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在100年著名的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所研究出來的兒童成長發展的四個階段。
乍一眼看或許沒有多少人能看的懂它所代表的意思。 但請大家不要被這複雜的畫面所困惑,給自己5分鐘時間,耐心閱讀完下面的乾貨,你會收穫很多。
這些可是我自己花了上萬元培訓所得的,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即可以把蒙氏教育的精髓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家庭受益;自己又可以通過分享的方式把這些所學的知識再鞏固一遍,更加深刻的理解並應用它。
蒙臺梭利早在100年前,就發現兒童的成長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0-6歲,大家仔細看,可以看到這個階段,圖片表示的也非常明顯。什麼意思呢? 我用簡單通俗的話介紹給大家。
第一階段的紅色區域,代表孩子在六歲以前的能量是空前的巨大。這個階段又可以分成兩段,0-3,3-6。
簡單地說,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表現出特別有精力,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學習,在吸收。不同的是3歲前被稱為無意識吸收,也就是只要他聽到的,看到的,無論好壞,全部吸收。
而3-6是把他0-3這段時間吸收的東西進行梳理,也稱為有意識吸收,他會選擇性地吸收一些東西。但總體,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有很強的學習力。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因為在孩子出生的前六年是他大部分性格品性塑造關鍵時期。並且這個時期孩子的能量特別旺盛,學習力超過今後的任何時期。曾經有科學研究報導,孩子在前三年學到的能力,勝過一個成年人30年學習的東西。比如:孩子的語言學習,自律能力,創造想像等都是在這個階段輕鬆獲取,若是錯過這個階段,後天的補習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和很強的毅力才能習得。這個階段的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讓我自己來」。
那大家聽了是不是就會想:我的孩子處在這個階段, 是不是就要把所有的知識學習都提前灌輸給他?這是不是有點拔苗助長?這個問題等待我為大家介紹完四個階段的各個特點以後再給大家做解答。
下面我們繼續回到那張圖片。看到第二個階段就是6-12歲,它相對應的就是孩子小學年齡段。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孩子會穩定發展,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望,而且開始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喜歡問為什麼,喜歡探索宇宙的奧秘,追尋萬物的根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東西不再像6歲之前的那樣,喜歡研究細微的事物。處在小學段的孩子學習特點: 喜歡從宏觀大方向了解事物 。如果你的孩子處在小學階段,你會發現他們有充沛的體力,英雄崇拜主義,抽象思維的發展,喜歡小組合作完成一個巨大的項目,比如小組分工解一道無窮大的數學題。並且在小組分工中有較強的責任分工,角色定位等。所以在蒙臺梭利的小學教育中,又被稱為宇宙教育。學習形式以小組分工為主,討論探索輔助。這都是基於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特點來進行學習。這個階段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不公平」。
第三階段是12-18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青少年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家也會知道,有很多問題出現。常說的青春叛逆期,就是在這個階段。其實這個階段,和第一個階段從圖片上有些相似之處,又出現紅色的區域。它是和第一階段相對應。這個時期的孩子,體內又會出現無限的能量源。但不同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同伴需求。也就是渴望獨立(個人空間),和社會有更多的接觸。嘗試新鮮的事物。明白自己在社會及歷史中的定位。經常像個哲學家一樣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一般處在初高中時期。這個階段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別告訴我該做什麼」?
最後第四個階段就是18-21趨於成人化。內心深處的變化,從外表很難辨別。道德和社會意識已經建立起來。感受到世界的責任。也能認識到自己的潛能和不足。這個階段常說的一句話是:「我可以做點什麼」?
蒙臺梭利根據兒童發展的四個階段的典型特點設立了每個階段最重要做的獨立。
比如第一個階段,0-6最主要的特質是生理的獨立,也就是自己學會照顧自己。
第二個階段,6-12歲,需要建立的是智力和大腦的獨立。
第三個階段12-18歲,需要建立社會性的獨立。
最後一個階段18-24歲,是建立精神及道德的獨立。
所以,了解了這個四個階段它特有的特質。我們也就能清楚知道,處在每個階段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同樣也就解答了前面我拋出的問題,是不是6歲以前就要給孩子大量的知識。
6歲前,我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建立穩定的生活習慣,並且讓孩子多參與到真實的生活中。家長不要認為孩子還小,沒辦法完成,而是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和信任。
給他預備一些合適的環境,讓孩子多參與在一些日常生活的工作中。家長少一些包辦,多一些放手。慢慢讓他建立起自我照顧的能力,因為這是他走向獨立的一地步。只有行為獨立了,才有思想的獨立。不然我們永遠只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
到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孩子小學階段,前面我們也講了,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智力獨立,有抽象思維,喜歡問為什麼,對知識的探索會表現出很強的興趣。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可以照著他們發展的需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知識類的書籍,課程,玩具等等。投其所好的給,會讓孩子事半功倍。
第三階段,也就是孩子的初高中時期,他們的特點是社會性的獨立。做為父母,應該給到孩子一定的空間,(前提,這些空間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的規則之上的),多給孩子機會讓他去社會實踐,多到社會中,去體驗,去接觸各類的群體。
然後,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果,現在很多的教育都在提前進行,比如,6歲前,本該多體驗日常生活的,家長們過早的給孩子們知識的灌輸。到了初高中時期,孩子發展的需要本該多體驗社會,多去結交朋友。
但是,現實的情況,經常聽到家長語重心長的說:「你這段時間不要去玩,只要專心學習,將來考個好大學,以後有的是機會玩」。整個社會教育的著急,忽視了孩子內在發展的需要。所以常常會聽到家長們的抱怨聲,孩子們怎麼不聽話。
教育對不對路,在於孩子的幸福指數。作為家長的我們,請收回一直幹預孩子的長手。家長真正需要是了解孩子發展的規律,讀懂他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而不是隨大流盲目地給他們所不需要的。
我是@育兒潘潘老師 中國蒙臺梭利3-6歲高級教師,一直以來蒙臺梭利教育被大家認為是小眾的,貴族教育,甚至有些基本的理念也不太看得懂。後續我將用通俗落地的語言為大家分享蒙臺教育的精髓。