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袍關公代表十個字,綠袍關公代表八個字,六扇門和江湖客拜錯了

2020-12-15 半壺老酒半支煙

關公崇拜,由來已久,在《三國演義》出現的一千年以前,也就是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人開始拜關公了。按照常規理解,紅袍關公代表十個字,綠袍關公代表八個字,六扇門拜紅袍關公,江湖客拜綠袍關公,但是六扇門和江湖客經常弄錯,以至於讓笑著懷疑是不是對方臥底「請」來的神像。

在古代,關羽的形象不止一種,除了紅袍關公綠袍關公,還有金袍關公和無袍關公。什麼人拜金袍關公,說起來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要細說什麼人拜無袍關公,可能就要有點麻煩了。

唐有「詠三國詩」,宋元有「三國講唱」,明清有「三國說唱」,這些藝術表現形式,還因「以曹魏為正統」和「以劉漢為正統」分成了不同的流派。

這裡要提請讀者諸君注意,「三國」從來就不是「魏蜀吳」而是「魏漢吳」:曹丕建立了魏,孫權建立了吳,而劉備劉禪父子一直堅稱自己是「繼位」而不是「開國」,他們絕不會在自己的大旗上繡一個「蜀」字。

宋朝以後,尊劉貶曹成為潮流,關羽張飛等人的形象,也隨之變得更加豐滿完美,關羽的驕傲變成了自信,張飛的暴躁變成了憨直。

在不同朝代和不同地域,各種文藝流派對關羽的形象描寫也不盡相同,僅在北方,就有鼓詞(梨花大鼓、鐵板大鼓五音大鼓等八個分支)、子弟書(清音子弟書,八旗子弟傳唱)、快書(不僅限於山東)、京城岔曲、河南墜子、揚州清曲、四川竹琴等七八種表現形式。根據這些表現形式,我們可以總結出關羽的四種常見形象:紅袍關公、綠袍關公、金袍關公、無袍關公。

紅袍關公: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紅袍關公是過去六扇門,也就是衙差們供奉的形象,因為在話本小說和民間傳說(包括但不僅限於《三國演義》)中,關羽只是在大漢朝廷當偏將軍、漢壽亭侯的時候穿過紅色戰袍,而且這戰袍還是丞相曹操代表大漢天子劉協賞賜給關羽的。

當然,按照三國正史記載,曹操招降關羽的時候還不是大漢丞相,而是司空、行車騎將軍、錄尚書事、假節鉞、武平侯。原本大漢天子劉協任命曹操為大將軍,但是袁紹反對,曹操就把這個職位讓給了他。

曹操在世的時候,並沒有三國,而是只有一個大漢朝廷和兩個大軍閥劉備和孫權,此外還有遼東西涼等比稍小一些的割據勢力。

關羽被擒投降的時候,也是「降漢不降曹」,所以終關羽一生,都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

關羽投降曹操也好,歸順朝廷也罷,即使沒有曹操相贈,關羽都必須穿大紅戰袍,因為那是漢朝軍官必須穿的軍裝——漢初以水德,後改為土德,最後定性為火徳,到了後漢三國年間,漢軍制服早就規範為赤紅色了。

關羽穿紅袍,代表「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劉備「繼承」了漢獻帝的江山,並且給還活著的「山陽公」劉協開了追悼會,然後就「名正言順」地以大漢天子自居了。

曹丕篡漢之後,馬上就改了官服顏色,紅色也就不再流行,而曹丕這樣做,也是有「理論依據」的:「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代漢而有天下者,當在魏。漢以火德王,而曹公(曹操)乃土命也。許都屬土,到彼必興。」

劉備這個人一向是喜歡跟曹操對著幹的:你拋棄了紅色,那麼我作為大漢合法繼承人,就要把紅色當成國色。

要是按照正史記載,關羽受封前將軍、假節鉞的時候,穿的也應該是紅袍,這樣才能證明他一直是大漢正規軍官,這就是六扇門為什麼供奉紅袍關公的原因:我們雖然被稱為朝廷鷹犬,但也是正統主流差事,跟賊人們勢不兩立。

綠袍關公:義結金蘭,同生共死

關羽穿綠袍,是明朝以後的事情了,其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三國演義》的出版發行;其二,元末開始有了江湖。

在漢朝,遊俠不是褒義詞,唐宋也管得挺嚴,所以在明朝之前,是沒有什么正經江湖門派的。

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元朝末年以秘密結社起家,雖然後來朱元璋明令禁止秘密結社,但卻是屢禁不止,各種江湖門派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明朝皇帝大多不太管小事兒,也就聽之任之了。

有了江湖門派,也就有了江湖豪客,這些江湖客用來凝聚人心的,就是江湖義氣。在正史、演義和民間傳說中,關羽在義氣方面是「亙古第一人」。

江湖中只講義氣不論是非,而關羽之所以棄曹歸劉,也是只講義氣不論是非——當時的正統在許都,關羽掛印封金,實際是放棄了大漢朝廷任命,放棄紅袍穿綠袍。

穿著綠袍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斬殺的其實都是奉公守法的大漢軍將和地方官,這是很符合江湖客是非觀的:你不讓我跟兄弟團聚,我就大開殺戒,義氣是凌駕於王法之上的。

關羽穿綠袍,是不忘兄弟之情、不受高官厚祿誘惑、不以兄長落魄而生二心。

古人交往,一向鄙視「富易妻貴易友」,關羽追隨房屋一間地無一壟寄人籬下的劉備,是對義氣的執著:「義不負心,忠不顧死。但懷異心,神人共戮。」

穿綠袍的關羽坐在二位嫂嫂的門外秉燭達旦讀《春秋》,也成了後世楷模,很多江湖幫派供奉的關羽形象,就是秉燭而坐,一手撫長髯,一手持書簡。這裡邊也有個講究,而且是用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規矩。

在江湖上,有一種人最為人不齒,那就是採花大盜。江湖上小偷乞丐都有幫派,但是採花賊沒有,而且這種人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如果在同門之中犯了作風錯誤,其懲罰跟背叛一樣嚴重。江湖上對這種行為有個專有稱號,叫做「穿紅鞋」,也就是冒犯了手足之妻,其懲罰是「三刀六洞滾釘板」。

江湖門派之所以供奉關羽穿綠袍讀春秋的神像,還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弟兄們都跟關老爺學著點,別把眼光都盯在嫂子和弟妹身上!

金袍關公和無袍關公:公平買賣,獲利和合

除了六扇門供奉的紅袍關公、江湖門派供奉的綠袍關公,還有金袍關公和無袍關公,這其中咱們主要說金袍關公,無袍關公點到為止。

金袍關公也叫財神關公,按照《三教搜神大全》的說法,關羽"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至如訟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公能使之獲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

現在供奉最多的,應該是金袍財神關公,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關公袍服的講究,只要是關公就拜,才不管他穿紅還是掛綠。

這也難怪,因為民間傳說五花八門,關羽的袍服也被傳說成各種顏色,一向視金錢如糞土的關羽被當做武財神,其實是商家對公平交易規則的尊重——關羽可以震懾宵小之徒保護家宅商鋪平安,還真未必會肯去替人謀財。

商人供奉金袍關公,除了因為關羽在傳說中義字當頭光明磊落之外,還因為關羽也算得上是季漢首富:當時劉備有兩塊地盤,益州和漢中連成一片,劉備自己管,魚米之鄉荊州是關羽自己說的算。也就是說,關羽有荊州的獨家壟斷經營權。

比唯利是圖,卻財源滾滾,商人們自然也想在無意中得到劉備贈送的五百斤黃金、一千斤白銀、五千萬銅錢和一千匹蜀錦,這就叫「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至於無袍關公,還是少說為佳,咱們聽郭德綱于謙的相聲,就會知道有一個地方也是供奉關公的,也就是郭德綱調侃于謙常去的、掛粉燈管的地方。這個地方供奉的關公穿紅還是穿綠,抑或是鍍金,去過的人才知道。筆者孤陋寡聞,認為那裡的關公是不應該身披戰袍的——穿著戰袍,提著大刀的關公往那一站,誰還敢來?

所以關羽在那裡,最好還是穿做小買賣時候的常服比較好,這樣比較有親和力。無袍關公只是不披戰袍,讀者諸君不要想歪了。

其實掛粉燈管的地方,也算江湖,從業者也是江湖中人,比如李師師、梁紅玉,都是江湖五花八門中的「水仙花」,元朝十大行,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倡九儒十丐,李師師的地位不如宋江,但是比朱熹還高。

結語:六扇門供奉綠袍關公,江湖客供奉紅袍關公,也不能算是供錯了

不管是看電視劇還是實地觀察,我們都會發現有時候六扇門供奉的居然是綠袍關公,江湖客供奉的居然是紅袍關公,倒是商家的關公基本沒有供錯,都是金光燦爛。

其實六扇門供奉綠袍關公,江湖客供奉紅袍關公,也不能算錯,因為歷朝歷代,六扇門和江湖客都是貓鼠同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時候六扇門做起事來,比江湖客還無法無天;有時候江湖客比六扇門還循規蹈矩。

這一點最近發生在海外的事情,讀者諸君應該有所耳聞:上街維持秩序不讓大家亂跑,甚至贈送防護用具的,恰恰是江湖客而不是六扇門。

細細想來,關公穿紅掛綠還是鍍金,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供奉關公的時候,要領會關公形象背後的深層內涵,這種內涵既不完全來源於正史,也不完全來源於民間傳說,而是發自每個人的本心,是對關羽忠義美德的尊崇,儘管真實的關羽本人未必具備這種美德……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源流研究》等

相關焦點

  • 紅袍關公代表十個字,綠袍關公代表八個字,衙門跟綠林好漢常拜錯
    在很多香港的老電影裡,警察局的警察們要拜關二爺,希望關二爺保佑自己辦案順利、行動平安;幫派團夥也要搞一尊關二爺的神像來供著,因為他們也崇尚關羽所代表的忠義。那麼問題來了,拜關公的警察來抓拜關公的賊,關公這次保佑誰?
  • 為什麼有著紅袍和綠袍關公之分?關公故裡究竟在哪裡?關公故裡地名...
    運城一直被稱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關於運城的人文背景也是不少,大家熟知的堯舜禹,再到關公、薛仁貴等人都是耳熟能詳的人物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關公的一些歷史綠袍關公和紅袍關公都代表著什麼?紅袍關公其實,歷史上關公真正的形象便是身著紅袍官服,劉備「繼承」了漢獻帝的江山,隨後便為活著的「山陽公」劉協舉行了追悼會,便「名正言順」地接手了大漢江山。
  • 拜關公也有這麼多講究?黑幫拜紅袍,警察拜綠袍,誰拜金袍關公?
    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電影界迎來了最輝煌的一年,警匪片、武俠片、殭屍片等爭奇鬥豔,其中最火的莫過於警匪片,直到今天,《英雄本色》和《無間道》仍為人們津津樂道。看了這幾部電影,我們不難發現,黑社會出來「幹」之前,總要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平安;警察出來「幹」之前,也要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順利捉到壞人。還有兩拜的關公,一個穿紅衣服,一個穿綠衣服,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無衣關公,無衣關公,又歸誰拜?
  • 我們結義拜關公,關公桃園結義時拜誰?關二爺難道自己拜自己?
    桃園結義,三兄弟拜的是誰?難道關羽拜關公?關公,忠誠的代表。因為他的忠義,自古以來,大家一提到關二爺,都是崇拜和佩服的感情。更是有許多人,把關公當成偶像膜拜。成大事者,如果想要結交兄弟,結交朋友,都會把關羽像搬出來,證明自己的義氣和決心。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桃園三結義關公拜的是誰,這就是文化底蘊
    在宋代時期,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記載,李稷去拜見當時的北京守備文彥博,文彥博對李稷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之後就慢慢衍生出了有感情或交情的幾人之間,親上加親的行為了。
  • 中國人從何時開始拜關公|真問真答
    清光緒年間,關羽的封號已長達 26 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連宮內都供有關羽的神龕。雖然關公崇拜在建國後逐漸淡出了大陸人的日常生活,但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頻頻露面的關羽神龕還是給觀影民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一種本土信仰,關公崇拜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中國的大江南北,甚至連滿洲、吐蕃等少數民族聚集區也受到過影響。
  • 黑白兩道都喜歡拜關公,為啥關二爺的人氣這麼高?
    學關公 行鴻運拜關公 結善緣   喜歡看港劇的朋友應該會有印象,電視劇中的人都喜歡拜關公,不管是警察那麼,為什麼黑道和白道都喜歡拜關公呢?這關二爺到底有啥不一樣,讓大家這麼重視。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導言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關羽,被尊稱為中國武聖,是漢末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變成武聖的歷程很繁雜,可是卻得到大家的尊重。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
  • 薛家將四大帥,紅袍帥殺綠袍帥,白袍帥殺紅袍帥,黑袍因白袍而死
    英雄多了,自然就要有一些歸納分類,比如有一種版本就提出了,《薛家將》當中有四大帥,他們是根據戰袍的顏色區分的,分別是黑袍帥尉遲恭,白袍帥薛仁貴,綠袍帥王君可,以及書中的最強反派,紅袍帥蓋蘇文。而遼東的紅袍大力子蓋蘇文,則是大唐徵東時的頭號敵人,他除了薛仁貴,誰都不懼,而一身火紅的戰袍,更體現出了這個強敵的勇猛無敵。
  • 隋唐三大名將,都被比喻為關羽,但他們只能各佔關公的三分之一
    看到「隋唐三大名將,都被比喻為關羽,但他們只能各佔關公的三分之一」這樣一個標題,估計大家對老樂本文想要表達的一個觀點,應該不會感到太難理解。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關公在民間的影響力太大,上至跟《三國 》地位相仿的《水滸》,下至眾多良莠不齊的話本小說,都會出現一個或幾個跟關老爺很貼近的角色。
  • 你知道嗎,為什麼香港黑幫和警察都拜關公?
    你知道嗎,為什麼香港黑幫和警察都拜關公?年輕人已經很少看港片了,但是對於80。90後,香港的警匪片是童年的記憶,在香港警匪片裡,警察和黑道都會拜關公。黑白二道都崇拜關公,關公到底是有什麼魅力,可以徵服黑白二道。
  • 考生考前為何要拜關公?
    中國自古有「文拜孔子,武拜關公」一說。文聖人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讀書人尊為「至聖先師」。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讀書人考前必然會拜文廟,祭拜孔夫子。
  • 中國式拜神:盜墓拜曹操、黑道拜關公、青樓拜呂洞賓,你怎麼看?
    ,其實憑空想像來的東西很難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這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三國人物曹操一手打造出來的。那些王宮貴族的墓中往往會有大量的金銀珠寶等陪葬品,只要好好封鎖消息,就可以不被他人知道,於是曹操就建立了"盜墓辦公室",命大隊人馬開墳掘墓,這些人就是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也就是專門負責挖墓籌集軍餉的軍官官職。
  • 關公扯麵:關公故裡的忠義面
    關公扯麵是山西運城地區家常麵食,也是晉南最具代表性的麵食之一。  關公扯麵,也有叫運城扯麵和解州扯麵的。叫運城扯麵和解州扯麵好理解,因流傳於運城地區特別是解州一帶而得名。叫關公扯麵,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關公老家的扯麵,簡稱關公扯麵,絕不能理解為是關公扯的面。運城人推崇關公,愛戴關公,以關公為驕傲,叫關公扯麵既能說明「產地」,又將忠誠與信義的文化內涵融匯其中,也很貼切。  關公,即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山西運城解州人也。
  • 張飛是爆脾氣的代表,關公大老爺,現代的商人都拜關公!
    說句心裡話,這並不是說關羽貪生怕死,關鍵是沒有把握打嬴呂布,這個人在關公的身上丟不起,有何臉面活在世上,生不如死,這就是關雲長的性格所決定的,還無法向別人說,包括劉備和張飛,這個隱私只能埋藏在自已的心裡。關羽的秒殺冠絕三國!如果秒殺不成誰也奈何不了他,最多戰成平局。虎牢關如果先上去的是關羽而不是張飛,或許呂布也能中獎,歇菜於馬下!
  • 武聖人關公的神奇誕生傳說
    傳說宋仁宗是赤腳大仙下凡,玉帝承諾派文曲星與武曲星下凡保他,豈知二星下凡時拿錯臉譜,文曲星投胎後就是包拯,一出生就是個黑臉,武曲星投胎後就是狄青,武藝超群,但因長得清秀,難以服眾,因此做了一個兇惡面具戴在臉上,增添幾番煞氣。神奇的誕生傳說,是民眾對名人崇拜或神明信仰中寄寓的一種情感,是傳統傳說及歷史演義中的重要部分。
  • 淺探關公信仰濫觴
    導讀:中華民眾對關公的崇奉由來已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時間跨度之大、影響範圍之廣,神格之高,在中國古代人神中絕無僅有。作為一個綿延千載的獨特宗教現象,關公信仰產生與發展的原因可謂十分龐雜。本文中,筆者將在學界現有觀點的基礎上,從政治、民眾、宗教三個層面對關公信仰濫觴做一探討,以期達到疏理溯源之目的。
  • 王西蘭的第三個關公
    易先生認為,長期以來,中國社會都是農業社會,沒有契約精神,沒有法制傳統,契約和法制都靠不上,這就要靠道德。首先講忠,其次講義,忠用來規範自己,義用來規範別人。忠義之行,天下得以有秩序。易中天接著指出了《三國演義》之中忠義觀念的矛盾和混亂,這種矛盾,在首領集團劉備諸葛亮身上,表現的是權謀與偽善,在關羽身上,表現為解釋的隨意和附會。易中天的結論是,忠義這面道德的旗幟其實亦真亦幻,十分可疑。
  • 漢文化圈和亞漢文化圈對關公的信仰與崇拜
    人生命之暫短和宇宙之無限構成的永恆大落差,使人類永遠感嘆蒼茫六合的玄奧神秘;人在夢幻裡構築的七寶樓臺與現實中遇到的泥淖沼澤形成的強烈大對照,也輒使人類悲嘆命運是個難以掙脫的大網。於是,自人猿揖別後,人類便創造了眾多的神祗,於有限內去求無限,從痛苦裡去尋掙脫,在困惑中去覓超騰。
  • 關公、趙公明、比幹、範蠡,到底誰是正財神?
    他有個同事也很有名,就是滅了蜀漢的魏國大將鍾會,在瘟神裡鍾會用的是他的字,鍾士季,有的時候人們抄書抄錯了,寫成了鍾士貴。   《搜神記》曾寫道:   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鬼下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