供風險保障1.96億元。
中華保險還創新了「保險+期貨」模式,完善農業風險保障體系。中華聯合財險農村保險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韓濤介紹,中華保險和期貨公司合作,主要是出於風險分散的目的。具體而言,中華保險開發農產品價格保險,然後通過購買看跌期權將風險轉移,達到「再保險」的目的。
韓濤解釋,收入由產量和價格組成,價格風險由中華保險通過「保險+期貨」的方式進行了轉移。在產量方面,如果農戶遭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中華保險將承擔他們在產量上的損失。因此,這項玉米收入保險覆蓋了農業生產的自然災害風險和市場風險,農戶最後得到的就是每畝的固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